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智信美联集团:陈全林:《新编吕洞宾真人丹道全书》前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12:09:47

陈全林:《新编吕洞宾真人丹道全书》前言

2010-09-11 09:33:36|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陈全林老师最新点校,

河北道教协会秘书长 唐山道教协会会长、玉清观监院董沛文道长主编

北京紫云斋书店接收预定,并恭请陈老师为购书读者签名赠言。

                         九天又见鸾鹤舞,千古博大一真人

         --《新编吕洞宾真人丹道全书》前言

《新编吕洞宾真人丹道全书》已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编校陈全林,责任编辑韩金英。本书是自南宋夏元鼎真人编订吕祖诗集以来,收录著作最全面、内容最多的集大成之作,全书一百万字,是在古今前辈们的辛苦劳作的成果之上的总结,也是明清以及近代许多丹道真人、道学大师们的心血。《新编吕洞宾真人丹道全书》分九部分,九乃乾卦之数,乾为纯阳,九就是纯阳之数。吕洞宾真人道号“纯阳子”,故而编辑时以“九”为尊。九部分是:一、传记,二、丹经,三、演道、四、诗文,五、语录,六、医道,七、灵签,八,显化,九、年谱。一至五部分为“体”,述大道之理;六、七部分为“用”,传道术之用;八、九部分为“相”,显真人之迹。通过这九大部分,读者能清晰地看到吕祖修道的来历、师承,以及传承、著述的经典、济世救民的道术、显化莫测的境界、度人无量的传奇、成仙证道的功果。

一、众缘成书应世运

——本书的缘起

陈全林

《新编吕洞宾真人丹道全书》终于编校完了,历时6月的辛苦工作告一段落,感慨良多,最后20天完全辟谷状态下工作,每天只饮水,不食任何东西,工作进度极快。这是一本众缘所成的书。首先是唐山玉清观主持、河北省道教协会秘书长、企业家董沛文先生发广大道愿,出资出版道教、丹道书籍,特别是仙真祖师的文集。2008年秋出版了《新编张三丰先生丹道全书》,作为“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的首部著作,得到了好道者的喜爱,也得到了图书市场的认可。按原计划,董先生提出编辑吕洞宾真人的全书,多方寻找、提供资料,本书“医道”部分的重要著作《医道还原》就是他提供的古本;附录中的重要著作《纯阳三书》也是他新发现的古本,要求收录。由于《纯阳三书》是在《全书》完成之后才发现的,内容庞杂,就收在最后。

去年冬初,我专程到唐山玉清观拜访董先生。这是坐落在古玉清观遗址上的新型道观,殿宇矗立,气象壮观。我也到董先生家做客,他的书房里有近6万册藏书,董先生处理完宗教和企业的事务后,经常坐拥书城,读书修身。当时,他正在联系收藏价值数十万元的新版《四库全书》和《续四库全书》之事。他的书房中,明版《正统道藏》影印本、《道藏辑要》、《藏外道书》影印本,萧天石先生台湾版《道藏精华》,以及新近由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宇道长主编的《中华道藏》都有,这里的道书比普通大学图书馆里的全面。在书房,我们畅谈关于编辑、出版《新编吕洞宾真人丹道全书》的事宜。我喜欢这里的藏书,早有“愿隐居探三才大道,甘面壁读十年古书”的愿望,看到董先生如此爱书,藏书如此丰富,我动过“迁居唐山,静读古书”的念头。董先生看到当代道教、道学不兴,有为道教担大任的愿望,其实也是为中华文化担大任。这种大心很宝贵。当代的企业家和宗教家,不论从慈善的角度还是文化的立场,很少有专心在文化、宗教两方面投资做事业的。而董先生在这两方面兼顾。我见过的企业家不少,但热衷读书、藏书者很少;在读书藏书的同时热衷发扬道学文化的更少。盛世修典,古代是官方盛事,如今像董沛文先生这样的企业家投身其中,是“民间修典”之壮举,社会上这样的企业家、文化人多一些,对发扬民族文化会更好。我非常看重和他共同完成这些书籍的编辑、出版因缘。

原计划只是把清乾隆七年由刘体恕汇编的《吕祖全书》点校、重新编排结构出版即可。这本书有30万字。如今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著作足足100余万字,新增加70余万字的内容不说,整个书的结构和刘体恕版完全不同,但包含刘本的全部内容。这个变化,首先是从董先生提供《医道还原》开始的,这使我想到,应该多收集吕祖传世的其他著作,重新厘定编辑思路。动念后,开始重新构架全书,非常奇怪,一时间,许多道友自然地送来各种吕祖著作,他们甚至不知道我在编辑吕祖全书。我将在下面讲述,表达感激之情。

首先要感谢挚友杨华宏,杨君乃伍柳派传人静虚子门人,是他提供了刘体恕古本的影印本,将30万字的内容录入电脑。《新编张三丰先生丹道全书》的古本是他提供的,主要文字也是他录入的,这种帮助,道义深远。

其次,当代太上玄门传人青碧元君殷晓鸣弟子丁红莲女士提供了《吕祖道德经释义》这部重要著作,是台湾萧天石先生藏本的影印件。青碧元君另一位弟子沈沛民还把四川访道天师洞时发现的吕祖功诀刻石文字发给我:“吕祖曰:须明三教同源,释曰:不即不离;儒曰:勿忘勿助;道曰:绵绵若存。皆密语也。”、“修行人愿力要深重,志向要精专,操持要决烈。三者备,虽下愚必证上果;无三者,虽上智亦致虚度。”(语皆见附录《纯阳三书》)可见吕祖教化多广。

湖南岳阳吕仙观龙门派十八代传人清虚道人刘永明弟子逍遥子刘栎提供了《吕祖仙方》、《吕祖灵签》。吕祖多次显化岳阳,有“三过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之句。

朋友苏俊先生曾把珍藏多年的古写本吕祖《河洛天人一贯讲》给我整理,我点校、注解过这部重要经典,一并收录。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会长胡孚琛教授提供了台湾萧天石出版的李西月本《吕祖全书》,内容与刘体恕本不同,主要是编年诗和吕祖年谱《海山奇遇》。同时提供了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的民国写本《海山奇遇》,个别文字与萧版不同,正好互相参照。胡先生对《医道还原》的整理也提出了宝贵意见,他非常看重此书,并说日后要亲自注解此书。

白云观旁经营道教、丹道、《易经》、方术书籍的紫云斋主马波先生积极提供可以参校的古本。《吕祖道德经释义》参考了他提供的版本,《金玉经》是他提供的,附录里的《纯阳三书》古本也是他提供的。他还提供了清末扶乩之作《道教真传》,从序言可知,吕祖参与宣教。纵观此书思想,贬低吕祖,否定丹道,故未收录。马先生热爱道学、玉成此书,经常说:“陈老师,需要什么道教资料,告诉我,我替查找。”

乡党马永刚先生上网下载了部分经典供我校对。永刚的哥哥是我同学,将刘体恕本《吕祖全书》首校一通,永刚的妻子郭慧为本书录入文字,帮了很大忙,整部《海山奇遇》全是她一人录入,几乎没有错别字,减轻我校对的压力。

特别感谢本书责任编辑韩金英女士,这位“身心灵意象画”的创立者,这位系列“现代丹道内景画”的创作者,这位编辑过许多国学著作的高级编辑,这位名满网坛的博客写手,对《新编吕洞宾真人丹道全书》给予热情支持。中国千古圣者真人中她最敬仰老子和吕祖,对老子、吕祖的信仰深入到她的生命、她的灵魂。她甚至发愿,只要“身心灵意象画”能像陈逸飞的油画一样赚钱,她会用这些钱建老子学院,建吕祖道观。她对道学、道教、丹道的热情感染了我和董先生。韩金英女士为本书设计封面,为本书插图,在她的生命里,有深深的“吕祖情结”。她敬仰吕祖,如同世人敬仰观世音一样。

数十万字的文稿都是朋友们在百忙中录入的,他们是郭慧、党薇薇、王霞,还有我爱人曹敬岩。许多古籍我先手抄一遍,然后录入。后来,我岳父曹福恒先生,逍遥子的母亲刘杏芬都参与抄书,因为,录入的人,除了郭慧,都不识繁体。对于他们的无私奉献,董先生和我表达十二分的感谢,愿吕祖福佑所有玉成此书的人:生活安乐,事业有成。现眷吉祥,先亡超升。(安是健康无病的意思。先亡,指已故的亲人。)

希望有缘得读本书的人,“莫将容易得,便做等闲看”。《新编吕洞宾真人仙道全书》清静丹法、阴阳丹法并举,道医道术、灵签灵迹同收,是自南宋夏元鼎真人编订吕祖诗集以来,收录著作最全面、内容最多的集大成之作,是在古今前辈们的辛苦劳作的成果之上的总结,也是明清以及近代许多丹道真人、道学大师们的心血,比如,刘体恕乾隆本《吕祖全书》的部分内容取自明版《吕祖全书》,刘本汇集了刘体恕、黄诚恕、柳荫成、刘云诚毕生的心血;李西月道光本《吕祖全书》参考此书而编辑《吕祖编年诗集》和年谱《海山奇遇》;《海山奇遇》依据陆潜虚为吕祖所作编年体修道教化事迹之《道缘汇录》定稿。陆潜虚是丹道东祖,李西月是丹道西祖,都是吕祖亲传弟子。萧天石先生是近现代杰出的道教文化学者,许多道书古籍赖他而传,他在台湾出版《道藏精华》,收集了大量明版《道藏》没有收录的作品。要向这些前辈致敬,是他们的不断努力才使各种吕祖著作不至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流传不衰。《纯阳三书》虽然放在附录里,仅是为了排版的方便,保留原书的整体面目。编辑此书的清康熙年间的儒生范持真也是吕祖弟子,本书花去了他十五年的心血。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必须认真研究,几乎是《吕祖全书》的精华本、浓缩本,里面有诗词,有道论,有语录,有功法,也有显化。语言朴实中透出华美之气,论述恳切里宣示玄门真法。读之,让人拍案叫绝者再三。所以,本文中大量引用其文,以示重视。“众缘成书”之“缘”,包括这些前辈们的心血。

十余年前,我在西安读过一组吕祖解《金刚经》的32首颂偈。《金刚经》有32品,吕祖每品一颂,全是七言诗,阐述他对佛法对禅宗的体证。这次编书,怎么也找不到这部作品。后来,胡孚琛先生建议找找南怀瑾先生,南先生读书广博,经史百家,无所不通,写过《金刚经》32颂,也许他读过吕祖此作。南先生没有联系上,希望见过吕祖《金刚经》颂偈的人能提供这一重要作品,以便将来再版时收录。编辑完此书后,忽然想起近代丹道家常遵先前辈整理过《吕纯阳祖师金丹诗16首》,是朋友家藏北宋苏东坡手书真迹。李西月《海山奇遇》中说苏东坡是吕祖弟子。看来真有其事。常先生在民国年间注解过吕祖此作。原作本书收录。另外,李西月所编诗集中,近百首是刘体恕本《吕祖全书》所未收录的,像吕祖与三丰真人的唱酬之作;有些诗,刘体恕本收录了,但与李西月本名称不同,如《咏道64首象卦数》,64首诗的标题对应64卦,刘体恕本只收录于《七言律诗一百零六首》,标题没有体现卦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将李本和刘本对读。吕祖和三丰唱酬之作,《新编张三丰先生丹道全书》中有,可以参阅。另外,傅金铨所编《道书17种》所收录的《度人梯经》是吕祖降乩而作。本书未收录,好在董先生有志于继续整理各派祖师的仙书灵诀,不久的将来,《度人梯经》就能在点校过的《道书17种》里读到。

在编校过程中,古书中的错别字已经改正,吕祖仙方的古书中,中药名有许多错别字、异体字,以及药名的不同称谓,我都做了订正,比如“栀子”,原书中写作“枝子”,都已更正成通俗的“栀子”。个别词语、文字做了注解。

《新编吕洞宾真人丹道全书》的出版应了当代道教兴盛、道学文化发展的历史潮流。2008年3月,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就是特别标志。这是建国六十年来第一个国家级的“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标志着道学文化的普世传播。吕祖作为道教、道学研究领域的经典人物,他的丹法、思想、事迹最具普世意义,这也是中国五派丹法都认祖归宗在吕祖门下的原因。本书是建国60年来所编集、出版吕祖著作最全面的一次尝试。今年是建国60周年大庆,伏愿:

吕祖纯阳,佑我神州;道门仙真,护我生民。

4月15日——17日,我去朝拜武当山,吕洞宾、陈希夷、张三丰、谢天地这些大真人都在此山修炼过。吕祖和三丰真人的铜像在同一大殿。我跪下给吕祖、丰仙恭敬磕头,心愿只有一个:愿吕祖保佑,使此书顺利编辑、顺利出版,愿吕祖保佑每一位阅读此书的人,得种善根,早结道果。

下面的文字虽冗长,但非常重要,是打开本书的钥匙。修道讲究“穷理、尽性,以至于命”。阅读本文,也是穷理的过程。《纯阳三书》中吕祖云:“修道者第一辨别是非,则理路不差。理路不差,则心有主宰,而神有所寄,气有所归,先天之炁,月复一日,渐渐还复本来,则性见。性见则六欲不淆,七情俱混,纯是太和景象。以之成己,则光明遍满三界;以之采丹,则灵性不染分毫;以之炼丹,则汞就而点化效灵;以之立功则德及万世,而若吾分内之当然,更可知道中一切事儿,皆自炼性始。而以伏炁、静气为起脚也昭昭矣。”穷理是修道首务,辨是非乃穷理首务。穷理和辨是非,是修心、尽性、炼气、伏炁的根基,这一切又是得道的根基。吕祖本论,层次分明,叙述清晰,不可不重视也。

吕祖的愿望,也是我和董先生的愿望,就是《纯阳三书》所云:“为太上立教门,为天地衍道脉,为人间救劫运,为生民立性命”。愿读者从中真实受益。

二、数九纯阳纲目明

                  ——本书结构及说明

陈全林

《新编吕洞宾真人丹道全书》分九部分,九乃乾卦之数,乾为纯阳,九就是纯阳之数。吕洞宾真人道号“纯阳子”,故而编辑时以“九”为尊。这九部分是:一、传记,二、丹经,三、演道、四、诗文,五、语录,六、医道,七、灵签,八,显化,九、年谱。一至五部分为“体”,述大道之理;六、七部分为“用”,传道术之用;八、九部分为“相”,显真人之迹。通过这九大部分,你就能清晰地看到吕祖修道的来历、师承,以及传承、著述的经典、济世救民的道术、显化莫测的境界、度人无量的传奇、成仙证道的功果。下面,将对每一部分的编辑思想、主要内容作一简述。

一、传记:包括吕祖本传、仙派源流、传闻正误,写他的生平,读之,了解其人、其师、其法、其派,纠正一些误传,为本书“引子”。

二、丹经:本书核心,包括师授、仙藏、乩述。师授者,钟离权传道给吕祖的《灵宝毕法》和钟离权真人给吕祖讲道的问答传法录《钟吕传道集》,这是北宋已经传世的名作。仙藏,指各个道派所藏吕祖著作。这些著作多是扶乩之作,有的说是吕祖亲传。金盖山所藏《太乙金华宗旨》,四川刘门所藏《吕祖道德经释义》,传为吕祖亲传,而《金玉经》肯定是扶乩之作。《既济真经》是阴阳派“彼家丹法”著作,从刘本序言可知,此经原收于明版《吕祖全书》,只是,刘体恕等前辈认为此作的收录有辱吕门,他们把阴阳丹法视为“邪术”。实际上刘本《吕祖全书》中大量诗词就是阴阳丹法法诀,特别是《黄鹤赋》,这些问题后面论述。《既济真经》可能是宋人作品,不会晚于明代。据传此经的邓希贤说,他亲遇吕祖,吕祖授书给他,他再注解发挥。为了保存经典,我收录此经,取自荷兰人高罗佩编著的《秘戏图考》(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乩述,包括原刘本《吕祖全书》中24篇扶乩之作,以及世面流通的《吕祖心经》、《吕祖说三世因果经》,苏俊藏本《河洛天人一贯讲》等等,共36部作品,恰合道家“三十六重天”、“三十六天罡”和“三十六部尊经”之说,清代嚣嚣子《灵宝毕法·序》云“我太上三十六部尊经,历举持天尊宝号,至再至三,岂徒然哉!”如今完其尊经之“数”。关于扶乩的问题,后文论述。学者多把这些作品看作“伪托”,乃至“伪经”。如果站在仙道“通灵达妙,出有入无。神满宇宙,量周沙界”的神通境界,可能所有署名吕祖的著作真是吕祖“降神飞鸾”而授。仙道本是超乎万有、探讨形而上道的玄学,如果用考证的方式考证某著作是吕祖所著,某著作是伪托,那是不可能的,也没有意义。对于修道的人,主要看这些著作是否能指导你修炼证道,了脱生死。我们假定真正有修仙成道的真人,对于神仙界的事,凡人难窥其庐山面目。我们只处于三维时空,对四维或更多维的时空一无所知。即便唯物论者说世界上没有神仙,但同样拿不出令人信服的理论和事实,所谓“有”、“无”,往往是哲学思辨的结果,得道高人看来,纯属无聊戏论,《庄子·大宗师》中说上古得道真人们,对于芸芸众生“六合之外,存而不论。”

仙藏丹经,依照“清净头,彼家尾”的修炼原则排列。先排清净丹法经典,正统的阴阳丹法建立在清净丹法修炼的基础之上。“三十六部尊经”的排列,注重“先尽人道,后修仙道”、“修德入道,积善成仙”的原则,先安排吕祖《心经》和《三世因果经》,修道者要以修心为本,修心从何开始?从相信因果、畏惧因果、重视因果、转化因果开始。如何修好因、得好果?从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忠孝”做起。紧接着安排以儒学仁义礼智信、河洛《易》理为本的《河洛天人一贯讲》和《忠孝诰》。忠孝不光是儒家倡导的伦理,也是整个人类的共同伦理。《河洛天人一贯讲》依儒学思想构建“人伦仙道”,如“仁气散而刻薄生(先天散了性不全),义气散而羞恶不起,礼气散而名分混,智气散而是非莫分。四者之中,惟信最要。(即土也,贯乎先后二天也。)仁中无信,而仁无以养;义中无信,而义无以守;礼中无信,而礼无以执;智中无信,而智无以明。此先天之天五散也。不修后天身不固,不修先天性不明,(先天是后天之根,后天是先天之流也。先天散而后天从之,皮壳焉能成大体?)先后皆修,而始可闻性命双修之道,不然,在血气上寻至宝,皮囊中觅金丹,能乎?”不离人伦而修道,能尽人道而炼丹,人道根基是什么?忠孝。至于其后诸如《前八品经》、《后八品经》、《清微经》等,是对儒道修身思想、方法的高度凝练,没有离开过“尽人道而修仙道”的思想。这一思想最具普世性,符合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

三、演道:丹道性命双修原理本于《道德经》,老子讲婴儿生理状态时讲到“精之至也”、“和之至也”,其他篇章讲过“冲气以为和”、“神得一以灵”,丹道药物“精气神”的重要性都讲了。“和”是采药状态,“致虚极,守静笃”是修道方法。张伯端说,“能静,金丹可以坐致也”。《道德经》“守一”、“观窍”、“观妙”等道术是历代丹道修炼法门。性命就是老子“道德”的延伸,道是宇宙万物本体,而“性”是“灵性”、“元神”专称,王重阳说“神是性兮气是命”。神、性是道在人体生命的根本体现,神、性对个体生命具有本体意义。德是道在人类世界、表象世界、现实世界的体现。道家认为,必须修德,才能成仙。修德是通过阴德感通先天一气。这一点,民间传道的张玉仙(请关注此人此诗,后面有详细、重要的介绍)所传吕祖丹诀《瑞丰夜记》有两诗说得好:

天道助尔功自练,德带根深运汞铅。

有人问君多少德,无量元气小称还。

有德仙佛自助功,无德昼夜费力空。

贤人修功灵百日,孝为根本人自尊。

这里,德转化成“元气”这生命存在的物质、能量、信息的集合,清楚地说明德就是命,修德就是修命,与孔子“仁者寿”的说教契合。吕祖《纯阳三书》云:“当知欲为仙人,先为道人,欲为道人,先为善人,若不善,何以感动上清哉。”修善积德,是修道人的本分,从人道而修仙道,正是太上《道德经》之精神所在。三丰派传人悟真子道友说:“‘道德经’三字即体、相、用,又为法身、报身、化身。‘道’为清净空灵之法身,为体;‘德’为正大光明之报身,为相;‘经’为大悲周遍之化身,为用。‘道’为水,‘德’为火,‘经’为既济。道德经即一元统一的全真道。”深邃之谈。历代讲解《道德经》的著作,汗牛充栋,幸逢“百家注解《道德经》”的局面。作为证道真人注解《道德经》的书,历史上除河上公、严君平、张道陵、白玉蟾、陈致虚、黄元吉等少数外,很少有博大真人的传世著作。《吕祖道德经释义》是清末刘门始祖刘渊真人藏品,可能是扶乩之作,但绝对是好作品,不亚于历史上流传的任何一位真人注解《道德经》佳作。吕祖完全站在修炼角度讲解老子心法。吕祖是大成就者,经历了修炼全过程,对经中修炼思想、方法的提炼是实证之得,不同凡夫之猜。吕祖注解《道德经》的本子世传四种,我所选是最佳本。刘本《吕祖全书》序中批评过伪托吕祖注解《道德经》的书是把上阳子陈致虚等人的著作拿来杂凑。我所选不是刘本批评的那种。能读到吕祖注解《道德经》的书应该是我们的福报。本书可能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点校出版。书中批评了许多失误的修炼方法,比如说许多修道者“著意采来,容心凝结者,不是养性命,是送性命;不是养长生药,是自炼毒丹而害生也。倘后有同志者,宜以此戒,听其自然,神气凝结,不待用意。”当代修炼界一大误区是过分强调意念作用,危害不浅,不少人生出幻觉,成为精神病患者。吕祖对这种情况的分析是:“勇猛向前,不知进退,故至于盈(过度),一盈,不知住火,而使其盈,不如不修。”吕祖还说:“用淳不用强,用和不用刚,用气不用意。有意为强兵,故不祥。”修炼导引术时我真正体会到“用气不用意”之妙,自然生发的气可以使肢体变得轻灵,举手投足是气举着动,不用一点力,有飘飘欲仙之感。吕祖又说:“先天直上,贯于虚中,不要意取,听其自然。”这是对当代想通过意念搬运而炼丹者的警诫。吕祖批评过那些一知半解、毫无道行而到社会上“传道传功”的人,“学业未精,便思行世,轻视生死,妄谈祸福,小则伤人财,误人事,大则陨人命,绝人祀。”多么可怕。2008年秋,我出版了依丹诀、仙传注解《道德经》的著作《道德经真义》,若在出书前读过《吕祖道德经释义》,我会写得更深刻。希望读者认真阅读《吕祖道德经释义》,这是一本事关整个修道事业、身心性命的著作,不可不读,要融化到生命中去,把《道德经》和修道实践结合起来阅读,会受益终身,吕祖著作正是为你打开“玄妙之门”的钥匙。

四、诗文:诗歌包括丹诀与唱和之作、云水之诗。原吕祖诗集内容重新分理,把修炼为主的编为一集,称为“丹诀”,包括白玉蟾、钱道华、俞琰等高道对吕祖丹诀的注解。把云水唱和之作结为一集名《玄珠集》,玄珠,代表丹珠,代表灵性。保留原诗集《葫头集》名称和主要诗作,但内容上有调整。吕祖诗作,包括附录里的,最少收录了700首。不少山水诗的水平不亚于“诗仙”李白之名作,后面专文论述。文,除原集中序、记、赋、说(皆是文体),还从其他著作中把文赋提出,收录于此,《天仙金丹心法·序》是刘本《吕祖全书》没有的,摘自老友赵松飞先生点校的《天仙金丹心法》一书(中华书局1997年版),为完满文章“十二篇”之数。散入他部的《黄鹤赋》也收到文集。此赋文笔之美,不让《滕王阁序》。

五、语录:扶乩之作,吕祖真神教化刘体恕、黄诚恕等弟子的对话,精彩纷呈,或探讨哲学问题,比如宇宙万物的演化;或探讨修炼原理、方法;或谈人生智慧、做人操守;或谈书法、琴艺,如“论琴训乔以恕云:琴之为道,皆具玄妙,但鼓奏之时,心要静旷,气要和平,指要安闲,不著于身,不著于物,不著于境,并不著于琴,默出此心,与太虚打成一片,则随指所奏,皆为太古之音。若徒搬弄新声,悦人听闻,便靡曼淫亵,去琴道远矣。”平易近人,深刻独到。《丹经》部分所录《金华宗旨阐幽问答》本是语录,因与《太乙金华宗旨》相表里,故编入《丹经》部分。《纯阳三书》虽作附录,但里面大部分是吕祖教化弟子的语录,异常精彩,口诀极多,切己实用,语言平实,如:“自然即性,自然即理。苟能自然,无少揉作,以直而动,则天矣。得天则心明,心明则性见,工夫在于‘静’字,静要静无思也,动要静自然也。无事时,一念不起;有事来,顺理而行,更有何道?”“莫因贫窘,生怨不乐;莫以自拂,移戾于人。只在时时和缓,以‘和’字矫‘福’字,以‘缓’字矫‘躁’字,宽然有余,心气自适。莫将外境恼生心,致使菩提不再续。”“尔等色利诸根未净,善基未筑,忘冀仙缘,深犯上律,有玷元光。各学人,专精磨历,做善人起,凡涉世间事,一毫不可妄想,一毫不可苟且,一毫不可刻剥,一毫不可放肆,一毫不可虚浮,一毫不可怠情,且做三年善人,好向王堂注籍。”世间许多修道的人,毛病就在这里,善德未立,妄想仙道。种种作为,其实有玷三光。我们要自省。这里有证道真人的修身经验、教化苦心、超凡智慧、洒脱道风。许多话可以当作道家格言阅读、恪守。如“徒为虚谈,于道何切!尔诸学人,出其至诚,铲其私心,巧智尽丧。拙以藏之,愚以守之,清以涵之,静以养之,于是神而明之,久久渐熟,大丹斯成,与上圣同功矣!若乃利欲未忘,我见不除,妄议大道,反生障碍。”“凡人学道,先要养气。气粗则心浮,心浮则胆大,胆大则人欲肆,欲肆则道心不定,道心不定,则诸恶因缘,辐辏而至。可知养气,是入道要紧功夫。”“不静无以毓神,不默无以毓炁,不照无以圆觉,此性与心家之学也;非善无以集功,非诚无以引后,非勤无以登堂,此身与世家之学也。”“修行工夫,惟要立志死,心如穿九仞之井,日进日深;为九仞之山,日进日高,岂有为之无功、功而不成者也?修行都不难,已往不可思,未来不可逆,或前得而后失,或前塞而后通。时之顺逆,事之成败,因之也;人之善恶,天之祸福,随之也。只了得这数语,难也不难。”

前面五部分是“体”,探讨大道之理,下面六、七部分是“用”,是道术之用。吕祖曰:“吾至授施符咒水之秘,法以辅道,除断妖魔;丹以了道,济度形神。二者合一,大道兴隆。”道与术并,德共道成,才是双修,才是济度。

六、医道:包括讲述道医理论的《医道还原》,20余万字,讲述中医脉学、诊断学、病理学、治疗学基本原则,探讨性命学说、仙道修炼。详细内容后面专文论述。第二部分是“吕祖仙方”,共计500多方,囊括各种常见病的诊治和用药。道医是中医之根,这一部分是本书重点。不仅《医道还原》论医术,《纯阳三书》中也有。

七、灵签:中国民间对吕祖的信仰有如对关帝财神、观音菩萨的信仰,是深入到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的文化现象。抽签、摇签是古代占卜术之一,许多著名道观都有吕祖签,通过摇签断疑决难,是中国人延续千百年的民俗。这里的文化学、民俗学上的意义需要专家探讨。相关问题,后面专论。

下面两部分是“相”。涉及成道真人的显化与神通,各种神话、传说、传奇、史料涉及“度人”的美好愿望,涉及吕祖最终成为真人、帝君的全过程。

八、显迹:吕祖神通妙化之传奇。元代苗善时编有《吕祖志》,每则故事后有苗真人颂诗。《道藏》收录此书。但本书未收录,内容和本书“显迹”、“年谱”重复。取一即可。

九、年谱:主要内容和“显迹”相同,显迹以故事类型分类,理为十二部分,如“灵应事迹”、“更名显化”、“晋谒儒门”。年谱是编年体,从吕祖出生,一直到李西月编辑此书的道光年间,上下一千余年,历年大事,眉目清晰。

以上九部分应纯阳“九”数,以“体”、“用”、“相”之理编辑。全书结构,非常独到,有利于读者深入理解吕祖的仙道思想、修炼法门、济世方术与生平事迹。

细话深思钩玄要

——九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陈全林

6个月的时间里,百万字的作品反复阅读4遍,个别作品阅读过十遍。心灵深受震撼,我多次对朋友说:“点校《吕祖全书》,是学习的过程,是面对自我的过程,也是拷问灵魂、走向实修的过程。”面对吕祖著作我经常问自己:你是真正修道的人吗?你真正信道吗?你真正相信“头顶三尺有神明”吗?你真正能从心灵深处远名利、断是非、忘恩怨、抛荣辱、离情欲、舍财富吗?你能真正积德修道吗?你能真正做忠孝之人吗?问着想着,惭愧顿生,同时,对《吕祖全书》许多内容作了思考,哪些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地修正?哪些内容必须严格坚持,广泛宣传?吕祖修道思想的主体是什么?就《新编吕洞宾真人丹道全书》之丹经、诗词、医道、灵签,任何一部分足以写成研究专著。我提纲挈领地把一些思考写出来,抛砖引玉,作诸君学习吕祖经典的参考。我信道修道,站在修道者的立场上谈这些问题。常年的访道生涯中接触过学术界、道教界和江湖的各种道流,我了解学术界,了解江湖,就访道经历和修道体验谈论某些问题,也许对研究吕祖经典有意义。

(一)、大道行世天下公

——吕祖丹法的意义

中国丹法有“五派”之说。南派,以北宋浙江张伯端为初祖;北派,以金元陕西王重阳为初祖;中派,以北宋初亳州陈抟为初祖;东派,以明中叶江苏陆潜虚为初祖,西派,以清中叶四川李西月为初祖。五派以地域划分,丹道主流,祖述吕祖。张伯端之师刘海蟾是吕祖亲传弟子,仙传记录过伯端羽化后真神和吕祖同隐王屋山仙居。《海山奇遇》说陈抟是吕祖弟子,《宋史·方技传》写陈抟时提到过吕洞宾,那时吕祖“百余岁而有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吕祖年龄比陈抟大,得道早。吕祖作陈抟之师,完全可能,两人关系在师友之间。王重阳、陆潜虚、李西月都自称吕祖弟子,亲遇吕祖,得传道要。以张三丰为主的隐仙派、丘处机为主的龙门派、伍冲虚、柳华阳为主的伍柳派、赵避尘为主的千峰派,都与吕祖有渊源。由钟离权和吕洞宾传承的丹法称“钟吕派”。一千三百多年来,由钟吕创立或传承的丹道具有超强的包容性、稳定性和普世性。千百年来,不同的宗师们都能从钟吕丹法中汲取营养,发展丹道,开宗立鼎。对当代人来说,道学的发展远未上路,如何像古代宗师一样从钟吕丹法吸收精华,发展道学,造福生民,立功当代,这是重要而迫切的事情。内丹学是中华文化的绝学,包含了老庄哲学、上古仙术、中医理法、佛学精华、儒家伦理,是中国文化集大成的产物,是浓缩的国粹,我们要上升到这个高度来认识内丹学。内丹学不仅包含道家的宇宙生成论和人体生命科学,而且囊括古代医学、天文、地理、哲学精华,可谓:“丹法原通儒释道,玄宗本究天地人。”这是我对钟吕派丹法的总结,也是对整个丹法的总结,比如火候之学,内火候与人体生理变化有关,外火候与天地自然运化相关,所以,《钟吕传道集》、《灵宝毕法》会有那么多内容探讨日月运行、四季更替、乾坤变易、气机升降之理。唐代是中国传统文化之创新、变革与鼎盛时期,由钟离权、吕洞宾真人吸取当时儒释道文化成果而创立的钟吕派丹法,也是创新性的丹法,至少,走出了“外丹毒药”的怪圈,发展“成仙了道”之内丹学说,这在道教史、丹道史上是伟大变革,倡导性命双修、功德并修、内外兼修,重视心性修炼、重视功德积累,形成完备体系,是对老子道学文化的积极发展,从而,吕祖成了自魏伯阳以来道史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内丹术经过唐末、五代钟吕、陈抟等真人的传播、推动,在宋初已经完成由外丹修炼到内丹修炼的整体过度,开创出自两宋张伯端、王重阳以来丹道大兴、大师辈出、门派鼎立的局面。道流修炼丹道,在个体是成仙了道,但成仙了道不仅仅是功夫成就,而要有功德,就是“普度”——为社会、为人类做贡献,钟离权和吕洞宾称为“道上有功,人间有行”。仙传中,吕祖发大愿,要度尽一切众生,方才飞升。这种思想和佛教大乘道“地狱不空,我不成佛”如出一辙,《老子》中也有道学普世思想,如:“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通过传播丹道文化而传播“道济天下,德化人间”的思想,丹道就具有普世意义。这是钟吕二位真人留给我们的万古法脉、百世财富。

同样,居家修炼,更应重视。《纯阳三书·道说》中说:“居家修者,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是大道根本。正心要断欲除邪,诚意要清净无扰,修身要积精养气,齐家在安命节俭而已。日用之间道存,知而修之,即是脱身之计。”“故凡修行,第一以和平宽厚为主,养得此心如春风皓月。则顽狠暴戾之气全消,而日近仙宗欢喜道场矣”,“初学先用‘忍、忘’二字,为首功用,赞之不欢,毁之不怒;量同天地,德逾江海。天地败坏,我量包容;江海流竭,我德弥深。不可察察为明,恝恝为是,如是修行,方成大器”,“修者下手,了一心起,此心了,何戒何斋?何出家?何断俗?到处是蒲团”,“福缘全备之士,不出于家而道秘得闻,不离于俗而功行克成,此又出于寻常百倍者,乃夙劫种得道缘深厚,今来安乐,自然了道,虽在尘而心志要出尘,十分好汉,便做得去”,“虎降猿性千重密,龙养珠胎万丈深。这个市朝都做得,何须避世入山林”,“说得难,行时易,只怕从头没志气。八洞神仙本世流,何曾异样生天地?”

修道的人,先要成就完美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淡薄的情怀、济世的大心,生活是道场,居家可修炼,不必出家,不必离俗。在家中修道,在事业中修道,在人性中修道,不离人伦人道而勤修仙道。世事洞明,即能穷理尽性;人情练达,方可返本还源。这是吕祖倡导的道风。他说八洞神仙,都是凡人在人间修成,他有不少弟子居家修炼,操出群之行,立遗世之志,究羲轩之道,作云霞之客,得证道果,能演大道,才有吕祖许多经典传世。这与当代道教界倡导的“人间道教”、“生活道教”理念不谋而合。

(二)执古御今谓道纪

——《吕祖全书》与当代道教、丹道、道学发展

吕祖是古代对老子思想实践、传播最成功的人,用庄子评价老子的话:“古之博大真人也。”《道德经》里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是谓道纪。”如果能运用古代的大道思想解决现实的问题,说明把握了大道的本质。这是“古为今用”的思想源流。如何在当代发挥吕祖的修道思想和修炼法门,至关重要。一千年来,道学普世方面成就最大的是王重阳和弟子丘处机创立了“全真道”。王重阳祖述钟吕,学习、发扬了钟吕丹道精华,得到吕祖真传。另一位因创编太极拳而名闻世界的高道是张三丰。从《海山奇遇》可知,陈抟和弟子火龙子贾得升曾师事吕祖,火龙子乃张三丰传法恩师。从《张三丰全集》可知,三丰与吕祖情在师友。后来三丰和吕祖于成都文殊禅院亲自教化李西月。三丰丹法与吕祖有渊源。太极拳把道家哲学肢体化,通过练拳体悟道家身心性命之道,有人说太极拳是“道家哲学化的内家拳”,全世界有数以亿计的人习练太极拳,通过拳术而传播道家阴阳学说、修身哲学、内养仙道,也能通过“依武入道”的方式探求玄道。武术也是实现老子“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道术,“强其骨”方面,功效特殊。我们能否在新时代像王重阳创立“全真道”(不是“全真教”)、张三丰创立太极拳一样,从钟吕丹法乃至整个丹道文化中继承、创新?

前几年的气功热潮的许多道家功法,或学习了丹道后创新的功法,如王力平传承的原于《灵宝毕法》、《钟吕传道集》的古典灵宝内功术、杨梅君传承的昆仑派大雁功、华山道长边治中传承的华山回春功、160岁高道吴云青传承的黄帝九鼎内丹功,以及由道家功创编而来的郭林新气功、鹤翔桩、智能气功,都是非常优秀的道家功,在治病救人、传播修道文化上做出过巨大贡献。即便当前由国家体育总局组织专家编订、向全国推广的四套功法如五禽戏、易筋经、六字气诀、八段锦,都是道家功。所谓少林《达摩易筋经》,与达摩无关,本是道家导引术。当代道教界人士往往看不起气功,忽视这些普世性的“小乘安乐延年法门”,这本是仙道的基础。八段锦古云“钟离权所传”,也叫“钟离八段锦”。《钟吕传道集》开篇吕祖问的是人如何不生病的问题:“吕祖曰:人之生也,安而不病,壮而不老,生而不死,何道可致如此?”安就是不病的意思,安乐,不病才有人生的快乐。人们把身患绝症时的心情形容为“生不如死”,这样的生有何乐趣?钟离权的答案是保养元阳、积行功德、修炼丹道。《灵宝毕法》开篇谈的却是“小乘安乐延年法门”。所谓“小乘安乐延年四法门”:匹配阴阳第一;聚散水火第二;交媾龙虎第三;烧炼丹药第四。这是整个丹道的筑基功,我称为“健康道”。钟吕这样的真人从健康道起修,教学、传道也从健康道开始,这才是钟吕的高明与伟大。“万丈高楼平地起”,得有基础。而今的道流,不学习、不修炼小乘安乐延年法门,许多著名道长最终是病死的。我认识的或见过的数位名道都是病死的。小乘安乐延年法门具有普世意义和普世功能,通过安乐法门,传道人间,利国利民,有利于道教的发展、道学的兴盛,何乐而不为?

更可怕的是,许多道士不学经典,不修道功,只把精力放在斋醮、科仪、占卜、风水这些对个体生命修炼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道术上,忽视身心性命的修炼,忽视对大道的探讨。道流们虽有门派传承,大都是形式,对古代门派的性命学——金丹大道并未传承。这种状况让人忧患。身为道士,不懂“道理”,没有道功,没有道风,凭什么让百姓信道?所以,要学习吕祖“道济天下,德化人间”的思想;学习他“真修实证,超凡入圣”的功行;学习他“转益多师是我师”的精神,他向崔希范、苦竹真人、火龙真人、钟离权真人学过仙道,各有所得。宋·曾慥《道枢》卷三十九吕祖自述云:“学道更七十余师,而后遇钟离子。”得师真诀后,离情去欲,隐居名山,潜心修炼,虔诚实践,吕祖年谱、诗文里都有充分展现,不可做钟离权真人批评的“空有好道之虚名,不见得道之实迹”的人。“吕祖曰:奉道之人,非不知年光虚度,岁月蹉跎,疾病缠身,死限将至。盖修炼不知法,行持不知时,以致阴阳交合有差,时月行持不准。”(《钟吕传道集·论四时第五》)这是很可悲的事。

《纯阳三书》云“太上当时只说清静,也无铅汞、龙虎、夫妻、金木许多话头,乃道之祖也。次而,许太史以净明为教,推净明而用忠孝,又即世道化人。吾全真教人也,乃太上化东华祖,传钟师授吾,以开净明别宗,无非因时而度济人世。”可见,道法从太上到许逊、到钟离权、到吕洞宾、到王重阳,都在与时俱进地变化,这种变化,最明显的是由老子“一元之道”分化出净明道、全真道,这一切归根在“因时度济”“即世化人”八字上,这正是大道行世的精神,也是大道创新的精神,更是大道变革的精神。当代道教界、道学界、丹道界不仅缺乏大道行世、创新、变革的精神,而且缺乏“求真务实”精神。缺乏“求真务实”的精神,自然就缺乏行世、创新、变革精神。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这是当代道教、道学不兴盛的重要原因。“求真务实”是我国国家领导人所倡导的勤政作风。对于修道的人,求真之“真”就是“道”,就是真理,就是终极的仙道理想,道家把修炼本叫“修真”,取义老子“修之于身,其德乃真”的教导。务实之“实”,专指修炼中的“实修”。参要真参,悟要通悟,修要实修,证要彻证。这是吕祖作为,是给今人的启示。

(三)性命双修德为尊

——《吕祖全书》的道德教化

陈全林

前面花了很大篇幅说明修德对修道的重要意义。修德既是修性,也是修命。有位前辈丹道家总结心得时说:重德、有德、守德、修德是修炼的高技术,是超过导引、服气、辟谷、房中等方术的最高技术。由积小德到积大德,再到阴德、天德,最后是玄德,与道相通。自2008年9月,遍布全球的金融危机引起世界人民的思考,喜爱道学的青年学者王云阳,自号“云阳道人”,他发表言论说:“导致社会综合危机的一切根源归结为文化、道德危机。文化、道德危机导致人间无道。人间无道是因为时代转型时期没有智者及时出现,智者缺乏体现为拯救人类危机的思想体系一片空白,由此导致道德沦丧、社会秩序一片混乱的被动局面,让21世纪文明陷入了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前所未有最低谷的时代。人间无道导致思想危机,没有信仰,没有追求,没有理想,没有仁爱心,没有慈悲心,没有良知心,没有公正心,没有事业心,没有道德感,没有正义感,没有责任感,没有幸福感。思想危机导致错误的价值导向,崇尚个人主义,金钱利益为目标,‘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是人类将自己的观念蜕变等同于动物,人类文明显然是在退化。”人间无道,自然无德。德是道在人间的化身。我们每天可以从报纸上读到各种世风日下、道德败坏的报道。大到华尔街500亿美元巨骗麦道夫、(巧了,名字与“卖道夫”谐音,出卖良心的家伙。有位商人曾问我:“陈老师,什么是道?”我说:“你的良心。”)韩国前总统卢武铉因受贿被立案调查,最后被媒体和政客逼得跳崖自杀;小到2009年春报道的贵州习水的多名公务员群体嫖宿幼女案、浙江丽水某富翁强奸16名中学生案和四川宜宾国税局涂副局长6000元嫖宿一位14岁的少女案,6000元仅是局长开的“卖处费”。至于因为分房产而兄弟失和、姐妹反目的事越来越多。社会上各种诈骗法层出不穷,人们生活在道德沦丧的痛苦中。经济危机中所显示的人性的贪婪和自私,让人直接感受到了道德的脆弱。最近有本新书叫《金钱·贪婪·欲望——金融危机的原因》。虽没有拜读此书,由此想到了道学文化的“救世”之论:《道德经》云:“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世人会信服老子的说教吗?很难。“世上无如欲路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可叹。经济危机的大潮中,文化的意义更加凸显,而道家文化的救世、调心与修身之道,对人们重塑信心,面对困难,迎接挑战,更具有现实意义。用道德维护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底线,才是社会和谐之根。社会越发展,物质越丰富,人们的心灵越需要关注形而上的存在。现有的官方哲学体系不能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要,这时,回归传统,从民族文化中寻找精神力量,就是历史潮流、大道之行。

道教和道学的普世意义首先在道德教化。钟吕丹法从一开始就把修德、积德放在重要位置。吕洞宾成仙之后,所有自著或扶乩的经典没有不以道德教化为本位的,道德的实践使得丹道更具普世性,使修炼人性化,拉近仙、凡之间的距离。《灵宝毕法》中说:“天地之间,万物之内,最贵惟人。”人的修炼、人的修德都是为了人的升华,成为天地间顶天立地大写的“人”,道家称之为“真人”、“至人”,做人做到了极致,是一个纯粹的人。吕祖认为,人要修道得度,必须具备六要素:“必志、行、命、缘、福、德,凑合兼美,斯得之矣。六者之间,命禀于有生之初,人可移之;缘结于累世之前,而人莫测;志在乎自立;行在乎自修;福在乎自作;德在乎自成。”六者之根,就在于德。自立、自修、自作、自修,都说明必须落实在个体的道德实践上。

人间道的德,最重孝道,所谓“百善孝为先”。吕祖全书中有《忠孝诰》,劝人尽孝道。时至今日,孝的问题,依然困惑中国人,因为,随着老龄化得到来,老人的问题越来越多,有关不孝的故事也越来越多,如果社会上传出个成名的孝子,大家惊异而感动。《纯阳三书》里讲了个叫宋鸿的吕祖弟子,出生时,母亲难产而死,长大后,为报母恩,专门学妇科,救人无数,其母因儿子的阴德与发心,得生天上。后来,其父年老,说,你度母而未度父,父心不安,你心也会不安。于是,宋鸿经人指点,来山中拜一位真人为师学道,想通过修炼成仙来度父。当时他和父亲都在山中,结果,住山三年,真人什么道法也没传,一天,宋鸿忍不住问老师,老师的回答让他豁然开朗,下面是师徒对话:

“宋鸿拜而问曰:‘弟子侍我师三年矣,不得一语,心实不安。’真人曰:‘尔心孝父否?’曰:‘如何不敢孝?’曰:‘即孝是道,更有何道?孝心一纯,上达天门;孝心一挚,须臾见帝。但当孝去,莫作胡思。’鸿言下了然,呈一偈:

三年为孝来求道,今日方知只此心。

心若不移天命在,何须跋涉望神京?

乃辞真人,载父归,行医于世,活人数十万,尽孝入科,遂证诰籍上真。”

孝就是道。难怪古人把“孝道“连用。这则故事启发我们,在生活中修道,在人伦中修道,在功德中修道,在事业中修道,必能成道,不要高推玄境,使平实的大道变得玄远莫测,不要把人间的仙人推进高高的天堂,“真人本在人间走,济世度人化人心。”

吕祖在《纯阳三书》中对修德之于修丹的重要性作了精辟论述,修德可以通达天帝,可以感通真人,可以采得元气。不修德而炼丹,往往会生幻丹。幻丹不真,终身自误。吕祖曰:“上清所重,务在积德,人因妄想玄空,遗落世事,故不向人情物理上,求讨下落,心中怀个‘仙’字,及至尚非善人,故无事交接,则一片顽空,有事到前,则依然贪欲如此,则心与世隔,治身未妥,何由治心?故知重在积德。上帝积德,生生万类,日日积德,化生万物。照临上下,江河灌溉,气生脉萌,何处非德?人能知德与天通,德为道基,便当上体帝心,念及同类,犹我一身,何可举心损人、举口伤人、举事害人?一心之昏,气即随之;一念之恶,鬼神瞰之。动静食息,何处非鬼神哉!从来古仙入道,都从积德上起。积德者,心必不动;积德者,口必自闲;积德者,心必能正;积德者,念必仁慈;积德者,事必公正;积德必孝,积德必忠,积德必友,积德必慈。朝朝暮暮,打束心神,求为善人。慈光所结,照及天门。上帝乃怜之,谪星授丹,引入山僻,化结大药,登籍业解,遂乃羽化。一个清净,万劫不坏。其基之筑,却从德始。……尔等要知心身人世,原属一贯,隔外求内,即属浮空;隔内求外,未免愚学。内必通外,外必由内,内外一纯,便登化籍。尔等勿负我训,我亦勿负尔修,苟不积德,当结幻丹。不清不净,人为邪妄,妖精鬼魅,历劫不转,莫谓求仙,反入外道。在‘止于至善’一句,便了却生死去。”

德是人神所共尊的天道,德从人伦的仁义礼智信、慈悲忠孝和修身规范中去修。修德可以使人通达天道,通达天心,通达帝(天帝)心,修德能筑基,能结丹,关键在于修德能使人清明在躬,进入定静。这一原理,吕祖于《河洛天人一贯讲》总结说:“静者非冥心之谓,乃私欲不挠之谓也。果何以私欲不挠?非大仁、大智、大勇者不能以当之。你道这仁、智、勇三达德,非静不能入,非净不能守,欲得静,先当净,(净字是静字的工夫,即是静字的究竟。)内净其心,外净其身,身心俱净,与道合真。内净其心,七情不动;外净其身,六根不挠。内外交养,仁在其中。(亦指性体,不过名不同耳。)果何以外净其身?目视之而不见,耳听之而不闻,足踏其义路,心持其安宅。颜子之‘四勿’,乃其法也。何以内净其心?爱欲悉冥,好恶各当,明之若月,安之若山,七情一毫不染,六欲一些不动。夫子之乐山乐水,乐在其中,此其验也。”

人修道,要有仁、智、勇这三大德行,要内净私欲,把仁当做心性本体来看待,非礼勿视、非礼勿动、非礼勿言、非礼勿听,足踏其义路,心持其安宅,真实修德,就是真实修炼,心净而能入静,由入静而通达仙道。仙道标榜“超凡入圣”,一定要超越凡人对名利、富贵、酒色的欲望,从而达到圣人“与道合真”的境界,成就最完美的道德。吕祖在《语录》里有一段教育弟子的话,语重心长,感人肺腑:“既皈予门,须体予意。以敬畏存心,以和平待人,勿贡高以自矜,勿骄奢而傲物。纵妖冶盈前,当思坐怀不乱之下惠;虽人将横逆加我,必须学三自反无过之君子。(孔子弟子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岂不知《周书》‘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乎?予门弟子,率领眷属皈依,固云向道之诚。然诸子但知取一道名,便是皈依,殊失皈依之义!不知皈者,乃以道为归;依者,以道为宗主而依倚之也。若能信受奉行,遵守法戒,于道门不犯规律,于人事不坏纲常,心术端正,诚敬勿欺,凡事依理而行,方不失皈依之义,方可称皈依之人。倘止求一道名,遂了皈依之念,实为无益!况彼等妇女童稚,无所知见者乎?”这里体现出吕祖对弟子的淳淳教化,老子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行善积德最终会获得大道的回报。

《纯阳三书·道说》云:“如何是道?曰无所不善。万分中若带一分习气,即是纯阳中带了一分阴气。故须心无不善,事无不善,言无不善,时时存得善心,即时时保得阳气,到临命终时,一灵炯炯,拱手而入大罗,岂不至乐?”这是“修德解脱论”,也就是说,要获得人生修道的终极解脱,必须修道。一份德行,一份阳气,善就是道。吕祖又说:“吾明谈破,修仙者无功德善行,一场笑话。”真是“一言醒世”。吕祖的经典、诗词中,乃至灵签、医方、医书中,有大量的劝善教化,这些教化是把道教的宗教伦理和世俗伦理结合,宣扬行善积德、因果报应、修善成仙、积德改命等等传统道德思想,既有宗教家对善恶的认识,又有世俗或公共伦理对善恶的认识。现在的人对道德的认识仅仅局限在这一生的作为和影响中,并不相信因果报应存在。许多时候,我们的道德教育缺乏真诚的生命关怀与长远眼光,也就没有根。宗教家以透穿三世的智慧,告诉你积德的真正意义在于灵性生生世世超脱。正如西藏高僧索达吉堪布在《前世今生论》译者序言所说:“就实说来,佛教徒也罢,非教徒也罢,承认并按照前后世的法则行事,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如果否认心识的流转、迁移,人们必将毫无禁忌地为所欲为,这一点正应验了《涅槃经》中的那句话:‘不见后世,无恶不造。’是故懂得前后世的道理,对当代社会的健康发展、现代人群的人格改造皆具重大意义与现实作用。”

站在透彻三世的智慧立场看吕祖的各种道德教化,不论是世俗层面的普通伦理,还是仙佛层面的因缘果报,就会对生命充满敬畏,对心行严格负责。道德教化的意义才会彰显,也就不会出现有上百亿资产的三鹿集团生产乳品时往里面加三聚氰胺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了。当代人往往分不清善与恶,乃至把善与恶等同而观,对好人好事没有感动心,对弱者没有同情心,做坏事没有一点羞愧心,对从事正义、公益、慈善事业者总认为他们别有用心,是在捞某种资本,不相信真善美的意义。这都是我们的认知系统出了问题。教育国民如何认识善与恶,应该是教育的重点。从古到今,这种善恶教化,宗教文化承担了大部分的社会教育功能,而吕祖有大量的劝善之作,相信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

当代的许多道流,道德是用来教化别人的,唯独自己例外。贪图名利者有之,鸡鸣狗盗者有之,欺世盗名者有之,假公济私者有之,伪善欺世者有之,男盗女娼者有之,坑蒙拐骗者有之。人前道貌岸然,人后比“不知修道为何物”者更卑鄙。这种道流古今都有,当代犹盛,令人忧患。《纯阳三书》中论修道人品格时说:“要知修行人,不是懒惰人,是勇猛人;不是放纵人,是精警人;不是豪气人,是谨愿人;不是放倒人,是提起人;不是闲散人,是有守人;不是龌龊人,是干净人。”如果道流能以身作则,积极修德,为人天之师范,做道德之楷模,何患老子道德文化不能普世?

(四)三教合一宣真风

——《吕祖全书》与三教合一心法

陈全林

“三教合一”的思想源流至少要追溯到三国时代,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磨合,到了隋唐的文化整合,三教合一已成大势。唐代道教积极吸收佛学成果,发展出具有哲学本体意义、思辨思想的“重玄学”。钟吕出身儒家,对儒学的研究不亚于韩愈这样的宗师,境界、气象、胸怀更开阔。经过精通三教的王远志、李涵光、司马承祯、成玄英、李荣、吴筠等真人的努力,以及苏玄朗对内丹学的积极倡导,内丹新体系的创立和完善已经成了历史潮流。钟吕积极吸收佛学成果和道学成果,开宗立鼎,比如“性命双修”之修性,得益于禅宗“明心见性”论;钟吕还把佛教“真空”之说引入丹道,如《钟吕传道集》所云:“若以绝念无想,是为真念,真念是为真空。真空一境,乃朝真迁化而出昏衢,超脱之渐也。”吕祖自述“幼习儒业,长好性宗。”加上“晚修仙道”,他的一生就是三教合一的实践过程。吕祖在数百年、上千年的显化中,与时俱进地学习各家之长而教化,宋明理学思想经常出现在扶乩所说经典中,如《纯阳三书·枕中秘》云:“吾今传子一‘无’字,须知无是身中何物,其入也蔽于玄关,其出也应于日用,儒家所谓‘即日用事物而求道’者,盖秘密语,非粗浅语也。”“即日用事物而求道”是明代王阳明弟子王艮的思想。当然,有人据此说,吕祖是唐人,怎么会说明清人的话?如果站在修道成仙的“仙”的角度去理解,这一切很简单。我们探讨吕祖三教合一的思想,即便扶乩之作不是吕祖所说,至少说明他这一思想的千古影响,钟吕之后的刘海蟾、张伯端、王重阳、陆潜虚、李西月,无一不是三教合一思想的坚守者。张伯端《悟真篇·序》里说:“岂非教虽分三,道乃归一?”指出当时社会上某些三教不和谐的弊端是“奈何后世缁黄之流,各自专门,互相非是,致使三家宗要迷没邪歧,不能混一而同归矣。”南派丹法更接近吕祖思想、方法,读读《悟真篇》,就会发现和吕祖《指玄篇》如出一辙。

丹道界千百年来三教合一的宗风肇自钟吕。《河洛天人一贯讲》完全用儒学思想宣讲丹法,吕祖“援儒入道”的宗风影响到整个中派,《海山奇遇》把北宋鸿儒邵雍列为吕祖亲传弟子,邵雍被后人称为“儒仙”。李道纯、黄元吉都“以儒为宗”而阐道。吕祖儒士出身,深明孟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理。师逢唐末、五代乱世,隐居终南修道,就是“穷则独善其身”。修成大道后,积极行道,广泛度人,就是“达则兼济天下”。《吕祖全书》中有刘体恕、黄诚恕等先辈扶乩而得的二十余部经典,大都以儒宣道,不光是《忠孝诰》这样的作品。清人在《圣德诸品经》之《前八品经·序》中所总结的:“自青牛去而玄学著,白马来而佛教兴,以故儒书之外,复有释典丹经,无非诱掖斯世,以慎守其道心,洗涤夫人心而已。然佛仙之书,亦自各立门户为一家言,于二帝三王之道,固已千歧万派矣!谁复有穷源索本,而归于一者乎?惟吕祖会三教之旨,阐为诸经……惟理原一贯,旨本同归,三教不必殊途,诸经又焉异致,而曲学下乘旁门,各树赤帜,互相讥诋者,其亦可以废然而返矣。”吕祖显化故事中,他度化了许多名儒如邵雍、范仲淹、滕子京、苏轼、张商英、陆游;有不少僧人如大云、法珍、慧觉都得到过吕祖点化。他经常游历佛寺,与僧人往来,对有道高僧,有的随喜赞叹,有的结为师友。吕祖向黄龙禅师学过禅法,对慧觉赞叹奖掖。吕祖游湖南时,“闻智度寺慧觉禅学,性源淳洁,与促席对坐,谓曰:‘收光内照,一衲之外无余衣,一钵之外无余食。远生死岸,破烦恼壳。方今佛衣寂寂无传,禅理悬悬几绝,扶而兴者,其在吾师乎。’”吕祖作偈赠之曰:

达者推心方济物,圣贤传法不离真。

请师开说西来意,七祖于今未有人。

从吕祖点化扬州信佛儒士石天基的诗可见吕祖尊崇佛教,精通佛法:

念佛虔诚即是丹,念珠百八转循环。

念成舍利超生死,念结菩提了圣凡。

念意不随流水去,念心常伴白云间。

念开妙窍通灵慧,念偈今留与汝参。

吕祖在度化中,不拘三教,只看缘分。《纯阳三书》中吕祖自述其心:“我为三教宗师,应结道者,与之言道;应结儒者,与之言儒;应结释者,与之言释;应从道至释者先言道,后言释;应从儒至释者,先言儒,后言释。”吕祖认为,佛法第一,道法第二,儒学第三。哲理的精深博大、气象的宏阔无涯、说法的透彻明了,佛法的确比道法高深,吕祖的见解很深刻,他以自己从黄龙禅师那里得到禅学奥妙而更上一层楼的事实,说明修道的人,一定要学佛,一定要胸怀广大,一定要性命双修。《纯阳三书》云:“儒为第三,道为第二,释为第一。道家之学,谓之气学,从气筑基,极而至于结丹而止。然既有此丹,则当生灭。生灭不已,丹气流走,至五百世,再降为凡。释家谓之神学,从神筑基,极而至于归元,学到归元,则有而不有,无而不无,实则天地山河,皆是元化,虚则现光发彩,无非元体,何处不是?何处则是?在在可见,在在不见,人人是吾,个个非他。至这地位,方能自作得主。若专力于丹元,则恐结成,未免‘守尸鬼’之诮也。我当日。从我钟太祖老,结得丹来,火性未融,不足于我,黄龙一蒙点省,却把个五百年炼就的吕纯阳,打得零星粉碎,那时才悟得吾,原不在这丹元里。呵呵,若非皈命,拔出火坑,焉能自在游行”老子说,“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吕祖就是自知自胜的真人,他正是遇见了黄龙禅师,得以彻证禅宗精微,他把自己的经验毫不保留地告诉我们,这正是他的慈悲心。

《参同经》有专门谈佛理的《禅宗向上章》、《警示禅流章》、《会三归一章》,阐发三教合一的思想。《会三归一章》中说:“修丹之士,于乾坤之中,安炉立鼎,以后天药物,修还先天。其中虚无空洞之中,即一画以开天也,将谓上古圣人,儒耶?释耶?道耶?惟中古圣人,知后世之人,不能全体皆备,不得已分出三教名目。名虽各异,理实一焉。故曰:‘千百世以上,有圣人出焉,此心此理同也;千百世以下,有圣人出焉,此心此理同也。’所以佛说《法华》,日月灯明佛之后,复有日月灯明;威音王佛之后,又有威音王佛。岂但如是,即尽未来劫,三教殊途而同归,非吾一人之私言,乃先圣后圣之公言也!昔至圣以‘犹龙’之言称太上,可谓尊之至矣!是至圣未尝辟道也。《太上西升经》曰:‘吾师天竺古皇先圣在焉,吾将逝矣。’是太上未尝辟佛也。况释迦如来,往昔劫中,师事长寿仙人,闻《法华经》于灵鹫大会,自述以告学人,是如来亦未尝辟仙也。三教圣人,此心此理,原无异也。惟其无异,故无分也。

人之习学,岂必尽明三教、悟彻一原?然能于心性之中,深究明了,毋论学儒学释,与夫学道,至于悟彻之时,自得三教一原之理。故儒须真儒,释须真释,道须真道。真者何?以至诚之心,体至诚之理,修至诚之功,真一不二,则圣可希,佛可学,仙可几也。佛经云:‘所谓众生者,即非众生。’若徒循迹相,互相讥讪,甘作三教罪类,是名众生也。”

不少道教界人士,对道学、丹道已经很陌生,别说精通三教,很多道流门派观念很强,不少佛教界人士把仙道看做“外道”、“守尸鬼”,修道的人又把学佛的人说成“只修性,不修命”的“阴灵鬼”。教理教义上,古代僧道相互交流的佳话很多,可当代道流,学养严重不足,不少人不学无术,这是非常可怕的事。如果道流学养差,在修养上难以进步。对于弘扬道家文化,举步维艰。近代以来,道教、道学之所以不兴盛,除去社会的诸如政治因素,关键是道教界闭关自守,道流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影响一代道风。近代仙学大师陈撄宁先生是“博通三大教,出入五千年”的罕见人杰。至少,他通读了全部的《道藏》、全部《佛藏》;作为清末秀才,他从小精研儒学,四书五经,无所不通;由于多病,跟从叔祖学医十多年;后来跟兄长学习近代自然科学,他自述说:“我兄平日研究物理、化学,尤精于高深的数学,更善于绘制机械图画。我的普通科学知识,皆是幼年兄处得来。”后来他考上安徽高等学堂,学习近代科学。吕祖不仅精通三教学说,而且精通医道,精通各种济世道术。这方面,陈攖宁先生就有吕祖道风,成了百年来最杰出仙学宗师,影响深远。我们应该发扬吕祖和陈先生一脉相承的道风,积极修炼,胸怀广阔,以海纳百川之胸怀,学习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与时俱进,发展道教、道学,这才是吕祖给我们的启示。在写钟吕二仙神通故事的明代杂剧《降丹墀三圣庆长生》第二折里,钟离老祖曰:

发短髯长本自然,半为罗汉半为仙。

胸中自有吾夫子,到底三家总一天。

真是夫子自道。罗汉、仙、孔夫子,全在钟吕二仙的胸怀中。修道的人,要有这种气象,要有这种学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