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狱电影完整版优酷:陈炳才:三十年内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将重新洗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26:13

陈炳才:三十年内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将重新洗牌

2011年09月18日17:57腾讯财经[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陈炳才

腾讯财经消息 9月18日,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陈炳才在中国经济安全论坛(2011)上表示,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难以为继,按照过往规律,三十年内,很有可能会有新的秩序建立起来。中国应该借此机会,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获得应有的地位。

全文实录:

陈炳才:回应主持人的演讲主题,原来谈的不一样,现在即兴。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是不是真的能崛起转型,大家可以看一看在21世纪之前主要的经济和金融危机发生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外围国家,但是21世纪以来,包括这次的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主要是由回到了金融帝国本身,同时大英帝国已经消失了,是不是后面跟着美国会消失,我认为再也二十年到三十年也许是他们金融霸主的地位终结。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过去的30年中国从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总是对外很崇拜,从开始学苏联、南斯拉夫等等一些国家,那个时候出现一个风波,苏联分裂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崩溃了,我们过去学的榜样倒掉了。风波之后对中国制裁了,中国没学了,我们就学四小龙,这四小龙很成功,亚洲金融危机之前我们担心这些国家对中国造成压力,金融危机以后这些国家又完蛋了,我们又学什么呢?我们学发达国家,美国模式,美国的金融资产化欧洲这些模式非常好。当时我们中国要加入WTO在谈判很艰难,认为中国整个银行业的资产现在加起来不足美国花旗银行的一年利润,这些外资银行金融机构很厉害,把中国的金融机构全部打垮,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经济蒸蒸日上,美国出了9.11和金融危机,中国一枝独秀,我分析一个现象给大家看看,好象历史老天在成就着中国,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学一个国家倒一个好象世界上都怕中国了,我们学谁谁就倒。

第三点过去30多年中国成功的避免了,一个是与外界的战争,第二个成功了避免了两次国际大的危机。一次1997年发生在我们身边,这次我们是隔岸观火。你要知道发展中国家是最怕危机,一有危机你自己就完了,避免危机就是你自己得强大。这是想说的第三点。

第四点中国的发展有没有自己的问题,我们大家都很清楚,我们今天在座的人也都很清楚,你说西方有没有问题,去年我去欧洲,我觉得欧洲的社会结构很稳定,尤其是德国没什么问题,不会发生社会性大问题,后来我回来没多久欧洲发生骚乱,欧洲是不是社会结构很稳定的呢也值得去疑问,所以最后发现世界强与弱是在相对的比较概念当中存在。所以我们看自己,看别人都好好分析分析。我们中国自己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我们要很好的分析分析把它解决。

第五个方面想讲两个观点,西方模式我认为在经济和金融上可能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但是在它的社会治理上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为什么讲经济和金融模式上讲两个观念,中国多少年改革开放我们很勤奋,制造了产品遍及全球,现在一到国外买的就是中国产品,西方人没有什么制造业,不干活,美国、欧洲帝国主义国家靠什么赚钱呢,靠的是专利,靠的是附加价值,没生产多少东西,但是价钱要的很高,当时大英帝国老牌国家把汇率定的很高,通过汇率掠夺你购买产品,他很廉价的拿回去。这种模式到了今天了,我们产品不断的制造出来的时候你自己不生产了,你的货币有一天没有人要你的时候,或者说大家都在逐渐的方式你的时候,那么它的生存危机可能就会出现了。将来会不会有反过来另外一种模式,我们中国人你可以拿到货币走遍全球,也像美国一样,他们设计东西卖给我们,这是我们未来可以设想的东西。西方人多懒,中国人勤奋,懒的社会必定会出问题的,当然可以细细分析,我只是提一种现象给大家。

第二个观点虚拟经济,80年代虚拟经济开始发展起来,美国经济学家讲过一个观念,这个是不可持续的,倒金字塔所有的资金在金融部门赚,实体经济非常少,是不可持续的,那是墨西哥金融危机讲的观点。我觉得今天的美国也验证了,1980年到2000年是美国实体经济走向全球化最高的点,2000年以后实体经济在全球当中的比重降了,无论是GDP还是贸易。到2008年的时候金融占全国比重是高峰而后衰落下去,虚拟危机已经走到头,怎么做,亚洲金融危机再也没有一个国家冲击它的制度和股市,这个之后不会做资产证券化的东西,将来做什么,实体经济他们肯定在将来干不住。

最后讲一个观点,三个三十年,我们讲金融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没有三十年又崩溃掉,结果又三十年欧元出来,开始期望很大,现在看来是失望很大,再一个三十年如果按照时候规律来说我认为他们这个体系是维持不住的。但是中国能不能起来,能不能去做需要在座各位年轻人去研究,但是我认为未来是非常充满希望的。谢谢。

推荐微博:

  • 华夏时报编委

  • 期货研究所所长

  • 产业经济学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