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广机械地址:以对话编织学习共同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6:21:48
以对话编织学习共同体

作者:王艳玲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78    更新时间:2007-3-5

专栏·王艳玲品读精粹

以对话编织学习共同体

——读《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下)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项公共事业。然而,近代日本乃至东亚教育的目的分裂成了国家和个人两极:实现国家的繁荣,同时通过竞争实现个人的社会流动。佐藤学指出,国家主义与利己式的个人竞争是东亚型教育压缩式现代化的两个轮子,在这种结构中丧失的是教育的公共性。他提出以学习共同体为基础,重建学校教育活动,消解划一的整体主义与竞争的个人主义对学校的制约,使学校成为人们相互学习、一起成长、心心相印的公共教育空间。

  学习共同体是尊重差异的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不是珊瑚般的共同体,而是交响乐般的共同体。音色、音阶都不同的乐器发挥其差异,和谐地发出音响。学习共同体建构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保障每一个人的以多样个性为出发点的活动学习,在此基础上,实现通过对话与交流来进行的合作性学习。学习,只能浸润于差异,之中才能成立,在差异之中重新编织意义与关系,才是学习的本质所在。21世纪的社会是多种多样的人彼此尊重差异、共同生存的社会,那么,就应该寻求相互学习的关系,毫不吝惜地贡献自己的见解,虚怀若谷地吸纳他人的见解。佐藤学认为,在改革学习的实践方面,最大的障碍是课程问题。以往的学校课程被理解为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教育内容,教学被视为单向度地向学生传递制度化知识的活动,学习长期以来以独特的方式封闭起来,不同任何事物和人物交往,不同任何事物和人物对话,一味借助独白的语言,寻求脑的突触联结。为了实现学习的转型,就得准备学习的新概念以及支撑这种学习的新话语,构成学习的环境,就得以对话编织出合作学习的关系。对话学习不是把习得的知识作为个人的掌握和独吞,而是人们一起共享知识,知识是公开的和开放的。要重建课程,将课程看作师生在学校与课堂里创造的“学习经验”,将以往的“传递中心”课程改造成“对话中心”课程,以对话编织出合作学习的关系。

  在儿童的学习局限于认知过程,局限于个人主义式、心理主义式的状态中,教师的作用主要在教学技术方面和班级管理方面,教师是教育内容的传递者,是知识的代言人、学业的监管者。而在对话性学习中,教师的作用要发生多方面的变化:组织和促进文化性、社会性、伦理性实践的学习,要求教师开展比之以往的“教学”概念更广的教育活动。教师要在课堂里,把课堂环境设计成活动性、合作性学习的场所,设计具备了教育内容的意义与魅力的学习活动,促进活动性、自立性、合作性的对话性实践。根据每一个儿童的学习,调动和帮助其探究活动、促进和发展儿童多样的图像和思考的交流活动,要求教师更细腻地洞察、思考和判断。

  学习共同体是在对话学习中构筑的。学习共同体是跟随学习的课题在一间课堂里多元地、多层地产生的共同体。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不仅是儿童相互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相互学习的场所,家长和市民相互学习的场所。学习共同体的建构,要求教师不仅仅将学校作为工作场所,更为重要的是将其作为成长的场所,其主要途径就是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增强亲和力,建设合作的教学团队;建设学习共同体,还必须打破学校作为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家长与市民作为教育服务消费者的思维定势,扩大家长、市民参与学校活动的权利与机会,积极吸纳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与建议,使学校教育成为以教师为中心,家长、市民合作构筑的协同的公共事业。总之,“学习”作为一种对话性实践,不仅引导我们从独白的世界走向对话的世界,而且借助这种对话性的、合作性的实践,为人们提供了构筑起“学习共同体”的可能性。  (作者 王艳玲 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生)

[链接]

 

《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一书及作者

 

  本书是日本教育学会会长、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以“学习”为主题,重点论述了“学习”作为一种对话性实践,不仅引导我们从独白的世界走向对话的世界,而且借助这种对话性的、合作性的实践,为人们提供了构筑起“学习共同体”的可能性,而基于“学习共同体”构想的学校改革作为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将会形成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一大潮流。本书作者融会东西方教育哲学的思想着力营建的“学习”概念,并超越了一系列传统教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