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巢安电气工资待遇:樱花,樱花节,武大之“例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4:49:54
樱花,樱花节,武大之“例假”

  

  樱花,樱花节,武大之“例假”



  明媚的春光里,武大樱花开。“三月赏樱,唯有武大”!“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也烦”!每年三四月份樱花盛开时节,武大校园,散发着浓浓的春天气息。灿烂的樱花,柔嫩的花朵,代表着,传说中的樱花大道,磨灭不掉的历史的记忆与见证。

  1939年,侵华日军在武大种下不超过30株小日樱花,主要分布在今天武大的樱花大道上。抗战胜利后,武大于1946年10月复归珞珈山;1947年3月,武大生物系师生观察发现,校园里共有28株樱花树开花,均匀地分布在老斋舍三个拱门之间及其两侧的四个门栋前。如今均已老死。如今的武大樱花是,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向周恩来总理赠送了1000株大山樱,周恩来总理将其中50株转赠给武汉大学。1982年,为纪念中日友好10周年,日本友协和日本西阵织株式会社又赠送了100株垂枝樱苗。1992年,在纪念中日友好20周年之际,日本广岛中国株式会社内中国湖北朋友会砂田寿夫先生赠送樱花树苗200株。现今武大校园各处的樱花树苗,除园林工人自行培育的之外,多都来自于此。1989年春,武大园林科从东湖磨山植物园引进云南樱花16株栽植在校医院前公路北侧。1991-1993年,这些樱树共生樱苗近600株。1995年,武大校友湖北省农科院研究员张朝臣研究出试管樱花,大大缩短了樱花的生长开花时间,很快受到园林部门的青睐。时至今日,武大校园内已有樱树1000多株,内含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红花高盆樱桃,共四个植物学种和十多个栽培品种或变种。

  武大美丽的樱花虽渲染春色,给人以美的享受,但也“带来了我的烦恼”。众所周知,樱花乃日本国花,日本人都有崇尚樱花精神的“樱花情节”。而我们又有永远磨灭不掉的曾被日本占领的耻辱史!“樱花是国耻”之象征,基本上是大多数中国人对樱花的第一反应。虽然也有人说,不要把樱花政治化复杂化,但是终究国耻难忘。对武大与樱花,抛却一切的政治意义,而单纯看美景的话,那就轻松多了。有人说武大因樱花而美丽;也有人说樱花因武大才迷人。

  武大的樱花,火!就火在其特殊的内涵。

  “一株樱花我独秀 毁誉参半花更红”!其实,全国各地都已种植了樱花,武大咫尺之磨山便有5000余株樱花。然而,一提起樱花,人们自然想到武大。人们去武大看樱花,看的是花,看的是历史,看的更是全国名校武大之浓郁的文化底蕴。历数全国高校,没有哪一所大学,像武大般每年都因一株樱花“头疼”半月,樱花,带给武大美丽,也似带给武大一年一度之“例假”。

  武汉市民赏樱 由来已久。早在1947年,就不断有国民党官员及其太太们三五成群来武大看樱花。文革后,武汉市民又回复武大争睹樱花之习俗。由于游人过甚,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关部门提议实行“门票制”。虽然延续至今,但一直以来,关于武大樱花之“争议”一直很大。

  争议之一:今日武大樱花之缘起为日军侵华战争。1939年左右,占领武汉的日军引来樱花树苗在武大校园栽植,珞珈山的这第一批樱花,是日本侵华的罪证。正是由于此,武大樱花常为人非议。事实上,这批樱花早已死绝,如今的樱花多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为日首相及日友人所赠,还有少部分国产樱花。

  争议之二:武大赏樱,该不该收取10元门票?如果以“控制人流量”为出发点,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取代金钱门槛?

  今日又添新争议。日前,网上一篇帖子将武大推向舆论焦点,发帖人称武大靠“樱花敛财”,应“关闭”樱花节,并且每年800万元门票不知去向等等,一时引起轩然大波。武大校长李晓红在“弘毅讲堂”上,与武大学生探讨学校未来之发展。在与学生互动环节,该校一名大学生将网上的这一质疑提了出来,直接向李晓红提问:樱花门票收入到底到哪去了?李晓红告诉大家,武大没有“樱花节”,是外面游人不请自来。随后,具体负责樱花管理的校办负责人回答了门票问题。校办负责人首先澄清了网上的传言。他说,武大每年樱花门票收入并没有800万元,在高铁开通之前,每年的收入约八九十万元,去年,门票收入达到100万元。尽管每年进武大赏樱的游人达百万人次,但真正买门票的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他说,这些收入大部分都是花在了“樱花”上面了,剩余的小部分则用于资助贫困生。在樱花开放期间的支出方面,首先是基础设施方面的花费。“包括今年开的卫生间,都是花了几万块钱临时架起水龙头,还要完善一些基础设施,维修被游人损坏的各方面的设施”。“每天的学生志愿者大概有1000多人”。这些志愿者每人每天值班都有相应的补贴;同时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也需要加班补贴。不仅涉及到校内人员,学校还请了交警城管。该负责人说,武大财务是收支两条线,绝对不存在所谓的截留,也不存在某一个部门将钱收走的说法,武大更没有靠樱花敛财。

  对武大名无实有的“樱花节”,其收入与分配的情况,武大校长以及部门负责人的说法应该是基本可信的。众多关系户众多证件例外免票下的区区10元门票收入,能有多少?又能算什么呢?剖掉各种环抱安保等开销,百万左右收入应在情理之中。况樱花虽美,也需要用心呵护!这笔钱能对武大学子稍有补贴已经算不错了。武大学子倒也不一定是看上了这笔小钱,那么,武大人的怨气又来自何方呢?

  在武大樱花盛开的时节,武大实行了封闭管理,校内人员一律凭证入内。游客也必须花10块钱买票入校。大家都在抱怨:武大正是太小气了,武大的樱花现在真是不得了,进个学校门还要付钱,怎么每年都这么多人来?武大之武汉大学,不是赢利机构,凭什么收门票?你们武大的校长是不是穷疯了,看个樱花也要钱!太不可思议了!武大校园网上,一武大学生留言:作为武大学生,很不喜欢樱花开的日子,每年这个时候,同学、朋友过来玩的特多,疲于接待;出门忘记带学生证还进不来;外面的人来找自己也不方便,其实并非每个来访者都是想看樱花的嘛!比如明天武大工学部体育馆有场招聘会,一旦收门票,那些外面来找工作的也不得不先买张看樱花的票,再去体育馆买入场券,大家都是学生,十块钱不容易啊!不过对那些封门售票的决策者来说,每个进门人交的十块钱加起来也是一个大大的数目,且不问这些钱能用到哪,一个大学校园凭什么收钱啊?为什么要收钱啊?收吧!学校收钱,我就去借学生证,让同学朋友们混进来,我哪有那么多钱帮他们。买门票啊!学校不仁,我没能力跟他讲义啊!”

  之前来武大看樱花是不收门票的,但武大的樱花越来越吸引着广大市民的的关注;每年来武大看樱花的游人越来越多了,甚至一天人流量就能突破十万人,这些赏花的游客对樱园周围草坪的破坏和对环境的破坏。清扫垃圾就会需要很多人工。也许是武大是为了控制每日人流量,也许是是给那些维持各项秩序的工作人员发放报酬。武大樱花的门票也有它一定的道理。一到樱花的季节,很多人都会去看。但有相当一部分的游客在赏花的同时也制造了很多垃圾。为了保持校园的干净整洁,就需要雇人打扫,这当然是需要一定的费用的。

  武大制订了收门票制度。但这一举措仿佛并没有影响到游客的那份热情,一群一群的游客国涌进武大的校园。“今天武大校园里赏樱花的人90%的都不是武大的”。在这樱花盛开的时节,面对阳光下灿漫的樱花,也许他们并不仅仅是来来武大看樱花的,更是想借此机会来一睹一下这号称“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武大,武汉大学之风采。

  收门票代表教育机构“产业化”?武大樱花节收入情况如何?有人统计,樱花节期间日人流量可以达到10万,那么按照10天花期每人10元门票计,这个数字有1000万!这个数字是不准确的。说武大樱花盛开的时候一天人流量能达10万有可能,但是人流量不能等同于门票售出量,这个估计要打很大折扣。粗略算下来,一次樱花节门票收入上百万应该还是有的。樱花节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武大在环境卫生车辆交通秩序导游等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应该算做合理成本。武大种植樱花的初衷是用来美化校园,而不是将其作为一个景点来培育;只是随着武大樱花的名气越来越大,它渐渐在客观上演变为一个武汉市的景点,但是这并不能够说明,学校就可以将其作为单纯的景点来经营。武大有樱花,同样华师有桂花,这些高校里带着学术气息的风景都应该欢迎大家来欣赏,这本身也是大学的荣耀。

  武大学子们的怨气应在两个方面:其一,武汉大学把赏樱花产业化,这跟大环境不和谐。跟武汉打造开放型文化的形象也不相称,大学应该是以开放宽容的姿态和胸襟面向世人。其二,名无实有的“樱花节”确确实实给武大学子们造成了诸多的不便,以及增添了不必要的应酬麻烦。

  樱花节期间,准备考研的武大的她,不得不要“休息”几天,接待来自各校来赏樱的同学。“我原本想趁清明节在武大周边玩几天,但现在走不了啦。”高中时的几名同学已电话通知,清明节要来武大看樱花,要他全程陪同。去年来看樱花的是河南北京的几名同学,今年要来看樱花的则是西安广州和山东的几名同学。“可能明年就好了吧,因为高中同学都差不多都来看了。”大一大二是接待同学最多的时候,大三大四就会好一些。

  几乎所有武大学子,都希望能有一安静舒适之求学环境,包括在樱花时节。一年一度的樱花时节,人群拥堵交通不便。学子们抱怨,此时的武大成了一“满地垃圾的大公园”。樱花开放期,大量行人车辆频繁出入,人流如潮,噪声嘈杂,严重干扰武大学子学习休息。很多游人还攀爬树木采花摘枝践踏草坪,甚至随地乱丢垃圾。武大负责人也称,学校毕竟是教学科研之地,游人太多,确实很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武大校园网上,学子们发帖询问,如果爸爸妈妈来看樱花,是否同样要买门票。

  樱花,樱花节,这个“例假”要不要?是伐是留?

  武大樱花两次差点遭“灭顶之灾”。第一次是在1949年初,有人提议将之全部砍掉,后幸得以保存。1985年,又有人提议将之换成梅花,但最后以“武大樱花是历史的鉴证”为由未果。然而,对于樱花和有关樱花的争议远没有停止。

  2006年,一场纷争将武大樱花卷入是“耻”还是“花”的是是非非之中,在国内一些大型网站中,网友们争得脸红脖子粗,各地媒体也纷纷进行了报道。2009年,一对母女在武大樱花园穿和服留影,引来众多学子围观声讨。不过,在毁誉参半中,武大樱花影响力却越来越大。如今,它不再只是武大的一处风景,更成了武汉市的一张名片。

  今年武大欲出台一系列政策,包括严禁大客车进校,小车凭证入校,严禁经营性质的摆摊等等。同时,还准备了樱花交通路线图,增加厕所开放数量等等。以期让全体师生在“樱花节”“例假”期间能舒服一点。不过看来武大学子们大伙儿还是不舒服,就是不舒服,不去掉这个“例假”就舒服不了。怎么办?

  所谓“伐树”说,肯定是败家子行为,不用考虑的。“产业化”倒是可以争议。目前来看,“产业化”,基本上是受一致批判的。所以,如果能去除“产业化”是最理想的。但目前还是“权钱色”一统天下的局面,去“产业化”估计也不是一刀子切下去就完事那么简单。还是“修正主义”要现实一点。

  无招胜有招之一:“樱花节”期间,继续实行“产业化”之门票制度,门票大涨为10000元,武大之教职员工每人发票五张,武大之学子生每人发票三张,以照顾亲友。“樱花节”期间严格门禁而“军管”。

  无招胜有招之二:“樱花节”期间,不再实行“产业化”之门票制度,全部免票开放。不过要严格限制入门与出门的在校逗留时间。就像参观“毛主席纪念堂”一样排成一方队一次性走过。

  无招胜有招之三:武大学子们生活学习之所另建新址,原址只留作为部分学者学子之研究机构用。如此则“樱花节”之“例假”对大多数学子就基本无碍了。

  哈哈!“招”不成“招”的,总之还是“无招”!“例假”有麻烦也有荣耀的!“例假”是坏事也是好事的!“例假”既然来了,有周期是肯定的,某日一旦没了,说不定就是“更年期”了。十天半月,熬一熬就过去了。

  武大学子们还是忍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