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 角色:若昔难得的Weblog: 爱上flickr 从flickr开始谈论Web2.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16:09:48
爱上flickr 我一直都很喜欢flickr,主要的原因是喜欢他的界面,浏览起来非常方便。从一个tag,然后用cluster分类,再跳到另一个tag。以前我在空闲的时候,喜欢去webshots看照片,现在则选择flickr。不过看照片时候的习惯,还和在webshots上一样,我希望能有一些editor choice这类网站精选的东西。所以,在flickr上,我也最喜欢他们的 Interestingness,不过我一直很遗憾,interestingness没有RSS输出,要想看,就只能登上flickr的网站。我能记得每天去看看bloglines,却不能保证一定去flickr上看看。无奈之下,我只能订阅了一些flickr上的热门group,例如 FlickrCentralB&WCatchy Colors JPG Magazine的RSS来看。 今天我看到了下面这张照片:我郁闷了几分钟,因为虽然这照片虽然很简单,可是我拍不出来,我想不出这样的构图。 我很想看看这张照片是谁拍的,她还拍了些什么别的照片。于是我打开了这个作者的页面,有她拍摄的更多的照片。这是我在flickr上第一次关注人而不是照片。以前我都把那些照片当作是flickr的照片,而这次,我知道这是mila_schmetterball的照片。 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可以把她加为我的contacts的选项。我试着作了。我有了第一个contact。然后我发现,我可以在一个页面中浏览我所有的contacts的照片。而且还有RSS输出! 我立刻改变了浏览flickr的习惯。我依然会去看interestingness和groups,当我看到我喜欢的照片时,我会去看看那照片是谁拍的,她还拍过别的什么照片。如果喜欢,就把她加入我的contacts,用contacts来跟踪她的更新。有些作者的技巧并不是很好,但是我很喜欢他们的点子。我非常惊奇,原来flickr上有这么多天才,展示了这么多风格。而过去,我在webshots上,见到的总是那么几类,时间长了,我自己照出来的东西,都有股webshots的味道。所以,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interestingness没有RSS输出。因为那是flickr的选择,而读者应该有自己的选择。  最后,我收到了一些来自flickr的通知。有些我的contacts也把我加为他们的contacts了。我突然有股冲动,非常想拿起相机去拍点什么。因为我知道,那些contacts会看着我的照片。 从flickr开始谈论Web2.0 恰好前几天,我看到一篇谈web 2.0的文章,举的例子就是webshots和flickr。 我想,对于我来说,浏览flickr和webshots并没有本质的什么区别,最多是界面上更友好一些。那时候我还在用1.0的方式来浏览flickr。直到今天,从我开始在contacts里面添加人的时候,flickr才变得不一样了,变得2.0了。 所以我想,Web 2.0的特征包括,每个个体参与书写、构建社会化网络、个体对个体的信息交流、或者Keso常说的去中心化。而现在那些时髦的技术,RSS或者AJAX并不是Web 2.0的必要条件。 所以,我回忆起,当年我在新浪论坛出没的时候。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每天登录上网络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看新浪的影视论坛、衣食住行论坛、大话春秋论坛……。在这些论坛中有一些我很喜欢的写手,萨巴、烧肉、东郭、还有已经去世的王崴等等,他们的每一篇帖子我都不愿意错过。好在新浪有他们的个人文集。所以,我会不定期地去看看他们的文集。 现在想来,如果当时新浪在个人文集的基础上,多作一小步,为每个用户设立收藏夹,可以把别人的个人文集放入收藏夹中,然后再把收藏夹中的所有帖子集中在一个页面显示。只需要这么一小步,不需要AJAX,不需要RSS,当时的技术完全能够实现。只要作出那么一点点来,新浪论坛就Web 2.0了。 那么现在我们撇开那些花哨的技术不谈,来看看对用户来说,Web2.0究竟有什么好处?好处之一,用户更容易发出自己的声音。Web1.0也有论坛之类的东西,可是用户不确定有多少人会关心自己。而在Web2.0中,只要愿意,每个用户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中心,每个用户都有铁杆的观众。好处之二,用户更容易听到自己关心的声音,更容易看到自己关心的内容,Web2.0对个人定制。在webshots上,每个用户看到的都是一样的照片,而在flikcr上,用户看到的是自己的contacts的照片。  总之,Web2.0让硕大的互联网变得私人化了。 那么,下一个问题是,Web2.0究竟有多大。我认为,他足以取代web1.0。即使是过去最中心化的信息发布点,比如官方新闻,也可以对每个用户定制。用户虽然无法发布自己的新闻,可是他可以只看到自己关心的那部分新闻。 推论是,Web2.0也就仅此而已,依然是web服务,不会涉足到更宽广的领域,不会冲击传统的桌面应用。例如,office。也许office将来会把数据存放在一个网络上的服务器,但是那只是为了让用户可以从任何地方访问数据,而不是为了发布数据,并非Web2.0。有什么必要把自己写的文档与自己的社会网络共享,而付出的代价是忍受基于Web的劣质用户体验?(虽然AJAX可以很出色,不过依然无法同真正的桌面应用相比) 无论如何,即使只是取代Web1.0,Web2.0已经足够大了。 下一个问题是,Web2.0的盈利点在什么地方?我记得前些日子,安替和Keso为了Web2.0要精英化还是草根化而争论,安替的主要出发点就是Web2.0的经营者的盈利问题。我以为Web2.0不可能精英化了,否则他和Web1.0没有任何区别,我们也就不需要这个升级了。 那么Web2.0要如何盈利呢?我对这个问题毫无发言权,因为我对于商务几乎是一窍不通。但是我想,Web2.0不是抢钱工具,她只是一个更好的Web。Web1.0是如何盈利的,Web2.0还会怎么盈利。比如广告。对于用户来说,Web2.0更私人化,所以在Web2.0上发布广告将会更有针对性,也就更有效。google adSense不正在这样干吗。 回到我关心的问题来,如何称霸Web2.0? 在PC时代,微软的霸主地位是如何形成的?因为他们用Windows占领了桌面市场。绝大部分用户都在使用Windows,所以其他软件厂商必须在Windows上发展。所以Windows得到了一个良性循环,厂商和最终用户都越来越多,形成绝对优势,所以才能制霸个人电脑市场。 这个称霸的技术关键在于两点,1、有一个基础性架构,可能是(Windows那样的OS,也可能是某个中间件平台,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大量的用户都依赖于这个架构,迫使其它厂商也必须支持这个架构;2、这个架构是不可复制的,如果随便一个几百号人的公司就能弄出一个Windows系统出来,那么微软也就无法称霸了。 那么在Web2.0时代,有什么基础性架构呢?我个人以为这个基础还没有出现。 我大胆的预想一下,也许那个架构是一个让数据通用化的工具。还是以flickr为例。现在flickr最有价值的是什么?我以为是他所保存的用户作品和用户关系网,也就是他所管理(或者是收集)的数据。可是这些数据还不能被用户完全自由的使用。虽然用户可以用RSS阅读器来看照片,也可以用别的软件通过flickr的API来处理flickr的照片。可是这些都不能完全发挥flickr的功能。如果要发布新的作品,或者添加新的用户关系,用户必须登录上flickr的网站。  那么现在设想一下,如果有一个类似于flickr的服务,可是他的数据接口是完全公开的。有n多个网站,例如flickP或者flickQ都可以完全地使用这些数据,就象flickr使用自己的数据一样,但是他们提供不同的服务,这样又如何?甚至那些根本就不是网站,可能就是一个桌面应用程序flickA或者flickB,也可以自由地使用这些数据呢? 又或者,不只是照片服务,所有的服务全都可以自由访问交叉引用,那么我们的软件会有什么样的变化?flickr可以使用del.icio.us或者bloglines的数据? 如何才能让数据完全共享呢?你可能马上就会想到XML。XML是个很棒的点子。可是用XML无法称霸。因为他太简单了。任何基于XML的成功案例,都可以被轻易地复制。而生产者并不希望真正的共存。 我能马上想到的,可以作为Web2.0的基础架构,同时还无法被轻易复制的,是超级数据库,整个互联网所有的数据全部从这个数据库中存取。但是,我承认这不现实。 所以,我能想到的第二个点子,是一种服务,首先要有一种通用的格式(例如某种XML),然后这个服务可以读取或者修改整个互联网上用这种格式描述的任何数据。这就是一个各种应用都可以使用(也必须使用)的平台。 无论如何,我相信统一的数据操作会是下一个关键技术。所以我想,我应该关注微软的SSE,或者别的类似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