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都华城怎么样:有效教学 有效教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2:10:29

有效教学 有效教研

[日期:2006-11-13]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参加县小学数学“实效·活力”专家报告会的反思

缙云县第二实验小学 

    之前听过许多观摩课,给听课者留下的印象是: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回去一动也不能动。这样的观摩课不就失去其价值了吗?而这次参加的县小学数学“实效•活力”专家报告会,领略了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风采,从他们那儿我感受到了老师的创新意识、主体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他们将新课程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实践中,精心创设双向互动的学生课堂活动情景,突出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引领,关注课堂生成,注重培养学生创新个性,而且每一堂都可谓是“家常课”,很贴近我们的教学。之后又聆听吴教授精彩的有效教学讲座。很难用几句话来概括此行的收获,初步整理为以下几点,和大家一起交流。

好素材,好效果
——不同寻常的三杯小棒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从外感到内化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数学学习是学习主体将外部材料转化为内部材料的信息增殖过程,也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内部材料在经常性地得到恰当使用的情况下,趋向明晰化,表现为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发展。这两个方面是揉杂交融、动态生成的,而数学材料在其间穿针引线,外联内引。
    俗话说得好:“立人先立己,达人先达己。”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思考数学,我们做老师的首先就要在生活中练就一双“数学的眼睛”,从而将“静态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更多地转向“动态的主动探究式学习”,将“关注学习结果”更多地转向“关注学习过程”。三杯小棒是再朴实不过的教具了,不管是对于经济发达的地区还相对于我们这些落后的农村地区,都可以随意获得或制作。三杯小棒,但它所演绎出的却是灵活的思路和新颖的见解,以至孩子们易学、乐学,既调动了孩子们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孩子们在探究过程中积极思考、感悟、发现问题的能力。当然,这与丁老师的个人风采也是分不开的。
因此,只有对学习材料进行有效地选择,才能真正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整节课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整个设计浑然一体,逐步深入,让学生对1000以内数的感知更系统更全面。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经历了用不同方法数数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同时巧妙地运用图形的拼组,自然地渗透了数形结合,让孩子更充分地感受数的形成过程。课堂上教师语言诙谐幽默,挥洒自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收获知识,向大家充分展示了特级教师的风采。


朴素的人 朴实的课


    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曾经对俞老师这样评价——“如果说把老师分成智慧型和情感型,那么俞正强老师绝对是一个智慧型的教师,是一个教育界的天才”。一身悠闲的衣着打扮,寥寥无几的头发,憨厚的笑容,这就是俞正强老师给我的印象——朴素。他的讲课就像他的人一样朴实无华。听了俞正强老师的课,触动我的不仅仅是他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还在于他对课堂的调控艺术。他的课朴实无华,但却能让人深切感受到他“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例如今天的公开课上有一个细节就让我印象深刻。
    课堂上,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时,他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过一会儿便有几个学生举手,他没有马上请举手的学生回答,而是鼓励没举手的学生:“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能有什么发现吗?”“再想想看!”并且投去期待的眼神。在他的鼓励下,一只,两只,三只……举起的小手越来越多,直到将近一半的学生举起了手,他才请学生回答、交流。
    俞老师的课的巧妙还在最后进行课堂总结时,将板书进行整理,剩下的全是这节课的精华,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今天所学的新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原来“比”也是这么简单的,它原来早就在我们的身边了。从他的课中,我认识到数学课要上“活”,要在两方面下工夫:一是更新教学观念,从学生的现状出发,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数学,激发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并要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二是创新性地落实新课程的教学行为,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主动探究,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

从生活中积累


   新课程理念提出:教材不等于课程,学生的认识需要与能力更是课程的范围,在教学本课时,涂老师以学生的已有的水平为出发点,做课程的建设者,用课程理念来整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做到既符合教材编写意图,又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创造课程的过程,这样的整合弥补了教材实施与学生实际水平所产生的范差,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时《负数》一词学生是较为生疏与抽象的一个概念。于是,针对此情况,教学时设计了以学生较熟悉的温度为载体,在模拟温度计上找出自己喜欢的温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比较出温度的高低(2个温度比高低)和各自喜欢的温度的高低(多个温度比高低)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等。通过一环环的实践活动和合作学习,培养了学习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关系,还使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懂得了负数所表示的意义及如何读写负数,同时,为整个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提高,人文精神也得到培养。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资源设计了: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负数?指导学生看懂存折的记录表,将黑板上的数进行分类,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明白了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两种量,而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案例中,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像正负数这样表示相反意义的两种量,使学生在举例中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中享受幸福


    有幸聆听了吴卫东教授的讲座,是那么朴实,中肯,耐人寻味。更为感叹的是她从1点开始直至3点半,我极为敬佩她的敬业,这么长的时间她一直沉浸在自己的讲座中,当然还会时不时有互动问答,可习惯了在讲座中当忠实听众的回答并不积极,而她却极为兴奋,依然以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热情延续着。
    虽说她是研究数学方面的学者,可从她的言谈中感受到平时中她极为谦卑地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做到融会贯通。在讲到体态语中,她以一位教师对“冉冉升起”的教例让人记忆深刻。一位年龄大的老教师觉得“冉冉升起”这个词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当即自己蹲下讲台,只见一个光秃秃的如灯泡似的,慢慢从讲台桌中慢慢露出,然后逐渐上升,以自己的身体语言让学生感受。
    感叹她,身为博士生及有众多身份却仍如此执著地边思边行着。
    吴教授的几句话也非常经典,值得我们思考。
    语一:教学是一条折线,始终在寻找起点与目标之间最短距离。我们是否在寻找教学的捷径?通过怎样的形式、方法、手段实现距离最短?
    语二:设问要开放,但不能无度。“两个硬币”的例子,足以让我们思考提问的艺术性。
    语三:正确,有可能是一种模仿;错误,却大凡是一种经历。我们该怎样对待学生的错误,如何理解、运用学生的错误,产生教学的精彩?
    语四:优秀的教师将共性问题个性化处理。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应该是我们的追求,对教学问题独特、独到的处理,需要我们知识的积累、经验的思考、智慧的显现。
    教育是智慧的活动,教育是智慧的事业,确实如此。

    纵观整个活动,给人启迪的地方还有很多,感觉一天下来,自己的理念得到了提升。在平时教学中积累的迷惑、疑惑得到了许多满意的答案。我们呼唤有效教学,更呼唤有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