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丰望科技有限公司:说说今天的通货膨胀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8:59:44

网上还流传着一个当今的通胀故事:话说33年前,四川成都汤阿婆将400元存入了银行,如今连本带息拿出来仅仅只有835元整。当时的汤女士省吃俭用,到1977年攒下了400元钱。这点钱在那个年代算得上是巨款了,可以买下一套房子,而如今取出800多元只能买十分之一平方米。这类故事300年前也发生过:乾隆皇帝初年1两白银可以买一头牛,等到乾隆皇帝晚年的时候,10两白银才能买一头牛,价格涨了10倍。当时乾隆皇帝怎么也不理解这是为什么,他压根儿不知道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通货膨胀现象。

通胀故事告诉我们,历史上产品价格的趋势总是上涨的,只是涨的幅度大小有区别。通货膨胀是永远存在的现象,不会消失的,只会在一定阶段内会有短期的调整。在温和通胀下,价格的上涨会永远刺激人的欲望,放大人的财富增长,从而激发人的奋斗意识,才能使这个社会不断进步。另一方面,随着产品价格的上涨过快,通货膨胀率较高且持续到一定阶段时,会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产品的销售将会不同程度的减少,企业的盈利能力就会受到影响,股票价格也会不同程度受到影响。所以高通胀、恶性通胀会危害经济增长和社会民生。

通胀因素演绎全球化过程

毫无疑问,美国开启印钞机,加快了以美元计算的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速度,加大了输入型的通胀压力。但是,通胀因素绝不只是开启印钞机那么简单,它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复杂过程。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特别是2000年我国加入世贸后,我国产品价格就不断上涨,它一定程度上是对我国GDP的价值回归,因为即使在生产力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的上涨一样会让GDP上涨。此外,长期外贸顺差带来的贸易争端、汇率问题将对我国出口、产业结构调整、区域产业迁移产生持续影响。

“十二五”期间,我国市场经济将向纵深发展,中央五中全会公报提到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意味着要素价格要向上调,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资源一直到环境,现在基本上所有这些要素的价格在中国都是偏低的。此外,五中全会公报还提到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成本的提高也会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无论从供给端劳动力成本上涨、需求端经济刺激下的供给不足还是全球范围内为解决贸易失衡问题而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来看,均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存在并极有可能不断超预期。

最近很多专家都提议,把CPI的容忍度提高一些。他们认为,即使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降低一些,中国以外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会加速,这必然将导致资源需求的增长和资源价格的上涨。因此,我国现在3%的通货膨胀率(CPI)目标,在未来几年全球通胀的背景下,很难实现。如果欧盟2%的人均GDP增长率可以容忍3%的通货膨胀率,中国当然可以容忍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理性务实的观点。

温和通胀开启通胀红利时代

我们不能同意中国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全面通胀”的说法。从短期、中期和长期这三个角度看,未来存在温和通胀的动力。从短期看,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令年内CPI继续创新高成为市场的一种预期,但目前在八大类商品中,六涨两降,显然不符合严重通胀的标准。

从中期看,美元下跌所导致的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高涨,将令中国形成输入性通胀,但美国的如意算盘是加快贬值又不改变永久的强势美元地位,通胀因素正取代美元贬值因素,为股市年末行情提供新的动力。

从长期看,“十二五”期间,随着人民收入分配机制改革、资源价格改革、汇率改革以及中国经济由外需向内需转型,由此带来的通胀预期都将是温和的。相反,内需拉动的温和通胀良性预期,可以催生新一轮股市通胀红利。中央提出管理好通胀预期,其目的就是化弊为利,让国内居民形成对价格稳定的良性预期。
中国过去十年,从1996年开始进入通缩经济,其原因是国企改革,引起大量的劳动力过剩,劳动力的过剩引起了一连串的反映就是中国进入了通缩时代。所以,这种情况下,货币大幅度上升也没有引起通胀,而且货币开始走进了土地市场。中国的通缩是一个实体经济的通缩,但在资产市场里面是一个非常通胀型的,而这个通胀是完全反映了货币供应量的上升,十年来中国货币供应量上升10.6倍。如果银行的表外资产的扩张和民间的一些资产扩张,加起来是5倍以上。我们看到土地价格上升是反映了货币供应上升幅度。因为过去没通胀可以放那么多货币,尤其是土地价格的上升。现在有了通胀,所以它对土地市场应该是压制型的。我们用通胀来说的话,对固定市场本身是利好的,因为以前是已经涨起来了,所以现在货币的控制就对他有压制的影响了。
 对于通胀的管理,房地产和股市是吸引流动性过剩最多的两个地方,目前,房地产市场受到政策的打压已经吸纳不了更多的资金进入。而股市受到加息以及连续上调准备金率的影响,近期也已经受挫,这两个地方流出或进不去的钱,必然会分流到其他地方,这也导致了近期物价的大涨。(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谢百三)  从目前来看,货币供应量的过量增长虽然是当前中国面临通胀的必要条件,但却不是充要条件,只有当过量的货币缺乏流动的时候才会带来通胀,而一旦我们让货币流通起来,让这些货币真正进入实体循环,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消费环节,那么通胀并不一定会起来。这就如同同样的水流,你如果放到一个循环流动的环境中,溪水汇入河水,河水汇入江水,江水汇入大海,流动中的货币就如同这水流一样,如果让他循环就很难会形成堰塞湖。而只有当流动的渠道没有了,堆积的流动性就会形成一个大大的堰塞湖,物价的压力也就随之而来了。

  央行短短数周内连续出台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中间的间隔期短到都不足以让央行可以观察其政策的有效性;除了货币政策连续性收紧外,数周内还连续动用了行政调控手段对物价背后的投机行为进行干预,这都反映出了可能当前中国的通胀压力的堰塞湖可能已经到了一个危机的警戒线。短期内虽然对量进行严控,对投机进行严打,但这毕竟还只是一种不具有远期调控物价的影响力,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单一,流通渠道不畅,投资领域受限等这些属于中国特色问题才是引发了通货膨胀深层次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才是造成我们流动性堆积,是通胀堰塞湖形成的根本,不解决这些问题,就解决不了通胀的堰塞湖。

  加息的目的和准备金提高不完全一样,准备金提高主要是控制未来一段时间贷款的上升,加息目的主要是调百姓对通胀的预期。百姓对通胀的预期是可以通过其他综合性的方式来进行的,加息只是一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李稻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