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林场公园怎么坐车:洱海因你更美丽(走基层·民族地区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19:24
携带自购工具,沿着海岸线清理水上和岸边的垃圾。滩管员——
洱海因你更美丽(走基层·民族地区行)
本报记者 朱思雄 李章军
《 人民日报 》( 2011年12月06日   05 版)

由玉几岛放眼苍洱风光。
王贵泉摄
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事,发生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苍山洱海边。
如今的洱海边,又活跃着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被称为滩管员,洱海独有:早上披着晨曦出门,傍晚踏着夕阳回家,携着自购的工具,或划船或步行,沿着漫长的洱海岸线,清理水上和岸边的垃圾。
赵双兰就是一名洱海滩管员,亦是一个6人滩管员小队的队长,她们要负责7公里长的岸线。今天的洱海让人心旷神怡,而几年前的洱海给人留下的记忆并不美好;同为高原湖泊,今天的滇池常被拿来作为对比,“不好好保护,洱海将是第二个滇池”,转过弯来的人们愈发认识到保护洱海的重要性。
洱海名胜玉几岛就在赵双兰的“管辖”之内,也是她的家。记者来到刚刚收工的赵双兰家,谈到玉几岛,赵双兰脸上初见生人的拘谨很快被自豪取代。玉几岛是洱海三岛之一,“风花雪月”的“月”之所在,这儿有岛、有洲、有曲、有沙滩、有渔家,是观赏洱海风光的最佳位置。
七年前,洱海没有滩管员,时至今日,作为大理的象征和重视环保的典型之一,洱海已经离不开她们的精心呵护。每天,环海一周,游人能不时看见滩管员的身影,看见她们或弯腰捡拾,或一人撑船一人探出身子捞取水中的杂物。逢到节假日,游人大增,她们的工作量也就跟着剧增,一天下来,直不起腰。
赵双兰每月工资630元,这个数字在当地并不让人羡慕。有时候,赵双兰穿戴整齐出去走亲访友,刚走出家门,看见路边有垃圾,她会不自觉地弯腰捡起来。直到拿在手里,她才有点茫然、尴尬。家里需要照应,赵双兰也曾动过不干了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因为我喜欢这份工作,看着洱海干干净净的,心里舒服”。更让她高兴的是,如今玉几岛上村民的环保意识大大增强了。
出玉几岛往洱海的源头走,很快,一块面积不小的湿地展现在记者面前,芦苇茂盛,白鹭起舞。这是大理市上关镇西闸尾村一块近800亩的湿地,由白族汉子杜子钧和同村的另外4个人一起负责管护。
从小喝着洱海水长大,在洱海的支流里抓弓鱼,在海里游泳嬉戏,到青年在洱海里靠网箱养鱼养家致富,再到中年成为洱海的滩地协管员,杜子钧的人生轨迹,生动地映射出海边居民与洱海在不同时期息息相关的生活际遇。
“上世纪80年代,我们网箱养鱼多养草鱼,最早的时候在洱海里捞水草就可以把鱼养好。到90年代,这一片网箱养鱼的人家已达上千家。那时,水草被打捞完了,就开始喂鱼饲料,一天投下去的饲料几十吨,到处都是鱼的粪便和吃不完的饲料,你说对海的污染得有多大啊?”杜子钧告诉记者,“我们海边人,世世代代享受着洱海丰富的资源,吃也靠洱海,喝也靠洱海。洱海好了,受益的是我们;洱海不好,受害的是大家。”
当大理州委、州政府提出“取消机动渔船、取消网箱养鱼”和“退田还湖、退房还湖、退塘还湖”两项政策时,杜子钧坚决取消了自己投资4万元、每年有近2万元收入的网箱养鱼和机动船,退出一亩多的田地还原海边湿地。
在回家的路上,他指着碧波荡漾的洱海对记者说:“你们也看到了,洱海现在已经很干净清澈了。我希望我的子孙后代,也能像我小时候一样,在海里游泳、抓鱼,渴了就随手喝一口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