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海股权投资基金:希拉里访问缅甸:给什么 要什么 ——陶短房的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4:54:56

希拉里访问缅甸:给什么 要什么   

2011-12-06 10:06:45|  分类: 杂七杂八的过期媒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希拉里访问缅甸:给什么 要什么

 

11月30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问缅甸,会晤了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和缅甸总统登盛。正如许多中外媒体所指出的,这是历史性的一次访问,上一位访问缅甸的国务卿级别美国官员,还是1955年的杜勒斯。

自1988年缅甸军方强行取消大选结果,再度在缅甸建立军人统治体制后,美国发起了对缅甸的一系列封锁、制裁和孤立政策,两国人员互访陷入停顿,各种关系也陷入长期低迷。自去年底以来,原本被指责为“专制集权”的缅甸军方忽然表现出“积极改革”的一面:报章审查制度如果不能说被取消,至少也大为松绑,国内媒体上争鸣、批评和质疑政府的声音不再受到严格限制,针对部分国外网站的互联网封锁业已取消;议会通过了允许独立工会成立的法案,并通过保障游行示威权的法案;总统吴登盛承诺与“持不同理念和主张的人”合作,宣布了大赦,释放了包括扎加纳在内的数千名政治犯,邀请流亡者回国,会晤了民主派的精神领袖昂山素季,还允许民主派的缅甸全国民主联盟,以及昂山素季本人参加议会补选。

不仅如此,今年9月底,登盛事先并无征兆地以“顺应国内民众呼声”为由,单方面暂停中国公司承建的伊洛瓦底江密松水电大坝项目,加上此后一系列向美国示好动作,以及美国官方的积极反应,不免让许多人联想到美国的“重返亚太”,和缅甸与中国的关系,一些人进而认为,缅甸意在摆脱中国,靠拢美国,而美国也会因地缘政治需要,给予必然的回应。

在谈这个话题之前,必须先弄清楚,缅甸当局也好,美国政府也罢,到底想要什么,又能给什么。

正如一些明眼人所指出的,缅甸军方所推出的一系列“新政”,其实都未摆脱1993年启动制宪、2008年5月10日公投,今年1月31日生效的《缅甸联邦宪法》窠臼,按照这部宪法的规定,缅甸三军总司令而非总统为武装力量统帅,军队代表在任何一级议会中都拥有25%的固定席位,这部宪法曾被缅甸国内外反对人士斥之为“让军人专权合法化”的工具,18年来屡屡掀起反抗高潮,缅甸全国民主联盟还因抵制这部宪法,而退出了去年的立法选举。当认定缅甸“无论如何不能摆脱军人专政”时,人们往往会紧盯住宪法草案中的破绽和“埋伏”,认定“一切都是独裁者的欺骗”,而忽略了宪法中毕竟含有若干积极因素,更忽略了有宪法终究强过没有宪法;而当人们一厢情愿沉醉在“民主的希望”中时,又往往会沉醉于“宪政民主”的温柔乡,却忽略了上述种种让步所要换取的,其实是国内外反对派对自己曾激烈反对的宪法——以及其所代表的宪法秩序的承认,或者干脆说,是对缅甸军人特殊权力地位的承认。如今昂山素季已表示,将参加立法补选,缅甸全国民主联盟也作了类似表态,仿佛立法补选所依据的宪法,不是他们1年前所反对的那一部一般。

很显然,通过“改革姿态”,给国内外以“民主变革”的印象,从而把此前为后者所拒绝、反对、抗议的东西,悄然变成他们接受或至少默认的东西。

除此以外,制裁、禁运和孤立,令缅甸坐拥丰富自然资源而积贫积弱,且在经济上过多依赖中国、印度和东盟等渠道,这是缅甸军方所不愿维持的局面,在他们看来,惟有打破这种制裁、禁运和孤立,自己的日子才会过得更“保险”,而不至于在一棵树上吊死,为了换取这些,作一些姿态、让步还是值得的。事实上,缅甸军人集团在历史上曾多次这样做,如“奈温新政”,1990年人民议会选举,2002年昂山素季解除软禁和昂山素季-钦钮协议,等等。

然而缅甸军方所能给的,只是不损坏自己特权和统治的“开明让步”:他们可以终止中资大坝工程,却不敢搞僵中缅关系;他们可以作出种种和缓姿态,给大城市的反对派以活动空间,却与此同时出动正规军,和东北边境的少数民族武装大打出手;他们可以让反对派参选、参政,让“出格言论”更多流通,却对那部将军人干政特权合法化、制度化的宪法只字不提……一言以蔽之,他们“能给”的底线,就是除自身特权、统治地位外的其它东西。

至于美国,缅甸并非其亚太战略中最关键的一颗棋子,其对缅甸的“热络”,更多意在展现美国的价值观,并借此进一步巩固美国在东南亚区域的阵脚。当然,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与中国争夺影响力的意义,但美方也并非不明白,由于地缘政治和现状的影响,任何政治力量在缅甸执政,都不可能任由中缅关系恶化,昂山素季早在去年就曾发表公开言论,表示反对搞坏中缅关系,今年更两度表态,称良好的中缅关系对缅甸“至关重要”,对此美方也不可能听而不闻。奥巴马和希拉里此前在缅甸问题上针对中国的一些言辞,在很大程度上是说给选民、国内政治对手和国际上的潜在盟友们说的,带有浓厚的国内政治意味。事实上,希拉里在访问缅甸期间反倒言辞谨慎,并特意强调“美缅发展关系不影响中国利益”。

正如前文所言,缅甸军政府的“改革意愿”带有很大功利性、投机性,对此美国官方并非不明白,因此是否给予积极鼓励,美国官方争议很大。不仅如此,在国会和院外,对缅甸军政权不抱好感,担心解除制裁会变相鼓励缅甸军方继续保持特权和镇压少数民族、宗教人士等反对派,对解除制裁意兴阑珊,在目前选战将至的背景下,则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正因如此,奥巴马和希拉里所愿给予缅甸军方的“回报”并不多,“干货”则更少,“解除制裁”的条件,是“进一步彻底改革”,且不说这恰是缅甸军方所不想给的,即便想,国会的扯皮也足以把兑现推到选战甚至选后,夜长梦多,后事殊难逆料。

从目前情况看,除了一些空洞的言辞,白宫所能给予缅甸的现实回报,恐只有增设外交代表处(重开使馆恐也同样会遇到国会羁绊),以及对某些民间和商业交流松绑。在彼此都无法从对方那里,轻易得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背景下,双方恐怕还会这样外热内凉、心照不宣地演这出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政治“双推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