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北庭的房子能买吗:好孩子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52:50

分享该专题到:
周伟励第一次听说狼爸萧百佑是通过网络上的新闻,也正是看到这条“把孩子打进北大”的新闻让任广东教育出版社副社长的他内心感到一丝不舒服。 11年前,正是他第一次将“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引进了中国的图书出版界,他主持出版的留美博士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甚至比畅销书《哈佛女孩刘亦婷》还要早向中国家长系统地介绍素质教育。
所以看见“狼爸”热卖,这个老出版人有点坐不住了。 他回忆,那是2011年11月一天午后,广州冬天有夏末的感觉,看完“狼爸”的新闻后,他就开始在办公室里不停踱步,年近60岁的他素来注重中医养生,轻易不开空调,但在那个午后,他把空调从25摄氏度一直调到20摄氏度,才终于觉得自己郁结的心情稍微有些舒展。
令这个在广州工作30年的出版人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在他孩童时代已经被厌恶的打骂教育居然又重新高调地进入公众视野。 “不是说绝对不能打孩子,但‘狼爸’的理念,我不能接受。”周伟励用近乎倔强的语气一字一句地说。
90年代的教辅书时代成绩才是硬道理
陈虹(化名),现任广州购书中心教育书籍分管主任,1999年入职。入职前,当时还是图书导购的她不止一次听前辈说起,家长们抢购教辅书籍的疯狂,“每年两假(寒暑假前后)累死人。”当时的她不以为然,“大学扩招都一年了,应该不一样了。”但就在同年,陈虹亲眼见证了,开学前夕,学生家长抢购教辅书籍的“火爆”场面。当时在学生两假前,整个广州购书中心,近千平方米的二层平台,人山人海。家长似乎也没有标准,多是慕名而来。
每逢这个时候,陈虹所在的广州购书中心都要启动“应急预案”,人手临时增加一倍,原本放书的过道清空,收银台加倍开放,可是近十米的长龙仍旧能保持整整一天。陈虹说,就好像广州第一家H&M(瑞典一服装品牌,在广州首开分店时,300人提前两小时在门口等候)开门时一样!
彼时出名的教辅书有,黄冈兵法、海淀试题、一课一练等,这些教辅书的扉页或者背面都有成功案例或者直接是书中前几页就印着看了此书而考上状元的头像。陈虹觉得,那个时候的家长们也不管合适不合适,孩子做完做不完,直接将书扫下书架,抱了厚厚一摞。陈虹说,在六七年前,那个以应试教育为主导、教辅书卖到手软的年代,1.5万平方米的购书中心里留给素质教育类的书籍仅有五六面书架。 彼时的中国家长还没听说过“家庭教育”这个词。
【雅虎学堂】别让第一次撒谎从作文开始
第一代中国“好孩子” 《花季雨季》中的那个勤奋女孩谢欣然
陈虹描述的这一切,1991年入学的“80后”的阿蔚深有体会。她回忆,大概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同学们的桌上就陆陆续续摆上了教辅书,上了初中此情此景更甚,“好孩子”每天埋头做题,甚至互相较劲,专挑连老师都觉得头痛的选作题,一道数学大题有时甚至要花上整整一天来琢磨。
“80后”阿蔚经历的时代,最被中国家长们接受并记住的“好孩子”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1990年出版的畅销书《花季雨季》中的主人公谢欣然。在书里,谢欣然是一个家境贫寒却勤奋爱学的好孩子。阿蔚记得,当时不少中小学都开展了《花季雨季》读后感评比活动,邀家长和孩子共同探讨学习书中的内容。大人们也会引导孩子,“要像谢欣然学习,不要早恋,一定要考上大学……唠唠叨叨地就这几句。”如今25岁已经工作的女孩阿蔚学着小时候父亲教育她的样子粗着嗓子复述道。阿蔚说,其实那个时候,她们都“烦”谢欣然。为啥?“太装了!”
她还记得《花季雨季》书中有一段这样描写谢欣然的:“欣然渴望成为一名大学生,从小就想,她渴望自己有一天能别上名牌大学的校徽,为父母争光,满足自己的心愿。……大学四年将全面地充实一个人。欣然渴望充实,她要上大学。”“你觉得对一个高中生来说,这样的想法现实吗?”阿蔚反问。
【雅虎学堂】比分数更重要的是健全的人格
“误尽苍生是语文”教授被语文试题考倒 教育领域迫切需要“一股风”
广东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周伟励说,其实,阿蔚的这种“不现实感”不是个案,其实早在90年代初,人们已经意识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国内开始有专家学者提倡素质教育,但社会普遍认同度仍不高。20世纪末,大学扩招政策开始实施,一场关于语文教学的大讨论不期而至:著名作者王蒙和北大教授钱理群公开表示曾被高考语文试题考倒,媒体更直指“误尽苍生是语文”。
也正是在应试教育最盛的年代,20世纪1999年,留美学生黄全愈从大洋彼岸给周伟励带来了这股风,来稿原名叫《跨越文化的旅行教育篇》。在书中,作为父亲的黄全愈并没有把儿子矿矿塑造成“偶像”,他将更多笔墨放在了中美教育的天差地别上。其中一个章节让人印象尤为深刻:1992年底,我第一次读到了美国儿童读物《小兔子之书》,我小小地吃了一惊,在书的末尾,我读到了与中国传统教育完全相反的内容:“乌龟总以为它能在赛跑中击败兔子……但他们不可能做得到。”当时我问已经在国内接受过一段时间学习的儿子,“乌龟能在赛跑中击败兔子吗?”儿子不假思索且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能,因为兔子太骄傲自满了。”
然而时隔六年,现在我再问已经身处国外的孩子,“乌龟和兔子谁跑得快?”儿子在鼻子里不屑地轻轻哼一声,竟然懒得理我。看我非要他回答不可,便不耐烦地说,“怎么问这么stupid (俗不可耐)的问题呢?” “乌龟怎么可能跑得过兔子。”儿子甩给黄全愈一句话。
【雅虎学堂】书上的有些事儿其实离真相很远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
文化教育学习
人生道路规划
人格性格形成
关于孩子,一切都重要
投 票查 看

更多专题?往期回顾
是维稳还是徇私枉法?
孩子何辜!!!
大学校园该不该成为禁区
我们可曾真正了解母亲
上大学为何成了赔本买卖
我们还记得妈妈的辛劳?
谁剥夺了儿童的特权?
讨个说法为何这么难?
孩子们需要温暖的教室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拿什么保卫我们的家园?
这辈子你过得还好吗?
命运给了我们多少遗憾?
好成绩顶不过一个好爸爸
失手杀父该不该被原谅
妈妈的心呀鲁冰花
生命的价值靠什么换算?
真正的富有是心灵的充实
真爱能化解一切苦难
死神,再给一首歌的时间
爸爸的爱永远陪伴着你
花不完的钱让官员很头疼
有一种力量曾经叫信仰
她们究竟以什么为耻?
丈母娘为什么如此苛刻?
医生是在替谁挨骂?
学校让孩子生不如死?
天堂里没有治不起的病
总有一份爱让我们坚强
妈妈愿意为你承受苦难
是什么让青春花容失色?
太多苦难让我们泪流满面
每个生命都曾经充满温情
人人都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有了钱就会丢了良心?
郭美美带给红十字会什么
中国该不该救欧洲?
法律为何总被打折扣
生活不仅仅是柴米油盐
该不该艾滋病人同情
孔庆东为什么喜欢骂人?
好天气也是面子工程?
总有一碗热面温暖着我们
房价跌了为何还笑不出来
有多少恩情我们无法偿还
让孩子走自己的路
中国为何缺乏乔布斯
公益组织的钱该怎么花
山外边走来的天使姐姐
一切都是为了爱
穷人的孩子只能坚强?
我们为什么喜欢潜规则?
为什么习惯于依赖暴力?
照亮别人要毁灭自己吗?
比艾滋病更可怕的是歧视
怎让他们在噩梦中生活?
什么让亲情变得脆弱?
出租车为什么要交份子钱
爱,是最美的安魂曲
学生会怎么成了污浊之地
好人给世界带来希望
医患双方的信任从哪里来
没有户口就不算人?
明星骂战是为了什么?
落马的贪官赛神仙?
官场为什么会如此变态?
歧视不是教育方式
老外的三轮车载来了什么
见义勇为要付出多大代价
火红而又荒诞的岁月
社会有没有契约精神?
红尘中能不能心如止水
人生不是一场秀
谁在导演现实版《盲井》
孩子,你受苦了
高房价压垮多少梦想
官员有没有较真的胆识
拿什么拯救堕落的灵魂?
上访者遭受多少非人折磨
情愿这辈子为你吃苦受累
谁能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家
用爱心照亮我们的世界
孩子,妈妈实在撑不住了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的教育
什么让我们变成铁石心肠
救狗高于一切?
30万能否堵住天下人之口
真相为什么总是被遮掩?
为什么总是让红十字蒙羞
骆家辉作秀的平民生活?
美国梦真的破碎了吗?
手术刀不能用在这种地方
培养淑女还是培养交际花
我们还需不需要哲学
婚恋应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责任创造奇迹
占领华尔街又能怎么样
高校成了藏污纳圬之地?
拿什么留住田野上的希望
占领华尔街会否搞乱美国
婚姻为何会变得如此脆弱
总有种爱情让人肃然起敬
如何温暖留守儿童的心
医治官心病的良药是什么
要加班费还是要饭碗?
为何对洋货趋之若鹜
带薪休假其实不简单
学生会成培养官员之所?
有多少伤害假保护之名?
“被文明”有多大意义?
慈善事业的出路在哪?
留守家庭有多少辛酸?
断翅小天鹅能飞多远
多少血的代价才能有安全
民国老课本为何受人追捧
北京能否载动少年梦想?
县长女儿该如何洗刷自己
我们的税负到底重不重?
天价茅台助了谁的酒兴
贫困挡不住琴声的悠扬
陈光标式慈善还能走多远
纨绔习气与贵族相差多远
信阳医院为何如此冷血?
文化在官员眼里值多少钱
北京难道是洛阳人的禁区
国家机密成官员遮羞布?
有爱的世界就有阳光
大学为什么失去了光环
爱心没有国界
医患之争有没有最后赢家
骆家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怎一个性字了得?
强拆会不会向叶挺低头
摸着自己的良心说话
我们的责任感哪里去了
不应抹去的记忆
大学生都在忙什么?
像向日葵一样迎太阳生活
大学生求职为何这样难?
医生为什么丧失了信任
凄美的最爱
我们需要诗人的情怀吗
北京物价真的比纽约贵吗
青年人还有多少奋斗空间
有钱的日子为啥不好过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性教育
行善救人应是做人的本能
为何将父亲逼上绝路
官员残疾心灵玷污教师
爱是人类永远的诺亚方舟
是什么玷污了教师的神圣
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母亲
灵丹妙药是医者的良心
技术指南能否救回灵魂?
农夫和蛇是善良诅咒?
为何我们总是斤斤计较?
女孩的梦想点燃大山希望
老师需要什么样的礼物?
有多少政令是纸上谈兵?
穷亲戚不能沾奥巴马光?
妈妈总愿替我们承担苦难
人生最重要是求个心安
是何造成法律的智障?
慈善事业咋成披羊皮的狼
无腿妈妈给女儿一双翅膀
为什么会把自己丢了?
最后的乌托邦
为什么我们喜欢信谣言
不要让灵魂从高空坠落
老去的大楼和理想岁月
新闻发言人只会耍嘴皮?
公务员工资该不该涨?
但愿万民相送不是闹剧
如何掀起性教育的盖头?
小升初玩的是什么游戏?
税收能不能放月饼一马?
农家子弟上大学是否赔本
药家鑫走后世界并不太平
你走过的世界多了温暖
是洋货傲慢或我们犯贱?
快乐怎建在父母痛苦上?
官员能否看好博物馆?
今日中国谁最该做院士?
挣多少才过安心的日子?
为何总是把他人当地狱?
拿什么守护我们的婚姻?
穷孩子读书还有没有用?
城市穷人如何改善生活?
张显有没有绑架法律?
有一种幸福叫相濡以沫
外国人离婚并不那么简单
官员该不该有勇气挨骂
为何喜欢和自己过不去?
何时能走出历史的阴影?
妈妈呀妈妈
一把伞撑出美丽的世界
逆淘汰会付出什么代价?
有钱的日子为何不好过?
为何总把观众当猴耍?
老天爷背了多少黑锅?
妈妈是永远的天使
药家鑫是天生的坏人?
我们为何变成铁石心肠
赖宁精神是包袱?
谁断了寒门子弟的路?
官员为何容易被勾下水?
没树可靠的百姓哪乘凉?
为何习惯于欺负更弱者?
云南高院欠法律一个道歉
方正如何面对昨天明天?
哪里寻找安身立命之所?
我们还敢不敢相信法律?
官员为啥总不讨人喜欢?
救人为何需要领导批准?
日本开拓团碑该不该拆?
郎咸平为啥帮郭美美?
故宫里有没有硕鼠?
为什么喜欢戴面具生活?
那双眼睛还是那么明亮
跨国公司怎敢蔑视民意?
废除死刑符不符合国情?
是什么让我们焦虑不安?
死亡能否了结痛苦?
有多少人记得下岗工人?
金钱和爱情能不能兼得?
良心和技术什么更重要?
顺风车为社会拉来春风?
有爱就有力量和希望
原来官员的车也可以照罚
还有什么比人命更重要?
只因县委书记要升迁
我们为何总是喜欢骂街?
错的其实不是动车
失业只因心比天高?
飞驰的列车载不动失望
青春和梦想没来得及飞翔
漂亮的屋顶有多重要
反小三需要什么样的武器
危机能否催生改革力量
做人岂能全无心肝?
三公消费是笔糊涂帐?
爱心是黑夜里的一盏灯
如何拯救共和国的脊梁
何时对“洋品牌”说不?
为什么看不懂三公经费?
名人骂战伤害了什么
为何总拿民意当幌子
地铁能否承载政绩欲望
国家该不该养冠军一生?
建一座淹不了的城市很难
我们为时代付出多少代价
北京户口意味着什么?
什么人才是真正的脊梁?
拿什么敲开家乡的大门?
最美妈妈了接住真善美
周立波的嘴不能干净点?
女孩敲不开世界的大门
打着法制旗号的恶行
我们养不起两个孩子?
警察为什么被冤枉?
我们为何轻诺寡信?
青春期留下痛苦和烦恼?
天堂里有双眼睛眨呀眨
李娜成了官员们的骄傲?
金钱能让我们失去什么?
状元为何奔港大?
法律在权力较量中失灵?
郭美美事件还有多少内幕
法官该用什么化解仇恨?
政府形象伤不伤得起?
谁给孩子的心灵点盏灯?
为何我们失去浩然之气?
是什么扭曲了教育事业?
高校招生为何唱生意经?
她告诉我们什么叫勇敢
保环不应是一个人的战斗
正义和文明是城市的卫士
穷人家的孩子只能坚强?
艾滋病患者的天空没明天
总有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
总有种理想值得奋斗追求
中国物价为何比美国高?
留守儿童梦里需要洋娃娃
穷人家的孩子只能坚强?
艾滋病患者的天空没明天
总有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
总有种理想值得奋斗追求
中国物价为何比美国高?
留守儿童梦里需要洋娃娃
为什么总是不相信常识?
冠军的代价有多大?
为何生产不出高标准牛奶
母校留下多少美好记忆?
医院该救谁的命?
谁能为爱心加道保险?
抵制有毒食品该做什么?
孩子,这世界你没白来
银行收费宰你没商量?
南科大如何冲出重围?
这一刻,就是永远
有份关爱让你终生难忘
多少夫妻能够白头到老?
孩子从我们身上学什么?
裸婚只是因为相信爱情?
解放贝尔城需要多大力量
为什么我们活得这么累?
有种感动需要永远留住
是什么让我们互相伤害?
除了自救还能依靠什么?
孩子,妈妈知道你疼
官员在咆哮中丢了什么?
是什么让我们忐忑不安?
是何欲望催生摩天大楼?
女大学生怎样编织青春?
中国记录者 <时代良心 国家史官>我要加入>>
作家 吴树 谁在忽悠中国?
别相信“盛世收藏”的鬼话…[详细]
中国企业报 尹名兴 高房价 中国的经济鸦片
疯狂的房价让中国平民…[详细]
时事评论员 李立君 中国人的狗奴性
拾荒老人上公交车遭驱赶…[详细]
中国周刊 余芳倩 中国式商圈
华谊登陆创业板,站在王忠军…[详细]
南方都市报 郭继江 陶瓷尘肺病人群像
200名陶瓷工人患上尘肺病…[详细]
钱江晚报 史春波 那一声声绝望的呻吟
因为一个流浪汉的突然出现…[详细]
重庆商报 谈书生活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在偏远山村里,不起眼的砖瓦房…[详细]
新京报 崔木扬 强拆还要上演多少疯狂?
拆迁的人分工明确,有进院子打人的…[详细]
中国周刊 张友红 想飞的人们
在财富世界里,拥有自己一席之地…[详细]
重庆晚报 彭瑜 “种”诗的残疾农民
父为儿作马牛,心中澎湃悲成秋…[详细]
中国周刊 周昂 能吏之殇
一批满族旧臣暗中致力于恢复旧制…[详细]
大河报 闫化庄 残疾女捐千元奖学金
女大学生10年前因一场车祸受重伤…[详细]
新京报 张寒心头都藏着一把刀
没有人知道他握刀捅人的姿势…[详细]
华西都市报 谭曦孩子的梦想让我们流泪
一米宽的座位,磨得不见花纹的踏板…[详细]
中国新闻周刊 李妍 海水西调只是一个玩笑
上百位水利专家共同论证了一个设想…[详细]
中国新闻周刊 王婧 贵州大山里的英雄后裔
他后裔会因为民族身份而惶惑多年…[详细]
中国新闻周刊 邓艳玲 “云之南”十年
一切开始于2003年春天的一个晚上…[详细]
新快报 华静言 曹操主演“鬼吹灯”
在军中设置发丘中郎将与摸金校尉…[详细]
新京报 陈博 31年的黑户人生
王占有因强奸幼女入狱,户籍被注销…[详细]
山东商报 陈学超 男子唱歌唤醒植物人妻子
你是否愿意兑现婚礼上许下的诺言…[详细]
中国周刊 杨洋 自在源于苛求
谁都能说上几不甚了解的一个人…[详细]
南方周末 朱又可 政策好 日子却越过越难
劳动力老化,农民的养老,农业童…[详细]
潇湘晨报 王欢有一个女孩她曾经来过
自出生起,就体会着多舛的命运…[详细]
中国新闻周刊 刘炎迅 博士为什么贬值了?
中国已成博士生产大国,最牛导师…[详细]
李佳蔚 用制度代替自己
李宁一直与李宁公司保持着距离…[详细]
中国周刊 宋合营 广播体操归去来
久违的旋律从大喇叭里扩散开来…[详细]
与雅虎同行 <成长有你 一路相随>
刘颖 军事新闻
自由撰稿人、记者…[详细]
温希庆知名网络评论员
知名网络评论员、知名博主…[详细]
李新月河南经济报
高级经济师,特约撰稿人…[详细]
林萧媒体评论员
报刊专栏作家,媒体评论员…[详细]
马琴琴专职太太
一介无业游民、专职太太…[详细]
童华山 自由撰稿人
长期关注民生及社会动态…[详细]
孙玉明农民工
一个农民工,一边干活,一边上大专…[详细]
宋嘉问在校学生
07级大学生,现就读于重庆文理学院…[详细]
Alisa加拿大华人
移民加拿大,现就读于维多利亚大学…[详细]
连线编辑部
我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