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新皂液价格:探求因果,一线串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06:35
探求因果,一线串珠作者:余映潮    

[教例简述]
教师开讲语:《死海不死》是一篇饶有趣味的科学小品。从课文的构思布局看,作者使用了三处妙笔:开头写死海的奇特现象,这叫“悬一笔”,中间穿插传说和神话故事,这叫“插一笔”,末尾处再附带说说死海的现在和将来,这叫“补一笔”。这三笔决定了文章的趣味性。如果我们来探讨课文的严密性,可以交给你们一把钥匙:课文中处处有因果关系。请大家阅读、讨论。
学生圈点勾画,互相讨论。
教师组织第一次讨论:从全文的脉络看,课文内有怎样的因果关系?
(课文开头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的“死”,与“人在水中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的“不死”,是“果”,海水的咸度高、浮力大是“因”。)
(死海的咸度高浮力大是“果”,死海在特殊地理环境中的形成是“因”。)
教师组织第二次讨论:从说明的重点语段看,段内有否因果关系?
(第四段的内部层次中,先是由果及因的解释:浮力大是因为咸度高,咸度高是因为死海里含有多种矿物质;后是由因及果的解释:由于咸度高,海水比重大于人,由于人的比重小,所以浮在海面上。)
(第六段也是因果说明,咸水湖的形成是“果”,特殊的地理环境是“因”。)
教师组织第三次讨论:文章中更小的层次内也是否含有因果关系?
(第七段中,游客多是“果”,海水环境好是“因”;由于有人类活动这个“因”,便有了死海“不死”这个“果”。)
(第八段中,由于“死海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输入水量”的“因”,便会有“死海真的要死 ”这个“果”。)
教师收束语:课文内部隐含着如此严密的因果关系,作者为什么不如此写来,又偏要去“悬一笔”、“插一笔”、“补一笔”呢?请同学们思考,咱们再进行探究品味。
[评 析]
这个教例的设计,精辟、实在、巧妙。
精辟:教者拉起了一根重要的、具有课文写作本质特点的线索——探求写作思路中因果关系的安排,带动了从全文布局到精段内部结构到非重点段落内部关系等大大小小的彩珠。这种从一条线索带动全文内容的教学设计称之为“一线串珠式整体阅读教学”。
实在:由于教学主线突出且贯串的内容、层次丰富,因而显得实惠、实在。首先,突出了课文本身的主要特征,详尽地分析了各种层次的逻辑关系,其次,把课文的思路——死海的特征,死海的形成、死海的现在和未来——清晰地剖析出来,再次,把精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为进一步的讲解作了铺垫。教师是实实在在地把学生引入了课文,引入了思维训练和表达训练的较佳环境。
巧妙:教师的开讲语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表达新颖,是进一步讲读的铺垫和伏笔(教师在收束语中已有呼应),这是巧妙之一。很难讲清楚的“死海不死”竟在第一、三次讨论中解析得清清楚楚,这是巧妙之二。如果教师还安排一节课,解决“三笔”的作用及精段的分析等问题,这篇课文的教学便可以说是相当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