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中医院牙科:社论:用规则的力量提升人大议事民主(新京报 2009-4-2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2:02:39
用规则的力量提升人大议事民主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9-4-22 3:15:03 · 来源: 新京报

■ 社论
4月20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以下简称“议事规则”)修正案,这也是《议事规则》实施二十多年来的首次修改。(昨日《新京报》)
依托于政治体制改革大背景的“议事规则”,伴随着人大民主的渐行渐深而作出合理修正,乃是必然。比如,修正案对发言安排、发言时间限制等的进一步明确,有利于保证议事效率;修正案进一步扩大列席人员的范围,并明确其参与权,有利于熟悉相关议题的人士参与议事,进而提高审议质量;修正案要求任免案都应当附有拟任免人选基本情况和任免理由,也有利于人大任免权的完整行使。
上述细节性规则改进所蕴含的改革诉求显而易见。循此逻辑,观照人大议事、行权的现状,议事规则还有更多改革空间可以探讨。
首要的一点,按照“议事规则”,全体会议、分组会议、联组会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三种基本开会方式。在现实中,全体会议大多局限于听取相关议案报告、行使表决权,分组会议则主要承担了讨论、发言、审议功能,而联组会议却罕见召开,常委会委员只有通过简报才能了解其他小组委员的发言和观点。事实上,将所有人大委员集中起来的联组会议,最能体现人大“议”的特色,也最有利于议案的充分讨论。2000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审《婚姻法》修订草案时,就曾以联组会议的方式对《婚姻法》的一些争议性焦点进行了公开讨论,有效提高了议事和立法质量。这一开会方式完全可以成为常态。
有鉴于此,建议通过议事规则的改进,使人大开会方式更趋合理化。比如,如何扭转全体会议单纯听报告、表决的局限性,增加大会发言,进而提升全体会议的议事功能;何种情况下应当召开联组会议,使各种意见得以充分交流和博弈,进而构建真正意义的辩论程序和规则,等等。
“议事规则”的又一个重要改革方向,乃是如何推进议事公开制度。修正案扩大列席人员范围,并明确了邀请人大代表列度会议制度化,这些细节改进对于推动政治公开化意义匪浅。但从更深的层面而言,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议事公开似乎还有扩展的空间。
比如,正如有人大常委提出的,可以考虑建立公民旁听制度。事实上,许多地方人大常委会已经推行了这一机制。再比如,随着人大透明度的不断增强,人大常委会的开会情况已经越来越多地在媒体上披露。但也应当看到,目前通过媒体所公开的人大议事信息,常常不够完整,常委会委员的发言还不能够全部公开。基于这样的现实,同样有必要在时机成熟时,通过电视直播、网上直播,全面、及时公开人大常委会会议。同时除了涉及国家机密等例外情况,人大常委会的会议发言记录、议案、资料、决议等,也可以通过人大网等专门网站向社会公示。
通过议事公开,当能满足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进而激发会场内外有效互动的政治效应。尤其重要的是,议事公开化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也是民意机关接受公众监督的基本前提,常委会委员能不能积极履职、发言会不会“跑题”,固然需要限制发言时间等的规则改进,但完善公开规则,显然更具约束力。
开会议事是民主的基本运作方式,而如何开好会、议好事,莫不需要合理的规则做支撑,需要由程序民主达致实质民主。就此意义而言,“议事规则”的修正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规则改变,也蕴含着改善人大议事质量、提升民主政治水平的深意,而这些“规则”效应,令人期待。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shelun/2009/04-22/008@0315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