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冰雪王国路线:“公务员忠诚度”靠什么维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25:48
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副厅长宋寒松的一句话,让人们既“耳目一新”,又感到触目惊心——“渎职个案平均损失是贪污的17倍。”有数字为证:贪污犯罪个案平均是15万元,渎职侵权犯罪的平均个案损失却高达258万元。
我们知道,渎职罪是国家公务人员“独享”的一项罪名,老百姓是没有机会渎职的。因此,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学教授黄京平提出,目前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对渎职侵权犯罪的认知度不高,一个重要原因不容忽视,即“有些公务员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忠诚度还不理想”。这种观点比较新鲜,话语背后,颇有值得探究之处。
何谓“公务员忠诚度”?这个“忠诚度”自然与商人们常用的“顾客忠诚度”里的那个“忠诚”不可同日而语——商业上的所谓“忠诚”,往往随产品质量和价钱高低而飘忽变化,其实与“忠诚”的本义并无涉。而公务员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忠诚”,不仅要“忠于”国家和人民利益,更要“诚信”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
当前中国的公务员对国家和人民利益忠诚度到底如何?这个问题恐怕要一分为二来看。让数字说话:从2005年7月起,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开展了集中查办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渎职专项工作。截至2006年12月,法院已作出有罪判决案件3710件,同比上升7.9%,全国有罪判决率达到45.8%,有19个省市有罪判决率呈上升趋势。这固然说明了“打击有力”,但也暴露了当前公务员渎职的现状不容乐观。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的公务员队伍中,对国家和人民赤胆忠心者比比皆是,但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公务员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仅漠不关心,更心怀觊觎,频伸黑手;与此同时,公务员队伍中还存在一个相当数量的群体,他们不贪不腐,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万事无所谓,似乎“公家”的财产、老百姓的疾苦都跟自己没啥关系。第二种人是名副其实的硕鼠,理应受到法律制裁,自然谈不上什么忠诚度;第三种人却往往更让人觉得无计可施,他们的忠诚度,正处于一个模糊的边缘地带,亟待“拉一把”。
这就进入了一个现代行政学上的难题:如何维系、提高公务员忠诚度?曾几何时,我们对公务人员宣誓忠于职守、“为人民服务”抱有一种善良、天真的期盼,但实践证明,这种崇高的信仰激励在不少时候收效甚微。有人看到西方公务员手按圣经宣誓就职的场景,于是乎将其吏治的清廉,归功于宗教信仰。殊不知,西方发达国家公务员对国家和纳税人的“忠诚”,更多是源于制度化的约束,以及由此逐渐形成的公认的“官场规则”。而在我国,一方面反玩忽职守、反渎职的法规和实施细则还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在官场上还存在一种对玩忽职守和渎职行为的容忍、“谅解”之风。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结出的恶果就是:公务员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忠诚度不高。
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公务员终身制是维系其忠诚度的必要手段。在笔者看来,“金饭碗”维系的忠诚,仅仅是对“饭碗”本身的“忠诚”,至于是否对国家和人民利益“忠诚”,需另当别论。也许,适度打破“金饭碗”,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和危机意识,才是真正逼着公务员们对国家和人民“效忠”的最有效办法吧。(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