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水果梨游戏:太子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9:22:47
  
太 子 参 上师如意宝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汇集   【别名】孩儿参,童参,四叶参,四叶菜,米参。  【太子参概说】太子参,属益气药,味甘微苦,性微寒,入心、脾、肺经,具有补脾气、益胃阴、生津液、润肺燥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阴两伤,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病后体虚、自汗气短,干咳少痰、口渴,心悸失眠、头昏健忘,小儿夏季热、阴虚盗汗、夜间惊哭等病。此外,还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下垂、慢性肠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冠心病、心绞痛、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糖尿病、甲亢、淋巴结核、急慢性肝炎等症。  【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平。入心、脾、肺三经。  【功能主治】健脾润肺,补气养阴,生津止渴。主治脾气虚弱,胃阴不足,食少倦怠,口渴舌干;肺虚燥咳,咽干痰粘;气阴不足,心悸怔忡,失眠。气短乏力,自汗盗汗,水肿,津亏口渴,消渴,手足心热。  【用药配伍】  1.太子参配麦冬,补肺并润肺养阴,用治肺阴亏虚的肺虚咳嗽最宜。
  2.太子参配黄芪,补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劳倦乏力为效。
  3.太子参配白术,共奏补脾肺之功。同治虚劳,劳倦乏力者。
  4.太子参配合欢皮:太子参补气生津;合欢皮宁心悦志,解郁安神。二药相伍,益气和阴,疏肝解郁,调畅心脉。用于治疗心气不足、肝气郁气、气阴两耗之冠心病、心肌炎、心律失常等病,伴有胸闷乏力、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等症。
  5.太子参配薏苡仁:太子参甘平,补气健脾,生津益肺; 薏苡仁甘淡,健脾止泻,利水渗湿。二药相伍,对于脾虚湿滞所致之脘痞腹胀、气短乏力、大便泄泻、四肢浮肿者有健脾利湿作用。  【临床应用】  太子参具有补虚而不峻猛,,扶正而不恋邪,益气而不升提,生津而不助湿的特点。脾胃虚弱而不受峻补者,常与黄芪、白术等同用,以增强补脾益气功能。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而又倦怠乏力、自汗者,可与山药、扁豆、谷芽、荷叶、莲子等同用,以健脾助运。肺虚气阴两伤引起口鼻干燥、发热口渴、干咳少痰、气短乏力者,可配沙参、麦冬、百合、川贝母等同用,以益气生津、润肺化痰。温病后期气虚津伤而致气短乏力、烦热口渴,可与生地、知母,以复气阴。病后虚弱,口干津伤,可用太子参配玉竹、生地、白芍同用。气阴两虚而致心悸失眠者,酌配五味子、麦冬、沙参、紫丹参、苦参、酸枣仁、柏子仁共同组方。如果卫表不固,虚汗频出,则以本品配炙黄芪、浮小麦、煅牡蛎、大枣同用。头晕、多梦、寐差者,以本品配酸枣仁、当归、远志、夜交藤、炙甘草。见到虚热不退或小儿夏季热者,太子参与沙参、青蒿、白薇、银柴胡等组方,可益气养阴以退虚热。
  治疗气虚脾弱所致倦怠乏力、纳差、脘腹胀满等症:太子参、黄芪各30克,鸡内金15克、白术、麦芽各10克。水煎服。以益气补脾。
  治疗脾虚便溏,饮食减少:太子参12克,白术,茯苓各9克,陈皮,甘草各6克。水煎服。
  治疗胃阴不足之食欲不振,口干:太子参24g、玉竹15g、石斛12g、山药15g、乌梅3枚、大枣3枚。水煎加冰糖适量,每日1剂,分3次服。
  治疗神疲,咽干口燥,烦热头昏等:太子参30g、麦冬25g、薏苡仁50g、白糖适量。3味药加水共煎煮,过滤取汁,加入白糖适量,晾凉后饮用。
  治疗浅表性胃炎、返流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病,症见胃脘痞塞,灼热似痛,似饥不欲食,口干不欲饮,五心烦热,纳呆食少,大便燥秘,舌红少津或光剥龟裂,脉细或数等,用清中消痞汤:太子参15克,麦门冬15克,制半夏7.5克,柴胡6克,生白芍10克,炒栀子7.5克,丹皮7.5克,青皮10克,丹参15克,灸甘草6克。冷水浸透后煎煮,每日1剂,早晚温服。
  治疗病后气血两亏:太子参15克、黄芪12-20克、炒白扁豆10克、当归6-8克、大枣5枚、五味子3-6克。煎服或煮水代茶饮。
  治疗气血亏虚所致头晕、乏力等症:太子参30克,黄芪25克,白术、茯苓、当归、炒扁豆各10克,五味子6克,大枣5枚。水煎服。以益气健脾、养心生血。
  治疗温病伤及肺阴,气虚津亏所致的短气乏力、咳嗽少痰:太子参25克,沙参15克,川贝母、百合、麦冬、桔梗、玉竹、元参、知母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治疗老年慢性风寒咳喘,痰稀而枯,自觉疲乏,短气不足以息,饮食不思,泛恶呕逆.舌淡苔浊,脉浮太而缓,按之无力,证属脾虚而致肺气亦虚之痰饮。拟用培土生金,健脾益气,佐以降逆化痰:太子参18-30克,茯苓8克,法半夏2克,陈皮,白术各10克,炙甘草8克,杏仁,苏子,旋覆花(包煎)各克,炙款冬花2克,细辛8克。
  治疗病后虚热,津伤口干:太子参,生地,白芍,玉竹各9克。水煎服。以清热生津止渴。
  治疗心血不足、神不守舍所致头晕心悸、失眠多梦等症:太子参25克,酸枣仁、夜交藤各15克,当归、远志、茯神、炙甘草各10克,水煎服。
  治疗心气不足、胸阳失旷所致胸膺闷痛:太子参15-20克,合欢皮15克,全瓜蒌15-20克,薤白10克,丹参15克,郁金10克,降香10克,川芎10克,法半夏10克,生山楂12克,炙甘草10克。
  治疗神经衰弱、夜寐欠佳:太子参15克,当归、酸枣仁、远志、炙甘草各9克,煎服。
  治疗癫痫病:太子参15g、白术15g、茯苓15g、菖蒲15g、炙甘草15g、远志12g、朱砂1g(研末,分2次吞服)。水煎服。
  治疗卫表不固、虚汗频出:太子参、浮小麦、五味子各9-15克,大枣10枚。水煎服。
  治疗体虚自汗:太子参10-15g、浮小麦15g。先加水煎煮10分钟,再用鲜开水浸泡频频服用。
  治疗自汗、盗汗:太子参15g、麦冬12g、五味子6g、煅龙牡各15g。每日1剂,连服1周,先将龙骨、牡蛎打碎成细颗粒,再加水共煎煮,分3次服用。
  治疗夏季伤暑口渴,多汗,乏力:太子参15g、乌梅15g、甘草6g。加水共煎取汁,兑入适量冰糖或白砂糖代茶饮。
  治疗暑天发热,心烦,口渴,尿少短赤,汗多,气短乏力:太子参5g、麦冬5g、淡竹叶10g、荷叶10g。太子参、麦冬切碎,与其他药共加开水泡20分钟后徐徐饮用,边饮边加开水,每日上午、下午各服1剂。
  治疗产后虚弱,心悸,盗汗,自汗:太子参15g、黄芪9g、大枣10枚。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治疗血虚所致月经后期,经量少或一见即无:太子参15g、棉花根30g、益母草12g、熟地12g、当归9g、白芍9g、白术9g。加水共煎煮,分3次服用,每日1剂,连服10天。
  治疗经闭:太子参15g、菟丝子15g、补骨脂12g、熟地12g、丹参9g、当归9g、女贞子9g、怀牛膝9g。加水共煎煮,分3次服用,每日1剂,连服1周。
  治疗乳汁稀少:太子参15g、全瓜蒌1个。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治疗腰痛:太子参20g、当归20g、天麻20g、川芎20g、秦艽15g、大枣15枚、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1周。
  治疗急、慢性肝炎:太子参30g、玉米须30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  【类药对比】  1.人参大补元气,其性上升,肺脾气虚、中气下陷、津血不足之证均可使用,主要用于急救虚脱和正虚久病重证之患者;西洋参气阴两补,宜于气阴两虚而有热者,可治阴虚火旺、咳喘痰血诸证;党参善补中气而又养血,可治脾胃虚弱、血虚痿黄、头晕心悸等证,常代人参用于轻证;太子参补气生津,性不升提不逆,可用于脾气虚而胃气逆、胃阴不足之证,但其补益脾气之力不及党参;用于气虚津伤之肺气既虚且逆、痰喘躁咳及心悸不眠、虚热汗多,但其补气、益阴、生津之力均弱于西洋参。
  2.西洋参与太子参均为气阴双补之品,均具有益脾肺之气,补脾肺之阴,生津止渴之功。但太子参性平力薄,其补气、养阴、生津与清火之力俱不及西洋参。凡气阴不足之轻证、火不盛者及小儿,宜用太子参,气阴两伤而火较盛者,当用西洋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克。或泡茶,煮粥,菜肴。  太子参效力较缓,故用量宜稍大,相当于人参的2-3倍,常用15-30克。不需另炖。  【使用注意】表实邪盛者不宜用。  太子参不宜与藜芦同时服用。  【宜忌】  一般素有口干、烦躁、心悸、失眠、乏力、食少、手足心热等气阴两虚症状的病人均可使用  【化学成分】太子参含有太子参皂甙A、棕榈酸、亚油酸、β-谷甾醇、挥发油、糖类、淀粉、磷脂、16种氨基酸及锰、铁、铜、锌等7种微量元素。  【药理作用】  太子参中精氨酸含量高,能够提高肌体免疫功能,增强肌体对外界有害刺激的免疫能力,同时改善氮的平衡,促进胰岛素等多种激素分泌。  【各家论述】  1.《本草从新》:大补元气。
  2.《本草再新》: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
  3.《饮片新参》: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
  4.《江苏植药志》:治胃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
  5.《中药志》:治肺虚咳嗽,脾虚泄泻。
  6.《陕西中草药》:补气益血,健脾生津。治病后体虚,肺虚咳嗽,脾虚腹泻,小儿虚汗,心悸,口干,不思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