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愛可以连续吃几天:定语从句的有效教学初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57:44

定语从句的有效教学初探

作为初中英语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首先要解决“Why to teach English” “What to teach and how to teach”以及教与学的关系等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才能走近学生,走进课堂,做一个新时期的合格教师。

众所周知,语法是英语教学中最难的部分。许多教师“为教语法而教语法”,结果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在没有实行课程改革之前,教师普遍从解释定义着手,然后举例子说明,再然后进行练习。结果直到课上完了,许多学生还似懂非懂,一应用就错漏百出,效果非常差。实施新课程标准后,许多教师置身于课改实践,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创造出效果良好、令人称誉的好做法、好经验。诸如自主的课堂、合作的课堂、任务的课堂、对话的课堂等。面对如此灵活多样的新课程教学方式,具体到日常教学时,我们不能固定某一种模式,不采用单一的方法,不拘泥于陈规老框,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情),还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随机应变。“易于学生接受,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是我所追求的英语新课程的教学方式。

就拿《新目标英语》九年级课本Unit 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中定语从句的教学来说,我从教十年,教了三轮,感受特别深刻。教第一轮时,我采用典型的传统教学,学生学得非常艰难,花了整整两节课,许多学生还难以理解,不知定语为何物。教第二轮时,课改才刚刚起步,我借鉴任务型教学,给学生布置任务,安排预习,课堂教学时围绕事先安排的任务来展开教学,结果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在一节课基本掌握,但不会运用,基础稍差的学生就似懂非懂了。最近一轮教学定语从句时,我吸取前两次的教训,认真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强调课程和教学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以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相联系”,所以我在备这节课时便特别考虑了自己学生的语言习得心理和习得顺序,从自己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经验储备和心理状况的实际出发,参考了《教师用书》、《教材全解》、《剖析》、《英语周报》等书刊中的相关章节,决定由旧导新,在“合成”上做文章。

我的教学步骤大致如下:我首先叫起一个女同学,指着她,等学生把目光都集中到她身上时,我才不紧不慢地说:“她穿的那件外套好漂亮。请同学们译成英文说。”沉默了一分钟,还没有人举手回答。我不着急,转身在黑板上写出“那件外套好漂亮”,刚写完便有不少人举手。我让中等水平的小罗上去板书。“The coat is very nice.”我给了个大大的红勾,接着我用另一种颜色的粉笔在“那件外套好漂亮”前加上“(她穿的)”,一写完就有许多学生脱口而出“She is wearing”,我有意识地把它们写在小罗翻译的句子前,“She is wearing the coat is very nice.”并问:“对了吗?大家念念看。”许多人都在小声念。“不对吧?好像不顺畅!”语感较好的小赖首先质疑。“典型的中国式英语!”小邱马上接口。其他学生纷纷加入讨论……我见时机已到,示意大家静下来,说:“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这个句子确实不对,正确的译法应该是‘The coat (that she is wearing) is very nice.’(我特别用红色粉笔把that写得又粗又大),并向大家解释:“像这种用一个句子修饰某一名词或代词的复合句叫定语从句,我们姑且把作修饰用的句子用括号和that与原句连接起来,关键是要把括号中的内容放对位置,这个位置就在句子中的名词或代词的后面。”为了更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我特别板书强调步骤:1、分别译出两个句子;2:找出先行词(即是句子中的名词或代词);3、在另一个句子前加引导词并把该句放在先行词后面。接着,我出示两个例子:1、这就是(我昨天借的)那本书。2、(我丢失的)自行车是新的.让学生把它们分别翻译成两个句子再按步骤合成一个复合句。练习时我特别强调别忘了引导词。结果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做出。随后,我要求每个学习小组联系生活实际,各举两个以上类似的句子,五分钟后派代表朗读例句:He is the best teacher that I have met. The girl( that is standing ) is our teacher. The basketball (that they are playing) is old. ……各组争先恐后,踊跃发言,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最后我还特别总结了几点特殊规定,让学生开拓,给尖子生加料。

之后,我在教学反思中这样总结:教师既不能“为教语法而教语法”,也不能拘泥于课本内容,而是以学生为本,因课而异、因情而异,从学的角度设计教学内容,就能做到“老师经松地教,学生愉快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