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渔餐饮有限公司:做企业,不能不懂节奏(第1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12:28
日期:2011-11-16 22:06 来源:价值中国 作者:荆泽峰 阅读:753次
读罢案例,可能大家都在为这个酷6版的“战略性裁员”而唏嘘和不平。依稀记得当年,也曾经有过这么一家IT企业,采取的是差不多一样的手法,还引起了一场“企业到底是不是家”的大讨论。
然而,冷静下来想想,如果你是陈天桥,又当如何?
公司做到这个份上,其实已经没有抉择----盛大的这个“战略性裁员”,或者叫“灭门式裁员”,其深层次的原因倒还真的未必是“相煎”或是权力斗争,而主要的压力肯定是来自于投资者和资本市场。面对这种大亏损、低收入、翻盘无望的局面,盛大只能选择壮士断腕,压缩业务成本,先快速止血,再图良策。
作为一家企业,投资必然有赢有亏,做赢的继续投入,做不赢的压缩、砍掉、卖掉,这其实也是GE、华润的成功经验,只是我们只关注它们如何“数一数二”,而没有看到“孔雀的屁股”而已。酷6的做法,只要合法合规,我想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要深入思考的是,一家在IT内容领域有丰富经验、资金实力雄厚的专业投资者,一家中国视频网站领域的后起之秀,已经跻身行业前四,这样的两家企业的结合,为什么会演绎出这样的悲剧?
笔者认为,两企业的合作走到今天这一步,不能完全用外部市场、竞争压力之类的说法作理由,事实上,盛大和酷6的决策层对这次并购的失败应当负有直接责任。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两个企业都没有把握好企业的发展节奏,急功近利,踏错拍子,招招出错,最后的结局自然是满盘皆输。
作为企业家,一个非常重要的素养就是设计、控制企业的发展节奏,使之与外部市场的节奏、竞争对手的节奏、自身资源投入的节奏保持协调,实现富有韵律感的发展,令企业在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而且要把事做到位。过去,我们在企业的研究中更多地关注了一些策略原则性的东西,比如“数一数二”、“群策群力”、“产融结合”,而往往忽略了一些隐性的东西,即:什么时候应当做到数一数二、什么时候可以产融结合。
这个软性的学问,叫做把握企业的节奏。
以酷6的发展为例,我们复盘分析,至少有关键的五步没有踏准节奏,导致处处被动,基本上处于“打盲拳”的局面。
首先,在创业初期,酷6没有把握好发展窗口,没有做好关键资源的规划、导入和管控。
创建初期,酷6虽然较56、六间房、优酷、土豆要晚,但晚并非全是劣势,可以采用对标和跟随的策略,逐步缩小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在这个阶段,最核心的目标是融资,融到足量的资金,确保业务的正常运转,而要做到这一步,需要在品牌、商业模式、融资方案、融资团队等方面做很多精心的策划工作,而酷6在这方面的运作显然不成功,融资数量较主要的竞争对手少得多,这就必然导致资金链紧张,企业每天都处在生存的威胁之下,不但不能静下心来搞运营,逐步缩小与领跑梯队的差距,反而让对手把差距越拉越大,最终,不得不选择被盛大收购。
从这一步上说,要圈钱,却没有拿出令投资者热血澎湃的故事和表现,酷6做得不积极、不策略、不专业,丧失了对持续发展第一资源的控制,不得不“为柴米而嫁”,为后续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其次,关于盛大、酷6双方合作的目标、意义与价值,自始至终是各谈各的曲子,没有找到符合双方利益和运作模式的契合点。
酷6的目标很单纯,被收购就是获得资金谋求继续发展,但并不想改变自己的发展方向、业务模式,换句话说,你盛大给钱,其他的由我酷6来做。而盛大的“门槛”也很精,我在我的业务中增加视频这一块,而买单呢,由资本市场来。至于双方融合之后,酷6应该如何发展,如何与盛大的业务相匹配,如何在视频市场上逐步提升竞争力和市场位次,后续的新战略如何展开,时间结点、资源投入、风险管控如何做,从现在的市场表现来看,应该说,没有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