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尼赛克ccxr到400码:——王选杰拳学思想初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7:16:35
拳禅不二作者:李 康 李 剑  08-11-29 来源:武当杂志 【字体:小 大】 点击次数:41

——王选杰拳学思想初探

    王选杰先生,当代大成拳名家,武功卓著,多次击败国内外武林高手,是以实战称誉武坛的大成门代表人物。同时,他还在全面继承王芗斋先生拳学的基础上,将大成拳科学理论与我国儒释道等传统文化精粹相结合,提出了“拳禅不二”的拳学主张,并以此为指导,取得了显著成就,被誉为大成拳的“中兴之主”。
     王选杰先生于五十年代末,经李永宗、杨德茂二位先生的推荐,拜在王芗斋先生门下。当时,大成拳已日渐成熟,而芗斋先生已入“无相”之境。他此时已很少谈拳,外人甚至是大多数门人都难得一见他练拳。许多早中期弟子也因各种原因不在他的身边。这期间有年少聪慧的选杰随侍在侧,王芗斋老先生十分高兴,遂授大成秘要,有时一直督促指点选杰练功至深夜。外出时还不忘写信指点选杰习拳。最后,王先生嘱咐选杰:该教的我都教给你了,若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须参究禅理。王选杰先生遵从老先生教诲,一面刻苦用功,一面参究禅理,终至漆桶打破,圆证“拳禅不二” ,以深厚的功力和学识成为一代拳学大师。
     那么,如何理解选杰先生“拳禅不二”思想呢
     人们在进行大成拳训练时,通过放松身体,合理意念诱导,可以使气血通畅,身体强健,这种锻炼方法,《黄帝内经》 中早有记载。再加上合理的间架配备,运用各种力学原理,通过精神广大等训练,即可产生较强的技击作用。
      但是这种强调放松和意念训练的方法,  在取得较好效果的同时,也往往使人执着于此,精神反受拘束。许多人练功多年而难有重大进步和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此。如何才能使精神得到最大限度的解放,充分调动和发挥人体的良质良能选杰先生通过参悟禅理,认识到“过河需用筏,到岸不需船”,只要不执着于法,放下身体和精神负担,心无所住,才能产生“真心”,也就是人的本来面目,在拳学上即是人的先天良质良能。芗斋先生在《大成拳论》 中所提到的“明心见性”,明见的即是这个。真性人人具有,本来俱足,只因被妄想执着所覆,其作用不能充分显现。大成拳通过“七妙法门”的训练(大成拳学的七妙法门首先由王选杰先生总结完善,就是要恢复人的良质良能,然后才能发挥其巨大威力。
      拳和禅看似各不相干,但都要明心见性,根本上是一致的。参禅的目的在于明心见性,练拳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明心见性,恢复本能,达到较好的养生和技击作用。二者的核心在于“明心见性”,故选杰先生提出要“以禅为体,以拳为用”。拳和禅非一非二,故选杰先生提出“拳禅不二”的拳学主张。
      王选杰先生“拳禅不二”的拳学思想,不仅仅局限在拳和禅的关系上,实际上是对王芗斋先生圆融和矛盾思想的发展。大成拳发展过程中,曾有过一和二的争论。一和二是矛盾范畴里的两个概念,也是大成拳重要的理论基石。事物是由矛盾的两个方面构成的,传统文化里称之为阴阳,二者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比如拳学中的二争力, 二力方向虽异,但又相互依存,才能产生共同的打击效果。在技击中,先挂后放是二,将二者统一起来,直接将对方放出去即是一。有些人认为,欲放人,须先往回挂,然后再放。有些人认为,应将挂放合一,才能放得漂亮,干脆。究竟要一,还是要二选杰先生认为,二者其实并不矛盾。二是一的基础,一里面其实已含有了挂和放,不过由于功力深厚,已能做到“发力无断续”。也只有含有挂和放,才能符合力学原理和实作规律,从而放得干脆,漂亮。选杰先生进一步考虑到,称其为一,里面又含有二;称其为二,二者又相互联系,不可截然分开,故是非一非二。执着于二固然不对,执着于一,也易挂一漏万,仍是有所执着。“万法归一,一归何处”。故此应向上一路,非一非二,心无所住,方能契入本源,发挥本能,体现在挂放问题上即是要做到有感皆应,一触即发。
      拳禅不二思想体现在训练中,意念要做到若有若无,非有非无,连绵不断,在乎有意和无意之间。如果偏于有意,容易使精神受到拘束,如果偏于无意,容易站成死桩,造成顽空禅学上称为枯禅。
      在对待招法和本能的问题上,选杰先生以为,“无心操拳,即是本能;有意操拳,即是招法”。招法和本能不是根本对立的,只要做到“心无所住”,招法训练即是本能的训练。“有形有意皆是假,用到无心始见奇”。禅学上称之为“非法非非法”,“真空妙有”。
      拳禅不二的思想在体现实战精神状态及其训练手段中,要求做到《金刚经》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选杰先生在《大成拳、泰拳临战精神境界与因素之比较》一文中创造性的提出了“灭四相”。“无我相者,就是有忘我之精神,能做到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全然不动于心。无人相者,就是视对手如幻相,无论对手如何高大凶猛,或矮小猥琐,也要做到不惊不怖,不骄不傲,利之与害,胜之与负,难存我心。无众生相者,就是在大敌当前,即使围观者有百万之众,无论何人喧哗私语,说长道短,能够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清静之心,不受干扰。无寿者相,就是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做到生亦不欣,死亦不戚,生死不二,生死是一,或生或死,全不介意”。如此方能放下一切挂碍,充分发挥人体潜能,日久功深,不战即可从精神上慑服对方。
      很多亲见选杰先生作拳的武林人士,都认为选杰先生已达拳学大乘之境,其中常志朗先生衣钵弟子李荣玉先生曾以实作称誉京都武林,深得大成真义回忆说:“他指选杰先生在举手投足盼顾之间显得非常协调得劲。看得出,他是一个非常有功夫的人,可以说到了‘行走坐卧,不离拳意’的地步”。此种境界反映在禅学上,即是“搬柴运米,无非佛法;锄禾种地,总是禅机”。可以说,选杰先生所达到的拳学境界,为其所提倡的“拳禅不二”的拳学思想,提供了一个最有力的诠释和说明。
     (附言:王选杰先生的拳学思想十分丰富,“拳禅不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先生留给后人的宝藏,有待于有识之士进一步发掘。谨以此文纪念王选杰先生逝世三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