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牛的长触角:矛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7:49:20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摘要: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它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又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着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本文通过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来论述中国为什么能够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关键词: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文: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承认矛盾普遍性是坚持彻底辩证法的前提,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也就是构成每一事物(过程)的诸多矛盾以及构成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以及不同的解决矛盾的具体形式。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地解决矛盾的关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辩证的。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首先,共性和个性有差别,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共性作为无数个性中共同的东西,只能大致地包含个性的一定方面或本质,它比较一般也比较稳定,而个性则比较丰富具体、随条件而不断变动。其次,共性和个性又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没有独立自存的共性,共性就存在于个性之中,普遍性就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也没有纯粹的个性和特殊性,特殊性和个性总与一定的共性、普遍性相连结而存在。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再次,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道理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概括的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有以下几点:第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问题和当代国际形势的特点,总结了我们党的历史经验而提出来的,我们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这种社会制度反映了社会主义内在固有的质的规定性,是与其他社会制度、尤其是与资本主义制度有本质区别的。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在当代条件下相结合的产物,是创造性地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具体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的结果。第二,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是对事物运动一般规律即矛盾普遍性的反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揭示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一般规定,这些理论是一定要坚持的,否则就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但是,中国又有自己的特殊国情和特殊矛盾,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这些特殊实际出发,而不能照抄理论或照搬别的国家的模式。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不是要把它们当作是谁也不能怀疑和反对的神圣的教条,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既反映了社会主义所具有的共性,同时又具有“中国特色”,即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实现形式上有中国的特点。而是要把它们与中国的特殊实际结合起来,运用它们分析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第三,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解决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的过程,既是一个坚持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也是一个把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创造社会主义的具体实现形式的过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并不是某个人事先设计和规定的,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这种创造实践的理论结晶,是我们进行这种创造性实践的指导思想。即社会主义是普遍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二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处在辩证联系之中。就是说,中国特色的特殊性一定要同社会主义的普遍性相联系,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而不能孤立地强调中国特色,脱离社会主义的普遍性,从而失去社会主义性质;同时,社会主义的共性也只能在有各国特色的个性中并通过这些特殊性而存在,没有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不同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科学社会主义。从一般的意义上讲,社会主义作为思想理论和运动,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它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目标,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标准。但这些仅是普遍性方面。事实上,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国家,它的具体表现又不完全相同。经过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面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从较多地看到与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转为强调在开放的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是实行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必须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从急于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转为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中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从过分重理论原则转为重生产力的发展。从单维性向多维性转化。社会主义是从思想和运动发展为制度的。作为一种制度,它有着本质的规定,具有区别于剥削制度而适用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规律和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区别于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以及17、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同时也区别于现时代西方的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对资本主义这个特殊社会形态的分析,揭示它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形成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构想。他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是由特殊到一般,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列宁、毛泽东同志在革命与战争为主题的时代,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在如何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和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都带有鲜明的本国特色。如列宁的“苏维埃国家”理论带有俄国特色,毛泽东同志的“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带有“中国特色”。邓小平同志更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实现了由一般到特殊,把科学的理论转化为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党的十五大通过的新党章为邓小平理论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从矛盾的普遍性方面来讲,坚持社会主义,就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但是,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实现的具体模式和实现的程度,必须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不同,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实现的形式和程度也就不一样。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我国在社会主义具体制度和运行机制方面,有着十分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也充分体现出矛盾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第一,在所有制上,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种所有制结构,由于它坚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因而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又由于它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发挥其有益作用,因而它适合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具有中国特色。第二,在分配制度上,我国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三,在经济管理和运行机制上,我们要建立的是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就为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这种市场经济,既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下单一的计划经济,又有别于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它既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也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色。第四,在政治制度中,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具有鲜明的特色。我国的民主不是照搬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而是适合自己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我们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又不同于一党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第五,在文化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它具有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等显著特征。列宁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而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建设社会主义也是如此。各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都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但在不同的国家,由于国情不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具体模式、具体途径又是各不相同的。邓小平同志指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列宁的本本上找不出来;每个国家的基础不同,历史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左邻右舍不同,还有其他许多不同,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不能照搬;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的实际,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切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中,我们党特别强调要始终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突出和保持中国自己的特点。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文明,中国具有自己的国情,属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既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只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论经济、政治还是文化建设,都要符合中国的实际,不能照搬别国模式。要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努力形成和发展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与时代潮流相应、与世界文明相通的道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要具有世界眼光,注意向世界学习,要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建设面向世界、立足本国的社会主义。总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由其独特的观念、理论、制度与道路(实现途径)等综合构成的科学社会主义新模式。他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生动体现。我们只有从多维度、多层次来正确理解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坚定不移地沿着这一道路前进,将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也正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所共同揭示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如何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什么 矛盾特殊性的概念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原理 辨析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对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有和指导意义 请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的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分析 为什么说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理论依据? 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论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与时俱进?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分析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却性 结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谈谈大学声就业问题 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谈谈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的重大指导意义 简述矛盾特殊性的含义以及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意义. 结合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谈谈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的重大指导意义 矛盾的特殊性是普遍表现出来的 用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阅历说明中国走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举实事例子说明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 问一下矛盾上的特殊性与普遍性辩证关系? 请你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的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进行分析。 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分析机械设计中的对立统一这一方法的应用.谁有什么好的建议,帮忙提提. 论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角度,试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与时俱进? 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角度,试论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需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