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对讲主机:发展经济不忘生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58:39
09-12-04 09:58:24  来源: 甘肃日报>三版
——“奋斗目标”解读之大幅度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风物长宜放眼量。
获得和失去并不对立,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在发展经济的征途中,生态照样能够做到很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为实现“五个大幅度提升”奋斗目标指明了航向,为解决经济与生态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法——既不能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放弃发展。在这两个重大选择面前,甘肃谋求在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之间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这条“绿色通道”就是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核心内容的两型社会建设。
区域发展战略的意图很明确,就是要通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社会的努力建设,形成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地区优势充分发挥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新格局,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度提升的目标。
玉门、民勤、甘南、敦煌的现状告诉我们,发展经济不要忘记生态环境
环境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意味着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遵从自然规律,保护环境,以最小的环境投入达到社会经济的最大化发展,形成人类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
显然,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关系,使两者同步前行,相辅相成。
我省生态脆弱,环境承载能力非常有限,加之“两高一资”企业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更要注意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发展经济,不能不顾生态环境的制约;保护生态,也要作长远打算,不能抱着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把握好生态环境建设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使经济发展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
过去,我们在狠抓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少地方违背自然规律,只知一味地发展经济,却疏忽了生态的重要性,吃了太多的生态环境的亏。因为过度开发,从而导致近年来生态污染、植被破坏、耕地缩减,导致沙尘暴、草原退化、失常气候增多等生态气象灾害频发。
譬如玉门。这个长期以来高度依赖石油,经济总量70%以上来自采油业,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发展失衡的城市,最终“灯枯油尽”,成为一座空城!——因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恣意掠夺,导致原有地质地貌和生态植被严重破坏,油企排放的原油污物、生产废水对地下水、灌溉水源和土壤造成了污染,人类不得不迁徙他处。
还有民勤。这里良田被蚕食,房屋被掩埋,群众无法生存,背井离乡,沦为生态难民。可以说,民勤沙化问题是人与生态关系紧张到极点后的集中表现。
甘南草原黄河水源补给区水量的逐年减少,亦在威胁着祖国的生态安全。
敦煌月牙泉水位迅速下降,牵动了国际环保人士……
玉门、民勤、甘南、敦煌,就像悬在我们头上一个个巨大的感叹号,时刻敲打着我们——发展经济不要忘记生态环境!日后的发展切切不可步其后尘!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对此,区域发展战略做了充分的谋划和设计。战略规划指出,大力开展重点生态保护工程,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解决水土流失和草场退化问题。扎实做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张掖、敦煌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和引洮工程、甘南黄河上游湿地保护工程建设,继续搞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通过这些重点工程建设,遏止重点地区生态恶化的问题。并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草食畜牧业,使农业结构与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相适应……
区域发展战略的背后,是省委、省政府坚定的决心——把生态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如何解决发展与环境问题,经济超前地区的做法和经验提供了学习借鉴的范本
东部沿海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在GDP经过快速增长之后,近年来也深深感觉到环境容量的压迫感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在江苏,许多地方不仅有区域环评,同时还有项目环评。对投资项目的环保“门槛”进行严格考核,那些动辄上亿元投资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被一个个无情否决。他们说宁愿要青山绿水,也不要金山银山!
如何处理资本与生态、发展与环境这些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两难”问题,这些经济超前地区的做法和经验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借鉴的范本。
项目未动,环评先行。如东县搞的“污染项目突然死亡法”在江苏许多市县被借鉴和普及。在项目审批上,环保部门提前介入,一个县在半年中有74个污染项目被劝退。对新建化工项目,他们实行“高门槛”准入,明确规定,新投资化工项目属“限制类”、“禁止类”、“淘汰类”的,一律不得投资新建和扩建。而且,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额原则上要超过1亿元。
为避免走一些发达地区走过的先建设后规划、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江苏许多地方严格落实环保一票否决制,凡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一律禁批。一切投资项目达到指标后才能“落地”,不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并实行好项目优先、大项目优先、推进快的项目优先的“三优先”项目选址供地原则,提高项目入区“门槛”,在土地供应第一个“闸门”前有针对性地遴选好项目。
由“捡进篮子里的都是菜”,到“提着篮子去选菜”,生动地诠释了江苏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路径变革。
闻一知十,我们会更加科学地谋划未来。举一反三,我们会在发展的路上少走弯路。
对资源“吃干榨尽”,既可减少环境污染,亦可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资源节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中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的就在于追求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主旨是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可是,我们的现实境况却相距甚远:资源利用粗放,环境污染严重。
这里有一组数字,或可见微知著。2007年,我省万元GDP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0%,万元工业增加值电耗则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而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8倍和1.18倍。
胡锦涛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指出:“甘肃长期形成的重型工业结构对能源原材料依赖性强,必须把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突出的位置。”
温家宝总理也曾强调:甘肃对资源“吃干榨尽”,这样既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又可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减少环境污染。
循环经济提到了甘肃未来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区域发展战略明确指出,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和废弃物最终排放量。牢固树立节约资源观念,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对资源“吃干榨尽”,在“左”“右”两翼建立循环经济试验示范基地。
毋庸置疑,甘肃过去的发展主要依靠资源,今后的发展仍然离不开资源。但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将资源粗放转化为精细加工,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减少对环境容量的“挤压”?区域发展战略的及时出台,无疑为破解甘肃发展难题提供了一个科学而准确的注解。
作为区域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阐述了甘肃建设生态文明先驱地区的魄力和决心,这也足以说明,甘肃将通过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向资源节约型社会迈进,将陇原人民带入到一个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的生活环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