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自然王国资料:第三方托管“激活”社区文化中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0:51:45

第三方托管“激活”社区文化中心


日期:2011-12-04 作者:李婷 来源:文汇报
图片作者:
图片作者:
图片作者:
图片作者:              
    一个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服务辐射面积”能有多大?闸北区临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这项指标是:约20平方公里。
    
    来这里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的居民,现在每天超过2000人次,有些从外区专门赶来,有虹口的,还有家住闵行、浦东的;从早7点到晚10点,它每天连续服务15小时,365天不关门,为上海首创。
    
    人气旺、服务辐射面积大,得益于一个创新:2008年8月,闸北区以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民办非企业单位——明悦文化服务中心,全权委托它管理临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日常运营。
    
    “托管”后,当年的服务量达到55万人次,比2005年刚建成时翻了一番多,2009年上升到61万人次,2010年更增至77万人次。
    
引入专业管理
    
    2004年以来,作为市、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闸北区按每个街镇(社区)设一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规划,先后建成7个中心,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
    
    但“硬件”到位只是第一步,关键是物尽其用,切实满足居民的文化活动需求。为此,闸北区文化局聘请专业调查公司对区域内居民的需求“摸底”,最后做出来的调查报告长达49页,其中显示,多数居民希望获得的主要还是基本性的文化服务项目,如书刊阅读(80.8%)、健身锻炼(78.9%)、观看影视(73.4%)、看文艺演出(63.0%)等等。这些项目,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都有,但怎么做好大有讲究。许多社区文化中心由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派人管理,往往人手不足,专业服务水平也不够。
    
    2008年,闸北区大胆创新,在临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率先引入了专业管理团队“明悦”,街道文教科则退出具体事务,改行监管之职。双方签订《服务合约》,其中设有两个硬指标:每年服务人次不少于50万;中心的40多个项目里,除15个可以收取成本费,其余必须免费。服务合约4年一签,双方各派出人员组成理事会,每年一次对“明悦”的管理、服务、成本和绩效作全面评估,并且根据评估结果有奖有罚;如不能达标,可以启动对“明悦”团队负责人的罢免程序,重选新的负责人;街道也可在合约到期后不再与“明悦”续约。
    
导入“服务思维”
    
    临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被“托管”后的最大变化,是服务。
    
    每天7点30分至9点是客流高峰,这个时段必定由“明悦”的当家人李明挥守在门口担当“门童”,他已经熟悉了80%以上的来客,忙着一个个打招呼、问好;如果碰到新面孔,他会赶紧递上名片,一边介绍每个楼层的服务项目。
    
    “你主动跟陌生人打招呼,心里要做好‘吃弹弓’的准备。一般一个陌生人,你至少跟他打10次到20次招呼,才会在第11次到第21次之间得到明确回应;但只要他回应,就说明你留住了这位客人。”这是李明挥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摸索出的经验。
    
    他说,以前这儿的工作人员把自己定位为“管理员”,这就拉开了跟居民的距离,非但“管”不好,还容易引发矛盾。“得转变观念,变管理为服务,在贴心的服务中将公共场所的规则告诉居民,请他们配合。”
    
    有个例子:临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阅览室一度经常发生报刊被剪掉一块“开天窗”的事情。按照“管理思维”,解决办法是派人加紧盯梢,“揪出”那些“作案者”,或警告或处罚,同时警示众人。“明悦”改由“服务思维”看问题,就觉得是自己的服务没跟上——阅览室没有配复印机:如果能让读者花很少一点钱复印所需的资料,情况或许会大不一样。于是,他们把唯一一台办公用的复印机搬进了阅览室,复印只收取纸张成本费。这招管用,阅览室后来再没发生过撕扯报刊的事。
    
    社区文化中心的“硬件”好、“软件”还不够好,管理和服务跟不上,以致人气不足的现象,是公共文化服务面对的一道新课题。闸北区的第三方托管,是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管理有序、运作专业、保障有力”新机制的一种探索。区文化局负责人说:政府部门应该转换角色,不再“大包大揽”,也不能光是自己一个人埋头干活……这样公共文化服务才能更高效。
    
    本报记者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