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影城服务员有工装:知识管理平台构建策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18:01:42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视角的知识管理平台建构策略
来源: 郭凌 普陀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录入日期: 2007-12-24  阅读次数: 200  今日阅读: 1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以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接受专业训练和自身主动地学习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专业素质,使之不断成长并逐步走向专业成熟的过程。在信息化背景下思考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途径,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师知识管理系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在建构网络化的知识管理平台时要考虑与实际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相结合,平台要以实际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为载体,不能游离于活动之外,否则就会成为一个纯技术的平台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师知识管理系统其功能在于构建一个巨大的知识库平台,有效地将老师们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促进知识在学校内部的流通,提高知识的利用率。同时该平台也为知识管理搭建了一个有效的载体,通过对个体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丰富教师群体的知识,增加知识的共享性,从而使学校获益。这个平台的建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效益,因此,我们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出发来审视网络化的知识管理平台架构,以下几个策略需要特别重视。
策略一:建构个人师训档案模块,聚焦个体性知识管理
教师的职后培训历来是传统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手段,在有组织的前提下,围绕教学活动开展各种相关培训,并且对于学习质量给予学分的认定和评估。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相对封闭的培训方式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和变革。在师训的框架中,教师始终有两个主要的需要,其一是同伴之间沟通的需要,其二是个人知识内容的不断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不断优化。知识管理平台在考虑架构教师个体性知识的管理模块时就必须抓住师训这个载体,让粗放型的知识更新变成有组织的知识积累和创新。要以服务校本研训为核心,以网络模块为支撑,聚焦于教师个体性知识的管理,融教研、科研、培训为一体,从而驱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学校的网络平台,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师训专管员为每一位教师建立“师训档案”,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档案袋中的基本信息要素应包括已得学分,需得学分,研修进度,读书心得、论文、课例、课题(中期报告或结题报告)等。师训员负责教师提供的网络信息的审核和发布与材料的收集,并实时在网上进行公布以供查询,学分认定小组则根据档案中的各项材料负责各类信息的学分认定和管理。
策略二:建构专题研讨社群模块,聚焦群体性知识管理
群体性的专题研究,是以单位或部门特色创建或专题研究为出发点,组织部分或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学习和研究的一种模式。根据学校或部门的基础与现状找到适合的研究课题或特色创建目标,形成专项课题研究或特色创建任务分解到每位教师,形成部分或全体教师都参加的课题群。教师通常都有较强的自主性,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其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种“主动性”极强的组织机构,在机构中的各个岗位,更应该强调“以人为本”,设置扁平化组织机构:建立横向的以专题或课题为基础的组织架构,课题负责人直接面向项目组成员,按项目和流程组织自我管理团队,加强项目安排上的内部协调工作,使课题组成员主动参与决策、管理,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通过课题立项,形成系列研究计划。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研究倾向和喜好以自愿组合的形式加入子课题研究小组,在自主、开放、合作的氛围中形成研究群体。课题组成员间团结协作,共同学习、互相切磋、分享经验、共享成功。
同时,在网络上开设教师管理团队区——群体专业对话的支持平台。在论坛中开辟一个高级论坛版块,由同部门的几个教师共同组成的一个交流和共享空间,教师在其中可以讨论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具体包括解答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积累学科资源、同时这也成为向外部门、外校教师展示工作风采的一个窗口。
对暂时不能转化为共性问题的疑点、难点、兴趣点,教师可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转化为独立的研究课题。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选择多种学习资源──专著、报刊、案例、视频、网络等进行自主学习,获得专业支持,也可以向同行专家求教,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开展课题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反思、改进和提高。
专题研究式校本研修,以单位、部门或个人的课题研究方案计划书、教学案例、教育论文和课题报告等文本资料为管理、考核和学分认定依据,凡校级课题、教育网及教育网刊上上传的论文、案例等,经学校审核后可获得自培学分;区级以上立项课题,区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研究成果,由教育学院审核后可获得研修学分。
策略三:建构知识分享通道模块,聚焦知识增值的最大化
依据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类目,收集资料,记录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有学习听得、听课评课、课题研究、获奖课例、学术交流等栏目。教师可根据自己对工作和科研活动的反思,发现问题;学习有关理论,寻求专家支持;形成以“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为特征的校本研修模式。同时教师的成长手册都公布在网上,各教师在完成自己的研修计划同时也可以看到其它教师的研修进程及研修成果,建构知识分享通道。一来,通过了解其它人的进度转而对自己有着促进作用;二来,打破信息孤岛的状态,减少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分隔,真正从最大意义上实现知识管理在学校里的运用,发挥知识管理的效力。
同样,学校可以利用这种知识分享通道,对每位教师在实践中产生和发现的优秀案例资源进行搜集和推广。对于在校本研修中产生的个性化经验、有价值的做法、针对性强的操作方法等,可以作为研修特色、亮点,予以表彰,并给予考核加分,实现知识增值的最大化。
策略四:建构校际网络联盟模块,聚焦知识的协同化管理
知识管理是一种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之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知识利益的最大化不仅仅体现在本单位的教职员工之间,也可以在校际联动的时候很好的发挥作用。信息技术将快速、准确的知识归纳、提炼与交付成为可能,Internet的广泛应用,使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管理系统,变为跨区域、跨部门的知识共享与利用,并且辅以工作流、信息交互等协同软件技术,变成协同化的知识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协同”工作的对象主要有教师个体和团队群体两种,彼此之间可以形成三种“协同”的工作模型:教师个体对教师个体(本校教师个人对本校教师个人,本校教师个人对外校教师个人);教师个体对团队群体(本校教师个人对外校教师群体,外校教师个人对本校教师群体);团队群体对团队群体(本校教师群体对外校教师群体)。这些对象构成了协同知识管理社区的基本元素,并将在不同的“协同”领域创造出巨大的知识财富。
为此,可以建构一个校际网络联盟的网络模块,各校教师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上注册用户,并享受到相应的权限。通过观看各个教师在社区的发贴,从而了解到目前需要哪些知识?目前拥有哪些知识?目前还缺乏什么知识?外部目前有哪些是需要的知识?如何有效地获取外部既存的知识?内外部不存在的知识要如何自己创造? 本校教师可从外校教师的发贴和回贴中,随时获得所需知识,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扩大知识面,提升了个人与学校的智慧成本。
把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动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利用各校自身的优势,开发出优质的网络课程,校与校之间联合开展教学实践、听课评课、专题讲座、教学观摩与研讨、校本课程开发、合作研究等活动,形成教学研修共同体,促进两所学校的教师共同成长、共同提高。这不仅是对本校教师在教学业务能力上的提高,对于联动学校也是一种双赢。
学校将散落在网络平台内的知识汇整起来,予以有效地管理与维护,让教师充分地取存、分享、应用这些知识。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唯有不断累积与创造智慧资本,充分利用各种联盟与模块的优势效应,聚焦知识,发挥知识管理的有效性,才能维持教师和学校的竞争优势。
任何一个网络化的知识管理平台,只有它与业务流程结合起来才会真正发挥其独有的优势和价值。因此,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网络平台的架构,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其是否有用或者无用,我们只能将这些平台与我们所处的教育环境整合起来思考,才会创造出真正的效益。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基于网络的知识管理平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种视角和选择,如果整合是手段的话,那么,追求更高的效益将是我们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