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交通厅事业单位:阳气不足,人就会未老先衰,教你一招!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2:31:14
阳气不足,人就会未老先衰,教你一招

阳气不足,人就会未老先衰,这是当今生活中多数人面临的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当长期保持同一姿势伏案工作或学习的时候,上体前倾,颈椎紧张了,首先压抑了督脉,督脉总督一身的阳气,压抑了督脉也就是压抑了全身的阳气,于是,久而久之,整个脊柱就容易变弯,人的精神也差了。人的精神,不是被脑力劳动所消耗掉的,而是被错误的姿势消耗掉的。  这一系列问题,都出于同一原因。现在,通过一个穴,也就可以全部解决,这个穴就是后溪穴。后溪是小肠经上的一个穴,把手握成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这个穴是奇经八脉的交会穴,通督脉,能泻心火、壮阳气、调颈椎、利眼目、正脊柱。临床上,颈椎出问题了,腰椎出问题了,眼睛出问题了,都要用到这个穴,效果非常明显。它可以调整长期伏案或在电脑前学习和工作对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只要坚持,百用百灵。   
用这个穴位非常简单,而且容易坚持。我们坐在桌子旁,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激的效果。   
当我们坐在电脑旁阅读文件的时候,手是怎么放的?肯定是一手不离鼠标,一手仍在键盘上吧,保持这个姿势不动,人都变僵了。这时,不妨灵活一点,把手解放出来,让双手的后溪穴抵在桌沿或键盘上,来回滚动,揉一揉,每次刺激3~5分钟,每个小时刺激一次就足够了。这是毫不耽误时间的,因为这时候,眼睛该看什么还可以看什么。   
大家可以试一下,坚持一天这样做下来,肯定到了下班的时候腰不会酸、脖子不会累,眼睛在很大程度上能得到缓解。每天坚持这么做下去,首先是腰椎、颈椎轻松挺直,同时,你会发现眼睛也比以前好使了。如果因为忙,总是忘记怎么办呢?我建议,甚至可以定个闹钟,每隔一个小时提醒我们揉动一下后溪穴。不管忙到什么程度,我想这么一点时间还是能抽出来的。因为,这是能真正拯救我们健康的好方法。   
要养成揉后溪的习惯,随时随地,有空就揉一揉。比如,开车的时候,如果碰见路上堵车,或是红灯亮了,把后溪放在方向盘上来回滚揉几次,特别舒服。这时候,别人在着急上火,而你却在通督脉、泻心火、壮阳气、调颈椎、正脊柱、利眼目,受用无穷;一不起急,二不发火,精神振奋,这么一来,有时候居然觉得堵车也堵得很值!   
注:后溪穴在手侧面小拇指下两三厘米处,见上、下附图


阳气不足,百病生,中医教你如何补阳气

按照中医理论,人生病,一定先是“阳”出了问题,最后累积到“阴”出了问题。很多疾病是阴阳错综交杂,而不是单纯的阴虚或者阳虚,如果分不清的话,会导致身体出现很多问题。专家指出,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要靠阳气推动,阳气的主要作用是防御疾病。 

生病=“阳”出了问题

“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养生治病首要扶阳”“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阳气若足千年寿”……在市面上热销的养生保健书籍中,常能看到这样的话语。确实,阳气对人体至关重要。《黄帝内经》中《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提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说,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若天上没了太阳,地上就没有生命;人若没有阳气,生命就会停止。人的寿夭就要落实在阳气上面。长寿的人往往是阳气足的,相反,若阳失其所,则有折寿短命之虞。我们的身体壮不壮实,能不能抵御外邪的侵袭,就要看这个阳的卫外作用。

中医认为,人体阳气主要有三大作用:一是生化作用,人体靠阳气生化气血、精血津液;二是宣化作用,人体的气血、津液主要精微要靠阳气输送、散布;三是卫外作用,阳气有防御和卫外作用,即抵御疾病。

阳气是如何被损耗的

阳气既然这么重要,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身体内的阳气有怎样的脾性?又是怎样被损耗掉的?

【个例一】

作息紊乱伤阳气

一位因为生物钟紊乱导致阳气不足的患者,她是一位实习护士,23岁,主要症状是“不管睡多长时间,每天醒来人总是很困倦”。经医生细问之后,找到了女护士的病因:三天两头上夜班,每天总要忙到凌晨两三时才睡。作息时间与阳气升降出入规律相违背,体内阳气就消耗得快,而阳气不足,人就没精神,所以女护士即使每天睡到快中午才起床,还是会感到疲倦困乏。

阳气有升降出入的规律,春天阳气开始生发,夏天生发至极限,秋天开始收敛,到了冬天则潜藏起来。若以一天来算,白天相当春夏,夜晚相当秋冬。也就是说,每天早上当我们醒来睁开眼睛时,体内阳气开始生发。到了中午,阳气生发到极限,然后渐渐衰退。傍晚时阳气入阴,到了夜晚则潜藏起来。阳气入阴,人就准备睡觉了。人的生物钟实际上就是根据阳气规律来运转的。

专家【个例二】

过度劳累耗阳气

剧烈运动、过度劳累也会加速阳气耗损。张大夫介绍,人体内的阳气处于一种动态的状态,但当人进行剧烈运动时,阳气就会向外发散。她曾经接诊过一位患者,每当劳累时就会发烧。张大夫认为该患者属于内伤发热。《黄帝内经》中说“阳气者,烦劳则张”,张即腾跃的意思。中医主张以静养生,尤其是傍晚、夜晚或秋冬季节阳气潜藏的时候,要避免进行剧烈运动。

【个例三】

过食生冷损阳气

南宁长年天气炎热,不少市民有喝冷饮吃寒凉食物的习惯。市民覃女士吃冰冻食物,很容易就拉肚子。医生表示,这实际上就是阳气不足的表现。张大夫解释,阳气在春天开始生发,逐渐往人的体表走。到了夏天,阳气最旺盛,人体内的阳气基本都散发到体表,留在体内的阳气就少,抵御疾病的能力就随之减弱,此时过食寒凉食物,就容易引起身体不适。

脏腑阳气不足会怎样

专家指出,阳气对人体的作用,主要反映在功能方面。阳气好比热能,五脏六腑的正常运转,全靠它来推动。体内的阳气一旦损耗过多,那么五脏六腑的功能就会出现问题。

肺阳不足人易外感

主要症状:肺阳虚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感冒、咳嗽,且病的时间也较长。肺阳不足的小孩,常会面色晃白,容易外感。

调理要点:中医认为“形寒食冷则伤肺”,因此肺阳不足的人调理最关键的地方,张大夫认为是,“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咸”,也就是说饮食要根据自身状况,不宜过食五味,并要随着气候变化来添减衣服。

肾阳不足,泌尿系统多疾患

主要症状:张大夫曾接诊过一位病例,患者为60多岁的男性,因骨头痛来就诊。经过详细问诊,张大夫了解到患者年轻时有冬泳习惯,这正是他的病因所在,因为冬天时阳气闭藏,此时过度运动或剧烈运动,会使阳气往外宣泄。肾阳不足的表现多样,主要有两大类表现,一是表现为肾气化滤水功能失常,即表现为小便频多或小便排不出;二是表现为生殖功能异常,如男性的阳痿、女性的月经不调。

调理要点:平时饮食宜多吃温补食物如羊肉,傍晚及秋冬季节避免剧烈运动,冬天阳气闭藏的时候,尽量早睡晚起,使阳气得到很好的储藏。

心阳不足人体血运则差

主要症状:血液的运行主要是靠心阳的推动,一旦心阳不足,人体血液循环就会变差,心血容易淤堵,人就会出现后背寒冷、胸闷、心痛、胸痛等症状。临床上,不少冠心病病人存在心阳不足的现象。

调理要点:要补心阳,张大夫建议用桂枝甘草汤。具体用量要根据实际病情,临床上对于病情一般的病人,张大夫会以桂枝10克、甘草6克这么一个方子来调理;对于病情较重的,甘草则增至30克,桂枝用10~15克。

脾阳虚消化功能差

主要症状:脾主运化,脾阳不足,则运化水谷功能会失常,人就会出现纳呆(胃口不好),进食不消化、胃腹胀满、大便完谷不化(即吃进什么就拉什么,食物完全不消化)、溏烂。

调理要点:饮食忌生冷、肥甘厚腻,宜吃清淡、软的食物;多吃五谷杂粮如八宝粥、莲子、扁豆、淮山等健脾的食物。值得提醒的是,脾阳虚的人喝水不宜过多,因为会加重脾的运化负担;中医认为水果属生冷食物,脾阳虚的人也不宜多吃。     本文来自: 保健按摩网

养阳就是顺应阳气的升发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 
  ●关于冬季的“养藏之道”,《黄帝内经》明确指出的原则为“勿扰乎阳”。这就是说,在冬季“养阴”即“勿扰乎阳”,顺应“阳气的潜藏”。
  ●对于“春夏养阳”,明代医家马莳和清代医家高士宗从顺养生长之气立论,比较接近《黄帝内经》原意。
  ●冬季阳气无法“主表”,阳无力化气便导致了邪气“结滞”于体表,成为“冬病”。“夏治”即是针对滞留于体表的邪气“结滞”进行的治疗。
  ●“冬吃萝卜夏吃姜”和“春捂秋冻”当从阳气的升发和收藏这个“本”来解释。
  最近,贵报从7月7日的《对冬病夏治理论的再探讨》到8月19日的《炎夏,体内阳气确实虚》,共有7篇文章围绕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三伏贴”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讨论的焦点在于“养阴”、“养阳”的本义及其临床应用问题。对以上问题笔者有如下观点。
  从冬季“养阴”=“勿扰乎阳”说起
  《黄帝内经》中的确有很多处“阴”、“阳”指阴精和阳气,但还有很多地方不是。朱丹溪在其《局方发挥》中认为“阴阳两字固以对待而言,所指无定在”。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要探求此句的原意,需要回到原文中去。该篇首先讲了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的养“生、长、收、藏”之道,进而提出“逆”四气的后果,接着得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的结论。
  前面详列的养“生、长、收、藏”之道,与后面的总括“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属于互辞,意义相同。这就可以得出养“生、长”就是“养阳”,养“收、藏”就是“养阴”的结论。《黄帝内经》的重要别传本隋·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顺养篇》为此认识提供了佐证。该篇中关于此问题是这样讲的:“圣人与万物俱浮,即春夏养阳也。与万物俱沉,即秋冬养阴也”。
  关于冬季的“养藏之道”,《黄帝内经》明确指出的原则为“勿扰乎阳”。这就是说在冬季“养阴”和“勿扰乎阳”之间也可以直接划等号。这样的话,“养阴”和“阳气的潜藏”之间的关系便昭然若揭了。冬季养“阴”本身就是指顺应“阳气的潜藏”,没有必要再和”充足的阴液”牵强地联系起来。
  明白了冬季“养阴”之“勿扰乎阳……必待日光……无泄皮肤”的真意,与此相对,对于炎夏“养阳”之“无厌于日……使气得泄”的解读便容易了许多。
  炎夏“养阳”当解为“顺应发散”
  “一年四季的变化,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其实就是阳气收藏与释放之间的变化。我们抓住了这个主导,阴阳的方方面面就会自然地连带出来。”刘力红《思考中医》中如是说。这句话对于“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做了精辟的解释。
  根据“四气调神”的原则,人应该“顺应”四时变化的“道”,对此问题很多医家做了发挥。对于“春夏养阳”,明代医家马莳和清代医家高士宗从顺养生长之气立论,比较接近《黄帝内经》原意。马莳云:“圣人春夏有养生养长之道者,养阳气也。”高士宗亦论:“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
  笔者学友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高建忠对于“春夏养阳”的解释言简意赅:“春夏应该顺应自然界阳气的升发”,将“养”视为“顺应”,将“阳”释为“自然界阳气的升发”。笔者认为直达《黄帝内经》本意。与《黄帝内经太素·顺养篇》之“圣人与万物俱浮,即春夏养阳也”颇为吻合。
  具体到夏季“养长”,彭子益在其《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二十四节气圆运动详细说明》中,给出了如何炎夏“调神”的答案:“夏长……夏浮……浮者,阳热浮也……长者,长阳热也”。炎夏自然界的特点是“阳热浮”,“养长之道”就应该是“长阳热”。就是让自己的阳气顺应自然界“阳热浮”的状态,发散于体表。
  阳气的发散怎么才能做到呢?需要“无厌于日”和“若所爱在外”。对于“无厌于日”和“若所爱在外”,笔者是这样认为的:“在夏天,对于日光的照射要不知满足,就是多晒;对于户外活动,要像有所爱的人或物在外面吸引一样,即多做户外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体内多余的废气、垃圾尽量地向外排泄,才能保证秋冬时人体收藏的是精华,而不是糟粕。”
  冬病与夏治
  一个健康人在自然界一年四季的变化中,会主动地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执中致和”。在维护自身稳态的同时,主动地、缓和地融入自然界的变化之中。故有学者将健康定义为“内环境的稳定和对于外环境的适应”。
  病人和健康人的不同在于无法在自然界的变化中维护自身的稳态,在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时不是主动的、从容的,而是“拆东补西”,捉襟见肘。对于健康人,冬季阳气潜藏于内时,即使顺应了阳气的潜藏,也还有起码的阳气留在体表,维护着体表的正常功能。如果阳气本身不足,冬季阳气潜藏于内时,便无法留下足够的阳气维持体表的正常功能。
  冬季阳气无法“主表”,阳无力化气便导致了邪气“结滞”于体表,形成了阳气不足和阴邪结滞在体表的恶性循环。因此,便有了主要集中在“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儿童哮喘、过敏性鼻炎及体虚感冒”等发于肺表、每年逢冬即发的“冬病”。
  “夏治”不是针对于“阳虚”,而是针对滞留于体表的邪气“结滞”。观用于“冬病夏治”的药物便知,“以麻黄、白芥子、甘遂等辛温散寒药为主”的“三伏贴”并没有“提升阳气”的作用,其作用在于趁着炎夏阳气盛于体表的有利时机,温体表之寒凝,散阴邪之结滞。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谈到“夏月宜加辛热之药,香薷、生姜之类,以顺夏浮之气”,可以作为内服药“冬病夏治”时的参考。
  至于炎夏“补阳”之说,与传统的中医理论及“冬病夏治”实践都没有关系。中医传统的进补季节在冬季,因为只有冬季才是“藏”的有利时机。
  王冰、朱丹溪的解释
  唐代医家王冰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解释影响极大。他认为“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养即制也”。朱丹溪在《不治已病治未病》文中认为:“食凉食寒而养其阳,圣人春夏治未病如此……以之食温食热而养其阴,圣人秋冬治未病者如此”,即是继承了王冰之说。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这两家的解释与《黄帝内经》的“四气调神”本义不同。但在治病疗疾的时候也有参考价值。
  在顺应自然界阳气的升降浮沉的过程中,过与不及,均属病态,需要调整。王冰、朱丹溪的理解就是针对“太过”而设的,顺应春升,升发太过则需凉来使之“平”;顺应夏浮,发散太过则需要寒来“制”,其余类推。
  冬吃萝卜夏吃姜和春捂秋冻
  前面说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内经》中的本义为“春夏顺应升发,秋冬顺应收藏”,此为“顺”治;针对“四气调神”太过而形成的病态,需要“制”,此为“逆”治。
  这样对于民间流传很广的“冬吃萝卜夏吃姜”和“春捂秋冻”,便容易从“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这个“本”来解读了。“春捂”是避免春寒遏制体内阳气的升发,“夏吃姜”是预防阳气发散不够,“秋冻”是避免热壅,“冬吃萝卜”是预防阳气藏得太过而生郁滞。
 

养生就是养阳气(保养阳气 驱除寒湿滞)

 《内经》生气通天论第三篇:“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养生就是保养阳气,不伤阴血,中医认为: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凝就会生血滞,经络就会有瘀阻,各种慢性病不知不觉就会出现。一般春夏受寒,秋冬发病,秋冬受寒,春夏发病。寒湿积得越多越久,则病程越长。

★人体阳经寒湿的表现:

1、头为诸阳之最,人有寒湿,头就会不舒服,头痛、头昏、头重,头冷、眼睛不好,视力模糊,鼻子塞,流清鼻涕,口内有清冷口水。喉咙痛、打喷嚏、咳嗽、全身无力。

2、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经,,督脉循行于背部正中的脊柱,上行于颅络脑,并从脊柱后分出属肾脏,肾生髓,脑为髓海,督脉与人体诸阳经多次交会,对全身的阳经起到调节作用,人有寒湿就会后背冷,想晒太阳,喜温恶寒,腰背部与肩膀部有酸胀感,僵硬感,颈蔚、腰椎、腿部有沉重无力的感觉,严重者出现筋络不通的疼痛。

 3、足太阳膀胱经古人喻为人体阳气的藩篱,在人的后背,夹行于督脉的两边,一边两条,共四条,起于人的目内皉(晴明穴),向上经过额部,直到巅顶,左右交汇于头顶部的百会穴。

 人有寒湿滞,膀胱经就会不通,一切眼睛的毛病,头部的疾患,(如:后脑部位肿胀头痛,、偏头痛、眉头附近的印堂及前额痛(胃寒重),风池穴按摩有痛),及全身很多的疾病都与膀胱经不通有关,膀胱经掌管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也是身体抵御外界风寒,排除热毒的重要屏障,若这条经络通畅,外寒难以侵入,内毒就能及时排出。膀胱经不通还会引起身体内部燥热,喜火澁凉食物,寒气不能排除时,背上的皮肤上易长痘、长斑,皮肤毛糙。

买通膀胱经,就是让更多的气血流入这条经络,注入人的全身。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经只是个渠道,本身无动力运行,需肾气的支持才能完成御寒、排毒的功能。所以买通了膀胱经,也就激发了肾脏的潜能。反过来,经常行走与运动的人,加强了肾的功能,也就疏通了膀胱经与督脉。膀胱经在后背上有许多俞穴,俞就是渠道的意思。人的后背有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小肠俞等等,这些俞穴各自通着各家的脏腑。履行各自的职责。

★人体寒湿的来源:

1、淋雨或久坐久住潮湿之地。夏季空调与电扇的伤害,(夏季要热,少吹空调,伤阳气,冬季要冷,少烤火,伤阴血.)

2、吃多了生冷的水果与冷饮,或太多的寒性蔬菜海鲜(海鲜为寒性食物,一般少吃为好)。

3、久坐不爱运动,过静伤阳(过动伤阴),户外运动少,汗出得少。毛孔闭塞。

4、晚汕矾觉经常性的露背露胸腹,踢被子,人在睡觉时虚邪贼风的入侵。

5、过早地换上了凉席,赤脚凉鞋、穿短衣裙与无领衣(夏至后,气温30度以上才是热)

6、整天坐在窗口,吸进了太多的冷空气。睡觉时门窗不关,吹多了夜风与过堂风。

7、冼衣冼菜下多了冷水,(可以戴上橡皮手套,双手有心肺经、三焦经、大小肠经)

8、冼头后不及时吹干、运动汗湿后不及时换衣。

9、晚上属阴,在树林中久行走,睡得晚,阴雨雾天在外旅游爬山运动。(过后及时泡脚可以发散)

10、饮食过于清淡,饭量太少,气血不足,寒湿易生。

★驱除寒湿的办法,(驱除寒湿的途径是小便、大便、出汗)

一、自然疗法:

1、每天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至微汗出,慢跑,走路可以强化肾的功能。各种气功与运动可以疏通筋络。人在行走时,两腿直接作用于双肾与腰背部的命门、督脉。行走时须抬头挺胸直背,让气血顺畅流通。

2、用艾叶、菖蒲、生姜、花椒煎水泡脚至微汗出。(多进行会伤阴气)

3、用葱姜剁碎,调一个鸡蛋白、与蛋白等量的茶油、白酒制成呱痧酊,揩抹后背的督脉与膀胱经。(可以把呱痧酊倒进小酒杯,把两层深色的布蒙住杯口,右手抓住小酒杯从后颈的大椎穴往下揩至督脉尾端。(发烧、发冷、胃肠不适、呕吐、腹泻、喉咙痛等,都可以用此法).

4、艾灸或拔罐身体的不适之处(多进行会伤阴血),进行一定时间的户外阳光下运动.

5、反手握拳自我后推督脉与膀胱经及双肾很有作用。天天摩擦大椎穴。(我按摩了二十余年,效果很好)

6、常常十指梳头,拍打全身的经络,敲胆经。(我按摩了3年了,感觉很有效)

二、饮食疗法:

1、新鲜荔枝蒸鸡(肉),须高压锅蒸半个小时以上,把荔枝果核的汁蒸出来可以发散风寒,补虚损。

2、早起口含一到两片生姜温通脾胃(不要吃色素糖姜)、或吃一点红糖生姜茶(不多吃)

3、糯米、黑米、高粱、玉米适量煲粥喝,可以温补脾胃。

4、红枣、桂圆、枸杞、党参炖(肉、鸡少量),可以补气血。

5、附片、桂皮、草果、孜然、香叶、生姜、草豆蔻、八角少量,卤猪蹄、牛肉、排骨、猪肚、鸡蛋,可以去脾胃寒湿。(多吃会伤肝阴,生燥火)

6、小葱或韭菜煎鸡蛋,大蒜子烧肉,炒洋葱与大葱(多吃伤眼睛)

7、板栗烧肉(多吃滞气),红枣糯米饭(多吃不好消化,昏五脏)

8、当归黑豆煮鸡蛋,玫瑰花枸杞红枣煮鸡蛋,桂圆核桃枸杞煮鸡蛋(偶尔吃)

9、早餐时下面条与粉丝时,加一点姜丝与葱花做佐料

10、春夏季可以偶尔吃老姜肉泥与肉片汤,老姜炒鸡。(多吃伤肝胆)

11、4到5月份,新鲜鳝鱼炒蒜苗,或黄瓜,内放浊氛叶,新鲜生姜蒸鱼(多吃伤眼睛)

12、青椒茶树菇炒肉丝(少量肉),刀豆丝或干刀豆蒸肉.

相关文章

[精]养生就是养元气养阳就是顺应阳气的升发阴气偷走我们几十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