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广天地胡蜂养殖视频:幼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2 07:10:36

幼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

* 刘玉娟**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088)

摘要  培养幼儿的积极心理品质是幼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和核心。本文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幼儿应重点培养的积极心理品质:好奇心、创造力、自制、坚持、社交智慧、责任心、审美、希望与乐观。最后,提出了幼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总体策略。

关键词 幼儿 积极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1 引言幼儿期是个体生命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许多研究和理论表明,成人不健全的心理有可能始于幼儿期。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是个体在随后的人生历程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目标,并把“重视学前教育”作为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这对幼儿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多数研究都在探讨怎样进行补偿性教育与干预;也有人认为从儿童的成长需要出发,为解决儿童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其心理的发展,应以发展性的教育模式为主;还有研究者认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全人格。孟万金教授创立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则旗帜鲜明地提出:开发幼儿的潜能,培养幼儿的积极心理品质,预防各种心理问题,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其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2 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研究现状以中国期刊网为平台,检索统计了1979-2010年期间所发表的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和著作, 发现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关研究、对策研究和现状调查上,还有些研究侧重于对幼儿的心理、生理、问题行为某一方面的调查、分析,还没有深入、全面系统地研究如何对幼儿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文献分析中发现,大多数研究是针对幼儿的补偿性教育研究。这一现象说明,目前对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重点在幼儿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治疗与矫正上,缺少建设性的发展模式的研究。对大多数儿童来说,最重要的是开发心理潜能、发展积极的个性品质、优化整体的心理素质,但这些方面的研究在当前是比较薄弱的。因此,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系统研究幼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目标、内容与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幼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主要内容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参照“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和“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我们认为幼儿阶段应重点培养以下积极心理品质:好奇心、创造力、坚持与自制、社交智慧、责任心、审美、希望和乐观。

3.1 好奇心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异刺激或是在新的环境中, 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等行为倾向。好奇心作为一种优势的心理过程,促使个体主动接近新异刺激物,积极思考,并产生探究行为,促使个体有效的探索外部事物,推动自身认知能力的发展。好奇心是幼儿稳定注意力、认识事物的动力,也是激发兴趣和求知欲的重要诱因,是个体重要的心理品质。发展心理学认为,在幼儿期,由于身心发展和活动范围的扩大,幼儿的独立性增强,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在增加,是培养好奇心的关键阶段。幼儿期好奇心培养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幼儿对新异刺激的敏感性、关注未知的倾向,培养其好问、持久探索、喜欢摆弄的行为,增加积极的好奇体验。

3.2 创造力幼儿期是创造力发展的萌芽期,也是关键的基础期。想象力和发散思维是创造力的重要表现。陈鹤琴认为“童年是想像力发展的黄金时期”,需在幼儿期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此外,在幼儿期,发散思维也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中班时飞速发展,5岁左右发展减缓出现高原期,在幼儿期尤其是小班和中班,还应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心理学家把儿童的创造力描述为“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以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产品的能力”,这告诉我们,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时,无论是培养想象力还是训练发散思维,都要提供丰富的生活和学习经验。

3.3 坚持与自制坚持性是指在某种困难情境中,为达到某一目的而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并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