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晃一郎吧正太图片:风流曹操至死最放不下的女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8:41:00
风流曹操至死最放不下的女人
 爱在临终时:曹操发妻丁夫人 一代枭雄曹操好色一生欠下不少风流债,可事实上曹操风流不忘本,用现代眼光看就是一个顾家的好男人,尽管与无数美女有纠结,真爱却是结发妻子丁夫人。结发妻子,即所谓正室,如今叫做大老婆的。关于丁夫人,《三国志》记载得不多,只是在《后妃传》里面讲丁夫人的时候提到了她。 丁夫人是极美艳的女子,她出身于倡家,这个"倡"通娼妓的娼,却不是妓女,而是所谓歌舞伎,也就是当代的歌舞团演员。所以说,丁夫人的美艳,没有问题。至于丁夫人,漂亮不漂亮,倒是很难讲。她出身于良家,也就是说,是个好人家的女儿,不一定是什么豪门千金,但至少也是个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女子。不过在下揣摩,丁夫人应该还是个美人,因为照曹操的择偶标准来看,美貌似乎一直是个重要指标,门第倒在其次。靠做人家女婿上位,不是曹操的性格。 曹操待丁夫人不错。他和丁夫人结婚多年,没有孩子。问题出在丁夫人身上,倘是薄情的男子,那时就可以以这个借口休妻另娶,因为"无后"是符合"七出"之条的(七出一词要到唐代以后才正式出现,但其内容则完全源自于汉代记载于《大戴礼记》的"七去",可见汉朝已经有类似的习俗)。
  
丁夫人早已看透了这个男人,年少轻狂时便戏耍别家新娘,逐鹿沙场时仍不忘拈花惹草。即便如此,自己仍然将他挂在心上,初时的爱,最终的恨,爱有多深,恨便有多切。那是男人的时代,女人只是附属,所以,自己只能默默承受着他身边的环肥燕瘦花落花开。女人对于男人来说,最大的用处或许是生儿育女吧,一直没能生育,是自己心中永远的痛。如果上天能赐给自己一个孩子,或许能够让心境更平和,更安于现状。
若干年过去了,丁夫人不得不放弃了这一奢望,自己不曾生下一儿半女,这在当时,是为人妻最不合格的地方。从古至今,一旦这个关隘过不去,其他方面再完美,对于婚姻来说,都是一个最大的缺口。 曹操是个浪子,无法奢求他回头,只能等着他心倦,或许到了两鬓斑白,才能等来元配夫妻的平淡恩爱,当然,依旧不会是简单的两人世界。不过,丁夫人还有一个心灵的寄托,那就是承欢膝下的儿女们,那是曹操长妾刘氏生育的孩子——长子曹昂和长女清河公主。在儿女还年幼的时候,刘氏福薄短命便因病而故,临终时,她将自己的儿女都托付给了丁夫人,请求正室能够收养自己的孩子,这无疑是个两全其美的提议,孩子们能得到悉心照料,能得到更好的名分,丁夫人也可以为自己的母爱找个出口。 丁夫人答应了刘氏的请求,将刘氏的儿女视若己出,用心扶养,长子曹昂更是成为了她最大的寄托。曹昂文武双全,十九岁便被举为孝廉,更成为战场驰名的少年将领。然而,天妒英才,曹昂死于乱军之中,而他的死与父亲的风流韵事也有些推脱不掉的关系。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初,曹操率军讨伐南阳张绣,张绣被迫献城投降,原本这是一场扩大战果的胜仗,不料,曹操却陷入美人春色,失了城池。原来,曹操看中了张绣寡居的婶母,此举,在张绣看来,无疑是难忍的屈辱。愤怒之下,张绣率旧部夜袭中军大营,毫无防备的曹操部众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只得退守舞阴。曹操这短暂风流的代价则是侄子曹安民被杀,猛将典韦战死,以及长子曹昂的阵亡。曹操身受箭伤,多亏了坐骑大宛良驹“绝影”才脱离险境。“绝影”身上中了三箭仍然疾驰如风,最后因流矢射中眼睛才倒了下去,而这匹战马正是曹昂在危急关头让与父亲的。次年,曹操再次进攻张绣,大获全胜,后张绣率部投诚,由于当时曹操正与袁绍剑拔弩张,备战官渡,为了积蓄兵马,曹操摒弃前嫌,封张绣为扬武将军,并纳其婶母为妾。 曹操此举,终于触及了丁夫人情感的底线,丈夫的风流事她可以容忍,但养子的死却成为压垮其感情驼背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心中所有积郁的怨愤全在此时爆发了:“你害死了我儿曹昂,却没有一点悔恨思念之意。” 曹操做梦也没想到,好色的毛病几乎要了他的命!曹操虽然不死,曹昂却真的死了,典韦也真的死了,他们都没有好色的毛病,却因老爹和上司的好色而死。丁夫人可以原谅曹操的好色,却不能原谅他因为好色害死自己的儿子。从此,丁夫人对曹操横眉冷对,曹操内心抱歉,也百般忍容。希望时间可以抹平一切。但时间证明,曹操再也没有挽回爱人芳心的机会了。丁夫人和曹操的矛盾彻底激化,是在官渡之战前夕,当时曹操面临袁绍这样的大敌,处于政治的衡量,接受了杀子仇人张绣的降服。丁夫人无法接受这一点,终于与曹操完全决裂。 曹操的解释,无论是对是错,在丁夫人听来都是风流的托词,曹操向来威严,下属亲人在其面前都是恭恭敬敬,只有丁夫人敢于当面指责他,虽然有损颜面,但内心的愧疚让他不好发作。不过,让他不曾预料的是,妻子这次的愤懑却一直延续了很久,忍耐到了一定限度,曹操便按捺不住了。某次,面对丁夫人再次的指责,曹操无奈,曹操下令将其送回娘家。 这个决定后来也成为曹操抱憾终生的事情,如果时光可以倒转,一切可以重来,他一定会选择继续忍耐。原本曹操以为等夫人消了气,在娘家清贫生活与王府衣食无忧的对比之下,会回心转意,没想到丁夫人自离开时的那一刻便没有想过再回来。官渡战事结束以后,曹操去接过丁夫人,希望她回心转意。这里《魏略》有一段出奇细致的描写:夫人方织,外人传云"公至",夫人踞机如故。太祖到,抚其背曰:"顾我共载归乎!"夫人不顾,又不应。太祖卻行,立于户外,复云:"得无尚可邪!"遂不应,太祖曰:"真诀矣。"遂与绝。 她安贫乐道,纺纱织布,曹操多次派去接她的使者都吃了闭门羹。数月以后,然后自己驾着车子,到丁夫人的娘家想把丁夫人接回来。这个事情在我们今天也稀松平常啦,两口子吵架,老婆跑回娘家去了,那还不是老公最后赔个笑脸,说点好话,就把老婆接回来了。曹操这样做就不容易了。 为了接夫人回来,曹操诚心诚意亲自前往,丁家上下列队相迎,唯有丁夫人依旧在内室织布。即便所有人都敬畏这个男人,她也可以不动声色,这是她的自持,她的骄傲。曹操不见妻子出迎,也没有感到意外,他只身前往织室,面对默默穿梭的丁夫人,他放下了睥睨天下的自尊,轻轻抚着她的背,要知道这个动作是很重要的,这个"抚其背"是男人对女性的一种爱的动作。织布呢?......别织了,跟我回家吧。唉,别使小性子了,跟我回家好不好?我们坐车子回家好不好? 丁夫人继续"咔嚓""咔嚓"。再一次低声下气地请求着::你不回啊?不回那我可是走了啊。"咔嚓""咔嚓"。曹操就走走走,往外走,走到门口的时候又回了一次头:别闹了,你回头看看我,我们一起返回王宫吧好不好?"咔嚓""咔嚓"。有求,无应,夫人没有回首,没有答语,手中依然穿梭织布,梭声衬着室内的静谧,似乎说着“哀莫大于心死”那句老话。曹操伫立良久,他深深了解妻子的秉性,知道一切已经无法挽回了。 唉..........看来我们夫妻缘分已尽,算了。
丁夫人静静听着身后传来的叹息,静静听着曹操徘徊的脚步声。
“你是下定决心要与我断绝夫妻之情吗?”
“你是真的……?”
 重复再三,曹操终于转身离开了,带着愧疚与不舍,丁夫人依旧面色淡然,并非铁石心肠,她心中又何尝没有荡起波澜,只不过,情感的伤害已经留下了伤疤,永难平复。情缘犹在,奈何心意已绝,丁夫人以自己的决绝印证了那阕悠远流长的乐府诗: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
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回到王宫,曹操派人传话给丁家,说既然自己已经无法挽回丁夫人之心,那么任凭夫人改嫁他人。这个变相的离异妥协,为两人的夫妻关系画上了句号,因为曹操那时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相,正室之位不能悬空,因此,卞夫人便转正成为了正室。 丁夫人无惧曹操,丁家父母兄弟却寝食难安,他们原本担心曹操因此事而迁怒于丁家,不想曹操非但没有发难,反而对丁夫人的家人们十分照顾。相比较而言,卞夫人的兄弟却是被严格要求的对象,卞秉一直追随曹操南征北战,也颇有战功,然而曹操为了杜绝悠悠众口,只封其为别部司马,一些军功逊于卞秉的人却都封侯升官。对此,一向低调的卞王后终于有些不满了。曹操对此解释,正因为卞秉的特殊身份,所以不能封他太大的官爵,卞夫人无奈,转求丈夫多赏赐弟弟一些财物,但曹操却提出卞夫人可以暗地接济,但决不能公开赏赐。卞夫人聪慧过人,此言一出,她便不再要求什么了。 想当初卞夫人为侧室之时,丁夫人颇有些看不上她,由于养子曹昂的关系,丁夫人对曹丕等人也说不上热络,然而,卞夫人转正后,却依旧对丁夫人恭敬如初。逢着曹操出行的时候,卞夫人便会派人送去许多财物,还时常邀请丁夫人回王府赴宴,并且把与曹操并排的嫡妻座位留给丁夫人,自己退居妾位。 看着对自己低眉顺目的卞夫人,丁夫人有些过意不去,曾言自己已是离异之人,让卞夫人大可不必如此。不过,三人心中明了,卞夫人的种种做法其实是为了迎合曹操未能说出口的心意,对此,丁夫人领了卞夫人的情,却依旧对曹操形同陌路。 几年后,丁家传来丁夫人病逝的消息,至此,曹操的悔痛之心更是无以复加。善解人意的卞夫人主动提出由自己来操办丁夫人的丧事,事无巨细,都亲自打点。曹操亲自为其选择了墓地,将自己的发妻安葬在许昌城南。 曹操身边姬妾如云,但对于结发妻子的情感却是十分特殊的,她恨他的风流,恨他的薄情,恨他害儿子丢了性命,她敢于当面责难,她无惧世俗威严,她以自己的决绝证明了这个世上能够与曹操并肩匹敌的女人只有她一个而已。 后来,当曹丕被立为太子时,左右侍从向卞王后道贺,请王后赏赐众人,对于众人透着谄媚的贺语,卞王后淡然处之,年长为嗣,做母亲的没有教导无方的失职就已是幸事了,又何必因此而赏赐众人?侍从将卞王后的话转述于曹操,曹操送了妻子两句话:怒不变容,喜不失节。这赞赏中有对卞夫人的认同与喜悦,背后却有着淡淡的苦楚,儿子和妻子,真正的情不是相敬如宾,恭敬遵从,而是真实的情感宣泄。 时光如水,当曹操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说出了内心深处一直藏着的情感:“想我一生之中,最放不下的人就是丁夫人,我对她自始至终都没有负心,只不过我做错了事,让一切都无法挽回,以致夫人与我决裂。如果人死之后,真的有灵魂,有另一个世界,如果我遇到昂儿,他质问我:'我的母亲在何处?’我该如何作答?” 一生情,一身恨,她和他至死都无法释怀。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网络上还有一种另类的解读,作者不知何许人也:
曹操毕竟是好色之人,丁夫人如此美貌,闲处家中,过了些日子曹操觉得如九爪挠心,难受得慌。曹操不能容忍由着性子漠视自己的丁夫人,但曹操又迷恋美貌倾城、性格独特的丁夫人,曹操在这复杂难耐的心境中备受煎熬,最后好色的情绪占了上风,曹操终于忍不住美色的诱惑,屈尊大驾,前往丁夫人娘家拜见丁夫人。依照在下推算,丁夫人当时也该四十多岁了,容颜保养得再好,也不会比曹操后院里的年轻女子美貌倾城,曹操如果真的觉得丁夫人美貌依旧,那只能说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其实曹操到死,也不曾断了对丁夫人(当时丁已死)的想念,他说:"我前后行意,於心未曾有所负也。假令死而有灵,子脩(就是曹昂)若问'我母所在',我将何辞以答!"古代的男人,特别是政治人物,不会象今日的古装言情剧主人公那样肉麻地直接表达情意,他们的表达,往往比较婉转。说是儿子问母亲,其实是曹操自己,想念斯人罢了!或许,曹操是真的很爱丁夫人的!  
上海老狐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