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pid dominance:学校管理的经验与体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05:33

学校管理的经验与体会

[日期:2011-01-07] 来源:  作者:叶建丰 [字体:大 中 小]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全面阐述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战略意义,指明了社会主义现代教育的发展途径和发展方向,明确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人才的培养和造就。科学技术如何发展?人才怎样才能培养和造就?毫无疑问要靠教育。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人民教师。
  从这个意义上讲,十六大在提升教育的战略地位同时,给学校和教师也压了一副重担。那么,应该如何运用有效的权力带领教师努力完成十六大报告中所提到的教育任务呢?我以为,最主要的落脚点是明确学校管理的真谛。
  一所学校管理的内容千头万绪,但真谛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广大人民教师人尽其才、人尽其力、人尽其心。
  
  一、让广大教师人尽其才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前提
  
  这里所讲的“才”,专指教师教书育人时所具备的专业常识。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授业、传道、解惑也。现在姑且不论现代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什么素质,但就专业知识来说,不能“授业、传道、解惑”不能为师。我们知道,每位教师从高等院校所学的知识是书面的、片面的、肤浅的,甚至有许多知识的获取、积累,毕业后不能做到学以致用。
  因为,每个教师在选择学习专业时经常会面临着多种兴趣只能选择一种的矛盾,因此,在安排教师工作岗位时不能绝对以教师毕业的专业来判定其知识和教书育人的水准。特别是一些原来中师毕业,后来经过自学考试、函授得到专科文凭的教师。
  我们的做法应是让教师自我选择所教的学科,只要是专长的,即使不是本专业的也无妨。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结果挫败了曹军就是明例。另外,还必须坚决摒弃本科生一定优于专科生;专科生一定优于师范生;师范生一定优于高中生的陈腐观念。事实证明,有很多代课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了许多科班出身教师可望不可及的成绩。
  要着眼于实效,抓住机遇,经过长期的观察、考核,掌握每个教师的真正水准,大胆、灵活、充分使用教师才识,安排其从事最适合的工作岗位,以尽其才。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斯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能否学会学习应该作为教师是否是人才的衡量标准之一。
  
  二、让广大教师人尽其力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动力
  
  管理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过粗或过细都会压抑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作为一名管理者,其管理的水平不是体现
  在制定、完善了几个规范制度,解决了几个棘手问题,完成了几个艰巨任务上,而是如何调动教师的最大工作热情,人尽其力,人尽其职。
  “领”是为了“导”,“管”是为了“理”,其最终都是为了放权、放手,使教师养成“领导在或不在校都一样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如果单单以此来评论教师的优劣,我们学校不泛有许多堪称“好的教师”。这种教师有横溢的才华,也有教学生“发现真理”的经验。但是,他们不一定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经验。
  我们发现有相当部分的教师热衷于“出工不出力”,热衷于“做天和尚敲天钟”的应付式教学。究其原因,除了教师职业的本身,还有更多的是学校领导的作风和管理机制方面问题。
  
  三、让广大教师人尽其心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同周围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没有一件是孤立存在的。教师能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力是学校得以发展的源泉,但每个人心想的不一样就会南辕北辙。这就更需要强调“团队精神”,也就是平时说的“团结协作”精神。
  一所学校如果没有团结协作精神,其力量是脆弱的,也是不能长远发展的。廉颇与蔺相如均为赵国栋梁之才,就其对赵王和赵国来说,无不尽心尽力的,但如果将相不和,赵国被灭亡的时间就提前了。
  因此,要千方百计动员教师相互协调,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不嫉贤妒能,树立大局的观念。同教材的教师要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同班级的教师要相互沟通,齐抓共管。每个教师都要参与“群体师德创优活动”,以便促使自己都承担起振兴学校的历史重任。
  总之,教育管理应该有是则是,非则非,不夸大、不缩小、不埋没教师业绩的工作方法;有尊重教师首创精神,为教师勤做嫁衣的奉献信念。这就是我学习十六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