常州晶品光电好不好:独穴病案十九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20:25:00

1、商阳穴
患者手指发麻,无有定时,以食指为重,商阳直剌留针三十分钟,针时让患手下垂,多数患者皆数次而消。
定位;食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解剖;有指及掌背动、静脉网;布有来自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背侧神经。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治疗;   用于治疗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口腔炎、急性胃肠炎、中风昏迷等。配少商、中冲等主治中风、中暑;配合谷、少商主治咽喉肿痛。 [1]

2、公孙穴某男,纵欲过度,胞宫虚热,公孙穴生理盐水左右穴各缓慢注射约2毫升,十多次后愈。
定位;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在拇展肌中;有跗内侧动脉分支及足背静脉网;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
①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
②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
③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操作
直刺0.6~1.2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精神分裂症等。配中脘、足三里主治胃脘胀痛;配丰隆、膻中主治呕吐、眩晕。
备注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

3、大包穴
某男,胸胁扭伤疼痛,大包穴揉按,痛消。〖类属〗足太阴脾经第二十一穴。
〖标准定位〗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大包穴
〖解剖〗在第六肋间隙,前锯肌中;有胸背动、静脉及第六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六肋间神经,当胸长神经直系的末端。行针时,在肋角的前内侧胸壁,应在相邻肋骨之间,在肋角的内侧行针,应经肋骨上缘,这样可避开肋间动脉及其分支。该穴位深部相对应的器官有胸膜腔、肺、膈、肝(右侧)、胃(左侧),故不可深刺。
〖取穴方法〗侧卧举臂,在腋下6寸、腋中线上,第六肋间隙处取穴。
〖刺灸法〗斜刺或向后平刺0.3~0.5寸。治颈部扭伤可向上斜刺,局部  大包穴
酸胀。可灸,艾炷灸3壮,艾条灸10~20分钟。
〖注意事项〗严禁深刺,以防刺伤肺脏。
〖作用〗宣肺理气,宽胸益脾。
〖主治〗气喘,哮喘,胸闷,心内膜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胁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全身疼痛,四肢无力,食多身瘦。每天坚持按摩该穴位,具有丰胸美容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双手按住大包穴后,从胸外侧向内推压胸部三十六次;其次,手掌按住大包穴,再旋转推压三十六次;最后,用手指搓揉大包穴三十六次。
〖配伍应用〗  大包穴
胸肋痛:配三阳络穴、阳辅穴、足临泣穴(《针灸学简编》)。
食多身瘦:配脾俞穴、章门穴(《增订中国针灸治疗学》)。
〖附录〗
(1)穴名释义:本穴为脾之大络,统络阴阳诸经,故名大包。
(2)别名:大胞穴。
(3)现代应用:支气管哮喘、胸膜炎、肋间神经痛、全身疼痛、无力。

4、极泉穴
某女,腋下狐臭,极泉穴火针点剌,一次消。
〖位置〗
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解剖〗
在胸大肌的外下缘,深层为喙肱肌;外侧为腋动脉;布有尺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臂内侧皮神经。腔内除大量的脂肪(内含有淋巴结及其相连的淋巴管)外,围绕腋动脉有臂丛神经的三个束及其五条支配上肢肌的终支。而针经臂丛内侧,可深达腋腔后壁肌肉之一大圆肌,该肌由肩胛下神经支配。
〖取穴方法〗
曲肘,手掌按于后枕,在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取穴。
〖作用〗
宽胸理气,通经活络。
〖主治疾病〗
心痛、胸闷、四肢不收、肩周炎、腋下瘰疬(颈淋巴结核)、腋臭、悲愁不乐、咽干、烦渴、干呕、目黄、臂肩不举、肘臂挛痛、冠心病、心绞痛、心包炎、脑血管病后遗症、 肋间神经痛、癔病、乳汁分泌不足。弹拨本穴可预防冠心病,肺心病。
〖刺灸法〗
刺法:避开腋动脉,直刺0.3~0.5寸,整个腋窝酸胀,有麻电感向前臂、指端放散,或上肢抽动,以3次为度。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穴一般不炙。
(2)避开腋动脉:以一手按住搏动的动脉,在动脉的内后缘进针。
(3)不宜大幅度提插:因为腋腔内组织疏松,且腋静脉与深筋膜愈着,保持扩张状态,如不慎刺中血管,会造成血肿。避免刺伤腋窝部血管,引起腋内出血。意外及处理 形成血肿应立即退针,先冷敷后热敷,以促进血肿消散。
〖配伍应用〗
心痛干呕烦满:配侠白穴。
腋窝痛:配日月穴、肩贞穴、少海穴、内关穴、阳辅穴、丘墟穴。
四肢不收:配日月穴、脾俞穴。
咽干咽喉肿痛:配太渊穴、偏历穴、太冲穴、天突穴。
心悸、冠心病:配神门穴、内关穴、心俞穴,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肘臂冷痛:配侠白,有通经活络的作用。
(1)穴名释义:高及甚为极,水之始出曰泉。心经经穴中,本穴最高,又为首穴。手少阴脉气由此而出,故名极泉。
(2)现代应用:冠心病、心包炎、肋间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颈淋巴结核、乳汁分泌不足、癔病、半身不遂。
《铜人》:治心痛干呕,四肢不收。
《大成》:主目黄,胁下满痛,悲愁不乐。
《循经》:肩膊不举,马刀侠瘿。

5、通里穴
某女,下肢寒冷,经水虚少,针通里,留针二十分钟,愈。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手少阴心经。
  通里穴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解剖; 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主治; 心悸,怔仲,暴喑,舌强不语,腕臂痛。
配伍; 配廉泉、哑门治不语。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手少阴经络穴。

6、少冲穴
某女,60岁,全身怕冷,左臂甚,皮肤不温,双肩疼痛,脉极沉细,左少冲直剌留针二十分钟,双臂疼痛减半,皮温升。
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俯掌的姿势,少冲穴位于左右手部,小指指甲下缘,靠无名指侧的边缘上。主治病症  少冲穴的主治病症为:心悸,心痛,胸胁痛,癫狂,热病,昏迷、喉咙疼痛等。[1]
解剖
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指掌侧固有神经。
操作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配伍
配太冲、中冲、大椎治热病、昏迷。
手少阴经所出为“井”
按摩方法
功效:减轻疲劳引起的头痛不舒服,有助于醒脑提神。
做法:要求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左手小拇指指甲两侧的凹陷处,以垂直方式轻轻揉捏此穴位。此穴位是脑部的反射区,要慢慢地出力揉捏,不要用蛮力,左右手可以互相按。

7、少泽穴
落枕,非习惯性落枕,且发病在半天以内者,用指甲按压少泽,临床所用数十个,皆立消。
少泽穴 ;井穴(源头)治疗热症,通常刺血方法比较好。咽喉痛、发烧、牙肿点刺,滴一滴血就可缓解。不适合按摩。 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l寸。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指背动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定位】
  少泽穴
小指尺侧指甲角旁0.l寸。
【解剖】
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指背动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
①乳痈、乳汁少等乳疾。
②昏迷、热病等急证、热证。
③头痛、目翳、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病证。
人体穴位配伍;配膻中穴、乳根穴治乳汁少、乳痈。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孕妇慎用。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神经性头痛、中风昏迷、精神分裂症等。配肩井、膻中主治产后缺乳;配人中主治热病、昏迷、休克。
备注;手太阳经所出为“井”。
少泽穴 井穴,属金。
别名;小吉穴,少吉穴。
穴义;小肠经体内经脉的高热水气由此外输体表。
名解 ;
1)少泽。少,阴也,浊也。泽,沼泽也。该穴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本穴因有地部孔隙连通小肠经体内经脉,穴内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的经水,经水出体表后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如热带沼泽气化之气一般,故名。
2)小吉、少吉。孝少,阴也、浊也。吉,吉祥也。小吉、少吉名意指本穴中的气化之气为无火的炎上特性的水湿之气。本穴物质虽为小肠经体内经脉的外输湿热水气,但因其从体内出体表后水液气化散去了较多热量,成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后其温度并不算高,无火的炎上特性,因而对于天部中的金性之气来说是吉祥之事,故名小吉、少吉。
3)小肠经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属井,是因本穴有地部孔隙直通地之地部,故为小肠经井穴。
4)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的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体表的水湿之气,其运行变化为散热冷疑缩合,表现出肺金的秋凉特性,故其属金。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温热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水湿之气不断地散热液化,所散之热上传天部,液化之液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生发金气。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通之,热则泻之。
8、听宫穴
某男,25岁,化脓性中耳火数年,听力下降,属肾热所至,于日中三棱针点剌听宫放血,针后听力明显增强,次晨脓性分泌物大大减少。
听宫穴
听宫穴是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取该穴道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姿势,听宫穴位于头部侧面耳屏前部,耳珠平行缺口凹陷中,耳门穴的稍下方即是。
〖解剖〗 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布有面神经及三叉神经的第三支的耳颞神经。
〖主治疾病〗 耳鸣,耳聋,聤耳,牙痛,癫狂痫。三叉神经痛、头痛、目眩头昏。
人体穴位配伍〗、; 配翳风穴、中渚治耳鸣、耳聋。
刺灸法; 张口,直刺 1~1.5寸。
附注; 手、足少阳与手太阳经交会穴。
听宫穴 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别名;多所闻,多闻。
穴义;小肠经气血由此回归小肠经体内经脉。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由地之天部注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回收地部经水导入体内。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热则泻之。
〖名解〗
(1)听宫。听,闻声也。宫,宫殿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体表经脉的气血由本穴内走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颧髎穴传来的冷降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化雨降地,雨降强度比颧髎穴大,如可闻声,而注入地之地部经水又如流入水液所处的地部宫殿,故名。
(2)多所闻、多闻。多,大也。所,修饰词。闻,闻声也。穴名之意指本穴气血所流入的地之地部为空洞之处,产生的回声既响又长。理同听宫名解。
(3)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本穴中的气血物质既有手少阳经耳门穴地部流来的经水又有足少阳经瞳子髎穴流来的地部经水,故本穴为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9、通天穴
1)膀胱热,眼干涩,发胀发红,通天穴泻针,愈。
2)膀胱热,头顶胀痛,通天穴泻针,愈。
通天穴:位于前顶穴后五分,再外开一寸处。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解剖; 有帽状腱膜;有颞浅动、静脉和枕动、 静脉的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疾病; 头痛,眩晕,鼻塞,鼻出血,鼻渊。
人体穴位配伍; 配迎香穴、合谷穴治鼻疾。
刺灸法; 平刺0.3~0.5寸。
别名;天臼,天伯,天目,天白,天日,天归,天旧。
穴义;膀胱经气血在此受热胀散上行于天。
详解
1)通天。通,通达也。天,天部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气血由此上行天部。本穴气血来自承光穴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此水湿之气所处为天之下部,与头部的阳气不在同一层次,经由本穴吸热后才上行至与头部阳气相同的天部层次,故名。
2)天臼。天,天部也。臼,石做的椿米器具,石也,肾也,润下之气也。天臼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部阳热之气带来寒冷之气。本穴气血为承光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其运行变化为吸热上炎,而在其气血吸热上炎的同时也就为天部带去了寒冷,即是本穴气血有润下的特性,故名天臼。
3)天伯。天,天部也。伯,天之伯也,即脾气,天为肺,其伯为脾。天伯名意指本穴气血带有脾的热燥之性。本穴物质为承光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其气弱小,在天部阳热之气稍旺盛的情况下它则表现出脾气的燥性,故名天伯。
4)天目。天,天部也。目,肝所主的风也。天目名意指承光穴传来的水湿之气中水湿含量稍大则会在本穴吸热后胀散化风而行。
5)天白。天,天部也。白,肺之色也,气也。天白名意指在承光穴传来的水湿之气稍多的情况下穴内气血就会变为肺气特性的凉性之气。
6)天日。天,天部也。日,与夜相对,阳也,气也。天日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天部阳气。
7)天归。天,天部也。归,归来穴也。天归名意指本穴气血吸热后归于天部。
8)天旧。天,天部也。旧,依旧也。天旧名意指本穴气血对天部层次的气血作用影响不太大。
气血特;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由天之下部吸热后上行天之天部。
功能作用;清热除湿。
治法;寒则泻之,热则补之。
10、天柱穴
某男,约30岁,建筑工人。六月天未出工,卧床休息一下午,风扇强档直吹,至晚六时颈不能动,软弱无力,针天柱,留针二十分钟,愈。
天柱穴
主治病征  人体以头为天,颈项犹擎天之柱,穴在项部方肌起始部,天柱骨之两旁,故名天柱。释义为:天,指上部,人体头部;柱,楹意,指支柱,喻人体之颈项。该穴位于项部斜方肌起始部,天柱骨(颈椎骨)上端,支撑头颅,意示擎天之柱而名。
  天柱穴
天柱穴的主治病征为:颈椎酸痛、睡扭了脖子(落枕)、五十肩、高血压、目眩、头痛、缓解眼睛疲劳等。该穴道是治疗头部、颈部、脊椎以及神经类疾病的中药首选穴之一。有关此穴道的指压法列举如下:按摩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治疗疼痛、麻痹等后遗症、治疗宿醉、穴道指压法治疗忧郁症等。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
肩膀肌肉僵硬酸痛可说是现代的文明病。日常生活中的单纯作业。精神压力、运动不足、因驾车产生的精神疲劳等等,都是使肩膀肌肉僵硬酸痛的原因。而且长久保持同样姿势的打麻将等等更是形成肌肉僵硬酸痛的主要原因。
肩膀肌肉僵硬、酸痛与一般因运动而产生的肌肉疼痛不同,如果置之不理,则有慢性化的可能,如果严重的话,回焦躁、心浮、气闷,对工作提不起劲,每天生活不愉快。以前所谓的“五十肩”是属于老年病,现在连2、3、40岁的患者也很普遍,甚至十多岁的学生也有肩膀僵硬、酸痛的症状,因此说现代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和这种症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肩膀僵硬、疼痛,如果颈部能转动的话,即刻就能治愈,严重的话,  天柱穴
[1]
如手腕无法上举、无法系皮带、头晕、耳鸣、恶心等等,使日常生活产生不便。
这是由于颈筋两侧、关节内侧的淋巴从的淋巴停滞、淋巴管萎缩、肩周的血液循环不畅、血液混浊所致。这是由于姿势不良,使得包着上腕骨的三角筋或是肩胛筋萎缩硬化。
血液之所以混浊是由于摄取过多酸性食物,因此最好的根本性治疗是使它的酸碱性食物秩平衡。在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时如果吃太多酸性食物,则根本无法治愈。此时因该以每天有正常的生活为根本。
喜欢运动者很少有肩膀僵硬、酸痛的情形,这事由于运动使新陈代谢旺盛,即摄取大量的卡路里,也能保有健康的身体。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的穴位及指压法
能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的穴位有三处。一处是颈脖子左右2厘米处的“天柱”。第二处是“肩井”。第三处是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使情绪好转的“膏肓”。
指压这三处穴道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揉6秒,如此反复10次,就可治愈肩膀僵硬、酸痛。 治疗疼痛、麻痹等后遗症的穴位及指压法 首先趴着,将肌肉放松。在后头骨正下方凹处,找到天柱穴。凡治疗颈部以上异常之处,都离不开“天柱”。它与视神经也有关,能使眼睛爽朗明亮。
指压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压6秒钟,如此反复20次。其次是指压第7  天柱穴
颈椎和第1胸椎之间的“大椎”。指压时要领同前,重复10次。此穴对颈部、肩膀、手腕、背部的异常也很有效。指压法治疗忧郁症
治疗忧郁症最有效的是指压颈部左右2厘米处的天柱穴。指压时先放松身体,用手刀在左右天柱穴交换强劈10下,每天重复5-10次。
指压“足三里”对治疗忧郁症也很有效。指压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强压6秒钟,如此重复数次。
天柱穴位于后头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颈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

11、风门穴
某男,风寒感冒一周,打针服药不效,反复发作,灸风门,愈。取穴方法
  
取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此两处就是“风门穴”。
主治疾病;
风门穴的主治疾病为:感冒、颈椎痛、肩膀酸痛等。此穴治疗感冒请参阅网页:“穴道指压法治疗感冒”。
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别名:热府;又有左为风门,右为热府之说.为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出自《针灸甲乙经》:"风眩头痛,鼻不利,时嚏,清涕自出,风门主之.""风门者,风所出入之门也(《会元针灸学》)."穴在第二椎下两旁,为风邪出入之门户,主治风疾,故名风门.是临床驱风最常用的穴位之一.
取穴方法; 人体风门穴位于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深层为最肌;有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二、三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疾病 ;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肺俞穴、大椎穴治咳嗽、气喘;配合谷穴治伤风咳嗽。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
风门穴; 手足太阳之会。
穴义;膀胱经气血在此化风上行。
名解
(1)风门。风,言穴内的气血物质主要为风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风门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化风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吸热胀散化风上行,故名风门。
(2)热府。热,气血物质在本穴受热也。府,府宅也。热府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上行。
理同风门名解。热府俞名意与热府同。
(3)背俞。背,气血物质来自背部各穴也。俞,输也。背俞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背部各穴。理同风门名解。
(4)手足太阳之会。本穴物质为背俞各穴传来,性湿热,与小肠经气血同性,故为手足太阳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湿热的风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且为风行之状。
功能作用;运化膀胱经气血上达头部。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12、肝俞穴
一老妪,约80岁,癫痫,每月一发。是日发作,以前所用常规针药不效。
诊其为肝热,肝风内动,肝俞穴三棱针点剌放血,不到二十分钟,病止,后数月未发。【定位】
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9、
  肝俞穴
第10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9、第10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9、第10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
①黄疸,胸胁胀痛,目疾。
②癫狂痫。
③脊背痛。
【操作】
斜刺0.5~0.8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结膜炎、夜盲症、近视等。配太冲主治胁肋疼痛;配肾俞、太溪主治健忘、失眠;配光明主治目昏。
肝俞穴概述
位置: 该穴位于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法: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穴义:肝脏的水湿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肝的背俞穴。
名解:肝,肝脏也。俞,输也。肝俞名意指肝脏的水湿风气由此外输
  肝俞穴
膀胱经。
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皮肤由第八、九、十胸神经后支外侧支重叠分布。穴位深部对第九肋间隙呐的结构。在胸、腹腔内则对应胸膜腔、肺、膈、肝、脾与胃。肝、脾为实质性器官,血液供应丰富。因此,如盲目针刺时,不能提插,不能捻转,应立即起针,应严密观察有无内出血现象。
主治疾病:黄疸,胁痛,吐血,目赤,目眩,雀目,癫狂痫,脊背痛。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的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特异性:肝之背俞穴。
主治
功用:疏肝利胆,降火 ,止痉 ,退热 ,益肝明目 ,通络利咽 ,疏肝理气 ,行气止痛等功效。散发肝脏之热。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之。
主治病症:
1、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肝炎,胆囊炎,慢性胃炎,胃扩张,胃痉挛,黄疸;
2、五官科系统疾病:眼睑下垂,结膜炎,青光眼,夜盲症,视网膜炎;
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精神病;
4、外科系统疾病:淋巴结结核,胃出血,肠出血,胆石症;
5、其它:月经不调等。
配伍:
配期门穴,为俞募配穴法,有清利肝胆湿热的作用,主治肝炎,胆囊炎,胁痛。
配百会穴、太冲穴,有平肝潜阳,清热明目的作用,主治头昏头
  肝俞穴
痛,眩晕。
配肾俞穴、太溪穴,有滋阴养血补肾的作用,主治健忘,失眠。
配大椎穴、曲池穴,有清热泻火,安神定志的作用,主治癫痫,精神分裂症。
刺灸法:斜刺0.5~0.8寸。刺法:向内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肋间。 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胸。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临床运用
定位时常采用正坐或俯卧的取穴姿势,肝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脊椎旁,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或第九胸椎凸骨下,左右旁开1.5寸)。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结膜炎、夜盲症、近视等。配太冲主治胁肋疼痛;配肾俞、太溪主治健忘、失眠;配光明主治目昏。
刺络拔罐肝俞穴治疗麦粒肿
取双侧肝俞穴。患者俯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术者以左手拇、食、中指捏起被刺部位,右手持三棱针点刺肝俞穴,有血液流出时加拔玻璃火罐,使血液流入罐内,出血量控制在1~3ml之内。起罐后用20%碘酊棉球按压在针孔上,胶布固定。每2日一次,治疗1~2次即可痊愈。
肝俞穴按摩封闭治疗妊娠腹痛
妊娠腹痛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孕妇情绪与身体素质,妊娠子宫的大小,位置,毗邻关系发生变化,子宫收缩,增长速度,圆韧带的牵引。中医认为妊娠腹痛的原因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胞脉阻滞所致。此病发病率较高,了解其临床特点,防止滥用药物,减少毒副作用,对母亲的健康及胎儿发育有利。采用肝俞穴按摩,封闭治疗妊娠腹痛,方法简单,疗效确切,价格便宜,无毒副作用。
方法:1、肝俞穴按摩:选准肝俞穴(位于第九胸椎棘突水平旁开4.5),双拇指分别按压在双侧肝俞穴上,做旋转运动,由轻到重至能承受为止,每次持续10—30,每133—5次。2、肝俞穴封闭:维生素3注射液4—12/次,阵刺入肝俞穴内,深约0.5—1.0,缓慢注入药物。山莨菪碱注射液3—10/次,阵刺入肝俞穴内,深约0.5—1.0,缓慢注入药物。肝俞穴按摩与封闭交替或单独应用。
肝俞穴注射曲安缩松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属祖国医学目痒范畴,主要由脾胃湿热兼风邪所致。根据祖国医学“肝开窍于目”和“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结合中医理论和笔者的临床应用体会,起始于目内眦的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肝俞具有祛风、清热、平肝潜阳作用。
取穴: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方法:应用曲安缩松混悬液(意大利产,规格40mg/ml)1.0ml+2%利多卡因1.0ml,取肝俞穴注射各1.0ml,3个月1次,1次一个疗程(应用前和应用后3个月眼分泌物涂片查嗜酸性白细胞),用药期间不加其他治疗。?
释义:曲安缩松是一种具有显著抗炎作用的合成糖皮质激素,它具有消炎、止痛、抗过敏作用,其持久的功效有别于一般口服皮质类固醇,只需以单一剂量注射,就可以使症状减轻,效力维持数周或永久发挥。它通过抑制体内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降低网状内皮系统消除颗粒细胞的作用,并降低自身免疫性抗体水平,消除靶细胞受体与介质的结合力来抑制免疫反应。另外,进入人体细胞内与细胞浆中特异性受体结合,形成甾体复合物,再进入细胞核,在核内引起基因活性改变,从而激发某些特殊的蛋白质合成,使一些酶的含量及活性提高,增强机体对抗各种伤害刺激的能力。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是光、热或空气中某些物质和花粉等所引起的过敏反应在眼睑、球结膜上的一种表现。只有抑制体内的免疫反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13、肾俞穴
高热不退,属实热型,肾俞补针,取水克火之意,皆数分钟热退。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穴位位置
取定穴位;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详见此腰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按摩肾俞穴降血压。坚持按摩、击打、照射肾俞穴,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功能。每日临睡前,坐于床边垂足解衣,闭气,舌抵上腭,目视头顶,两手摩擦双肾俞穴,每次10~15分钟。每日散步时,双手握空拳,边走边击打双肾俞穴,每次击打30~50次。
按摩肾俞穴缓解腰疼。 双掌摩擦至热后,将掌心贴于肾俞穴,如此反复3~5分钟;或者直接用手指按揉肾俞穴,至出现酸胀感,且腰部微微发热。
穴位取穴法;人体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
主治疾病; 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太溪穴 、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配翳风穴、耳门穴治耳鸣、耳聋。
刺灸法; 直刺0.5~l寸。
附注 (l)肾的背俞穴。 (2)据实验观察针刺对正常人水负荷后肾脏泌尿功能的影响,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针刺该穴或京门穴时可抑制肾脏的泌尿功能。
穴义;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详解
(1)肾俞。肾,2肾脏也。俞,3输也。肾俞名 4意指 5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2)高盖。高,天部也,气也。盖,护盖也。高盖名意指肾脏外输膀胱经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本穴物质为肾脏输出的寒湿水气,所处为天部,为卫外之护盖,故名高盖。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水湿之气冷降归于地部,小部分水湿之气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外散肾脏之热。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14、上髎、次髎、中髎、下髎诸穴
小便频数,取上穴中压痛明显者针之,针向骨空处,深剌,皆数次而获明显效果。穴义]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
详解;指本穴相对于次髎、中髎、下髎三穴而言为上也。髎,孔隙也。上髎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上髎。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之经水。
运行规律;循本穴的地部孔隙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疏导水液,健脾除湿。
治法;寒则通之补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15、承山穴
某男,约40岁,痔疮出血数日,属膀胱湿热,承山穴生理盐水10毫升注射,次晨愈。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极为承山穴。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承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小腿肚抽筋(腓肠肌痉挛)、脚部劳累、膝盖劳累、便秘、腰背痛、腰腿痛、脱肛、痔疮等。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位的疗法有: 治疗小腿痉挛。 取穴方法:人体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
  承山穴
,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解剖: 在腓肠肌两肌腹交界下端;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股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
主治疾病: 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大肠俞穴治痔疾。
刺灸法: 直刺1—2寸。不宜作过强的刺激,以免引起腓肠肌痉挛。
别名:鱼腹,肉柱,伤山,鱼肠,肠山,鱼腹山,玉柱,鱼腰穴。
穴义: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脾土及天部上行的风气。
运行规律:风气循膀胱经上行,脾土则屯固于穴周。
功能作用:运化水湿,固化脾土。
治法:寒湿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风热则泻之或水针。
名解
(1)承山。承,承受、承托也。山,土石之大堆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脾土。承山名意指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上行而来的脾土与水液的混合物,行至本穴后,水液气化而干燥的脾土微粒则沉降穴周,沉降的脾土堆积如大山之状,故名承山。
(2)鱼腹。此是从类象的角度来言穴内气血的特性的。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在穴内为堆积之状,如同鱼之腹部丰满的肌肉,故名鱼腹。鱼腹山、鱼肠、鱼腰穴名意与鱼腹近同。
(3)肉柱。肉,脾主之土也。柱,支柱也。肉柱名意指膀胱经气血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堆积。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微粒,性干燥,在穴内为堆积之状,有较大的承重能力,故名肉柱。玉柱名意与肉柱同。
  承山穴
(4)伤山。伤,伤害也。山,土石之大堆也。伤山名意指膀胱经上行的阳热风气对穴内固化的脾土微粒有较大的伤害。本穴物质为干燥的脾土微粒,而膀胱经上行的阳热风气又从本穴经过,脾土微粒中水湿不足则将被上行的风气吹散伤害,故名伤山。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痔疮、脱肛等。配环跳、阳陵泉主治下肢痿痹;配长强、百会、二白治疗痔疾。用六寸长的毫针,条口穴透承山穴治疗肩周炎有奇效。为什么条山穴能治肩周炎呢?条口和承山一属足阳明胃经,一属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在肩部的走向路过缺盆而络督脉的大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于肩部。两穴经气上行同交于肩,所以治疗肩周炎有奇效。经常点击能防止腿部积存废物,使腿部线条柔美,并能消除长久站立、行走所造成的疼痛。
承山穴是临床常用穴位,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别名鱼腹、肉柱。在临床中应用承山穴治疗过落枕、急性腰扭伤、痔疮、痛经、肩周炎和腓肠肌劳损取得较好效果。1落枕、急性腰扭伤张某,男,27岁。2006年8月1日就诊。主诉:左侧颈部活动受限1天。1天前早晨起来发现左侧颈项部拘急疼痛,向左侧转头时受限。查:斜方肌中段压痛明显。诊断:落枕。证属:膀胱经气不利。取穴:承山(左)。嘱患者俯卧在床上,用拇指尖用力按压承山穴,并嘱患者同时活动颈部。15min后颈部活动自如。
治疗
点穴对刺激局部血液循环与加强深层肌肉的运动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1、风市穴:直立时,手臂自然下垂落在大腿外侧,中指指尖所指的位置,用中指点按,停留穴位上3秒。
2、伏兔穴:大腿的前侧、外侧,从膝盖上线再向上1/3处,用食指点按。
3、承山穴:伸小腿时,腿肚的肌肉出现交角处,用两个拇指点按,间隔为5秒。
4、承筋穴:承山穴位上3寸。用拇指点按间隔也为5秒。
治疗腿肚抽筋
小腿肌肉痉挛(俗称抽筋),一般是由于肌肉疲劳或寒冷使自主神经高度紧张造成缺血状态使小腿后部肌肉痉挛和疼痛。造成小腿肌肉痉挛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原因是局部受凉寒冷,而使肌肉强力收缩痉挛。其次是身体电解质紊乱或过度运动造成小腿肌肉乳酸堆积也可引起肌肉痉挛等。当小腿肌肉痉挛时可按摩、拉伸痉挛部位的肌肉来促进血液循环,点按有效穴位委中穴
  承山穴
、承山穴和漏谷穴。委中穴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一般用来治疗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该穴位于膝关节后面的凹陷中,腘横纹的中央。按压穴位时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穴位,从外侧按压约2分钟。承山穴也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一般用来治疗小腿肚抽筋(腓肠肌痉挛)、脚部劳累、膝盖劳累、便秘、腰背痛、腰腿痛、脱肛、痔疮等。该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按压该穴时用拇指,使指关节呈直角效果最好,按压时间2分钟即可。漏谷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足内踝尖上6寸,(八横指,小指到食指的距离量两次),胫骨内侧缘后方。按压该穴时用拇指指腹大面积接触穴位,作大范围的环形按揉2分钟。
点承山
1.承山穴在小腿背侧正中线上,伸小腿或上提足跟时,可以看到在小腿背侧中间肌肉(腓肠肌)收缩时会形成一个人字形的分叉,承山穴就在这个人字形沟的顶点处。
2.施治者拇指翘立,用力点按承山穴,尽量用力,并坚持点住不要放松,直至肌肉痉挛缓解为止。

16、跗阳穴
某男,20多岁,左足步行活动不利,疼痛,针跗阳,立愈。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足太阳膀胱经。
  跗阳穴
定位; 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
解剖];在腓骨的后部,跟腱外前缘,深层为拇长屈肌;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腓动脉末支;布有腓肠神经。
主治;头痛,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附注; 阳跷脉郄穴。
17、仆参穴
1)某男,60岁,家族性高血压史,头晕,面黎黑,多油脂渗出,诊属肾性高血压,仆参穴压痛明显,三棱针点剌,自然流放较多血液,是日特畅。
2)某女,30多岁,眼部干涩充血,指针向下推按仆参穴,立消。〖取穴方法〗仆参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昆仑穴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解剖; 有腓动、静脉的跟骨外侧支;布有腓肠神 经跟骨外侧支。
主治疾病; 下肢痿痹,足跟痛,癫痫。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太溪穴治足跟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归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穴义;古时仆人参见主人,屈膝下跪时足跟显露,而手指垂处正当其穴,故名仆参。
18、束骨穴
某女,腰骨一点活动时牵扯痛,束骨直剌,立消。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足太阳膀胱经。
  束骨穴
定位; 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 在小趾外展肌下方;有第四趾跖侧总动、静脉;有第四趾跖侧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分布。
主治 ;头痛,项强,目眩,癫狂,腰腿痛。
配伍 ;配肾俞、太冲治目眩。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足太阳经所注为“输”。
19、至阴
脚气,至阴直剌,留针三十分钟,轻者多在一周愈。足太阳膀胱经穴。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 至,即到。至阴,即到达阴的意思。如太阴为三阴之始,故太阴又可称为至阴。太阴属脾,至阴常作脾的代词。《素问·金匮真言论》:“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至,作最或极解。至阴,即属阴之最甚者。《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
穴名,足太阳膀胱经井穴。位于足小趾甲根外侧角外一分许。
至阴,井穴,属金。
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体表。
详解;
1)至阴。至,极也。阴,寒也,水也。至阴名意指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体表。本穴物质为来自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它位于人体的最下部,是人体寒湿水气到达的极寒之地,故名至阴。
2)膀胱经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有地部有孔隙与体内相通,为膀胱经体内与体表的气血交换处,故为膀胱经井穴。
3)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主要是体内输出的温热水气,出体表后散热而凉,表现出肺金之气的秋凉特征,故其属金。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温热水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缩并交于足通谷穴。
功能作用;散热生气。
治法;寒则深刺闭孔出针,莫留针,热则浅刺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