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大鱼公园地址:国务院发研中心内参 美国金融危机损伤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1:22:41
国务院发研中心内参 美国金融危机损伤中国刘斌夫 @ 2008-12-1 0:32:20 阅读(75) 评论(1) 引用通告 分类: 国计民生

国务院发研中心内参   美国金融危机损伤中国

   全球经济萧条如何应对

□刘斌夫

 

头号金融帝国的神话,被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彻底打破。

美国华尔街“高盛”、 “摩根斯坦利”、 “雷曼兄弟”、 “美林”和“贝尔斯登”五大投资银行中,“雷曼兄弟”已告破产,“美林”和“贝尔斯登”分别被美国银行和摩根斯坦利并购,连排名第一、第二的“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也申请转业为商业银行公司,以像其他商业银行那样可从美联储获得紧急贷款。

与此同时,成立于二战时“房利美”和1970年创办的“房地美”,是政府担保、私人持股、可与国债发售同等授信的两大房地产融资公司,堕入了“按揭”漩涡中的“次贷”深渊,被迫由财政部和美联储接管。总资产高达万亿美元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全世界首屈一指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也运转僵持。

紧接着,华盛顿互惠银行破产倒闭,美联银行出现危机等一系列事件,表明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化为金融危机。

这是一场空前的经济灾难。

这场经济灾患并非突如其来。1987年股灾已然是序幕或则彩排,也许这次危机是1929年经济大萧条历史剧的重演。

美国是彻头彻尾的“自由经济”。“自由”一旦“泛滥”,就违悖了科学发展规律,连头号经济强国也难以幸免地陷入金融全线崩溃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美国以其极强的经济实力和银商信用为背景与后盾,向其它国家大量发行国债,以供美国公民肆无忌惮的超前消费和投资透支,过着奢侈的生活。

为了让美国公民可以随意购房,房屋信贷融资机构不断降低门槛,甚至实行“零抵押”按揭贷款。这种降低信用担保标准甚至无须抵押的购房货款,即是时下流行词——“次贷”。

房地美和房利美持有的次贷以及以次贷作为抵押的证券,从1990年的7400亿美元膨胀至2007年的49000亿美元,17年来恶性增长6.62倍,形成巨大的融资黑洞,于2007年7月伊始,爆发次贷危机。

更为恶劣的是,以资产全然证券化为前提和主因的美国次贷危机,具有不确定性、传递性和转嫁性,从而衍生整个大金融业的连续型危机。

为无限量地拓宽新的融资渠道,美国将资产证券化演绎到极致,放大为可与国债等同的次级债券,把一个个单体“次贷衍生金融产品”打包,制作成各种名目的债券,给以固定收益诱惑,再转卖出去,卖给银行、资产公司、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等各种金融机构,继而衍化成二级、三级……n级新次贷,使衍生金融产品已无法真实表述原生实体产品譬如房产等的实际价值,形成与当年日本、而今中国不同的另类经济泡沫,造成病毒性感染一样的次贷恶性循环,从美国房市,浸袭、泛滥全国和全世界大金融领域。

笑傲全球投资的华尔街彻底洗牌。一大批证券买卖、咨询服务和自由独立经纪公司和经纪人随之倒闭,从此失业。

金融危机已始导致美国商品零售业的萧条。

在“经济全球化”的语境下,欧州股市因之受到巨大震荡,英国、俄罗斯的金融市场恐慌不断加剧,股指一再暴跌。

美国金融风暴迅速向欧洲甚至全球蔓延,富通集团、德国地产融资抵押银行、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英国布拉福德—宾利银行、冰岛整个金融体系等陷入危机。

尽管美国通过了7000亿美元的《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各主要央行向市场注入巨额流动性,欧洲各国也相继宣布对私人存款提高担保额度或提供无限担保,但信贷紧缩并未缓解,全球各主要股市仍震荡走低,国际汇市也出现宽幅振荡,显示投资者信心依然不足。

受此影响,美国乃至全球的实体经济都有可能受到较大的负面冲击,并可能拉长调整周期。美国8月份失业率升至2003年9月以来最高的6.1%,显示美国经济正快速趋向疲软。欧洲经济出现下滑,欧元区第二季度投资、消费及出口同时下降,导致当季经济收缩0.2%,为欧元诞生以来首次负增长。日本经济可能进入新一轮衰退,第二季度GDP环比下降0.7%,折年率下降3%。在此背景下,亚洲地区出口增速下降,经济逐步走缓,资本大量外流。近期IMF已将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由之前的4.1%和3.9%调低至3.9%和3.0%。WTO则预测今年全球贸易增长可能降至2002年以来的最低。

全球金融与经济安全,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一、中国务须应对危机转嫁

 

美国的金融危机和中国的通货膨胀,并非猝然而至,而是长期积患,从量变而到质变。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美国和中国都并非没有察觉。

一国的经济危机是会深度波及全球的。1929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持续10年之久。美国人对前车之鉴虽未很好吸取教训,但危机转移早已悄然进行着。

今天的美国文化,是西方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民主文化、自由文化。游牧文化、海盗文化从根本上带有侵略性、掠夺性和进攻性,这种情势下,美国的内外经济政策,是建立在要全球经济都为其服务的“经济大国沙文主义”基调之上的。

目前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全球经济放缓以及由此带来的外需减弱必然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了自身过热超快发展,一方面超前透支本国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另一方面为了某种利益企国甘愿接受和依赖美国等经济强国的投资、融资与剥削、刺激。

早在新千年之际,美国银团就在酝酿着人民币与美元兑换升值的阴谋,并在去年美元与人民币对冲贬值几近临界时,还继续通过国会甚而联动欧盟向中国施压。

中国持有10余年来向美国认购的数千亿美元国债;中国通过近三十年来的努力已拥有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2006年成为首度超过日本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美元外汇储备国。美元在中国的强制贬值,使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以廉价的“中国制造”商品出口所赚取的微小利润几乎荡然无存;同时,美元贬值使中国所购买的数千亿元美国国债造成亏损,无利可言。

中国政府“以市场换技术”的过于简单化的旧思路,实际上不仅丢掉了整个大陆市场,几乎并未换来任何技术,却愈来愈被动地接受着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技术经济盘剥,以最低廉产品制造,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沦为“世界车间”。强大的贸易顺差,对美出口即占总出口额的20%,对欧州出口额也很大。不仅如此,中国唯一的外汇“硬通货”是美元,中国所有出口创汇全以美元交割。美元贬值,不仅是针对美出口的损失,而且是针对全球出口的损失。这种损失已经好几年来愈演愈烈。所以人民币相对升值是假像,绝对在贬值。否则,去年以来的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作何解释?

美国而今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首先是中国持有美方证券的上市银行资产缩水。工行、中行、建行、支行、招行、中信、兴业等7家银行持有美国今已破产的“雷曼兄弟”投资银行股券共约7.2164亿美元,已如同废纸。

中国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和居民个人(通过银行、基金等多渠道)认购持有的AIG(美国国际集团)股票和债券,亦致同样命运。

如果美国抛售大量资产,这些资产中涉及中国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持有的股权、债权,中国的外汇和资产市场所承受的压力就很大。

并且,美国乃至欧洲零售业的萧条,将致使中国对外出口量额减少,因本来就缺少品牌价值优势而廉价的“中国制造”工商产品更为廉价。

美国早已安排好了对中国的危机转嫁的各种方式。近年来,美国看好中国快速发展有机可乘,陆续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前夕持股,上市后溢价获益巨大。中国巨量国资收益,堂而皇之地流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投资银行和庄家口袋。

美国五大投资银行排名第一的高盛集团,与德国安联集团和美国运通公司共出资37.8亿美元(合约人民币时价295亿元),收购中国工商银行10%左右的股份,上市前买入价为1.16元/股,上市后按2007年1月4日盘中价格6.77元/股计,市值高达2755亿元人民币,三家公司净赚2460亿元人民币。

美国新桥集团根本不是投资银行,而是炒作证券的庄家,以每股3.5元的价格,购买深圳发展银行3.4亿股,上市后股价已达到35.8元,获利近10倍,亦即以12.18亿元投资获得700多亿元的收益。

中国建行上市前,美国银行和淡马公司分别斥资25亿美元和14.56亿美元,购买建行9%和5.1%的股权,每股定价0.94元港币,而上市发行价格为2.35元港币,市值达5.35元港币,两家净赚1300亿元港币。

美国花旗银行集团出资6700万美元,以2.96元股价收购上市前浦发银行4.62%的股份。目前浦发行上市股价已超过38元。花旗6700万美元按当时汇率计算为5.328亿元人民币,而今已升值为68.4亿元人民币,净赚6.3亿元人民币;在协议中还约定花旗在浦发行最终持股比率为19.9%,一旦行权,其所持股份将升值为294亿元人民币。

2004年,淡马锡控股的“亚洲金融公司”以1.1亿美元(约8.78亿元人民币)收购民生银行2.36亿股股份,当时股价为3.72元人民币,而今市值已升为12元人民币每股,再加两年配送,淡马锡亚洲公司在民生银行的股份价值已升为50亿元人民币,净赚40多亿元人民币。

广东发展银行拥有3558亿元人民总资产、27家分行、502家网点,与世界83个国家和地区917家银行签订有业务代理关系,却于2006年被美国花旗银行以联合收购名义,出资相当于60亿元人民币就全然掌控了。花旗要求中国高层,指令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和中国信托各出60亿元,共180亿元人民币捆绑参股,但不得参加任何经营活动,广发行包括人事权在内的全部经营管理权一概统统交给花旗,竟全部如愿以偿。

兴业银行国内发行股价为15.98元,中国股民竞购资金累计达万亿元,结果上边以每股3.7元的低价卖给外资方,未给本国投资者任何机会。

在这一连串的暧昧交易过程中,工、中、建、交四家国有银行就流失资产利润7500亿元,仅2006年一年中国的银行股份贱卖损失高达6000亿元,整个金融系统与中国工商银行类似的银行和保险公司一共十三家,流失和损失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并且全国还有数十家已与外方合资的地方银行等待上市,将造成的流失与损失难以计数。

有人说银行引进外资是为了“改善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其实,把以美国为代表的投资银行和庄家(请注意:绝非商业银行!)引进来,低买高利,甚至套现,怎么能改变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

外国金融集团掌控中国金融,控制中国产业,将埋下造成中国经济十分被动局面的短中期隐患,一旦金融危机爆发、转嫁,甚至可能致使中国股市、房市和泄市全线崩盘,进入经济黑暗期,绝非危言耸听。

美国一边将中国三十年苦挣的两万亿美元外汇无利可图,同时致使中国所购买美国国债血本无归,另一边金融寡头和投机庄家以持股式,甚至管理控制等形式,渗透中国的金融融机和产业领域,从中大发横财。

 

二、兼济天下还是独善其身

 

中国大陆除了拥有“两房”垃圾债券3763亿美元(约占中国外汇储备总额21%)以外,还拥有5000多亿美国国债。仅2006年到去年2007年间,中国对美国债券的持有增长66%。次贷危机使巨额债券成为空白。巨额国债为美国奢侈的超前消费买单。

10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所作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情况的报告》。报告针对当前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明显减速,可能会影响中国出口,中国将密切关注物价形势及其变化。未来通货膨胀形势有可能出现交替和反复。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这增加了判断未来经济和物价走势、把握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难度,宏观调控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中国应当怎样积极应对从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中国是否应该救市美国?

中国各地方政府是否应该救市房地产?

中国在以美国为发源地的世界金融经济危机面前,如何自救,乘势崛起?

人民币——“中元”(经济学者建议命名),如何名正言顺堂堂正正地走上国际经济舞台成为国际流通货币,从而打破长期以来以美元作为中国唯一交割外汇而对中国的掣肘?

(一)应当集纳民间智慧,构筑国家智库,以抵御美国等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的经济渗透与利益扩张,改变对外资的过分依赖,有效控制GDP(国内生产总值)过快增长,平衡维系GNP(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防御超级大国对中国的金融危机转嫁与递延,从而使中国经济发展走上更为健康的轨道。

(二)中国应当出资,支持美国救市。美国国会艰难通过的政府投入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几乎是杯水车薪,难以挽救高达万亿的金融黑洞颓势,并且治标不治本。而且,美国政府比中国政府要穷,连年财政赤字,要全部拿出7000亿美元比较为难。美国目前最有效的办法仍然是向境外发行国债。

中国、日本等国因为过去已大量买入美国国债,并且已拥有以美元为交割货币的大量外汇并高额储备,既然已经陷进去了,就得为了保持自己持有的国债和储备的外汇减少缩水,而被迫继续以国债形式再度借钱给美国,否则,美国如果增量印发美元,将使美元继续贬值,引发被美元左右的全球通货膨胀,已被捆在美国战车上的中国即会成为“输入型通胀国”,后果更不堪设想。所以,救美国也是救亚欧。

(三)中国各地方对房地产纷纷救市的错误做法,必将导致已然难戳破房地产泡沫沉渣复起。

只有平抑地价,才能平抑房价,甚至才可能平抑由之飞涨的生活必需品物价,从而解决全国广大普通公民望而生畏“住房难”问题。

只有彻底破解各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窘局,把房地产业彻底逐出地方经济支柱产业序列,总结和汲取过去日本的房产泡沫经济和今天美国的房地产的次贷危机正反两方面的沉痛教训,才能使中国经济不因房地产泡沫和银行过量按揭风险而重蹈日、美覆辙。

中央政府应令行禁止各级地政方府为地价炒作的短期利益而搞所谓的房地产“救市”,否则会导致加快中国经济危机的来临步伐。

(四)经历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洗礼,中国不仅基本完成了国家资本原始积累,而且有较丰富的发展经验和较严重的发展教训可资总结。

发展是把双刃剑。盲目发展与科学发展是一对悖论。两者的结局恰恰相反。怎样才是科学发展,真理须要我们在继续改革的进程中去探索发现。

(五)人民币应当成为世界流通货币,勇敢地不失智慧与风度地走向国际全新舞台,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循环与市场竞争历练,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做出应有的贡献,挽狂澜于既倒。

(六)市场经济也应有计划。——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的这句警世恒言音犹在耳。中国、法国、新加坡这样的中央集权型国家,可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能力,要较自由经济国家强一些。加之中国的资本市场大部分尚未来得及向境外开放,这种暂时的相对自闭,客观上保护了国家经济免受危机更大幅面的侵害。

(七)当前通胀压力主要来源于成本推动因素。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将政策重点,从“抑通胀”转向“保增长”。在相对宽松的货币条件下,一旦市场信心有所恢复,国际商品价格就可能重拾涨势。而且,随着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和要素价格出现趋势性上涨的可能仍然存在。国内本身也存在较强的工资和成本上涨预期。9月份PPI涨幅仍达9.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高达22.9%,有进一步向消费物价传导的压力。

但如果全球经济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显著回落,推动CPI和PPI上涨的外部力量也会趋弱。并且,去年物价上涨幅度达至100%,股价跌落75%以上,已至第二次临界点(上交所已失守1800点),而逼近新的历史大底部,通胀能量基本得以释放。加之中国还未全方位开放金融与证券市场,经济结构仍以实体经济为主、虚拟经济为辅,所以,下一步宏观调控的有效率,应该是较高的。

(八)美国右翼人士一直在散布“中国威胁论”,一边忽悠中国,一边在对中国经济吞食鲸吞、瓜分豆剖。当今中国,对国家管理者必须以高薪养廉和严惩贪腐的双重模式来进行监管,以法治来限制地方政府不断膨胀的权利和欲望,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自身优势,规避决策风险,举重若轻,履险如夷,促动古老东方大国乘势崛起。

 

 

【原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要参》2008.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