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小儿健胃消食片2岁:哲学问题 (道里书院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01:21
哲學問題
哲學問題[1]



 

我已經試著描述一種經常困擾我的感情。我將它公開,以向它發洩。這也許會使得有人向我揭示他也有這種感情,并告訴我,我對這種感情還感受得不夠純粹,不夠根本,也就沒能用對實際經驗的充分肯定來將它表達出來。

——尼采《歷史的用途與濫用》

 


 

    那天下午,在從各個方向湧來的哲學文本與哲學及非哲學問題的種種逼壓之下,在由展覽館臨時改造的圖書館的空蕩空間里,我開始了遊走。眼角瞥見架子左邊立有一本英文的人類奴隸史,不知名的作用使然,我已然走了過去的雙腳實行了“返回步伐”。先舒一口氣,然後把書取下來翻看。當書頁打開,當書上的文字“在我的視覺落下的瞬間”[2]進入眼簾的時候,這一天的悲劇就隨之開始了。
    是的,那舒出的一口氣轉眼變成一陣鴻蒙混沌的氣團,它在我胸口旋轉,越旋越大,越旋越開,越旋越深廣。
    在圖書館開架閱覽區的哲學區間中,供奉著萊布尼茨,康德,黑格爾,尼采,胡塞爾,海德格爾,維特根斯坦等哲人的著作。在每一個在西方哲學史上留下了自己名字的偉大人物的專欄里,裝配著這樣一些東西:哲人本人的全集和著作;對哲人本人的全集和著作的研究著作;對這些對哲人本人的全集和著作的研究著作及論文的文獻整理著作;哲人的專題詞典(以近乎統計學的符碼處理方式編撰)。此外,這些書籍有一個合乎我們時代的特點,國際化。
    當你在遊走一番過後像被蘇格拉底問住的那些可憐的雅典公民一樣,僵立在這些全集、研究著作、文獻整理和專題詞典面前——它們只是滄海一粟——你明白了一件事:這個世界完全不需要了思想。

 


 

    長久以來不斷受到一些潛伏著的問題的攻擊,這些問題在進入某種可能的表達形式後呈現為一個兩分的處境:
    要么,進入一種徹底投入的哲學生活。
這引起我的害怕和恐慌。這種哲學性的生活讓人進入瘋狂,讓人成為非人。那裡有完全的必然性和對個人性的悉數捨弃。那裡藏匿著做偉大之人的、聾子都聽得見的絕對命令。
    或者,寫那種與己無關的學術論文。
    這比哲學生活更加要命,因為它徹底浪費了生命。像奴隸一樣不自由,勞役一般工作。這種生活令人無法忍受,因為它價值虛無。
    第二個可能處境從它展現之日起就已經被否定和拒絕了。只能回到第一種可能性。那麼,爲何害怕?
    具體言之,我不知道自己在這種生活形式中活動時,該如何面對家人,用什麽語言和語法跟家人講話,自己和家人的關係會如何根本變化。擴而言之,如何面對日常世界,面對平凡的每一個普通得可貴的他人。

 


 

    常人的生活(就最普通的人而言)大概由這幾部份組成:
    首先是工作,它的基礎功能是養家糊口但遠遠不止於此,工作讓人結成社會關係,讓人成為社會人;其次是放鬆,隨著程度的不同它演變為娛樂、享樂和縱欲;在工作和放鬆的居中層次,是興趣愛好的培養、陶冶——有些人的生活是沒有這個部份的。
    這些生命活動也許都還不夠本真。在這裡“本真”的意思是根植并生發于人的固然天性。在我看來,常人生活的本真部份是家庭倫理生活,是親情關係。
    親情關係向縱和橫兩個方向展開,縱向是孝敬父母和慈愛兒女,橫向是夫婦和兄弟姐妹關係——這個縱橫兩維的關係自然還區分遠近,向遠端拉涵蓋著各種親戚關係。其中,縱向的父母-兒女關係和橫向的夫婦關係是整個結構的十字形支撐骨架。
    這些基本的倫理關係對普通人而言是何等重要。爲什麽我們說“天倫之樂”?何謂“天倫”?不能要普通人去研究所謂的“先天綜合判斷是如何可能的”或者搞明白宇宙大爆炸的最初三分鐘,不能說只有後面那些活動才有意義,前面的日常倫理生活都沒有價值。
    這種日常倫理生活是他們生活的意義,是他們安頓生命的處所,是他們充分感覺到生命意義的地方和事情,是他們生、他們死的地方。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在你能夠勝任孝敬父母、慈愛兒女、夫婦之道和工作生活的時候,你才有基礎開展更進一步的人類活動:中國人謂之“學”(包括政),西方人則有研究活動。人在這些更進一步的人類活動中實現為學者、科學家、藝術家、政治家,當然,還有我們可愛的哲人。
    重要的是,日常的倫理生活和學者、科學家、藝術家、政治家和哲人的活動之間有一種建基關係,後者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之上。我們因而把日常的倫理生活世界稱為第一世界,後一種世界稱為第二世界。
 

    顯然,以上的粗糙分析存在很多問題,但是我要表達的意思是,回頭審視自己的狀況,目前為止,學習哲學沒有使第一世界越發具有意義,反而把作為基礎的第一世界挖空了。

 


 

    海德格爾在中前期講授課中用到過Geschmack(趣味,鑒別力)、Instinkt(本能)等詞來摹寫哲人的本質[3]。哲學出自人之本能,哲人是攜帶著這種哲學本能的人。哲人都是天然的哲學家,而非後天孜孜習得。這似乎是孔子的“學”和哲人的“發問”的根本區別。學的道路適合於所有人去走,它有一種由淺入深、漸行漸遠的時間效用,而哲學,永遠是少數幾個人在“距離人類和時間的彼岸6000尺”的地方鼓搗的事情。
    從事哲學活動的人都是天生的,也就是說,哲人不是培養出來的。醫科學校培養醫生,雖然它們培養出來的醫生有好有壞;烹飪學校培養廚子,雖然他們的廚藝三六九等。可對於哲人,並沒有這樣一個可源源產出的哲學專科學校。在一種類比的意義上,這樣一個哲人的學校只能是“自然”。亞裏士多德並不是從柏拉圖的學園中“培養”出來的,他從一開始就已經是一位哲人了。哲人的天才共和國里也只是存在差異,而不分座次。海德格爾不比柏拉圖來得更加高明、更加接近智慧。
    哲學不是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平實積累,雖然它常常少不了這種積累。在哲學之中有一種根本的艱難。哲學是不斷地以仿佛原初的方式,不斷地像第一個人那樣,去看世界。因而哲學與對世界的根本驚異相關。哲學問題看似是一步一步地探索和思考,哲學著作也實在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出來的,但它實質上是對一個整體的根本撬動和開啟。沒有這種在先的整體的根本撬動和開啟,任何嚴格的、具體可推進的哲學工作都是不可能的。
    我們常人對世界都有一些基本的好奇和疑問,但是說到哲學的“驚異”,只有少數人能夠完整投入其中并持續受其推動。海德格尔70歲的時候被其家鄉梅斯基爾希授予榮譽市民,在答謝辭上他引尼采的話說,“哲学家是一株稀有的植物”。[4]哲學固然絕非在輕鬆的、閒散心情下的對問題的無關緊要的遐想,但真正的哲人也從來不是整天苦苦想著如何能夠進入哲學問題,相反,他或者始終受著這些問題的苦,感到焦慮和壓迫,或者持續迴蕩在這些哲學問題本身當中。胡塞爾為解決不了現象學規劃的根本問題而寢食難安,甚至陷入抑鬱。[5]海德格爾則具有一種對於沉思的隨時預備性。[6]
    眾所周知,特別是那些自詡專業的哲學史研究者以高高在上的姿態所輕蔑視之的:哲學感悟不是哲學研究。嚴格的哲學研究距離零碎的哲學感悟的彼岸6000尺,當然,嚴格的哲學研究距離那些高高在上的愚蠢而專業的哲學史研究者的彼岸,遠遠不止6000尺。
    如果作為哲學史學者我們平時也還研究哲學問題並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這些問題有所通達,那是因為已經有了那些大哲(聖人)對事情的在先澄明。那些聖哲像每一個白天一樣大明終始、透徹究竟,他們是我們所有人的父母。我們只是付出努力順著偉大哲人的轍跡而進入到那業已得到揭示的問題中去。而哲人的工作根本區別於此。哲人沒有老師,因為哲人必須成為其他人的老師。哲人是“原”創的,隨著哲人的眼睛的睜開,一個完整的世界同時打開和鳴亮。無論我們探討那些哲學問題的努力多么艱辛,無論我們認為自己對問題的理解有多么深入和激動人心,它都是在大哲業已在先的澄明境界中進行的,沒有這種澄明,我們目不能視、口不能言。“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這個簡單基本的要求差不多是純然的虛妄之談。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哪怕只是稍微估量到哲學工作的艱難之處,更不消說以一己之身去體量。而真正的睜開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這根本上是世界整體之本身的一種血流如注的誕生:

    “Seelchen[7],我知道,我要马上来到你身边——我不能听你的,我必须告诉你一些事——但这一定会让你开心的——昨晚我几乎一直工作到1点——对付一个完全崭新的问题,它突然间在我脑际一闪而过——我蓦地发现隐蔽的力量在我心中生长起来并使我进入到那种创造状态当中,自从大战以来我再也没有遭遇过这种状态——我急切地等待著它,而现在它骤然来到,如同天启,那创造性的東西的原始自然力[die Urgewalt des Schöpferischen],你知道,Seelchen,谁的精神能领悟它,谁的精神能体验某种无可名状的东西吗——大概只有母亲的幸福堪比。”[8]
 

    因此我無法躲避對自己的疑問乃至懷疑:我能否經得住這種哲學之先天的考驗?在這種徹骨的考驗中,我將顯明為哪一種人?主人抑或奴隸?而如果按照上面的嚴格尺度,哲人都是天生的,哲人只消是哲人他就是大哲,那麼這個問題基本上就只能導向一個否定的答案。

 


 

    “想想在那邊吃草的那些牲口:它們不知道昨天或是今天的意義;它們吃草,再反芻,或走或停,從早到晚,日復一日,忙於它們那點小小的愛情,和此刻的恩惠,既不感到憂鬱,也不感到厭煩”,這是尼采給我們描繪的在亙古之中安然而居的圖畫[9]。平常人在日常倫理世界的境域、暈圈、有限性的柵欄和眼罩的保護下生活,而哲人在這個柵欄之外的淵深處上天入地。哲人以自己的肉眼去承受太陽般的耀芒,又以自己的靈魂去忍耐深淵一樣的黯黑。可事實卻證明,對田園生活如此銳感的尼采自己也陷入了瘋狂:尼采那顆錘子打造的腦袋竟也承受不了這種失去日常世界之限制和保護的、赤裸裸的哲人生活?
    海德格爾說哲學是向著寸草不生的山巔的進發,那裡空氣稀薄。[10]與此同時,他需要并擁有一個家庭。1916年2月1日,在給未來老婆的信中,海德格爾說他夢想著他們兩個人的小家,以及所有那些寧靜的愛情和歡樂的幸福。是的,他在海拔1100多米高的地方連同他絡繹不絕的情人們進行著哲人(天空)-愛欲(大地)的活動,與此同時又在策林根的家宅中又享受著屬於這個平凡世界的倫理生活。在梅斯基爾希,他和自己“獨一無二”的弟弟踢球、勁射並且呼嘯整個球場。他甚至被自己的家鄉授予了榮譽市民的稱號。當然,這也許並不是因為“哲人”身份,而是緣於“名人”效應。
 

    縱然“存在問題”如何高貴和獨一無二,縱然哲人如何活動于高山之孤絕境地,截止到2002年,據官方數據,海德格爾這個撐著滑雪桿往返于unheimlich和heimlich,ungeheuer和geheuer之間的哲人,名義上擁有2個兒子,14個孫子,21個曾孫[11]。

 

六(未完成)
 

    孤絕的哲學思考與人文道德學養之途
    哲學思考:瘋狂性,無前提的原創之思。它是對死亡的練習,乃至它就是瞬間的死亡本身。
    人文道德學養:像煮飯;像葉芝的一句詩,“隨時間而來的智慧”。

 

--------------------------------------------------------------------------------

[1] 哲學問題,這個短語此處指的是由哲學引起的問題以及哲學本身作為問題。而這個不完整的小文無可避免地獻給柯老師,因為就像蘇格拉底之於希臘城邦,打從和柯老師結識時起,生命對於我就成了一個問題。

[2] 胡塞爾《邏輯研究》第二卷第二部份,轉引自張祥龍《海德格爾傳》,64頁。

[3] GA22,1926年夏季講授課“古代哲學的基本概念”,S11;GA36/37,1933年夏季講授課“哲學的基本問題”S8。

[4] GA16,S560。

[5] 出處忘掉了,待查。

[6] GA15,S417。

[7] 海德格爾對他老婆的稱呼,詞典釋義“易動感情的女人”,不知道怎麼弄出個譯名,叫“小可憐”好像不太合適。

[8] 1915年12月16日,海德格爾致艾爾弗麗德信。

[9] 《歷史的用途和濫用》首節。

[10] 1916年1月3日,海德格爾致艾爾弗麗德信:“朝向寸草不生的山巔——那裡空氣稀薄——的漫遊,並不會把我們的精力消耗殆盡,相反,總是存在一種沉入到豐沛生命裏去的下降,人們可以把采自高遠之地的寶藏存放入這種生命當中。”

[11] Adam Sharr, Heidegger’s Hut, Note,2006。

 

---此帖由无竟寓在2010-3-17 9:43:17編輯
頂 樓(TOP)
誰謂河廣 一葦杭之      魚雁        等級: 勇義之士   頭銜:   身份: 會員   发帖: 190    精華: 4   积分: 291    金钱: 1158   線上: 2天8小時39分   來自:   註冊: 06-2-7 10:13:54 10-3-17 3:22:26 Re: 不管怎麼樣  好的文字本身就已經是好的哲學 
至少  是好的哲學的徵兆

  1樓(TOP)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    无竟寓        等級: 仁通之士   頭銜:   身份: 管理員   发帖: 2845    精華: 207   积分: 7350    金钱: 19552   線上: 42天12小時35分   來自:   註冊: 06-8-25 16:21:18 10-3-17 10:22:41 Re: Seelchen不妨作小心肝?
謝謝獻辭,很榮幸,寫得這么好的文字。看到朋友成長的快樂其實不啻于智慧閃現的瞬間,如同《會飲》所謂“靈魂的生育”,大概也是“母親的幸福堪比的”快樂。而這何嘗不是一種人倫,朋友之倫?《尼各馬可倫理學》在轉入沉思生活之前,花了兩卷探討朋友之道和sumphilosophousin[一起愛智慧、一起哲思]。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樓(TOP)

道里書院:在深沉冷淡的、節制到隱而不顯的友愛中结成莖典書寫的共通体。。。。。    子横        等級: 勇義之士   頭銜:   身份: 管理員   发帖: 215    精華: 7   积分: 417    金钱: 2057   線上: 3天2小時1分   來自:   註冊: 07-12-8 10:44:13 10-3-17 18:35:37 Re: 小心肝不錯,不過海德格爾和他老婆的通信集的書名在中文世界里就要變成“我可愛的小心肝!”(Mein liebes Seelchen!)了。
小傢伙?小丫頭片子?小南瓜?小點心?
再研究研究再討論討論再考慮考慮再琢磨琢磨。。 3樓(TOP)
誰謂河廣 一葦杭之    光隐        等級: 智慧之士   頭銜:   身份: 版主   发帖: 417    精華: 23   积分: 917    金钱: 4590   線上: 5天12小時50分   來自:   註冊: 06-12-8 12:29:40 10-3-18 23:09:34 Re: “據官方數據,海德格爾這個撐著滑雪桿往返于unheimlich和heimlich,ungeheuer和geheuer之間的哲人,名義上擁有2個兒子,14個孫子,21個曾孫”

为什么要加上“名义上”?
————
4樓(TOP)
光具有最高的速度,却呈现为一束静态的亮    子横        等級: 勇義之士   頭銜:   身份: 管理員   发帖: 215    精華: 7   积分: 417    金钱: 2057   線上: 3天2小時1分   來自:   註冊: 07-12-8 10:44:13 10-3-19 2:27:14 Re: 這個屬於哲人的八卦。
---此回復由子横在2010-3-19 4:22:05編輯 5樓(TOP)
誰謂河廣 一葦杭之    Kukumalu        等級: 平等之士   頭銜:   身份: 會員   发帖: 7    精華: 1   积分: 34    金钱: 165   線上: 0天4小時52分   來自:   註冊: 10-2-18 23:15:54 10-3-22 0:24:49 Re: 译作“小可怜见”怎么样?多了个“见”,表明了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一种痛惜而又欣赏的眼光和态度?这种态度中已经包含了一种若持这种态度所必需的稍微的距离? 6樓(TOP)
   光隐        等級: 智慧之士   頭銜:   身份: 版主   发帖: 417    精華: 23   积分: 917    金钱: 4590   線上: 5天12小時50分   來自:   註冊: 06-12-8 12:29:40 10-3-22 3:22:01 Re:

……在每一個在西方哲學史上留下了自己名字的偉大人物的專欄里,裝配著這樣一些東西:哲人本人的全集和著作;對哲人本人的全集和著作的研究著作;對這些對哲人本人的全集和著作的研究著作及論文的文獻整理著作;哲人的專題詞典(以近乎統計學的符碼處理方式編撰)。此外,這些書籍有一個合乎我們時代的特點,國際化。
當你在遊走一番過後像被蘇格拉底問住的那些可憐的雅典公民一樣,僵立在這些全集、研究著作、文獻整理和專題詞典面前——它們只是滄海一粟——你明白了一件事:這個世界完全不需要了思想。


这个结论好玩。尤其是配以“装配”、“统计学”等词汇,嘿嘿。(不过,仿佛也不至于说是“这个世界”吧,只是“这个学术世界”而已。。。)
————

关于“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周四下午系里一个教授的退休仪式,之后他发群体邮件说:
Quite honestly, what meant most to me was that my family got to hear some of the nice (even
if exaggerated) things some of you had to say. Thanks for that. It was wonderful.
————

哲人是“原”創的,隨著哲人的眼睛的睜開,一個完整的世界同時打開和鳴亮。
而真正的睜開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這根本上是世界整體之本身的一種血流如注的誕生。

问:
为何此“第二世界”的体验不能为伦理生活带来照耀与温暖呢?既然其体验者具有至少某种意义上的同一性。
或许那个两个世界本也不是“两个”,而是作为相互的张力与牵引而存在的两种形式?
又或许,子横所强调的这种裂力,在相当程度上,只出现于这强调本身?
————

“隨時間而來的智慧”,仿若祝福。
————


---此回復由光隐在2010-3-24 2:44:45編輯 7樓(TOP)
光具有最高的速度,却呈现为一束静态的亮    ASR        等級: 智慧之士   頭銜:   身份: 會員   发帖: 389    精華: 14   积分: 721    金钱: 3299   線上: 3天20小時34分   來自:   註冊: 06-1-10 13:26:51 10-3-22 3:22:02 Re:

说句不中听的话,楼主对哲学的理解已然十分病态。哲学在巴黎大学建校之初,在四大学科中就被定位为无关人类福祉的低级学科。哲学哪有你想的那么崇高伟大?

楼主认定了哲学乃少数特异之人在“距離人類和時間的彼岸6000尺”的地方鼓搗的事情,那么这个世界不需要哲学不需要思想又有何可怨言?这个世界不需要你那是理所当然,那你就自己沉浸在自己事关生命事关根本的伟大思想里沉寂死亡好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有何不好?依我看,今日哲学的普遍困境,虽说有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之侵蚀的原因,但哲学和从事哲学的人不能sich selbst rechtfertigen才是症结所在。在我们接触哲学之初,就被告知哲学多么深沉伟大,哲人如何如半神一般特异不凡,于是卑微的我们也想披上哲学的外衣,让自己靠近不朽的荣光,可是呢,哈哈哈,这个世界根本不屌你?真的是这个世界有病,还是我们的哲学美梦该醒醒了?

8樓(TOP)
   魚雁        等級: 勇義之士   頭銜:   身份: 會員   发帖: 190    精華: 4   积分: 291    金钱: 1158   線上: 2天8小時39分   來自:   註冊: 06-2-7 10:13:54 10-3-22 11:12:47 Re:

本來以為“名義上”是指實際上不止的意思  但也沒感到有什麼太大的興趣  昨天突然好奇去查了一下  原來竟是指海家老二不是骨肉  故實際上是“不到”的意思

既然書信有載 已經出版 已為人所共知 那就不應該算是什麼八卦了 

只是個簡單的事實而已




9樓(TOP)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    卐术        等級: 勇義之士   頭銜:   身份: 會員   发帖: 166    精華: 4   积分: 346    金钱: 1189   線上: 3天5小時8分   來自:   註冊: 06-2-9 16:59:10 10-3-23 10:39:05 Re:

感觉我近一段时间以来的关注点和楼主有些相似或者存在可以交换一些看法的地方。以下是写的这方面的一点速记,不知是否可能作些交流呢?由于是速记,措辞相当放纵,甚至轻浮,还望读者谅解。




很多人会说什么到底是他娘的存在(Sein),我说海德格尔根本没说清楚,人家会回说:Yes,但这个老玩意一生都在不停追问嘛。我再说:准确的说,他不是在追问存在是什么东西,而他是追问存在“是”什么,也就是追问存在与存在者的关联形式,即形而上学在场如何可能;同一的人应该如何照面存在,是此在(Dasein)的灵异方式而再次导向传统形而上学的陷阱,还是本然(Ereignis)的诗意境域?即这包含了一个生存伦理学问题,更直接的说,人如何可能拯救存在情态的衰微性和虚空性——但问题是说到这已经很玄思了,那个发问者估计已经疯了。

《存在与时间》一上来就是Dasein、存在论差异、被抛、沉沦……这些半日常和半超常的体验混在一谈,并以极为小心的话语缝合两者的断裂和躲避可能被直面为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尴尬斥责。因此,很多人觉得海德格尔比胡塞尔好读,或者话这样说吧,海德格尔狡黠且容易被误读,因为海德格尔没那么严肃的要求过——他也无法真正如同胡塞尔那样去发出要求:胡塞尔讲本质是可以直观的(大多数人看来:本质不是逻辑概念吗?它可以被给予的直观?太玄了!还什么看到美女的时候同一的看到美女本身··发问者喊道:胡塞尔你可以滚蛋了··我在吐血。)

海德格尔学聪明了,我压根就不明说什么存在本身可以直观或者说明见。我就说存在者始终存在着的嘛,深重尴尬的话题就这么混过去了……实际上他当然默许了可以明见直观存在了,在胡塞尔本质直观那里实际已经同一而出了存在的明见情态。但反过来如果他一敞开就说,我们都要直观存在本身,好家伙,那么就比胡塞尔还他妈神秘主义了,人家胡塞尔怎么还是谈意识的现象学,你上来就说存在是可以直观明见而出的,那么是不是等于你已经直观上帝了!?……如此估计《存在与时间》看个开头基本就没人再往下看下去了。因此他干脆就不谈与存在的照面到底具体是一个什么情形,其实估计他也很难谈清楚,没有人能这样谈清楚了。就像布朗肖说的,这些问题只好沉默了。

因此经常说要读哲学的人,如果他无法真正把握住存在的情态,或者说那种超常态的体验吧,或者干脆说你没这个禀赋,那么你就不要做什么哲学了,哲学就成了某一部分人的特权,就如同进入哲学院学习,大家都应该是一群特异功能者,可能在“外面”的人看来,这些人在一起说的话就如同加了密码的鸟语一样,而且他们传达往来的加密和解密的方式都是天赋所予,外人你想学也根本没得学。那是不是如此干脆走另一个极端,大家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吧,每个人体会到什么算什么,比拼智力,无尽的拆解、误读、对话、争辩……那是这样的话,哲学院干脆和动漫游戏学院合并算了。

总之如果哲学是上面这俩情形,这哲学还有啥鸟意思?是的,你可以说,哲学再玄还是要回到关照日常的嘛,从存在那里迂回日常迂回大众伦理嘛……犹如每个宗教那样,从存在到日常谈了那么多,但问题是对于大多数信教的人来说,压根就不懂你在说什么嘛,大多数人信教,那是因为纯粹的信念主义,因此说某一宗教的普及完全依靠自身是不可能的。

因此学院里面谈的哲学,你谈的很玄,在普通大众眼里多半很可能就被看作是哲人的庸人自扰(或许还真是如此)。因此说从不讲人话开始谈的哲学到真正能成为大众接受信奉的“宗教”,这个过程是不可能仅依靠阅读体验到“圣经”的每一句话的真实含义来信仰上帝的,因此这样的带有神学意味的哲学只能依靠更多的他者之力来获取大众的信奉,这是不是神学的形而上学悲剧的一个显见呢?因此可能在马里翁看来:貌似拯救西方的神学和伦理学必须要拯救形而上学,而实际上必须从彻底的改造西方的神学和伦理学才可能改变神学和哲学所遭遇到的一切问题。

或者说能不能说,要抛弃那种惯常从不可能说清的玄思为起点的哲学,而完全依于从日常万象情态的充分体验和反思作起,来坐实人生的真境界?


 


---此回復由卐术在2010-3-23 14:17:00編輯 10樓(TOP)
   ╋ ■ 岳 麓 門   ├■原典閲讀|經典解釋|原創思想   ├■切問近思|切磋探討|零星感悟   ├■課堂|讀書會|講座|聚會|活動    ╋ ■ 東 林 門   ├■政治哲學|倫理教化|社會歷史|思想史   ├■宗教沉思|宗教經驗|宗教研究   ├■科學哲學|技術反思|科學歷史    ╋ ■ 麗 澤 門   ├■詩歌小説|尺牘隨筆|文學研究   ├■原創書畫篆刻|視覺藝術|電影動漫|建築雕塑   ├■聽覺藝術|古典音樂|戲劇戲曲|通俗音樂    ╋ ■ 爾 雅 門   ├■文獻學|版本學|目錄學|校讎學|文獻資料交流共享   ├■小學|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   ├■印歐語文|希臘拉丁|梵文|現代西文    ╋ ■ 白 鹿 門   ├■論壇事務|版務討論|公告發佈   ├■學術出版信息|书评|学术批评   ├■經典與書寫叢書出版信息 ','',0);" href="http://daoli.getbbs.com/index.aspx">道里書院論壇切問近思|切磋探討|零星感悟 9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  1/2頁   總數14   每頁10 條   相關資訊 類型: 普通 排序: 普通 狀態: 正常 功能: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