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 coupons:湖南省永州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58:37
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部。东连郴州,南界广东清远,西接广西桂林和

永州市
贺州,北邻衡阳、邵阳。湘江经西向东穿越零祁盆地,潇水自南至北纵贯全境。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6′-112°21′、北纬24°39′-26°51′。南北相距最长245千米,东西相间最宽144千米。总面积22441.43平方千米。总人口565万人(2003年)。永州古称零陵,因舜帝南巡崩于宁远九疑山而得名。隋初设置永州总管府,永州、零陵从此一地二名。又因潇水与湘江在城区汇合,永州自古雅称“潇湘”。
目录
·                                 ?简介
·                                 ?行政区划
·                                 ?历史沿革
·                                 ?参考资料
·?简介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
永州市-简介

永州市位于湖南南部。东连郴州,南界广东清远,西接广西桂林和贺州,北邻衡阳、邵阳。湘江经西向东穿越零祁盆地,潇水自南至北纵贯全境。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6′-112°21′、北纬24°39′-26°51′。南北相距最长245千米,东西相间最宽144千米。总面积22441.43平方千米。总人口565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冷水滩区逸云路,邮编:425000。代码:431100。区号:0746。拼音:Yongzhou Shi。
永州古称零陵,因舜帝南巡崩于宁远九疑山而得名。隋初设置永州总管府,永州、零陵从此一地二名。又因潇水与湘江在城区汇合,永州自古雅称“潇湘”。
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

永州市
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这里所说的零陵,实际上就是舜陵,或者说是舜陵的别称或美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零陵县,也有纪念舜帝之意。隋朝时因郡西南有“永山永水”,将零陵郡改置永州总管府。
简称永。位于中国湖南省南部,潇水下游。人口50.96万,汉族为主。隋开皇九年(589)置永州,并为州治,1954年属衡阳专区,1968年后属零陵地区,1979年4月析零陵县置永州镇(县级),1982年1月改永州市。林产有松、杉、南竹。特产“永州薄荷”。水口山、大庙头、石岩头三林场为市用材林基地,并多油茶、银杏、杜仲。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棉花、黄豆。矿产多锰,是全省重点锰矿区之一。工业以轻工业为主,有造纸、羽绒、染织、卷烟、玻璃、塑料等。有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市郊的石棚,是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被誉为巨石文化。名胜古迹有唐代柳宗元谪贬永州所作《永州八记》遗址、柳子庙、朝阳旭日、回龙夕照、萍洲春涨、香零烟雨等。
永州市-行政区划

永州市辖2个市辖区、8个县、1个自治县。
永州市  面积22255平方千米,人口565万人(2003年)。

永州市
冷水滩区 面积1218平方千米,人口49万。邮政编码425000。区人民政府驻清桥路。
零陵区  面积1959平方千米,人口58万。邮政编码425007。区人民政府驻南津中路。
东安县  面积2211平方千米,人口59万。邮政编码425900。县人民政府驻白牙市镇。
道县     面积2441平方千米,人口67万。邮政编码425300。县人民政府驻道江镇。
宁远县  面积2508平方千米,人口74万。邮政编码425600。县人民政府驻舜陵镇。
江永县  面积1633平方千米,人口25万。邮政编码425400。县人民政府驻潇浦镇。
蓝山县  面积1807平方千米,人口35万。邮政编码425800。县人民政府驻塔峰镇。
新田县  面积1004平方千米,人口37万。邮政编码425700。县人民政府驻龙泉镇。
双牌县  面积1739平方千米,人口17万。邮政编码425200。县人民政府驻泷泊镇。
祁阳县  面积2519平方千米,人口98万。邮政编码426100。县人民政府驻浯溪镇。
江华瑶族自治县  面积3216平方千米,人口46万。邮政编码425500。自治县人民政府驻沱江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至2003年底。 *
永州市-历史沿革

永州古称零陵,因舜帝南巡崩于宁远九疑山而得名。隋初设置永州总管府,永州、零陵从此一地二名。又因潇水与湘江在城区汇合,永州自古雅称“潇湘”。
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

永州市
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这里所说的零陵,实际上就是舜陵,或者说是舜陵的别称或美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零陵县,也有纪念舜帝之意。隋朝时因郡西南有“永山永水”,将零陵郡改置永州总管府。
1949年10~11月,永州各县先后解放,永州专区于10月正式成立。1950年5月,永州专区改名零陵专区。1952年11月,衡阳、零陵、郴州三个专区合并为湘南行政区。1954年7月,湘南行政区撤销,原零陵专区所属各县,除新田划归郴县专区外,其余县全部划归衡阳专区。
1962年12月底,恢复零陵专区,专员公署设零陵县芝城镇(今芝山区),辖8县:零陵、东安、道县、宁远、江永、江华、新田、蓝山。原零陵专区的祁阳、祁东2县划归衡阳专区。1964年5月,划零陵、道县的12个公社和9个国营林场,设置潇水林区管理局。1968年9月,改零陵专区为零陵地区。
1979年,零陵县东风镇改名永州镇,由地区直接领导。1982年1月,改永州镇为县级永州市。1983年2月,祁阳县重新划归零陵地区管辖。1984年6月,撤销零陵县,恢复县级冷水滩市。至此,零陵地区辖永州、冷水滩2市和祁阳、东安、双牌、道县、宁远、江永、江华、新田、蓝山等9县。(摘自“永州市政府网站”,略有改动)
零陵专区、零陵地区 1949年设零陵专区,专署驻零陵县。辖零陵(驻芝城镇)、东安(驻白牙市)、祁阳、新田、宁远、江华(驻沱江镇)、道县、永明等8县。
1952年由祁阳县析置祁东县,驻洪桥。同年,撤销零陵专区,原零陵专区所属零陵、东安、祁阳、新田、宁远、江华、道县、永明、祁东等9县划归湘南行署领导。1962年复设零陵专区,专署驻零陵县。原属衡阳专区的零陵(驻芝城镇)、江永、道县(驻道江镇)、宁远、东安(驻白牙市)5县及江华瑶族自治县(驻水口镇)和郴州专区所属蓝山、新田2县划入零陵专区。辖7县、1自治县。
1966年零陵县驻地芝城镇改名东风镇。
1969年由潇水林区设立双牌县(驻双牌)。辖8县、1自治县。
1970年零陵专区改称零陵地区,地区驻零陵县。辖零陵(驻东风镇)、新田、宁远、蓝山、双牌、江永、道县(驻道江镇)、东安(驻白牙市镇)等8县及江华瑶族自治县(驻水口镇)。
1979年零陵县驻地东风镇改名永州镇。(以上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史为乐著》)
1982年1月2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永州市,以永州镇和零陵县部分行政区

永州市
域为该市行政区域。
1984年6月18日,国务院批准江华瑶族自治县驻地由水口镇迁至沱江镇。6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零陵县,将零陵县的大部分行政区域并入永州市;恢复冷水滩市(县级),以零陵县小部分行政区域为冷水滩市行政区域。
1988年12月27日,国务院批准江永县的大干乡、界牌瑶族乡、桥头铺镇划归江华瑶族自治县。。
1995年11月2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5]110号):(1)撤销零陵地区和永州市、冷水滩市,设立地级永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芝山区。(2)永州市新设立芝山区、冷水滩区。以原永州市为芝山区的行政区域,芝山区人民政府驻南津路;以原冷水滩市为冷水滩区的行政区域,冷水滩区人民政府驻清桥路。(3)永州市辖原零陵地区的祁阳县、新田县、道县、蓝山县、东安县、双牌县、宁远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芝山区、冷水滩区。
2000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将永州市人民政府驻地由芝山区徐家井路迁止冷水滩区逸云路(实际上在1997年7~8月市委、市人民政府先后迁驻冷水滩区)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永州市总人口5367106人;芝山区 553077 冷水滩区 423462 祁阳县 944602 东安县 556501 双牌县 161510 道县 624199 江永县 235893 宁远县 738259 蓝山县 332937 新田县 358831 江华瑶族自治县 437835 (按当年行政区划;单位:人)
2005年6月15日,民政部《关于湖南省永州市芝山区更名为零陵区的批复》(民函[2005]138号):经国务院批准,永州市芝山区更名为零陵区,行政区域不变,区人民政府驻地不变。8月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永州市芝山区更名为零陵区的通知》(湘政函[2005]133号)。
建置沿革
原始社会末期,永州属三苗的江南地。夏商至西周时期,属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南境。秦代,属长沙郡。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析长沙国置零陵郡,郡治零陵(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南),辖7县4侯国。7县是:零陵(今广西全州、兴安、灌阳一带)、营道(今宁远县地)、泠道(今宁远、新田县地)、始安(今广西桂林、临桂、阳朔、灵川、永福、永宁县地)、营浦(今道县及江永部分地)、洮阳(今广西全州、资源县地)、钟武(今衡阳县地)。4侯国是:泉陵(今冷水滩、芝山、祁阳、祁东、东安及双牌部分地)、都梁(今洞口、武冈、绥宁、城步一带)、夫夷(今邵阳、新宁一带)、舂陵(今宁远、新田、祁阳部分地)。元封五年(前106),郡上设州,零陵郡属荆州。
新莽王朝时,零陵郡改名九疑郡,辖地未变。
东汉时,复名零陵郡,迁郡治于泉陵(治所在今永州市芝山区城北1千米),辖区也有所扩大。除原来的7县3侯国(舂陵侯国并入泠道县)外,还增加了湘乡县(今湘乡、双峰等地)和昭阳(今邵东县地)、烝阳(今衡阳县地)2侯国,共计8县5侯国。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于建安三年(198)攻占零陵,零陵郡属刘表势力范围。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后,刘备代刘表领荆州牧,零陵郡属刘备势力范围。
三国时,蜀昭烈帝章武三年(223),刘备病故,零陵郡地入东吴。孙吴时期

永州市
,零陵郡地域开始减小。甘露元年(265),分零陵郡西南部置始安郡,今广西桂林、临桂、阳朔、兴安、灵川、永宁、永福等县地从零陵郡分出。宝鼎元年(266)分零陵郡南部置营阳郡,郡治营浦(今道县);分北部都梁、夫夷、昭阳置昭陵郡;同时将湘乡、重安(原钟武)、烝阳3县划入衡阳郡。至此,零陵郡辖6县:泉陵(今冷水滩、芝山、东安地及双牌的一部分)、祁阳(今祁阳县地)、永昌(今祁东县地)、零陵(今广西全州县地)、洮阳(今广西全州、资源县地)、观阳(今广西灌阳县地)。营阳郡辖营浦、营道、舂陵、泠道等4县。
西晋太康元年(280),废营阳郡入零陵郡。永嘉元年(307)置湘州,零陵郡属湘州。
东晋永和年间(345~356),析零陵郡复置营阳郡。义熙十二年(417),零陵、营阳二郡属荆州。
南北朝时期,梁天监十四年(515),改营阳郡为永阳郡;陈改永阳郡为营州永阳郡。
隋开皇九年(589),撤零陵、营阳二郡,设永州总管府,区域较零陵、营阳2郡有所扩大,谢沐、冯乘2县从临贺郡划入。大业五年(607),改永州总管府为零陵郡。辖5县:零陵(今冷水滩、芝山、祁阳、祁东、东安地及双牌部分地)、湘源(今广西全州、资源、灌阳地)、永阳(今道县、江永县地)、营道(今宁远、新田地及祁阳部分地)、冯乘(今江华、广西富川县地)。隋末,萧铣改营道县为梁兴县。
唐武德四年(621)废零陵郡,分置永州、营州。武德五年,改营州为南营州。贞观八年(634),改营州为道州。贞观十七年,撤道州并入永州。上元二年(675),复置道州。开宝元年(742),改永州为永州零陵郡,改道州为道州江华郡。到代宗大历二年(767),永州辖4县:零陵、祁阳、湘源、观阳(析湘源县置,今广西灌阳县地);道州辖5县:宏道(原营浦县地,今道县地)、延唐(原营道县地,今宁远县地)、江华(今江华县地)、永明(原永阳县地,今江永县地)、大历(析延唐县置,今宁远、新田及祁阳部分地)。
五代时期,后唐天成二年(927)马殷建立楚国,永、道二州属马氏楚国势力范围。后周广顺元年(951),南唐灭楚,永、道二州地入南唐。后周世宗时,授周仁逢为武平军节度使兼侍中,“尽领湖南之地”,永州、道州属周仁逢领地。后周时,分永州的洮阳、湘源、灌阳置全州。至此,永州仅辖零陵、祁阳2县。道州仍辖5县,其中延唐县改名延熹县。永、道二州的区域大体相当于今冷水滩、芝山、祁阳、祁东、东安、双牌、道县、宁远、新田、江华、江永等县地。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分全国为13道,永、道二州属江南西道。淳化五年(994),改属荆湖路。至道三年(997),改属荆湖南路。两州的辖地与县名有所变动。乾德三年(965),延熹县改名宁远县。撤销大历县,并入宁远县。雍熙元年(984)升东安场(原应阳县地)为东安县。至此,永州辖零陵、祁阳、东安3县,道州辖营道、宁远、永明、江华4县。
元朝确立行省制度,省下设路(州)、县。原永州零陵郡、道州江华郡分别改称永州路、道州路,隶属湖广行省湖南道。
明代改路为府。永州路、道州路分别改称永州府和道州府,隶属湖广行省。

永州市
洪武九年(1376),将道州府降为道州,隶属永州府。同年,改湖广行省为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属之。崇祯十二年(1639),分宁远的新田堡置新田县。至此,永州府辖1州7县,即道州、零陵、祁阳、东安、宁远、江永、江华、新田。
清顺治元年(1644),分湖广承宣布政使司为湖广左、右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属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康熙三年(1664),改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为湖南省,永州府属湖南省衡永郴桂道。
民国2年(1913),改道州为道县。民国3年,衡永郴桂道改为衡阳道,永州属衡阳道。民国11年,湖南省撤销道,仅存省、县二级。民国16年,析零陵、宁远、桂阳、祁阳、新田、常宁等县地置阳明县。民国20年,阳明县撤销。民国26年,湖南省划分行政督察区,永州各县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湖南省调整行政督察区,原第九行政督察区所属各县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湖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辖零陵、祁阳、东安、道县、宁远、江永、江华、新田等8县。
县以下行政区划
一、清代   永州府辖1州7县。县以下行政区划大体呈以下状况:道州嘉庆年间辖9乡;零陵县清初辖12乡,光绪时调整为7镇、10乡;祁阳县清初辖16乡,康熙年间改16乡为16都,嘉庆年间仍改都为乡;东安县顺治时辖8乡,康熙年间为10乡;宁远嘉庆年间辖10乡;新田康熙年间辖19都;江华县康熙年间辖8乡;永明县光绪年间辖7乡。
二、民国时期   县以下行政区划变动频繁,大体情况是:
零陵县 民国16年(1927)辖7镇0乡。民国19年开始设区,至民国21年,全县分为8个区。民国24年实行保甲制,全县分为8区、37乡镇、807保、7979甲。民国26年撤销区建制,民国28年恢复区建制,民国35年又撤销区建制。民国36年,全县合并为12乡镇、156保、1776甲。
祁阳县 民国24年分为6区、39乡镇。民国27年撤区。民国30年调整为33乡镇,民国36年合并为19乡镇。
东安县 民国24年设6区、70乡镇、513保、5117甲。民国30年合并为16乡、229保。民国36年合并为8乡。
道县 民国2年设8区、68乡、2镇、792保、7486甲。民国26年合并为8区、33乡、1镇、792保。民国36年合并为12乡、1镇。
宁远县 民国元年划分为6镇、5乡。民国18年划分为9区,民国20年调整为7区。民国24年划分为5区、1直属乡。民国27年,划分为1镇、9乡。
永明县 民国24年前,全县设2镇、7乡、17都。民国24年调整为6区、32乡、330保。民国27年撤区并乡,调整为2镇、16乡、220保、2543甲。民国38年调整为9乡、2镇、99保、1220甲。
江华县 民国3年设40团、11瑶总。民国20年撤销瑶会,分为10区、44团。民国24年,撤团建乡,全县设6区、1镇、12乡。民国27年撤区,调整为13乡、348保。民国31年调整为1镇、13乡、200保。民国36年合并为1镇、7乡。
新田县 民国元年划分为1区、5乡。民国9年调整为1区、3镇、3乡。民国13年调整为5区,民国15年调整为10区。民国20年划分为6区、10镇、197乡。民国24年调整为6区1镇、33乡。民国27年撤区并乡,调整为1镇、13乡、189保。民国36年,辖1镇、6乡、118保、1508甲。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1949年10月,永州专区成立,辖零陵、祁阳、东安、道县、宁远、江永、江华、新田等8县、36区、8镇、88乡。其中零陵县6区、2镇、27乡;祁阳县6区、1镇、18乡;东安县4区、8乡;道县5区、1镇、13乡;宁远县4区、1镇、9乡;新田县4区、1镇、6乡;永明县3区12镇、7乡;江华县为4区。1950年,全区调整为65区、14镇、757乡。
1952年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零陵县调整为14区、1镇、285乡;祁阳县11区、5镇、215乡(4月,析原第七、八、九、十区及第五、六区部分乡置祁东县)、8居委会;东安县7区、3镇、77乡;道县11区、1镇、173乡、6居委会;宁远县11区、228乡;新田县5区、100乡;江华县10区、1镇、187乡;永明县7区、108乡。
1955年11月,江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立江华瑶族自治县,设6区、97乡。
1958年秋冬,撤销区乡建制,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其中,零陵县2镇、26社,祁阳县25社,东安县1镇、13社,道县1镇、15社,宁远县1镇、15社,新田县6社,江华县9社,江永县1镇、10社。
1961年恢复区建制,调整人民公社体制。至年底,零陵县辖10区、2镇、78社,东安县5区、31社,道县11区、41社,宁远县9区、43社,新田县21社,江华县8区、2镇、38社,江永县6区、2镇、41社。
1962年12月底,恢复零陵专区,辖零陵、东安、道县、宁远、江永、江华、蓝山

永州市
、新田等8县、52区、330社、4424个大队、37704个生产队。
1984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精神,撤销人民公社建制,建立乡建制。到年底,零陵地区共辖2市、9县、54区、21镇、376乡、5143村(居)民委员会、45037村(居)民小组和66个国营农林场所。
1995年,开展撤区并乡建镇工作。即撤销县的派出机构——区,扩大乡的规模,在条件具备的地方设立建制镇。全市辖冷水滩、芝山2区和祁阳、东安、双牌、道县、江永、江华、宁远、新田、蓝山等9县,共108镇、80乡、5313个村(居)民委员会、45714个村(居)民小组。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永州市辖2个市辖区、8个县、1个自治县;全市共有10个街道、108个镇、58个乡、22个民族乡。

双牌县
双牌县位于潇水中游,东靠宁远,南连道县,西邻广西全州县,北接芝山区和祁阳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4′-110°59′,北纬25°36′-26°10′。南北长63千米,东西宽58千米。总面积1739平方千米。总人口17万人。
目录
·                                 ?基本概况
·                                 ?行政区划
·                                 ?历史沿革
·                                 ?自然地理
·                                 ?经济概况
·?基本概况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自然地理
·?经济概况
·?风土人情
·?参考资料
[显示全部]
双牌县-基本概况

双牌县是全国重点林区县,位于湖南省南部。全县辖9乡3镇2个国有林场和1个国家森公园。总面积17.5万公顷,其中山地面积15.1万公顷,占86.3%,耕地0.7万公顷,水域面积0.47万公顷,大体呈“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格局。1991年全县消灭宜林荒山,1994年实现全面绿化达标,并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湖南省高效林业示范县,1998年被列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
双牌县境内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活立木蓄积为390万立方米,楠竹蓄积3200万要命,森林覆盖率达78%,拥有水杉、黄杉、银鹊等20多种珍稀树种和天麻、罗汉果等10多种珍贵药用植物。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钨锡矿、铝锌矿、铜矿、锰矿、铁矿等。全县两座较大型的水库,可供开发的水能为19.3万千瓦,目前已开发60%,资源开发的潜力很大。
双牌县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奇特,相映生辉,是节假旅游的理想去处。阳明山高山突兀,怪石窜空,流泉飞瀑,云山雾海被喻为人间仙境;阳明山万寿寺相伟是我国七祖佛爷坐化之地,集宗教旅游于一体,素有“名山千古仰,活佛万家朝”之盛况;潇水河蜿蜒曲折,孤岛林立,碧水青山,可与漓江媲美;青龙洞幽深莫测,景色奇导师,极富神奇色彩。

双牌县
双牌县被列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后,全县坚持“以林为本”的指导思想,依据资源和市场条件,按基地建设、加工能力、配套开发、山区治理等不同方面和改土、治水、植树、修路、办电、养殖、特种种植、旅游、加工、科技、市场等11个领域,确立了14个重点项目进行全面开发,走“山上办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内兴旅游,山外拓市场,科技创高效”的产业化路子,实现了资源增长,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几年来,全县每年造林4万亩以上,主要建成了1.6万公顷楠竹、1.4万公顷工业原料林、2.7万公顷杉木大径材、0.7万公顷果药经济林等四大商品基地,公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逐步建立了以竹木加工、绿色食品和包装为支柱的林产工业体系,推出了人造板、竹工艺品、精装山菜、猕猴桃、黑山羊等拳头产品。全县每年接待中外游客50多万人,每年旅游创收达3000多万元。
交通方便、水陆兼行。从永州芝山区至宁远去广州的1830国道与潇水并行。客班车直达广州、深圳、海口、桂林、长沙等地。95规划建设的洛(阳)湛(江)铁路穿越全境。
城市建设迈开大步,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县城扩建步伐加快,构建主街“三纵六横”基本框架,浮洲吊桥落成、公园开园,大市场建成开市,科技大楼、副食大楼、二轻大厦等大型建筑和龙口小区、明珠新村、南岭住宅新区、城北工业区等建筑群落相继崛起。配套设施不断加强,县城功能逐渐完善,正朝着“城市公园化、街道园林化、单位花园化、家庭盆景化、社会文明化”的公园式县城目标迈进。
双牌县-行政区划


双牌县
双牌县辖3个镇、8个乡、1个民族乡:泷泊镇、江村镇、五里牌镇、平福头乡、尚仁里乡、永江乡、何家洞乡、麻江乡、茶林乡、塘底乡、上梧江瑶族乡、理家坪乡。
双牌县-历史沿革

双牌县前身为潇水林区管理局。1969年12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设县。县名双牌为泷泊转音而来(泷,用于地名时读“shāng”)。双牌一带古称泷泊,与双牌读音相近。今双牌县城称泷泊镇,是沿用古地名。

双牌县
2000年,双牌县辖3个镇、9个乡。总人口161510人,各乡镇人口:泷泊镇38003江村镇17062五里牌镇15579平福头乡8182尚仁里乡4747永江乡4465何家洞乡10501理家坪乡19004上梧江乡13156塘底乡10080麻江乡8702茶林乡12029(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4年,双牌县辖3个镇、8个乡、1个民族乡、3个国营林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双牌县辖3个镇、8个乡、1个民族乡:泷泊镇、五里牌镇、江村镇;何家洞乡、理家坪乡、塘底乡、麻江乡、茶林乡、平福头乡、尚仁里乡、永江乡、上梧江瑶族乡。
双牌县-自然地理

双牌是全国22个重点林区县之一。属湖南省主要用材林基地。有林地面积225万亩,人平林地16.8亩,居全省之冠。有耕地面积19.68万亩,水域7亩,大体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地貌的基本轮廓是由五大高低相当的准平面构成,呈一个东西高、南北低、中部群山连绵的马鞍形。

双牌县
双牌县是全国22个重点林区县之一。也是湖南省用材林基地。人均山林为全省之冠,全县有林地12.67万公顷,其中杉木7.33万公顷。楠竹1.45万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390万立方米。楠竹3500万根。除以杉、松、樟、柳、桐、椿等树种的用材林外,还有水杉、黄杉、银杏、银鹊、种萼木、香果树等珍稀树种。
牧草资源也十分丰富,有各种牧草98种,草场总面积4.2万公顷,理论载蓄量70万个牛单位,药用植物主要有黄柏、杜仲、天麻、人参、绞股蓝、穿心莲、五倍子、罗汉果、茯苓等。被誉为水果之王的中华称猕猴桃经过人工栽培,建立了万亩猕猴桃基地。已探明并开采有矿产资源主要有钨锡矿、铅锌矿、铜钼矿、铁矿等。
双牌县-经济概况

双牌县被列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后,全县坚持“以林为本”的指导思想,依据资源和市场条件,按基地建设、加工能力、配套开发、山区治理等不同方面和改土、治水、植树、修路、办电、养殖、特种种植、旅游、加工、科技、市场等11个领域,确立了14个重点项目进行全面开发,走“山上办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内兴旅游,

双牌县
山外拓市场,科技创高效”的产业化路子,实现了资源增长,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几年来,全县每年造林4万亩以上,主要建成了1.6万公顷楠竹、1.4万公顷工业原料林、2.7万公顷杉木大径材、0.7万公顷果药经济林等四大商品基地,公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逐步建立了以竹木加工、绿色食品和包装为支柱的林产工业体系,推出了人造板、竹工艺品、精装山菜、猕猴桃、黑山羊等拳头产品。全县每年接待中外游客50多万人,每年旅游创收达3000多万元。
县城扩建步伐加快,构建主街“三纵六横”基本框架,浮洲吊桥落成、公园开园,大市场建成开市,科技大楼、副食大楼、二轻大厦等大型建筑和龙口小区、明珠新村、南岭住宅新区、城北工业区等建筑群落相继崛起。配套设施不断加强,县城功能逐渐完善,正朝着“城市公园化、街道园林化、单位花园化、家庭盆景化、社会文明化”的公园式县城目标迈进。
双牌县-风土人情

瑶族歌谣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人称瑶族是“歌的海洋”。本地瑶歌因衬词、结构、演唱场合等不同,有讲歌、纳发、山歌、酒歌、出嫁歌、祭祀歌、劳动歌等,其中又以“纳发”最为流行。它因歌中有固定衬词“纳发”而得名。瑶族唱歌不拘形式,在家里唱、在山地唱,在田头地边唱,在圩场闹市唱,在溪河水边唱。不论时间、不管地点、不讲场合,不分男女老幼……

双牌县
“坐歌堂”是瑶族人民在喜庆节日中普遍流行的男女对歌。一般是晚间进行,规模盛大,程序礼仪严格。分未婚青年与中老年两大组。其主要程序:首先是序歌,又名起歌堂,唱明为什么要邀客对歌;其次是请歌,又名请仙歌,请客人进歌堂;第三为劝歌,主方劝客方对歌;第四为赞歌,即主客互相唱赞歌;第五为对歌,又名盘歌,是坐歌堂最精彩的一幕;第六是洗脸歌,这时天将大亮;第七是收歌堂,天已亮了;最后是送歌,先唱挽留歌,再唱送别歌。
境内瑶族同样酷爱舞蹈,主要有长鼓舞、羊角短鼓舞、伞舞、关刀舞等。尤以长鼓舞最为流行。
瑶族是当地一个古老的世居民族。其先民早在秦汉时期,以北尤人进黄河、长江流域的湖广一带,当时称长沙、武陵蛮和零陵、桂阳蛮,南北朝始称“莫徭”。本地瑶族因居住在群山峻岭之中,人称“高山瑶”,又称“过山瑶”,均信奉盘瓠为祖先,总称为“盘瑶”或“盘古瑶”。
上梧江瑶族先民是个迁徙频繁的山地民族。他们“依山险为居”,过着“历政不宾服”,“不事赋役”、“浮游天下,五湖四海落叶,逢山吃山,逢水吃水”的生活,以“伐木盖棚栖身,狩猎采集,刀耕火种”。新中国成立后,瑶族人民获得了解放和新生,经济和文化等社会事业,获得发展和进步。到1984年上梧江瑶族乡的成立,标志着瑶乡新纪元的开始。
在与汉族的长期交往中,民风民俗有所融合,但上梧江瑶族还保留着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瑶语支,但无文字,瑶家人热情好客,喜穿“五色衣裳”,住“吊脚楼”,善歌唱,善音乐,传统节日较多,民间文学丰富。


东安县地图
东安县位于湖南省西南端,湘江上游。东邻芝山区和冷水滩区,北接祁阳、邵阳县,西连邵阳市新宁县,南界广西全州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我国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物产丰富,环境优美。全县辖16个乡镇,两个国营林场,总人口58.3万人。
目录
·                                 ?基本概况
·                                 ?行政区划
·                                 ?历史沿革
·                                 ?地理气候
·                                 ?经济概况
·?基本概况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地理气候
·?经济概况
·?农业发展
·?风土人情
·?相关词条
·?参考资料
[显示全部]
东安县-基本概况

东安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湘江上游。东界芝山、冷水滩,南邻广西全州,西接新宁,北连邵阳,是通往大西南的咽喉要道。全县辖13个镇,3个乡,1个国有林场和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共有503个行政村,6个社区,38个居民委员会。总面积22.2万平方公里。境内居有汉、瑶、壮、满等14个民族。南北最大长度83.86公里,东西最大宽度59.42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土地格局为七山半水两份田,半份道路和庄园。
东安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降水充沛,热量丰富,光照充分,四季分明。东安交通便利,湘桂铁路、洛湛铁路、207国道、1812省道穿境而过,距衡昆高速公路18公里。全县辖16个乡镇,两个国营林场,东安县2002年底总人口数为58.7万人。

东安县县城一角
东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我国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相传舜帝南巡流连忘返,而在此驻跸。春秋战国时为楚南境,汉属零陵郡,置东安驿。西晋惠帝永熙元年(公元209年)正式置应阳县,雍熙元年(公元984年)改称东安县,沿用至今。东安曾孕育过南宋礼部尚书邓三凤、太平天国将领朱洪音、近代机械工业“火车头”宾步程、著名爱国将领唐生智等杰出人才;发生过张献忠激战明三王、石达开四进四战东安等重要兵家战事。历史名家寇准、周敦颐、王颧等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足迹和墨宝。
东安物产丰富,环境优美。境内农业盛产稻谷、柑桔、杉木、楠竹、油茶、白果、大蒜、烤烟、花生及牲猪、菜牛、灰鹅、山羊等。矿藏主要有:锑、铅、锌、钨、锰、石灰石、方解石等。森林总蓄积量10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8%。全县有大小溪河191条。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天然佳境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和人间仙境舜皇岩;有南宋礼部尚书邓三凤墓、汉朝大将邓禹、爱国将领唐生智故居等名人古迹和文化遗产;有塘夫广利桥、紫溪蜈蚣塔、石期市文塔等古代名建筑及张飞岭、孔明点将台等历史古迹。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东安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农业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瘦肉型猪和柑桔、楠竹基地县;工业已形成以建材、冶金、焊剂、轻纺、电力、机械制造为主的发展格局,其中以精锑、新型焊剂、硅酸盐水泥为主的三大系列产品,分别获得了国家和部、省优质奖,畅销国内外;全县外资企业已发展到10多家,出口创汇产品38个;与国内100多家大中型企业、40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县内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天然佳境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正以崭新的姿态喜迎宾朋,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各项社会事业竞相发展。
东安县-行政区划

位于湖南省西南端,湘江上游。东邻芝山区和冷水滩区,北接祁阳、邵阳县,西连邵阳市新宁县,南界广西全州县。地处东经110°59′-111°34′,北纬26°07′-26°52′。
乡镇级区划简介
白牙市镇

东安县区划图
辖:龙溪、前进、紫水、黎山口、山子岭、茶亭6个社区居委会;小力、陡坡、新屋、柳溪、大塘、茶源、麦牙、仓头、杳脚、虾塘、十字路、桐子山、了井塘、炉头江、水口、井门口、烟竹、白牙甸、牌楼、小心田、连塘、湖塘、大丘、周塘、小埠头、文星、水井、杨家、鹿鸣、观田、林角、都塘、铁炉、小车、案塘、长寿、京口、秦塘、宥江桥、神仙桥、弹夹、神山42个村委会。
大庙口镇
辖:江北、江南2个居委会;三星、东江、长弄、保坊、妙龙、乐福、官田、石瑞、白沙、南溪、里村、新塘、湾里、大庙口、早禾田、麻里源、石峰、鸭塘、杨下、大井、白石、黑溪、斜溪、杨柳、高枧、彭家、周家、百桥、塘旁边、大西、坝头、九龙、韭菜、漆井、白鲁塘、艳塘坳、袁家、俄井、白马39个村委会。
紫溪市镇
辖:东正街、下河街、唐公街、向阳街4个居委会;中心、荷叶塘、塘夫、田弄湾、八夫、车田、花桥、高岩、南庄、九菜、大元、扬柳、皂洲、回龙、枇杷屋、长夫、银花、曲溪、张家亭、迎龙、长弄、八都、龙口、合力、五里牌、四脚、毛坪、木叶、六里桥、紫溪、百花、胡竹、大弄、调元村、胡口岭、渌埠头、五家湾、花街38个村委会。
横塘镇
辖:兴隆、横塘2个居委会;鸭头、大田、望明、上坟、陡岗、视上、甘庄、厚地、枫林、大塘屋、大月塘、滑石头、大栗山、旺冲、三吉、三公井、坪埠头、狮子铺、龙门口、枫木山、四方井、石柱、周台塘、大坪、白滩河、理明、寿竹塘、金云、八丘29个村委会。
石期市镇
辖:解放路、胜利路;民主路3个居委会;大荣底、元古、新合、屋家、杉树蔸、上车、西冲、鲁草塘、石期市、竹溪、杨塘、隆兴、乌江、建河、双车、九井、水车、石角、大启、台凡、马头、石马、谭霞塘、洪井、晓埠塘、鲁塘、杨纪、烟竹、白竹、毛家、沙洲36个村委会。
井头圩镇
辖:火车站、草鞋街、老街3个居委会;八字门、大义、霞栖、町尾、白鹤、磨头、群山、晓港口、塘尾、长冲、齐民、石板铺、大福、芭蕉、九甲文、界牌、大藕、邬家、大树脚、白竹、山口铺、福江、玉塘、顶戈塘、铁崖、廖家、晓观、满竹、宝峰、任塘、兰家、凡龙圩、鲤鱼、古楼、熊家、井头圩、新开甸、长斐、晓观39个村委会。
端桥铺镇
辖:社场评居委会;毛坪、俞家、厅上、月潭、汉寿、大刘、黄土脑、端桥铺、华石、云山、凉水井、马力、油塘、黄塘、麻溪、金溪、大井、新屋、拱桥、竹木、九江、洲江、湖江、黄木、杨梓洞、茶山坪、湖塘铺、车游、珠塘口、坪山塘、枣水、苏江、罗家、下岭山、泉溪、杉木塘、石坝37个村委会。
鹿马桥镇
辖:黎山、新村、新街3个居委会;金江、坪阳坝、大沙子铺、七家廖、石鼓、马头湾、酸枣坪、李家湾、楼脚坪、沙子山、黄里坪、肖里塘、鹿马桥、五通庙、四塘、三口塘、水溪、泉水、陶家、陶家冲、毛塘、天堂、简家岭、白竹园24个村委会。
芦洪市镇
辖:大街村、祖师殿、九连桥3个居委会;圩镇、白沙村、槐花、西江桥、对江、塘村、阁寺、石坝、白木、南江、罗群、施江、枫塘、慈巴卜、九山卜、柘刺坪、唐家桥、社塘、九龙岩、天子岭、新民、芦洪、纪家、坝凼口、蔡家洞、东中、赵家井、大柘塘、塘尾、杨柳井、芦江、小正、雄心、山塘、长冲、留驾岌、新田、乌栖、小夫、石板凼、溪洲、黄塘冲、脉源、溪源、大禾坪、五家亭、大竹、伍江、福星、竹源、永丰、力头咀、旋帽、绿化、灌坝55个村委会。
新圩江镇
辖:新江、新圩2个居委会;什田、竹冲、双井、小田、源塘、茶园、军山、桥头、石板头、田心、白石江、双庙、柳山、中田、沙子铺、白米铺寨、莫家岭、大卜头、盈盛、金浪、双江口、大浪、江栗、大群24个村委会。
花桥镇
辖:花山、花桥2个居委会;马塘、远井、苏家、贯门、白井、茶山、青田、泥塘、唐家冲、唐家岭、香井、中塘、刘阳、陈江、樟树坪15个村委会。
大盛镇 
辖:回龙、兴龙2个居委会;田心、凳子、大喜、山塘、土马、半山、杨家、易江、井塘、八家、张家、魏家、栗木、泗水、陵角、龙头、铁塘、严塘、三戈、町里、大江、毛坪、尹家、黄家、斗山、同乐26个村委会。
南桥镇
辖:南桥、铁宝2个居委会;曹林、广八、盐井、新竹、长山、刘家、岩门、戈塘、谭江、曾凼、徐家村、花竹、清水、双江、马王、八家、寺门、大富、上塘、新町、荷叶、山边、石板、柘塘、杉木、车头、荆塘、白塘、集中、兰头、大石塘、坪阳、上坪33个村委会。
大江口乡
辖:大江口、庙门口、花坞井、易家、灯台、石塘、石桥、李家铺、南冲边、新麻塘、学仕桥、六仕甸、银山、大田头、碗塘、社塘、石溪河、蔡家、大比、荷池、旺丰、同古、石门砥、竹桥24个村委会。
川岩乡
辖:湾塘、豹虎岩、松江、岭芝、半甸、禾市、川岩、双井塘、长冲、榴星、江田、高亭子、上界头、下界头、白牙水、赤皮元16个村委会。
水岭乡
辖:下丰、燕桂、金龙、岭脚、大胡、吊牛坪、营房岭、布杉塘、冷山、骆家、视田、吉星、新铺、母塘、三和15个村委会。
东安大庙口林场
辖:紫去、江口、塘家、大龙、大坳、杉木坳、舜皇、西岭8个工区。
东安黄泥洞林场
辖:苏家岭、线江冲、皂水凼、黄泥洞、肖家岭、大宽6个工区。
东安县-历史沿革

西晋永熙元年(290)置应阳县,因县城(今东安芦洪市镇)位于应水之北而得名,是为东安建县之始。隋代,应阳并入零陵县。宋雍熙元年(984)复置,取东方安宁之意,定县名为东安,县名沿用至今。
春秋战国时境域属楚南境。秦时,属长沙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境域属零陵郡洮阳县。三国赤壁之战后,境内属蜀零陵郡,蜀章武二年(222)属吴之零陵郡。

东安县
西晋惠帝永熙元年(290)析零陵观阳县置应阳县,隶零陵郡。境域始建县,即东安县前身。《水经注》云:应阳县“盖既应水为名也”。
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应阳县改应阳男国。南朝陈宣帝太建五年(573),应阳改男国为子国。陈后主至德四年(586),应阳改为公国,仍属零陵郡。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应阳县并处零陵县。唐昭宗光化元年(898),马殷取永州,在原应阳境内立东安场。五代时,境域属楚永州零陵县地。宋太宗雍熙元年(984),析零陵县地,升东安场置东安县,属永州零陵群郡。境域复立县。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改永州零陵郡为永州路,县属永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属永州府。清康熙三年(1664),隶属湖南省衡永郴道永州府。
民国3年(1914),属衡阳道。民国29年(1940)至县境解放,属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10月,属永州专区(后改零陵专区)。1952年11月,属湘南行政区。1954年7月,属衡阳专署。1962年12月,属零陵专署。1968年属永州市至今。
东安县-地理气候

东安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土地格局为"七山半水两份田,半份道路和庄园。"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较平坦。

东安县
东安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全年平均气温17.8℃,极端最低温度-7.4℃,日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每年只有2.6天,极端最高温度39.8℃;无霜期300天以上,年平均降水1330毫米。
东安县农产品主要有稻谷、黄豆、花生、油菜、红薯;主要矿藏有锰、铁、石灰石、尤以石灰石分布最广,全县石灰石分面面积达1327.31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60%。其中30%直接裸露于地表。
东安县县内水力资源丰富,有大小溪河191,全县水能蕴藏量达13.5万千瓦,可供发电为7.41万千瓦。
生物资源以杉木、楠竹、油茶为主,总面积达115万亩。
东安县-经济概况


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东安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农业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瘦肉型猪和柑桔、楠竹基地县;工业已形成以建材、冶金、焊剂、轻纺、电力、机械制造为主的发展格局,其中以精锑、新型焊剂、硅酸盐水泥为主的三大系列产品,分别获得了国家和部、省优质奖,畅销国内外;全县外资企业已发展到10多家,出口创汇产品38个;与国内100多家大中型企业、40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县内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天然佳境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正以崭新的姿态喜迎宾朋,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各项社会事业竞相发展。
2003年东安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合同引资8.45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3亿元,比上年增长32.1%。东安县已经成为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县区之一。
东安县-农业发展


东安县
东安境内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盛产稻谷、柑橘、杉木、楠竹、油茶、白果、大蒜、烤烟、花生及生猪、菜牛、灰鹅、山羊等,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瘦肉型猪、柑橘、楠竹基地县和全国银杏之乡。东安鸡、紫皮大蒜驰名省内外。近年来,东安县大力发展东安鸡、银杏、柑橘、楠竹四大特色产业,东安鸡是东安的特产,系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其制品是国宴菜谱之一,名列八大湘菜之首。现选育出2个纯品系的东安鸡种,创办东安鸡原种场1个,在芦洪市镇、端桥铺和井头圩镇创办3个扩繁场,东安鸡已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一大产业。全县种植银杏7.6万亩,今年投产面积达2.5万亩,年产银杏籽300多吨,产叶5000多吨。银杏保健茶厂、天健银杏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已开发出银杏保健茶、银杏保健枕芯、银杏果脯、银杏酒等系列产品。全县柑橘种植面积达16.1万亩,常年产量5万吨左右。全县利用楠竹种植多的优势,全力打造楠竹产业新链条。现创办年加工楠竹40万根、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竹胶板厂一家,发展竹筷厂、竹席厂、竹砧板厂等中小规模楠竹加工企业20余家。四大特色产业已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主要支柱。
东安县-风土人情

东安拳源于南少林。据传,清嘉庆年间福建王和尚云游到湖南,传南少林拳给东安县拳师王已成,后几经继承、发展。1959年后,东安县体委李德植深入民间与拳师文明华等人,结合武术—各种流派的特点,取其精华,吸取和发展了跳跃、奔跑等动作,不断改进而成当代东安拳。东安拳讲究“气、神、力”,即气势、表情、力量。头正颈直,沉肘卸膊,收腹敛臀,眼神做到静时注视双手,动时手眼相随,精神贯注,神态严肃,做到全力合一,以气催力。对“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有严格要求。功法有童子功和点穴功。徒手套路有简易拳、猛虎下山等9个套路。

东安县
1984年1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东安县“武术之乡”称号。东安古为“远恶军州”,史载诸葛亮兵征西南四郡时,曾屯兵东安紫溪,带来古老的西蜀峨眉拳;明清之际,少林拳、黑虎拳传入东安;太平天国举义时,又有武当拳、岳家拳、蔡家洪拳在东安流传;加上历代武林侠士迁潜避难,使各武术流派荟萃于东安。众拳师技艺交流,为“东安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安县发挥本地优势,以武术为“龙头”带动其他体育活动的发展,并逐步建立了以武术为重点的业余训练网,培养人才,提高技术。1957年、1958年举行的一、二届全县民间武术比赛,推动了武术的发展。当时全县有40余名拳师开馆授徒。
1959年东安县李德植、唐守才、蒋理斌、周海泉、文芳顺等集各家之长,创编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东安拳》,已收入《湖南省武术拳械录》;1987年,李德植被国家体委授予“新中国体育开拓者”奖章,1998年,获国际武术贡献奖。1973年东安县业余体校增设武术班,1978年全县建立了从小学、中学到县业余体校武术班的业余训练网。80年代以来,东安各乡镇成立了武术辅导站,区设武术社,县有武术馆,90%的小。学成立了武术队,80%的中学建成为“武术之校”,武术列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全县100多名老拳师先后办起了私人拳社。1983年成立的县武术馆到1988年已开馆24期,培养拳师和武术骨干540人。 东安县在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中,搜集到武术器械300余件,古老兵器21种,文献资料33篇,拳械81套。县体委主编、唐守才与周海泉执笔的《武术》一书,介绍了东安武术,1977年、1983年先后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向全国发行94.5万册。湖南省电视台还拍摄了电视片《东安武术遍山乡》,李德植等创编《东安拳》中的拳、棍、刀术已列为学校体育的乡土教材。1988年统计,全县52万多人中会武术的达16.3万人,占总人口的31.2%;全县武术运动员参加全省武术比赛获金牌104枚,参加全国武术比赛获金牌10枚;先后向省运动队和其他部门输送武术、柔道运动员20人。


江永县
江永县位于湘南边陲,北、西、南分别与广西灌阳、恭城、富川交界,东南、东北与江华、道县毗邻,省道S325线贯穿全县。全县辖6镇5乡(其中4个瑶族乡)2个国营农林场和1个自然保护局,总面积1571平方公里,人口23.8万,其中农业人口20.7万。
目录
·                                 ?基本概况
·                                 ?行政区划
·                                 ?历史沿革
·                                 ?自然地理
·                                 ?资源概况
·?基本概况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自然地理
·?资源概况
·?经济概况
·?风土人情
·?参考资料
[显示全部]
江永县-基本概况

江永县属南岭山脉的山地丘陵区,都庞岭和萌渚岭环绕四周,中部地势平坦,山间盆地相连,属喀斯特地貌,大体为“七山半水二分半田”。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自然条件优越。
境内居住着瑶、汉、壮、侗、苗等1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4%,其中瑶族人口14.7万人,占总人口的63%,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小县和少数民族聚居县。
江永县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品种多,品位高,银、铅、锌、锰储量较大。森林覆盖率69.8%。国家级千家峒自然保护区有原始次森林,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水杉、银杏等50多种珍贵树种,有娃娃鱼、短尾猴、金钱龟、猴面鹰等珍稀动物。
江永县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县内有瑶族古都——千家峒、千古字迷——江永女书、千年古村——上甘棠,有历代形成的古陵、庙、楼、阁、塔、碑、桥等文化古迹100多处。其中允山古窑址、龙虎关古战场、黄巢墓、桃源书院等古遗址几十处,有酷似毛泽东卧像的圣人山,还有种种神奇传说。民风淳朴,瑶家习俗浓厚,盘王节、尝新节、敬鸟节、斗牛节等节日仍然盛行,节日活动丰富多彩。境内田园风光秀丽,以香柚为主的20万亩柚园风光为我县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江永县名特优新农产品丰富。由于土壤富含硒等多种稀土微量元素,农产品气味芳香,品质优良。香柚、香芋、香姜、香米被称为“江永四香”,久负盛名,相继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香柚之乡”和“中国香芋之乡”。被列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山区综合
开发示范县”、“全国秸秆氨化养牛示范县”。全县工业主要有冶金、建材、食品、电力工业,工业产品主要有电铅、铁合金、水泥、枸杞酒等,枸杞酒是全省唯一的一种果酒,获第二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香柚、香芋、香姜等农副产品加工工业正在兴起,第三产业发展较快,旅游开发正在启动,各项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江永县-行政区划

江永县辖7个镇、1个乡、4个民族乡:潇浦镇、上江圩镇、允山镇、夏层铺镇、桃川镇、粗石江镇、迴龙圩镇、松柏瑶族乡、黄甲岭乡、千家峒瑶族乡、兰溪瑶族乡、源口瑶族乡。
江永县-历史沿革

秦赢政二十六年(前221),王翦戍都庞,请准设营浦县,属长沙郡,县北部为营浦地。
汉元鼎六年(前111),在县西南置谢沐县(境内有谢水、沐水,故名),属交州苍梧郡;同时析长沙郡,置零陵郡,营浦改隶荆州零陵郡。
三国(吴)甘露元年(265)至南北朝,谢沐属临贺郡(宋改临庆国)。营浦属营阳郡(西晋改零陵郡,梁改永阳郡)。
隋开皇九年(589),并谢沐、营浦为永阳县,属永州总管府(大业三年改零陵郡)。

江永县
唐武德四年(621)属南营州。贞观八年(634),置道州江华郡,县省入营道县;天授二年(691)复置永阳县,属道州。
唐天宝元年(742),以永明岭(今都庞岭)定县名,改永阳县为永明县,属道州。
宋建隆元年(960),永明属湖南路道州江华郡。
宋熙宁五年(1072),分允山、允平、文德、谢沐、永川、崇福六乡人营道,兴化一乡入冯乘(今江华),废县为镇。元佑元年(1086)复置永明县,属湖南路道州江华郡。
宋景炎二年(1277),永明县属岭北湖南道道州路总管府。
明洪武元年(1368),永明县属湖广布政司永州府。洪武九年,隶永州府道州。
清康熙三年(1664),永明属湖南布政司(后改省)衡永郴道永州府。
清雍正十年(1732),永明属湖南省衡永郴桂道。
民国元年(1912),永明县属永州府。民国4年,废府州,保留道,县属湖南省衡阳道。民国26年12月,湖南省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永明县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4月,湖南省调整为7个行政督察区,县属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11月21日,永明和平解放后属永州专区。1950年5月,永州专区改称零陵专区,永明县属之。1952年,撤衡阳、零陵、郴州专区,成立湘南行政公署,县属之。1954年,撤湘南行政公署,置衡阳、郴县两专区,县属衡阳专区。1956年3月,改永明县为江永县。1962年复置零陵专区,江永县仍属之。1979年,零陵专区改称零陵地区行政公署,江永县隶属至1990年未变。
江永县-自然地理


江永县
江永县位于湖南省南部,东南与江华瑶族自治县接壤,南与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相连,西南与广西恭城县交界,西北与广西灌阳县毗邻,北部紧靠道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2′~110°56′,北纬24°55′~25°28′之间。南北长63千米,东西宽55.5千米。
江永县属南岭山脉的山地丘陵区,都庞岭和萌渚岭环绕四周,中部地势平坦,山间盆地相连,属喀斯特地貌,大体为“七山半水二分半田”。
江永县-资源概况

江华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为65%,森林蓄积量达681万立方米,是全国南方重点产林县和湖南省重点林区县,素有“杉木之乡”、“绿色宝库”之称。境内树种繁多,其中有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稀有珍贵树种50多种,如水杉、银杏、红豆树、东方古柯等等;还有省内唯独江华县所有的特有树种,如天料科的天料木、山榄科的铁榄、五亚科的大花五桠果等等。

江永县
江华已探明储量的矿产36种,矿产地156处,其中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7处,已探明的主要矿产有金、银、铜、铁、锡、钨等。居全国前10名的有稀土矿、锡砂矿。主要矿产探明的储量:铁0.5亿吨、石灰岩100亿吨、花岗石5亿立方米。具有重大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有稀土、花岗岩、铁、金、白钨、高岭土等。
江永县地表水资源为44.06亿立方米,人均水量10152立方米,平均每亩耕地有水量13433立方米。河流长度在2公里或流域面积8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流达293条。江华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达1700多毫米。境内地表水资源为44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达46.52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43.01万千瓦,已规划的可开发电源点达200余处。水能资源利用潜力相当大。县内有大型水库1座,即涔天河水利枢纽工程;有中小型水库98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97座。
江永县内有重点风景名胜区阳华胜览、寒亭秋色、暖谷春容、浪石清流、洄溪寿域、奇兽虚明、秦岩深处、梧岭南屏、豸山凌云、穿岩通幽、溪江晓雾、平头岩、文庙、秦代兵营址等,其中省级的有豸山凌云塔、阳华石刻、寒亭暖谷3处。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和瑶族民俗文化。江华瑶族文化积淀丰厚,民俗民风特色浓郁,1995年11月建成瑶族盘王殿,该殿建筑风格独特,古朴典雅,金碧辉煌,堪称中国瑶族第一殿。
江永县-经济概况

中国香柚之乡——江永县是一个山地丘陵县,又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县内资源极为丰富,特别是土壤气候条件优越,曾被有关方面的专家誉为“长江以南名优果蔬最佳发展地带”。全县除有30万亩耕地外,还有186万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丘岗山地,且土质富含硒这一微量元素,能促使农产品形成芳香物,因而县内出产的农产品品

江永县
质独特,“香柚、香芋、香米”久享盛名。江永县根据自己的地理优势,壮大以香柚为主的名优特产的生产规模,形成了农业支柱产业,全县有全县香柚发展以县境内的全省特色农业示范区——桃川洞为核心,建成桃川洞10万亩香柚基地。沿省道1862线为“百里香柚带”,建设万亩连片的集中产区4个、5,000亩连片的集中产区6个、2,000亩连片的大柚园2个、百亩柚园100个,再加上农户开发庭院小柚园,共同组成10万亩香柚基地。
2001年江永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繁荣稳定,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十五”计划开局良好。据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46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3亿元,增长8.7%;第二产业增加值2.23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3.90亿元,增长13.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223元。三次产业构成为41.4比21.3比37.3,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2.7个百分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供给结构还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经济自主增长内在动力不强;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仍然严峻。
江永县-风土人情

江永女书流传地上江圩处江永县北大门,距县城13公里。1995年改乡为镇。全镇辖15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约5000户,19000余人,其中瑶族人口7574人,40%是瑶族。S325省道由北向贯穿其中。上古时期,这里是古越辖地,战国初并为楚。百越文化和楚文化都留下了深厚的遗迹。加上都庞、萌诸两山夹峙,珠江、湘江二水分流,瑶族、汉族民众交错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因素,这里便形成了与湘方言和西南官话截然不同的土语,也养成了独具特色的奇风异俗:

江永县
婚姻:姑娘在婚前要做1—2年针织,当地俗称“女红”,为自己,也为未来的家庭新成员做许多穿戴用品。缔结婚姻一般要经过四个程序:提亲、合八字、为准、过点击看大图门。“提亲”即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求亲。即使男女青年相互私订终身,男方也要请媒妁上门提亲。而后,择吉日让媒人把男主人公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家,女方的父母再把女儿生辰八字与男子的相对照,看相克还是相生,叫“合八字”。如八字相合,则男主人公要备彩礼择吉日良辰,鼓乐喧哗,送到女方家,叫“为准”,也叫“下定”。而后,待第二年的冬天“过门”。“过门”要“坐歌堂”三天三晚。第一天叫“嘈屋”,也叫“愁屋”,女方家请来乐师和姑娘的歌伴7—10人,练习唱歌,并把第二天、第三天要唱的内容一一列出,主唱和伴唱有明确分工。因为女儿要出嫁了,家人和友伴都依依不舍,内心有难言的愁苦,故叫“愁屋”。第二天是“小歌堂”,要做一个通宵。女方要唱父母、兄弟、亲友的恩恩怨怨,逐个唱到。有痛切伤心处,嚎淘大哭;高兴欢心时,眉开眼笑,众人同乐。第三天是“大歌堂”,主题是唱“离娘歌”。将要出嫁的姑娘,表达对父母亲朋好友的依恋之情,家人好友也用歌对出嫁女以亲切的祝愿和教诲,包括今后怎么做人做事,如何敬奉公婆和丈夫,如何料理家务,勤俭持家,什么时候要回娘家门等等。“坐歌堂”场面十分热烈壮观,歌堂里往往挤得水泄不通。这一系列的歌唱,有些要做成“女书”文本。
“贺三朝”:新娘出嫁后第三天,女友要接新娘回到娘家,叫“三朝回门”。女友来祝贺,都要有“女书”,按女书吟唱,叫“贺三朝”。现存“女书”作品中,装祯最讲究的都是“三朝书”。它的制作有尺寸规定。蕊页9—15页,只写其中3—6页,留下的空白给回门女续写,书里还夹着五色丝线和剪纸图案等。
“不落夫家”:已出嫁的女子,除节日喜庆丈夫专程接以外,婚后生育以前不能在夫家住。女子要在娘家直至有了身孕才去夫家。在娘家的时间,多是写、唱“女书”和做“女红”。

江永县
四月八“斗牛节”:未婚女子在农历四月初八日,相好的女友们要凑些米、油盐、菜肴到野外去“打平伙”,带着“女书”去吟唱,畅谈美丽人生。因这一天,男人都赶着牛牯到野外去斗牛,因此,女子习惯也把她们的活动叫“斗牛节”。
六月六“吹凉”:这一天,已出嫁有了小孩的媳妇要回到娘家过六月,读女书,女方家里要买些时鲜菜肴,做粽粑,买纸扇,接女儿回家过六月“吹凉读扇”。这样做的人家,他们的女儿就显得“贵器”。
“结拜姐妹”:女子见与自己情趣相投的,便可以“结拜姐妹”,年龄不受严格限制。一般结拜的是单数,如七个叫“七仙女”。一经结拜,就经常写女书作品往来,加深感情。这种结拜要超过亲威关系,还会延续行走2—3代人。

道县地图
道县又称道州,位于湖南南部,毗邻两广。素有“襟带两广,屏蔽三湘”之称。道县古称道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特产丰富。矿产资源丰富,是湖南省有色金属之乡。
目录
·                                 ?基本概况
·                                 ?行政区划
·                                 ?历史沿革
·                                 ?基础设施
·                                 ?经济概况
·?基本概况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基础设施
·?经济概况
·?农业发展
·?工业和建筑业
·?教育卫生
·?金融贸易
·?风土人情
·?参考资料
[显示全部]
道县-基本概况

道县地处湘南,毗邻两广,是湖南通往广东、广西、海南及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是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承接基地。全县辖9个镇、14个乡、3个国有农场,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总人口66万人。础、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为根本出发点,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调整经济结构为重点,突出招商引资,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全面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推动全县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道县古称道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立县制,历为郡、州治所在地,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及近代革命家何宝珍等历史名人都诞生在这片热土上。境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天下谷源、人间陶祖”的玉蟾岩遗址;有都庞岭国家自然保护区、湘源温泉生态景区、天下一绝——月岩景区,还有享誉千年的“四奇”、“八景”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概览
道州历来为湘南桂北物质集散地和兵家必争之地。东距郴州170公里,与京广线,京珠高速公路相接;西距桂林180公里,与湘桂线,衡昆高速公路相接;北上长沙、武汉,南下深圳、珠海,西出南宁、海口,均可朝发夕至。207国道贯穿南北,1863、1806省道横贯东西,潇水河入湘江过洞庭可直达上海。县城北郊还有一个56万平方米的机场,是湘南及两广北部地区十余县市,飞机播种、杀虫、物探、航测的作业基地。洛湛铁路预计今年道县段全面开工,福贵线也将争取从道县经过,届时道县将成为南方新崛起的重要交通枢纽。道县的山水和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川秀丽奇绝,国家级风景区千家垌早已蜚声中外,风景区湘源温泉度假村、濂溪故里、月岩、两河口水上乐园,或为山奇,或为水秀,可谓各擅胜场。令游客流连忘返。
道县特产丰富,柑桔有“金桔出营道者,为天下冠”之美称;“道州红瓜子”畅销东南亚;“道州灰鹅”是湖南省十七个地方名优品种之一,荣获外贸部“优质出口产品”称号;“道州厚朴”等享誉全国市场。通过多年的发展,道县已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厚朴生活基地县、秸秆养牛基地县、天然草原恢复建设基地示范县、国家湘南脐橙优势产业带和湖南省蔬菜生产重点基地县、油茶生产基地县。
道县矿产资源丰富,是湖南省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达20多种,其中锡、钨矿的储量和品位均居全省第二位,金属锂、铷矿为湖南省独有,蚣坝镇后江桥和祥霖铺镇的大型金属矿床在全国榜上有名。据勘探,全县锡钨矿的保有储量达160万吨、铅锌矿220万吨、锰矿3400万吨、铁矿1500万吨、锂矿40万吨、铷矿16万吨、高岭土2000万吨。境内水系发达,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小水电开发潜力大,全县水能蕴藏总量达36.18万千瓦,2002年被列为国家以电代燃料生态工程试点县。
道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道县人民立足深厚的传统文明与文化,并正以自己的智慧与勤奋创造崭新的历史。
道县-行政区划


区划图
设9个镇、14个乡、2个国营林场、1个国营农场、22个居民委员会、275个居民小组、564个村民委员会,4290个村民小组。26个乡、镇、场是:
道江镇、梅花镇、寿雁镇、仙子脚镇、清塘镇、祥霖铺镇、四马桥镇、蚣坝镇、白马渡镇、东门乡、富塘乡、乐福堂乡、桥头乡、营江乡、万家庄乡、新车乡、审章塘瑶族乡、上关乡、井塘瑶族乡、横岭瑶族乡、白芒铺乡、国营道县月岩林场、国营道县桥头林场和国营道县大坪铺农场。
道县-历史沿革

《汉书·职官志》载:“县有蛮夷曰道。”古营道县、道州、宏道县和后来的道县,其名称均源于此。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营浦县,为道县建县之始,因县治位于营水之滨而得名。三国时吴宝鼎元年(266)置营阳郡,郡治在营浦。隋代为永阳县地。唐代先为营道县地,后为宏道县地。宋代复为营道县地。明清时为道州地。民国2年(1913),改为道县。
秦嬴政二十六年(前221),设营浦县,隶长沙郡,是为道县建置之始。
汉元鼎六年(前111)隶零陵郡。
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分零陵郡置营阳郡,营浦为郡治。

道县
梁天监十四年(515),改营阳郡为永阳郡,营浦郡为郡治。
隋开皇九年(589),改零陵郡为永州,废永阳郡,并营浦、谢沐二县为永阳县,隶永州。大业三年(607),复改永州为零陵郡,永阳隶之。
唐武德四年(621),以零陵郡之营道、永阳二县置营州,改永阳县为营道县(原营道县改唐兴县)。次年,改州为南营州。贞观八年(633),改名道州。贞观十七年,废道州,营道改属永州。上元二年(675),复置道州,统五县,营道属之。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道州江华郡,改县为宏道。乾元元年(758),废郡名,复称道州。
五代十国时期,道州仍辖五县,宏道为州治。
宋建隆三年(962),改宏道县为营道县。两宋时期,道州辖四县:营道、江华、永明、宁远。
元至元十三年(1276),道州置安抚司,次年改为道州路,置总管府。营道县属湖广行省湖南道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改道州路为道州府,营道为府治。九年,复改为道州,以州治营道县省入,辖宁远、江华、永明三县。崇祯十二年(1639),析宁远县新田堡置新田县,并隶道州。
清康熙三年(1664),道州降为县级散州。
1949年11月15日,道县和平解放,属湖南省永州专区。
2000年,属永州市,道县辖9个镇、10个乡、4个民族乡。
2001年末,道县辖9镇、14乡,587村(居)委会。
2004年,道县辖9个镇、10个乡、4个民族乡。
道县-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
2004年,道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342万元,比上年增长44.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519万元,增长86.6%。投资总额中,基本建设投资23651万元,增长140.0%;更新改造投资7014万元,增长121.3%;房地产投资932万元,增长84.6%;其他投资32931万元,增长57.9%。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004年,道县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5亿元。工业园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拉通工业大道1600米,硬化800米,已平地1100亩,初步形成1平方公里规模;潇水二桥已完成全部基础及下部构造,正加紧桥面施工;长征路建材一条街已形成土路基,完成400米水泥硬化;滨河路景观带已完成规划设计,进入拆迁阶段;文化路改造全面完工;改造通乡通村公路160.67公里;小水电开发稳步推进,破土动工电站容量11.6万千瓦;农村水利设施条件不断加强,大力实施人畜饮水解困工作;电力建设力度加大,城市电网和农网改造稳步实施。
道县-经济概况

道县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初步测算,道县200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2013万元,比2003年增长11.0%,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075万元,增长8.8%;第二产业增加值88849万元,增长15.4%;第三产业增加值139089万元,增长10.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7184元;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35.3∶25.2∶39.5。

道县
价格总水平涨幅增高。道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4%,比2002上涨5.4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5.3%,上涨5.3个百分点。在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指数为113.3%,上涨13.3个百分点;衣着价格指数为103.4%,上涨3.4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指数为99.3%,下降0.7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体用品用服务指数为101.8%,上涨1.8个百分点。
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据劳动部门统计,2004年末道县就业劳动力41394人,下岗职工再就业321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
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通过积极开展“三整治一调处”和创建平安道州”活动,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了社会稳定。食品药品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显著,农民负担明显减轻。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不够稳固,发展速度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缺乏长效机制,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快,生活质量不高。
道县-农业发展

2004年道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4682万元,比上年增长8.0%。主要农产品中,粮食总产量273796吨,比上年增加26932吨,增长10.9%,扭转了粮食产量连续4年下滑的局面;大豆12200吨,减少10.8%;烟叶2240吨,

道县
增长56.2%;蔬菜489700吨,增长3.5%;水果70510吨,增长0.3%。全年出栏肉猪86.5万头,增长8.9%;出栏牛7.24万头,增长10.0%,家禽出笼927万羽,增长4.1%。水产品产量17191吨,增长4.5%。围绕培植壮大“六优”,建基地、创特色,树品牌、上规模,一批优质烤烟基地、蔬菜基地、水果基地、按树基地、养殖基地等建设取得新的成绩。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2004年,道县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46.9∶4.9∶41.1∶6.5∶0.6。养殖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2.2%,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7.6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47千公顷,增长4.5%。经济作物中,烤烟种植面积1.36千公顷,增长56.3%;油料种植面积3.72千公顷,下降3.9%;棉花种植面积0.05千公顷,增长25.0%;蔬菜种植面积19.7千公顷,增长0.5%。
道县-工业和建筑业

道县工业基础完善。特别是近几年,通过深化企业改革,整顿经济发展环境,大胆引进民营资本,放手发展民营工业,道县工业实现了二次创业。基本形成了冶金、皮革、纺织、建材、化工、食品等六大工业支柱,“道州牌”皮鞋荣获湖南省“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称号。

道县
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04年,道县全部工业增加值65343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941万元,增长25.3%。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6367万元,增长1.6%;集体工业增加值1466万元,减少3.1%;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313万元,增长474.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2651万元,增长11.8%。
工业结构持续调整。200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水泥10.74万吨,增长9.5%;皮鞋72.2万双,增长52.6%;化肥2.31万吨,增长27.9%;饮料酒3560吨,增长53.8%;家具5929件,减少12.6%;生铁16650吨,增长19.6%;日用陶瓷1873万件,减少8.7%,锰矿石成品矿40010吨,增长0.3%;十种有色金属23629吨,增长147.8%。
建筑业发展较快。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2004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3506万元,比上年增长30.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55万平方米,增长31.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3.83万平方米,增长34.3%。
道县-教育卫生


道县--中学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4年末,道县共有各类学校420所,其中社会力量办学25所。各类学校中,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1246人;普通中学45所,在校学生42826人,增长1.1%;普通小学110所,在校学生54924人,减少7.3%,幼儿园16所,在园幼儿数3463人。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10个,卫生技术人员1968人,卫生机构床位数900张。其中,县级综合医院2所,卫生技术人员474人,床位数455张;卫生防治防疫机构2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为84%。
道县-金融贸易

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2004年,道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616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6461万元,增长14.2%;餐饮业10771万元,增长9.6%;其他行业384万元,增长6.4%。
招商引资来势较好。2004年,按照“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的指导思想,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位的工作来抓,全县共引进项目109个,其中,引进境外项目14个,实际利用外资1031.3万美元,增长243.8%;引进内资项目94个,实际利用内资5.06亿元,增长61.3%。

道县
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入运行平稳。2004年,努力培植财源,强化收入征管,道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1245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802万元,比上年增长10.6%。财政支出27036万元,比上年增长16.4%。财政收支结构不断优化。
金融机构存贷款保持合理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4707万元,比年初净增29976万元,增长15.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5528万元,比年初净增25078万元;企业存款余额15455万元,比年初净增65万元。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7660万元,比年初净增12876万元,增长15.2%,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22043万元,比年初净增6981万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2004年全县全年保费收入4178万元,比上年增长74.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90万元,增长5.9倍;健康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930万元,增长113.8%;寿险保费收入2358万元,增长28.9%。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1273万元,增长25.5%。
道县-风土人情

道县道江镇东门村是清朝大书法家何绍基的故里,村民立志传承先祖文化,他们自发创办了农民书法协会、何绍基书法院,村小学开设了何绍基书法课。目前,全村已有超过半数的农民在勤练书法,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民书法村。
湖南省道县是一个小县城,但每年的龙舟比赛却是搞的有声有色。在这个小县里,每年的五月一日是全县人民的节日,龙舟比赛一比就是五天。参加的绝大部分是农民。在这里,龙舟比赛是一种民俗,更是一种文化。
1、选“龙头”
每条龙舟人数一般在三十左右,在船头有一个人进行指挥,控制龙舟的方向,给大家鼓劲。称之为“龙头”。但这个“龙头”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当的。一般情况,每条龙舟上的桨手都是一个宗族的人,而“龙头”可以不是这个宗族里面最有钱的人,但他必须是里面最有威望的人。是这条龙船的领袖,全队的吃住等一切开销都由他负责。

道县
2、偷“龙骨”
所谓的“龙骨”就是拼凑龙舟的一块长条木板,在龙舟的下面。传说“龙骨”的好坏决定了龙舟行进的快慢。“龙骨”的获取是要“偷”的。偷“龙骨”的人到别人的林子里面砍伐,被别人发现后,迅速逃跑,人们就在后面追。人们的风俗中认为,只有偷取的“龙骨”拼成的龙船跑的才快。
3、涂“鸡血”
龙舟比赛开赛之前,宰杀公鸡,把鸡血涂抹在船身上,以取“吉利”之意,寄予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望。
龙舟比赛在道县每年端午前后都要开展,这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虽然现在的一些风俗已经和以前有所不同,但龙舟比赛融娱乐与竞技为一体的文化形式在道县却继承和发展下来,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宁远县
宁远县位于湖南南部,萌渚岭北麓,南有九疑山,北倚阳明山,东连新田、嘉禾、蓝山,南接江华,西邻道县、双牌,北界祁阳金洞林场。地处东经110°42′~112°27′,北纬25°11′~26°08′之间。南北长104.7千米,东西宽52.2千米,总面积2526平方千米。
目录
·                                 ?基本概况
·                                 ?行政区划
·                                 ?历史沿革
·                                 ?自然地理
·                                 ?经济概况
·?基本概况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自然地理
·?经济概况
·?风土人情
·?参考资料
[显示全部]
宁远县-基本概况

宁远县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南部,毗邻两广,处湖南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现辖17个乡镇,4个国有林场,土地总面积2498平方公里,总人口78万,其中县城面积32平方公里,人口8.3万。
宁远县历史悠久,风光秀丽。上古时期,中华民族始祖“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南巡至此,开启教化,并葬于县境南部九疑山,使这里成为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夏朝时为纪念舜帝而建的舜帝陵,为“中华第一古陵”,历代君王祭祀不断,1999年修复一新后更成为海内外华夏子孙祭祖朝拜的圣地;九疑山是国家森林公园、湖南省最早公布的六大风景名胜区和十大旅游区之一,司马迁、李白、杜甫、徐霞客等历代文人骚客留下了大量歌咏九疑山诗词墨宝,一代伟人毛泽东一曲脍炙人口的“九疑山上白云飞”,更使九疑山蜚声中外,催人神往。宁远文庙是全国第二大孔庙,1997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远县
宁远资源富集,物产丰饶。以石灰岩、锑、铅锌、铀矿为主的矿产资源丰富,可建设大型水泥厂和实施规模开采;以九疑山为龙头的旅游资源富集,开发潜力巨大;以小水电为主的水能资源丰富,达12万千瓦,目前开发不到三分之一;以国有企业闲置资产和学校、医院等政府主办事业为主的国有资产及城镇土地储备量大,商机无限;以粮食、蔬菜、烤烟、生猪、肉兔、竹木、水果等为主的农林产品丰富,生产、销售、加工潜力巨大;以九疑大道、城市引水、城镇开发等项目为主的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多,投资效益丰厚。
宁远发展迅速,前景广阔。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随着洛湛铁路、贵(州)福(州)铁路、太澳高速的修建,宁远作为区域“交通中心”的优势将更加突出;随着2004年县城至九疑山二级公路的建成和全省公祭舜帝陵大典的举行及九疑山旅游开发的推进,宁远作为辐射海内外的“旅游观光、祭祖朝圣中心”的优势将更加凸显;随着城镇建设的推进、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与沿海地区经济、文化交流、融合的拓展,宁远作为周边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和“沿海产业转移承接地”的优势将更加鲜明。所有这些条件,将汇成一股澎湃的浪潮,推动宁远这艘航船乘风破浪迈向更加辉煌、灿烂的彼岸。
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随着洛湛铁路、贵(州)福(州)铁路、太澳高速的修建,宁远作为区域“交通中心”的优势将更加突出;随着2004年县城至九疑山二级公路的建成和全省公祭舜帝陵大典的举行及九疑山旅游开发的推进,宁远作为辐射海内外的“旅游观光、祭祖朝圣中心”的优势将更加凸显;随着城镇建设的推进、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与沿海地区经济、文化交流、融合的拓展,宁远作为周边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和“沿海产业转移承接地”的优势将更加鲜明。
宁远县-行政区划


宁远县
宁远县辖12个镇、1个乡、4个民族乡:舜陵镇、天堂镇、水市镇、湾井镇、冷水镇、太平镇、禾亭镇、仁和镇、中和镇、柘家坪镇、清水桥镇、鲤溪镇、九嶷瑶族乡、保安乡、荒塘瑶族乡、棉花坪瑶族乡、桐木漯瑶族乡。
宁远县-历史沿革

宁远县名取寓武定功成,远方安宁之意。
秦代,今宁远县境内设有舂陵、泠道二县,是为建县之始。
西汉时,今宁远境内设营道、泠道二县和舂陵侯国,属零陵郡。初元四年(前45),舂陵侯国并入泠道县。

宁远县
新莽王朝时,改泠道县为泠陵县,改营道县为九疑亭。东汉建武元年(25),恢复泠道、营道县名。
三国吴凤凰元年(272),析泠道县置舂阳县。晋永和年间,改舂阳县为舂陵县。
隋开皇九年(589),舂陵、泠道并入营道县。大业十三年(617),肖铣改营道县为梁兴县。
唐武德四年(621),改梁兴县为唐兴县,长寿二年(705)改为武盛县,神龙元年(724)复为唐兴县。
天宝元年(724),改唐兴县为延唐县,五代后梁改为延昌县,后唐复为延唐县。
后晋天福七年(942),改延唐县为延熹县。宋乾德元年(965),改延熹县为宁远县。2000年,宁远县辖12个镇、5个乡。总人口738259人。
2000年末,宁远县辖12镇、5乡,698村(居)委会,总人口77.42万。
2004年,宁远县辖12个镇、1个乡、4个民族乡。
宁远县-自然地理

宁远县境内四面环山,最高海拔1959.2米,最低海拔165米。山丘面积占全县面积的63%。境内四面环山。南耸九疑山,北枕阳胆山,西都岭,东亘雾云山。县域形似舟形盆地,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平原、水面之比大体47﹕15﹕16﹕20﹕2。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山地面积广,土地类型多,土质好,垂直地带性差异显著,适宜于多种动、植物和一长,开发潜力大。

宁远县
宁远县有山地280万亩,占总面积的74%;农业较发达,盛产粮食、烤烟、茶叶、荸荠、油茶、红瓜子、水果等,是湖南省三大烤烟主产县之一。待开发的土地资源70亩,森林衷情蓄积量167万平方立米,是广东省用材林基地县之一。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有水杉、银杏、九嶷杉、南方铁竹、红豆杉等50余种,野生动物猴、穿山甲、娃娃鱼、大头龟、锦鸡等为湖南所罕见;茶油、桐油、牲猪、灰鸡、肉兔及茶叶、香菇、干辣椒、蔗糖、红瓜子、竹制品为传统出口产品;黄芪、当归、杜仲、黄柏、厚朴、九嶷香草等药用植物久负盛名;木耳、银耳、石耳等多种食用菌饮誉中外。
宁远县境内长度在5公里以上,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有60多条,水电开发前景看好。水、电供应充足,县城建有一座日供水20万吨的自来水厂,正在加紧建设一座日供水40万吨的自来水厂,建有22万伏变电站一座,11万伏变电站4座。宁远县的矿产资源品种多、矿点多,现已发现能聚集成矿可被利用的金属和非金属矿物20余种,以石灰岩、锑、铅锌、铀矿为主的矿产资源丰富。可建设大型水泥厂和实施规模开采。主要矿藏有铝、锌、锑、铜、水晶、高岭土等,其中大理石、石灰石遍及全县,高岭土储量大,品位高,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6.8万千瓦。
宁远县-经济概况

宁远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业和林业渔业共同发展的县。
宁远县现已完成生产总值24565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2521万元,同比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58152万元,同比增长19.8%,第三产业增加值94977万元,同比增长9.7%。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为38:23:39,第三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农业,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农业和农村经济
宁远县土地总面积2498平方公里,2001年末实有耕地面积49.32万亩,其中稻田38.01万亩,旱土11.21万亩。2001年,全县农作物总播面97.6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面68.4万亩,总产24.6813万吨;经济作物播面7.755万亩。全县农业总产值12876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60724万元;林业产值3902万元;牧业产值56431万元;渔业产值7704万元。全县农业管理机构有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县畜牧水产局等。

宁远县
农业的质量和效益高,农业生产条件完善善。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1464万元,其中农业产值76779万元,林业产值5505万元牧业产值78198万元,渔业产值9082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1900万元。
农业生产条件。宁远县有乡村人口71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35万人,乡村劳动力44.08万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21.1万人。自来水受益村167个,通汽车村666个,通电话村603个,通电村687个。农村用电量(不包括县办工业和城镇生活用电)2830千瓦。年末实有耕地面积32
林牧渔业
宁远县全年茶叶产量143吨,水果产量57780吨。村及村以下采伐木材5.19万立方米,,采伐竹村18.8万根。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出售和自宰家禽展。当年出栏肉猪76万头,,当年出售和自宰的牛1.15万头。当年肉类总产量66297吨。生猪年末存栏50.7万头,牛年末存栏5.35万头。水产品总量12402吨。
工业
工业生产迅速发展,民营工业独占鳌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3041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35107万元,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工业完成产值22212万元,规模以下工业完成产值87934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发展势头良好,全社会投资热情高涨,随着一些大型项目的开工,以及政府采取的发动民间投资的一系列政策的促进,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255万元,其中城镇投资38062万元。据住户调查推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2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28元。
宁远县-风土人情

主食
宁远人主食以大米为主。50年代以前,贫苦农民主粮不足,多以红薯杂粮度日,有“红薯半年粮”之说。早餐吃蒸红薯,称之“圆猪圆羊”;中餐吃薯丝掺米饭,称之“芝麻裹糖”;晚餐吃煨红薯,称之“吹吹打打”。80年代后,稻谷产量剧增,大米真正成为主食。饮食爱好,四乡大同小异,西乡人爱吃打粑粑,北乡人爱吃粽粑。城镇居民早餐多食米粉或面条。

宁远县
菜肴
宁远菜肴有四大特点。一是辣椒。城乡家家都制有剁辣椒,餐餐桌上有辣椒。俗说:“进了宁远界,没有辣椒不成菜”o二是油炸品。有油炸豆腐片、排散、油炸鱼等。三是酸咸菜。习惯把季节蔬菜酸制成干湿咸酸菜,尤以东乡为重。四是腊味。进入冬季,家家都要凉闵吹或熏制腊肉。除猪肉外,还有鸡、鸭、鱼、狗肉等,山区尤甚。炒血鸭、焖狗肉、馅豆腐,为宁远三大传统名菜;色、香、味俱佳,为喜庆节日筵席必备佳肴。
饮酒
宁远人喜饮家酿酒,以红薯酒为普遍,有“宁远红薯酒,农民家家有”之说县北一带喜用糯米酿酒,再掺烧酒浸泡,谓之“拖缸酒”,香甜可口,有“西路粑粑北路酒”之说。全县各地寒冬时期喜喝热酒,爱劝酒猜拳。东南部山区习惯用饭碗饮酒喝茶宁远人喝茶,四乡有别。县境东部喜喝浓茶。太平、下坠、岭头源、云潭、保安一带,清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茶,习惯用腌菜送饮。亲友进门,先以茶招待。尤其是妇女,日饮3—4次,早茶、午茶、晚茶和夜茶。禾亭一带喜用沙罐熬茶,以黄豆、花生、糖果送茶。县境南北,平时喝井水,很少喝茶,来了客人,亦多以井水相待,故有“南路并水东路茶”之说。

新田县
新田县位于永州市东部,阳明山南麓。东邻郴州市桂阳县,南界郴州市嘉禾县,西连宁远县,北交祁阳县及衡阳常宁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2′-112°23′,北纬25°40′-26°06′。南北长49.2千米,东西宽30千米,总面积1022平方千米/1004平方千米。总人口37万人(2003年)。
目录
·                                 ?基本概况
·                                 ?地理气候
·                                 ?地形山河
·                                 ?历史沿革
·                                 ?农业发展
·?基本概况
·?地理气候
·?地形山河
·?历史沿革
·?农业发展
·?风土人情
·?经济概况
·?参考资料
[显示全部]
新田县-基本概况

新田县位于湖南南部,毗邻两广,是内地与沿海地区的结合部,区位优越。新田山水秀美,景物宜人。境内已发现商周遗址48处。由城区东河、西河汇流成泾渭分明的“南桥双碧”(新田八景之一),极为奇特。文庙是全省可供旅游的8幢文庙之一。鹅井源远流长,“旱焦尘土流不减、雨倒昆仑量不添”,亦为省的一个旅游开发点。青云塔是湖南境内少见的楼阁式砖石宝塔,内有磴道,可拾级登临塔巅,纵目四望,景象万千。
新田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国务院批准的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全县辖7镇12乡,4个办事处,4个国营农林场,376个行政村,总面积1022平方公里,总人口37.1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突出四大主战场(优质烟果开发、推进工业化进程、县城建设、高等级公路建设),大力推进'三化’(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努力实现'四增'(经济总量增长、效益增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战略思想,带领全县人民与贫困和落后总决战,向小康和富裕大进军,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立足区位、资源优势,抢抓机遇,突出重点,深化改革,全县经济和社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11.15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5019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1451元。

新田县
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的要求,提出了“烤烟上等级、粮食上优质、养殖上特色、水果上品质”和“集约化、集中化、企业化、特色化”的发展新思路,全县已形成粮、烟、猪、果、菜五大支柱产业,已建成10万亩优质稻基地、6万亩优质烟基地、70万头瘦肉型猪基地、15万亩果业基地和5万亩蔬菜基地。新田已定为全国43个烤烟基地县之一和农业综合开发区湖南6个大麦生产基地之一。
工业按照“三改一加强”和“分类、分体、分权、分流”的改革与发展思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形成以卷烟为龙头的食品工业系列,以氮肥为龙头的化学工业系列,以水泥为龙头的建材工业系列,以床上用品为龙头的家俱居饰系列。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全县拥有乡镇企业1000余家,形成了以食品工业为龙头的食品、机械、饲料、家俱等四个加工企业群,建成了拥有70家企业、年产值2亿元的民营工业科技园。
财源建设活力增强,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立以两烟为主的基础财源。以工业为主的主体财源,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新兴财源,以水果、牲猪为主的后续财源,形成多轮驱动的财源体系”的方针,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各部门生财、聚财、理财的积极性。
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新田县已建成大小水利工程17000处,总蓄水量1.4亿方;电力已建成农村供电网络,实现了村村通电;公路已建成干线5条,总里程25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邮电已基本实现农村电话程控化,移动电话覆盖率达85%;新田县电视信号覆盖率达90%以上,实现了乡乡通有线电视;按照“绿起来、美起来、亮起来、富起来”的建设思路,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形成网状结构,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三位一体。已建成金陵引水工程、龙泉大道、烟霞大桥、滨河广场等一批重点工程。尤其是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一年多来,县城主干道已全面硬化,安装了高标准路灯、华灯、高架灯,铺设了街面砖,一改过去农村小镇面貌,初步呈现了现代化城市的风貌。
新田县-地理气候

新田位于湖南省南部,地理座标位置:东经112°02'--112°23',北纬25°40'--26°06'。东接桂阳,直达

新田县
郴州、广东。南临嘉禾,是能源协作区。西接宁远,为土特产集散通渠。北毗祁阳,通常宁,自古商贾交往频繁。
新田县境南北长,东西窄,呈向南开口的狭长盆地。县内四面环山,西北地势较高,东南地势较低。境内最高点,海拔1080米,最低点海拔200米。大致是五分山丘、三分岗地、二分平原和水面。
新田县地属亚热带,气候适宜,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有着蔬菜生产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新田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4125”工程,在抓好城边11个蔬菜专业基地村的基础上,着力建立石羊洞、带下洞、下漕洞、桐木洞等蔬菜基地,大力发展外向型、商品型蔬菜基地,做大做强陶岭“辣椒酱”、“泡菜”、“山野菜”等特色菜产业,现全县已基本建好5万亩名优特外向型商品蔬菜基地。
新田县-地形山河

双巴岭
位于龙泉镇北部与骥村镇交界处,海拔802米。山因两峰并列而得名。
福音山
位于龙泉镇北部,海拔658米。因佛教信徒李氏曾在山上捐修福音庙得名。

新田县
秀峰岭
位于莲花乡秀峰林场境内,海拔727米。原名米头岭,相传峰顶庵旁有一石臼出米,后以山峰景色秀丽而易名。
卡子坳
位于金陵镇与门楼下瑶族乡交界处,海拔651米。清代曾在土地塘村境内一山坳设防卫哨卡而得名。
三峰凸
位于金陵镇鸡公咀村北部与郴州市桂阳县交界处,海拔898米。因此山有三座山峰高耸故名。
鸡溪岭
位于骥村镇南部,海拔625米。该山岭形状如鸡,山下有小溪绕行,故名。
木山头
位于冷水井乡西部与宁远县接壤处,海拔665米。山岭中山峦重叠,树木茂盛,故名。
九峰山
位于门楼下瑶族乡高岱沅村境内,海拔879米。因山体有九个山峰而得名。
井水湾
位于门楼下瑶族乡舍子沅村与骥村镇交界处,海拔955米。因山湾里有水井而得名。
公得岭
位于门楼下瑶族乡竹林坪村北与郴州市桂阳县交界处,海拔885米。此山为两县界山,山权共同拥有,故名。
大广岭
位于枧头镇西部与宁远县交界处,大广岭绵亘15公里,主峰海拔685米。因山体巨大,分布面积达50平方公里而得名。
青龙砠

新田县
位于毛里乡青龙村境内,海拔635米。因山形状如龙尾而得名。
灯盏窝
位于十字乡西部,海拔633米。因山形呈灯盏状,故而得名。
陶岭
位于陶岭乡西南角,海拔687米。此山山体庞大,原有陶姓村民居于山中,故名。
枧头岭
位于金陵镇境内,海拔605米。山的两岭之间,形成枧槽而得名。
石羊洞
位于石羊镇石羊村境内,系天然岩洞,洞体巨大,洞内面积400公顷。洞中和周围的石头满山形似羊群而得名。
舂陵水
又名新田河。系湘江二级支流北源。发源于门楼下瑶族乡九峰山南麓,流经门楼下瑶族乡,骥村镇、龙泉镇、大坪塘乡、新圩镇、高山乡、新隆镇,从新隆镇麦子岭下流入郴州市桂阳县。境内流长70公里。因河流源出于古之舂陵而得名。
日东河
舂陵水支流系舂陵水上游河段专名。发源于金陵镇北部,流经金陵镇,门楼下瑶族乡、莲花乡、龙泉镇,在龙泉镇城区汇入舂陵水,全长31公里。河因位于新田县境之东部,系太阳升起的方向,故名。
日西河
舂陵水上游的另名,指从发源地至与日东河汇合处的河段。全长21.3公里。河因位于新田县境之西北部,系太阳落下的方向,故名。
肥源水库
肥源水库位于新田县境北部骥村镇境内,是防洪,灌溉、发电综合利用的骨干水利工程之一。1966年8月动工兴建,1973年主体工程基本竣工。肥源水库主要工程包括主坝一座,一处电站,3条干渠。主坝坝高43米,坝顶宽5米,长150米,坝底宽189米。长40米。坝外坡用块石,内坡用片石护砌。溢洪道采用鼻坎跳流,全长140米,进口宽36.5米,出口跳宽14米,可过流量796立方米。全库汇水面积40.8平方公里。设计储水量1558万立方米,现最大储水量1060万立方米。水面957万平方米,水深36米。水库设计灌溉面积1740公顷。已开挖干渠3条,支渠11条,全长87.1公里,其中总干渠长1.72公里。水库电站有机组3台,容量620千瓦,年发电量90万度。水库因位于肥源林场境内而得名。
金陵水库
金陵水库位于新田县城东北部。因库区在金陵镇境内而得名。1958年5月由省,地,县联合勘测设计,同年七月正式动工,1959年3月主体工程基本竣工。金陵水库主坝位于两江口以下,系塑性心墙土坝。坝高45米,坝底长26米,宽228米,坝顶长200米,宽6米。副坝位于金陵镇龙珠村,土质结构,坝高21.5米,坝底长46米,宽100米,坝顶长180米,宽4.5米。全库汇水面积116.72平方公里,正常蓄水量3850万立方米,最大蓄水量6340万立方米,死库容360万立方米。水库正常水深36.5米,正常水面351.3公顷,最大水面460公顷。原设计灌田7300公顷,后校核为4426公顷,现实际灌田3300公顷。配套工程式有东干,西干,北干,廖干等4条干渠和15条支渠。金陵水库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鱼,航运。电站装机2台,容量250千瓦,年发电量40-70万度。
立新水库

新田县
立新水库位于新田县城南部的石羊镇、金盆圩乡和宁远县太平乡交界之地。原名小田冲水库,属小(二)型。1957年9月动工,到1958年2月完工,灌溉农田100公顷。从1966年5月至1972年扩建为中小型水库,并改名立新水库。
杨家洞水库
杨家洞水库位于新田县城西南部的枧头镇境内,因库区大部在杨家洞而得名。1958年兴建,库容145万立方米。1976年扩建为中型水库。
心安河坝
心安河坝位于新田县境东南新隆镇境内的舂陵水支流上,因坝址在心安村而得名。河坝始建于1971年,竣工于1976年。心安河坝是骨干水利工程之一,控制流域1960平方公里,河坝长165米,其中机坑段长90米。坝高2.75米。有闸门3大孔,右岸一孔3扇提升式钢筋混凝土闸门,中间两大孔倾复式活动闸门。河坝有左中右3条干渠,总长27.8公里。坝上面于1974年建有一座石拱公路桥,共4个大拱,16个小拱。桥长125米,宽7.5米,是新田至嘉禾的重要桥梁。
新田县-历史沿革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析宁远县置县,其时境设军屯新田营,故名新田。

新田县
新田,春秋战国时属楚地,秦至汉初属长沙郡(国)。
西汉、东汉时期先后属泠道、营道、舂陵县。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属泠道、舂陵县。
隋时属营道县。
唐大历二年(767)置大历县(今宁远北部、新田县地及祁阳部分地),今新田一带为大历县地。
宋乾德三年(965),大历县并入宁远县,今新田为宁远县地。
明崇祯十二年(1639),析宁远县置新田县,为建县之始,隶属永州府。
新田原为军队屯田处,名新田堡,又名新田营,县名系沿袭旧名。
1959年,新田县并入桂阳县,属郴州专区。
1961年,恢复新田县。
1962年,复归零陵地区管辖。
2000年,新田县辖7个镇、12个乡。总人口358831人。
2001年末,新田县辖7镇、12乡,377村(居)委会,总人口37.19万。
2004年,新田县辖7个镇、11个乡、1个民族乡。
新田县-农业发展

新田县农业以粮、烟、猪、果、菜五大支柱产业为主,建成了10万亩优质稻基地、6万亩优质烟基地、70万头瘦肉型猪基地、15万亩果业基地和5万亩蔬菜基地。

新田县
烤烟是新田县的龙头产品,战略品牌。全县已在石羊镇、新圩镇、枧头镇、田家办事处、三井乡等乡镇建设了石羊洞、新圩洞、云溪洞、带下洞、山下洞等千亩以上的优烟基地,优烟品种主要为云烟87。新的种植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两段育苗达90%以上,高垄单行面积达到88%以上,地膜覆盖面积达70%以上。
烟、果是新田县两大“航母”。近年来,该县大力引进种植开发各类名特优新水果,使优质水果在该县开好了头,起好了步。全县已建成以大五星枇杷为主的万亩时鲜水果基地,其中大五星枇杷7000亩,杨梅、桃子、柰李等时鲜水果3000亩。全县水果开发基本形成了扒田丘、盘家坝、木山塘、乌下、千山茶场、七里坪等几大开发基地,体现了“南烟北果”和“基地开发,规模经营”的战略思想。
新田县是典型的农业县,粮食生产是全县产业结构中的主导产业。为适应市场需要,提高稻米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1996年,该县开始推广省定优质稻,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全县已在高山、茂家、金盆圩、大坪塘、骥村、新隆等乡镇建成以香两优68、金优207、新香优80为主的优质稻基地10万亩,年产优质稻500万公斤。
牲猪是新田县养殖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拳头产品,近年来,该县把实施“良种工程”作为牲猪品质结构调整的载体,引进“皮特兰、杜洛克、长白、大约克”杂交先进瘦肉型猪配套系母猪,使该县牲猪品改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目前,全县已在新圩镇、大坪塘乡、知市坪乡、龙泉开发区等地建成以“杜长大”品种为主的瘦肉型猪养殖基地,常年养殖“长大”母猪2300头,年出栏“杜长大”商品猪3.9万头,产品以外销为主,发展模式以“基地+大户+农户”为主。
新田县-风土人情


新田县
湖南新田县“南乡土话”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长辈”、“同辈”、“晚辈”和“其它”四类。这里收列了新田县“南乡土话”(属于“湘南土话”)的亲属称谓词语共134条。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到新田“南乡土话”在用字、构词、句法和文化意蕴上的一些鲜明特点,同时还能看到西南官话与“土话”相互影响的痕迹。
新田县-经济概况

2005年以来,新田县经济工作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继续实施“两个转移”和“三大战略”,突出县城抓县域,突出工业抓产业,突出项目抓投入,真抓实干,实现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上半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9818万元,同比增长31.15%,其中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11230万元,同比增长53.16%。城乡50万元以下项目完成投资额7778万元,同比增长10.41%。重点项目:柏新坦公路本月完成150万元,本年累计完成1450万元,开工以来累计完成14333万元。
招商引资
2005年上半年全县共引进项目15个,总投资1089万元。其中:已投产项目5个,总投资1750万元。2005年上半年实际到位内资14128万元,外资374万美元。龙头项目瑞华学校、鑫隆食品有限公司、金龙罐头食品有限公司、天君食品有限公司、潇湘中药饮片公司、茶山园水电站今年分别到位1600万元、1500万元、1200万元、600万元、1600和800万元。
消费品市场
2005年上半年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7903万元,同比增长13.1%。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16722万元,同比增长12.7%;餐饮业1076万元,同比增长13.0%;其它105万元,同比增长10.5%。从销售地区看,县以上8247万元,

新田县
同比增长13.1%;县以下9656万元,同比增长12.4%。
财政与金融
2005年上半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598万元,同比增长31.0%。其中:地方一般收入2250万元,同比增长23.4%。财政总支出8800万元,同比增长15.0%。金融运行平稳。2005年上半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51858万元,比年初增长9.8%;居民储蓄存款128281万元,比年初增长13.0%。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60803万元,比年初增长2.4%。其中工业贷款360万元,比年初减少85.6%;农业贷款21443万元,比年初增长11.4%。
人民生活
2005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85.2元,同比增长13.5%,其中:家庭经营收入568.6元,同比增长18.8%,打工收入131.1元,同比增长3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2元(去年未统计)。

祁阳县
祁阳县位于湘江中上游,东接常宁市,南临新田、宁远、双牌县和郴州市桂阳县,西抵零陵区,北连衡阳祁东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5′-112°14′,北纬26°02′-26°51′。总面积2519平方千米。总人口98万人。
目录
·                                 ?基本概况
·                                 ?行政区划
·                                 ?历史沿革
·                                 ?自然地理
·                                 ?经济概况
·?基本概况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自然地理
·?经济概况
·?风土人情
·?参考资料
[显示全部]
祁阳县-基本概况

祁阳县位于湖南省南部、湘江中游,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人口94、7万。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的故乡,是国务院批准的湘南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境内自然条件优越,资源得天独厚,开发潜力巨大。
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祁阳从三国时期开始置县,至今已有1730多年历史。全县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铁、锰、锑、锌、大理石、石灰石、耐火泥、重晶石等于20多种,其中烟煤储量度1.03亿吨,是湖南省重点产煤县;现有用材林6.4万公顷,林木蓄积量200多万立方米,有“湘南亚森”之称;水能蕴藏量达到21万千瓦。
祁阳名胜众多,风景宜人。位于县城南郊湘江南畔的全国第二大碑林——浯溪,以其丰富的文化古迹和秀丽的自然风光蜚声海内外。碑林保存了自唐代以来历代名人诗词书画摩崖石刻505方,其中,唐代诗人元结撰文,书法家颜真卿大字正书的《大唐中兴颂》石刻,因文奇、字奇、石奇而称“三绝”,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陶铸同志铜像及其革命事迹陈列馆建于浯溪,为语溪更添一景。文昌塔、紫萝峡、江村石林、万卷书岩、梅花洞、坦里岩等胜迹迷人。

祁阳县
交通便捷,设施完备。祁阳处于衡阳、桂林之间,是内地的前沿,沿海的内地。湘桂铁路、322国道、三南公路贯穿全境,湘江从县境中心穿过。祁阳火车站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县级站,站房建设标准位居全国各三级站前列,年货物吞吐量达成150万吨。湘江终年通航,可直抵长沙、武汉、上海。县内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程控电话容量达3万多门。境内有大小发电站84外。年发电量2亿千瓦时,输变电线路1700公里,110千伏电站3个,全县形成了水火电并举,大小电网相联的供电体系,是全第二批农村初级电气化建设先进县。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6.8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达394.8公顷,人世间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2平方米,先后荣获“全国住房解危解困先进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绿化达标县城”等称号,县城人民路被评为“省级文明街道”。
经济发达,社会进步。农业建成优质稻、水果、生猪、渔业、蔬菜、油菜六大基地、六大主导产业,是全国粮食大县、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瘦肉型生猪基地县、水果生产重点、畜牧生产百强县、模式化稻田养鱼示范县。工业形成了建材、机电、冶金、轻化、食品五大支柱产业。是湖南省乡镇企业十强县。祁黎乡镇工业小区是“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和“湖南省星火技术密集区”,目前,区内拥有上规模工业企业128个,其中年生产能力亿元以上的企业4个,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7个,1000—5000万元的企业12个,中外合资、“三来一补”、东西合作企业共有37个。1999年全县乡镇企业达33000多家,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73.6亿元。全县社会事业迅速发展,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普法”先进县、全省“双文明”建设先进县、初级卫生保健合格县、计划生育一类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健康发展。
祁阳县-行政区划


祁阳县
祁阳县辖21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浯溪镇、观音滩镇、茅竹镇、大忠桥镇、三口塘镇、肖家村镇、八宝镇、白水镇、黄泥塘镇、进宝塘镇、潘市镇、梅溪镇、羊角塘镇、下马渡镇、七里桥镇、大村甸镇、黎家坪镇、文富市镇、文明镇、龚家坪镇、金洞镇、小金洞乡、晒北滩瑶族乡、凤凰乡、白果市乡、石鼓源乡、上司源乡。
祁阳县-历史沿革

三国时吴宝鼎元年(266)始置祁阳县,因县治位于祁山之南而得名。

祁阳县
祁阳从三国时期(266年)开始置县,至今已是一个1730多年的古县。
祁阳在秦代属长沙郡地,西汉为泉陵侯国地,东汉属泉陵县地。
三国时吴宝鼎元年(266)始置祁阳县,因县治位于祁山之南而得名。
隋并入零陵县。
唐武德四年(621)恢复县建制。
祁阳县-自然地理

串风坳  位于肖家村镇南部,海拔1431米,是县内最高点。山间风大温度低,传“要过串风坳,六月穿裘袍”,故名。
摸天岭  位于白果市乡南部,海拔1196米。山高入云,可伸手摸天,故名。
灯盏坳  位于白果市乡南部,海拔1196米。山中林木高大茂密,远看如灯盏立地,故名。
红日山  位于白果市乡南部,海拔1066米。因东西向均无大山,山朝阳迎暮,金色披山,故名。相传有“南枕双峰,金莲映日;北山积雪,梨花伴月”之景。
羊角山  位于金洞镇南部与白果市乡交界处,海拔1327.2米。山之两峰对峙,形如羊角,故名。
湘江
湖南省最大的河流。从大村甸镇的崇山村入境,穿经茅竹、浯溪、七里桥、观音滩、潘市、白水、进宝塘、黄泥塘等镇并会祁水、白水两大一级支流及其它一、二、三级支流于梅溪镇龟山村左岸转入祁东县境,右岸从黄泥塘镇转入常宁市境。县境内总长100.8公里,控制流域总面积23238.5平方公里。
白水河

祁阳县
湘江一级支流,发源于阳明山麓桂阳县的白水镇白水洞,经常宁市蒲竹源瑶族乡,于晒北滩瑶族乡枧下村的白竹背入境。沿途合猛江河、茶陵河、西江、三钗河、东安水、大黄系河、江口水、下司口水、上古河、下古河、钗江河、银子源水、牛栏柱水、潮水观水、岭上院水、杨家坝水、昌木套河、黄溪河。流长117公里,流域总面积1810平方公里,其中境内流长78.1公里,集雨总面积1071.6平方公里,由东南向西北,经晒北滩、小金洞、金洞、八宝、肖家村、白水6个乡镇,于白水镇白水大桥下游1公里处汇入湘江。据清同治《祁阳县志》载:“白水山峰直插云天,两岸夹崎……左岭有白泥塘,方三四丈,泥为白粉。相传何仙姑洗粉于此。”昔有诗:“飞琼曾驾碧云车,飞向瑶池研玉华。染白峰头一掬水,到今流注遍湘涯。”白水河因而得名。
祁水
祁水是湘江一级支流,原名东江、小东江,发源于邵阳县米罗山水龙坳,经祁东县太和堂、城连圩、包圣殿、砖塘4个镇从祁阳县文明铺镇左家岭村进入,流经文明铺、文富市、黎家坪、下马渡、浯溪5个镇。沿途纳白地水、培子湾水、车壁塘水、杨名山水、泉塘水、汤家岭水、老屋冲水、枫树岭水、竹茶冲水、九龙寺水、朝主山水、排林水、马嘶坪水、南河岭水、清太水、成家台水、双星水、无名支流、大福桥水、鹅婆凼水、青云水、栗山水、祁山水、白毛水、长益水、长滩桥水至东江桥南汇入湘江。河长118公里,集雨总面积1685平方公里,境内河长67.2公里,流域总面积568.2平方公里。因其盘绕祁山而得名。
清江
清江是湘江二级支流,源于祁东县大兴乡刘家岭村早曦岭东麓,从祁东、祁阳交界的羊角塘镇石井村进入,从清溪坪村流入祁东县归阳镇红光村后入湘江。沿途合泥鳅水、兰桥水、白塘水、谢家嘴水,流长41公里,流域总面积282平方公里,在祁阳县境内流长18公里,流域总面积148平方公里。因江水清沏而得名清江。
黄溪河
黄溪河又名黄花河,白水支流。源头为祁阳县串风坳西南歇马庵,从大忠桥镇入境,经大忠桥镇、白水镇,在白水镇廖塘汇入白水河,在境内流长23.5公里。因上游水流湍急、浑浊而得名。
大黄司河
白水主源流,发源于宁远县荒塘瑶族乡,从县内下入境,经晒北滩、小金洞两乡,于小金洞乡白沙凼汇入白水河,境内长40公里。
内下水库
水库大坝位于县境南端晒北滩瑶族乡内下村的朽木滩,距县城97公里。水库容量6800万立方米,灌溉农田1300公顷,能调节枯水发电115天。1989年始建,1997年建成,工程含大坝1座,输水隧洞1条,有高山渡槽压力前池和输水竖井。兼有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功能。因库址地名而得名。
祁阳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水源充实,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四季分明,现已探明的矿藏有煤、石灰石、铁、锰、锑、锌等20多种,享有“有色金属之乡”的美称;林木有杉、松、樟、楠等,经济林以油茶为主,兼有油桐、乌桕;药材主要有白果、乌梅、杜仲、淮山、丹皮、白芍、香附、乌药、蛇胆等100余种。其中烟煤储量1亿吨;用材林6.4万公顷,林木蓄积量达200万立方米;油茶林40万亩;以柑桔为主的水果28万亩;水资源总量250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21万千瓦。
祁阳县-经济概况

祁阳农业方面,商品粮、瘦肉型生猪成为全国基地县,水果是全省基地县,油茶产量居全省第二,沟函模式化稻田养鱼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推广项目。工业上祁阳工业小区内八大主要产品批量大,品质好,形成了轻化、冶金、机电、食品、建材五大支柱产业。乡镇企业区域化发展,祁黎工业小区被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和“湖南省星火技术密集区”。
祁阳县2005年上半年,全县镇域生产总值达到22.6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69%;镇财政收入5330万元,占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48%。镇域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祁阳县
祁阳县农村优质稻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粮经比例由去年的57:43调整为52.5:47.5,农产品优质率达42%,提高3.4个百分点。养殖业在农业中所占的比例进一步增大。上半年,各建制镇共出栏生猪54.68万头,发展牛、羊、兔等草食动物10.81万头(只),出栏家禽427.1万羽,水产品起水量1.496万吨,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工业结构进一步改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的优势逐步显现,以生产微电机产品为主的科力公司快速成长,上半年实现产值1.1亿元,成为全县首家半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明显增强。茅竹、七里桥的钓鱼基地、休闲农业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各镇区的餐饮、通信、运输、家电维修服务等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县20个中心镇,都有自己的独家功夫、单打冠军。盛产烟花爆竹的羊角塘镇,上半年新增爆竹企业7个,比去年同期增长40%,带动了梅溪镇新增爆竹企业5个,潘市镇新增4个,形成了烟花爆竹走廊。大村甸镇将分散经营的26家玻璃企业集中到工业园,形成规模效应、集约效应,进一步提升了主打产品的竞争力。七里桥镇做大做强竹木加工企业,以旺源竹棒厂、龙口源卫生竹筷厂、吊楼湾楠竹加工厂三大企业为龙头,带动大大小小的竹木加工厂107个,逐步打造成竹木加工城。茅竹镇利用毗邻县城、322国道过境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餐饮业,形成休闲、餐饮、旅游一条龙式产业群。农业资源丰富的大忠桥、观音滩、七里桥、文明铺、肖家、下马渡等镇坚持以发展工业的思路谋划镇域农业,上半年,分别建成了优质稻、油茶、楠竹、瘦肉型生猪、烤烟、蔬菜等六个万亩农业生产基地。
全县民营企业成长迅速,经济发展后劲增强。规模民营企业机电、食品加工、纺织、烟花爆竹等行业生产增幅都在38%以上,33户重点骨干企业完成产值73861万元,增长49%,占全县7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80%,其中金浩植物油、天龙米业、银利来米业、科力电机、鑫利冶炼、五洲药包、钜荣鞋业、神怡米业等8户骨干企业完成的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48%。规模民营企业对财政增收的贡献增大。1—6月份,74家规模民营企业共上交税金1950万元,占镇级财政收入的55%,比去年同比增长13.6%。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环境得到改善。各镇把营造最佳发展环境作为发展镇域经济的头等大事来抓,全力为投资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全县新建、改建水泥路18公里,油路10.3公里,乡砂石路42公里,目前祁下公路陶大段、祁羊路梅溪段、沙滩河至横江桥公路正在水泥硬化,大坪铺至龙江桥水库公路也正在进行标准砂石改造;通讯建设完成投资1550万元,新建移动、联通基站6个,新增手机用户8500户,固定电话用户3200户;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1亿元,各建制镇“六个一”工程共动工项目7个,竣工3个。
祁阳县-风土人情

自古以来,祁阳就是舜文化、楚文化、湖湘文化的要地,浯溪文化的发祥地,祁剧的源头。自宋至清,祁阳人中进士的有126人,明清中举的有129人,例省市前茅。解放后考上大中专学校的不下三万人,获硕士、博士及留学

祁阳县
人员不计其数。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者层出不穷:三国蜀相蒋琬,北宋榜眼路振由此及彼朝户部尚书陈荐,清朝兵部、吏部尚书陈大受,抗法名将欧阳利见,民国文学巨匠黄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陶铸,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周玉成、刘金轩,以及在全国各地、各个行业卓有建树的大有人在。
旧时的“祁阳八景”——祁山叠翠、白鹤云屏、熊岭朝暾、雷洞灵湫、湘水环清、书岩霁月、紫霄霞绮、燕冈阴雨。“学宫(城关)八景”——龙山秀霭、泮沼回澜、甘泉荷雨、濂阁书声、湘楼钟韵、虹桥步月、春城花雾、天马骧云等,风景依然,令人神往。更有“浯溪名久播遐荒”,百尺摩崖,五百碑刻,历1200多年风雨,至今流光溢彩,乃全国所仅见,成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游客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四百多年前的文昌宝塔,耸立于万卷书岩之上,其结构之奇巧,气势之雄伟,世所罕见,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祁阳可以挂榜山避暑,金洞漂流,内下、大江水库的泛舟,赏瑶山风情,八角岭凌云观日、石洞源听松风林涛,羊角塘游溶洞群。

蓝山县
蓝山位于湖南南部边陲,南与广东省连州市接壤,春秋战国时属楚,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南平县于此;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以境内“山岭重叠,荟蔚苍翠,浮空如蓝”而更名蓝山,沿袭至今。全县总面积1806平方公里,辖6个镇9个乡(其中6个瑶族乡)5个国有农林茶场,总人口35万。
目录
·                                 ?基本概况
·                                 ?历史沿革
·                                 ?自然地理
·                                 ?经济概况
·                                 ?农业发展
·?基本概况
·?历史沿革
·?自然地理
·?经济概况
·?农业发展
·?工业和建筑业
·?金融贸易
·?科教文卫
·?社会事业
·?参考资料
[显示全部]
蓝山县-基本概况

蓝山地处九嶷山东麓,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山、丘、岗、平区相互交错,以山地为主,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县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258座,最高峰三峰石海拔1825米。南部山岭连绵,山区盛产松、杉和楠竹,并有水杉、银杏、黄杉、楠木、斑竹、方竹、龙竹等38种珍稀植物,林间山溪有娃娃鱼、猕猴、主要产地。中北部耕地宽广,土地肥沃,是全县粮食、油茶、茶叶、烤烟等农作物的主要产猴面鹰、香獐、麂子等珍稀动物60余种。位于三峰石南部的板塘自然保护区是九嶷山斑竹的区。矿藏有铁、猛、铅、锌、铀、硅石、花岗石等24种,花岗石石体面积占全县总面积三分之一左右,猛铁矿床规模巨大,储量达1.5亿吨以上,已列入国家重点开采计划。境内溪河纵横,水流湍急,是水电开发的理想之地。
蓝山是舜帝南巡过化之地,以其踪迹命名者有舜水、舜源峰、舜岩、舜庙、舜嶷乡、望嶷亭等,并留下舜帝及其二妃的诸多传说。南朝骈文作家江淹、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等历代名人,均在此留下过往足迹和诗赋文章。该县还是红军长征途经之地,红军标语保存依旧,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刘伯承等

蓝山县
在此指挥红军战斗的事迹广泛传颂。境内山水翠蓝,风光独特,其中峭塔凌云、舜水环带、嶷山远障、富阳平畴、古城烟树、东江夕晖、皇英故祠、夔龙古庙等古八景令人流连;今日之高峡平湖、俊水飞虹、东门朝霞、白明镜、毛江秋色、牛塘口高架桥、尚屏铁索桥、舜瑶民俗村、南风坳风景区令人神往;南平城楼、总市旧城址、宁溪所城、塔下古寺、传芳峻塔、万年古桥、戴星三拱石桥、大麻水楼、龁道县治旧址等古遗址、古建筑风貌犹存;三分石、通心岩、姑婆岩、舜岩、南天石柱、地宝坪群岩、滴水龙飞瀑景致迷人,美不胜收;更有瑶寨吊脚楼、长鼓舞、瑶家八音、坐歌堂、欢庆盘王节等民俗风情,增添了诸多美景,令人目不暇接。
蓝山境当楚尾粤头,素有“湘南门户”美誉,区位优势明显,北上长沙420公里,南下广州320公里,省道322、216、314线交汇相通,永连公路穿越南北,即将动工过境的太澳(太原——澳门)高速公路更为该县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改革开放以来,该县充分发挥地域优势,致力经济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全省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的一颗耀眼明珠,“蓝山石材”风靡大江南北,“蓝山运输大军”奔驰辽阔神州,“蓝山竹木”享誉沿海各地,“蓝山黄花梨”、 “蓝山奈李”进入千家万户,“蓝山烤烟”被争先订购,“蓝山小水电开发”成为股份制电站建设的榜样。近几年来,随着“泛珠三角产业转移”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蓝山以边贸开发区为平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劳务经济和外向型经济,成为湖南承接广东沿海产业转移的示范基地,香港丽宏毛织、台湾承阳针织、香港润丰电子、香港南大木业等企业纷纷落户蓝山,更为该县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催化剂,以毛织加工贸易为主的“三来一补”外向型加工企业发展到350余家,拥有各类织机3万台(套),用工3万人,“湘南毛织城”的雏形已基本形成,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蓝山的经济社会发展逐步驶入快车道,推动着蓝山向小康的目标坚实迈进。
蓝山县-历史沿革

唐天宝初以县城“踞万山间”,“四时苍碧如蓝”,遂改名为蓝山。

蓝山县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南平县,为蓝山建县之始,隶属桂阳郡。县治在今蓝山县塔峰镇古城(城腹村),一说为土桥圩(今蓝山县土市镇)。隋大业三年(607年),南平并入临武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南平县。天宝元年,改南平县为蓝山县,因境内“山岭重叠,荟蔚苍萃,浮空如蓝”而得名。南宋绍平年间(1228~1233年),迁县城于今治。
1959年,蓝山县与嘉禾县合并为蓝嘉县。1961年7月复置蓝山县。
1962年12月,蓝山县划归零陵专区管辖。现属永州市管辖。
2000年,蓝山县辖6个镇、9个乡。总人口332937人。
2001年,蓝山县辖6镇、9乡,370村(居)委会,总人口35.11万。2004年,蓝山县辖6个镇、3个乡、6个民族乡。
蓝山县-自然地理

蓝山县位于南岭山脉中段北侧,东接郴州临武县,南界江华瑶族自治县及广东连州市,西邻宁远县,北交郴州嘉禾县。地处东经111°54′~112°27′,北纬25°01′~25°37′之间。南北长67千米,东西宽55千米。
蓝山县地处“楚尾粤头”,南岭山脉中段,东、西、南三面环山,东北低。全县山、丘、岗、平地交错,山岭重峦叠嶂。

蓝山县
蓝山县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37座,与宁远县交界的无名峰三分石,海拔1830米,高度为群峰之冠。
【香炉石】
位于蓝山西南方紫良瑶族乡境内,又名仙炉山,绵延于宁远,蓝山两县间,西接畚箕窝,北连三分石,南接八仙下棋,金鸡岭诸峰,海拔1781米。山名来历有二:一说因山顶形似香炉得名;一说因此地系祭舜焚香之地得名。
【三分石】
位于紫良瑶族乡西南方,又名三峰石,处于宁远、蓝山两县间,东邻打乱碗,南近香炉石,西界畚箕窝,北接枫木铺。海拔1822米,为县内最高山。山峰的东西北面石壁竖起,好似镜面,十分险要,《徐霞客游记》称“石分三歧”,故名。
【人形岭】
位于所城镇境内南部,东邻广东省连州市。东北至西南走向,主峰海拔1199.4米,远望山峰,宛如人立,故名。
【南风坳】
位于蓝山县所城镇境内南端,蓝山与广东省连州市交界处,永连公路旁,主峰海拔1026米。盛夏炎暑,南风轻拂,因名南风坳。
【石榴花岭】
位于蓝山县中部塔峰镇境内,岭上有“皇英故祠”,祠前一石,光滑似镜。旧志载:舜帝南巡时,二妃经宿榴峰,有石如镜,名梳妆石。主峰海拔898米。《大清一统志》:“石榴花峰在蓝山县南,五峰攒簇如花蕊。”故得名。
【葫芦岭】
位于蓝山县东南部浆洞瑶族乡境内。西北连西峰岭、东边岭,南邻广东省连州市。主峰海拔1380米。岭形似葫芦,故名。
【仙娘岭】
位于蓝山县东南部浆洞瑶族乡境内。东北至西南走向。主峰海拔949.9米。相传一尼姑上岭建庵修道成仙因名。
【百叠岭】
位于蓝山县毛俊镇境内北部,北与土市乡交界的五雷击鼓山。东西走向,主峰海拔815米。《大清一统志》:“百叠山在蓝山县东偏北十五公里处,峰峦重叠,绵亘广远”得名。
【金鸡岭】
位于蓝山县紫良瑶族乡境内的西面,西北面连接宁远,东临八仙下棋,主峰海拔1679米。据附近老百姓反映山上有一种野鸡呈金黄色,经常活动于该山上而得名。
【团园山】
位于蓝山县所城镇境内的西北面,西与宁远县交界,海拔1612米。团园村位于山的下面,而得名。
【南岭山】
古名蓝岭、蓝山、晋屏山。位于蓝山、嘉禾两县交界的土市乡境内,海拔860米。“蓝岭在平阳,跨蓝山县界,故曰蓝岭”。《读史方舆纪要》:“蓝岭,即蓝山也”。清乾隆《桂阳州志》:“蓝山即今南岭山”。

蓝山县
【三角山】
位于蓝山县城西南面12公里处,与蓝山县城遥望相见,海拔1304米。因山上的三个最高主峰,形成相对角度而得名。
【将军岭】
位于蓝山县西南面的荆竹瑶族境内,海拔1464米。山峰陡立雄伟似将军而得名。
【青山排顶】
位于蓝山荆竹瑶族乡境内的西面,与江华瑶族自治县交界,海拔1587米。山虽高,但主山顶上各种树木常年生长茂盛而得名。
【天鹅寨岭】
位于蓝山县东南面浆洞瑶族乡境内,海拔1226米。以岭下面的天鹅寨村得名。
【老人山】
位于蓝山县南面大桥瑶族乡境内,海拔1302米
【猪屎坳】
位于蓝山县南面大桥瑶族乡境内,东边连老人山,海拔1376米。以前野猪经常过往此地,在坳上留有猪屎,故称。
【东边岭】
位于蓝山县浆洞瑶族乡的南面,南连广东省连州市,海拔1164米。因位于与广东省交界的东边而得名。
【刀金塘】
位于蓝山县浆洞瑶族乡的东南角,与广东省连州市、郴州市临武县交界处,海拔1267.4米。
【石角冲顶】
位于浆洞瑶族乡东南部的小洞村境内,海拔1162米。该岭冲历来山蛙(蓝山人称石角)较多而得名。
蓝山县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供利用和开发。据初步勘查,铁、锰矿石蕴藏量1.6亿吨。活立木蓄量达183万立米。境内河流总长度850公里,流域面积522 平方公里,径河流量18.6亿立方米。水资源可供利用7.1万千瓦,现已创办水力发电站45处,总装机容量4万千瓦,兴建中、小型水库33座,骨干山塘(容量5万立方米以上)18口,山平塘1168处,小河坝1663处,蓄引提水量达1.09亿立方米,发展淡水养鱼、食品及饮料工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明显的优势。
蓝山县-经济概况

2004年,蓝山县生产总值完成16.36亿元,同比增长11.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创1997年以来最高增幅。

蓝山县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 5.13亿元,增长9.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12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11亿元,增长9.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 GDP为5506元,人均增加928元,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31.4:31.3:37.3。
就业再就业形势继续好转。2004年未蓝山县就业劳动力18.14万人,增加1.02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57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46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
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开展创建“平安蓝山”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维护了社会稳定。食品药品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显著,农民负担明显减轻。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缺乏长效机制;工业发展仍受电力瓶颈制约;第三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蓝山县-农业发展

农业生产呈良好发展态势。2004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56亿元,增长9.7%。2004年以来,在中央1号文件和一系列扶持农业产业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下,蓝山县粮食产量继续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12.80万吨,增加1.28万吨,增长11.0%;烟叶、蔬菜产量稳定增长。畜牧业增长加快,完成增加值21991万元,增长13.3%,出栏牲猪

蓝山县
47.1万头,增长6.6%;出栏牛2.94万头,增长20.5%;出栏羊1.82万头,增长 25.8%;肉类总产量38141万吨,增长7.0%;水产品产量2043吨,增长9.3%。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43.6:9.8:42.9:1.9:1.8。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88万亩,比上年增加1.38万亩,增长4.4%;其中优值稻种植面积5.31万亩,增长 21.5%,占水稻面积的比重为31.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9万亩,增加0.5万亩,增长9.2%,其中烤烟面积4.29万亩,增长2.5%。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760处,土石方7.8万立方米,投入资金830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21.97万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0348万吨,增长3.8%,农村用电量2271万度,增长19.6%。
农村扶贫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共安排建整扶贫村24个,其中贫困村7个,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86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26万元,全县农村解决温饱或越过低收入线的新增1100人。
蓝山县-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4年,蓝山县全部工业增加值38924万元,比上年增长16.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8亿元,增长58.9%。“三来一补”毛织企业增加值1.15亿元,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29.5%。

蓝山县
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上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1%,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5%,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767万元。
建筑业发展较快。蓝山县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2316万元,比上年增长20.5%。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5家,完成产值8984万元,增长12.5%,实现利润200万元,增长115.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68万平方米,增长29.8%。
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增长。2004年,蓝山县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投资结构得以优化,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6.03亿元,增长速度21.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8亿元,增长31.5%。按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6634万元,增长41.2%;更新改造完成4787万元,增长 77.2%;其它投资完成180万元。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县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在建项目12个,完成投资2.06亿元,同比增长21%。市政广场完成3200万元,完成75%上;蓝嘉公路路基基本拉通;县城亮化美化绿化基本竣工。
蓝山县-金融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2004年蓝山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1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县及县以上零售额2.68亿元,增长 29.5%,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2.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0221万元,增长13.8%;餐饮业2886万元,增长34.9%;其它行业423万元,增长28.1%。

蓝山县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6158万元,增长25%。
对外贸易取得新突破。2004年蓝山县进出口总额为10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3倍。出口总额为1000万美元,增长33倍。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2004年新签订合同项目29个,其中外资12个,内资17个。合同利用外资1.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2%,实际引进内资5.6亿元,增长202.7%。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4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0018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同口径比较增长19.0%,增幅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预算7456万元,增长17.1%,财政支出18452万元,增长21.3%,其中基本建设、科技、支农三项支出分别增长500%、18.4%、 45.9%。
金融机构存贷款保持合理增长。2004年未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6839万元,比年初增加19296万元,增长17.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09082万元,比年初增加15907万元,增长17.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1753万元,比年初增加7929万元,增长18.1%,在金融调控力度加大的背景下,确保了重点信贷投入。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029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50万元,增长50.4%;人寿险保险收入2379万元,各项赔款支出462万元,增长9.7%。
蓝山县-科教文卫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4年,拥有学校276所,职业中专1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53766人,职业中专795人,小学在校学生2859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2%,初中毕业升学率36%。

蓝山县
文化事业平稳发展。拥有乡镇文化站13个,文化管1所,文物管理所1所,图书馆1所,文化娱乐开发中心1所。文物藏品二级2件,三级22件,图书馆藏书2.26万册,新华书店出售各类出版物133.16万册,增加9.18万册,全县报刊期发20.87万份。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全县拥有电视台1座,差转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5%。有线电视用户9867户,增加455户,投入236万元对有线电视进行改造。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未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1个,其中医院29个,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院各一所,各村都有医疗点,卫生技术人员682人。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2004年7月省级跆拳道比赛中获得铜牌1枚,市级比赛中获得2金1银,团体总分第3名,8月份全市田径赛中获得5金2银6铜。全省男子跳高获第4名。
蓝山县-社会事业

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邮电业继续发展。完成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15778万元,增长10.2%,全县公路货物周转量70101万吨公里,增长13.5%;公路旅客周转量45354万人公里,增长13.3%。全年邮电业务总量4492万元,增长20.1%,年未固定电话用户达2.8万户,增加0.3万户,年未移动电话用户2.8万户,增加0.7万户,新发展小灵通用户5000户。
环境保护
蓝山县地表水质量保持Ⅱ类水质以上,大气环境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对2家违法建设项目给予严厉的处罚,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2起。
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蓝山县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4年,蓝山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01元,比上年增加499元,增长21.6%,其中工资性收入978元,增加189元;家庭经营收入1670元,增加278元;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153元,增加4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2元,增长22.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2338元,增加264元,恩格尔系数52.3%,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81台,电话机47.1台,移动电话38.5台,摩托车31.4辆,人均住房面积38.07平方米,增加7.9平方米。
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40元,比上年增加674元,增长12.6%,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0451万元,增长7.9%,在岗职工人平工资8738元,增长8.6%。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252人,增长28.4%;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4051人,增长13%,参加失业保险7879人,增长26.8%,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3055万元,城镇居民最底生活保障金277.8万元。

江华瑶族自治县
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处五岭北麓,潇水源头,是镶嵌在湘、粤、桂金三角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幅员3248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1个林业采育场,人口45万,其中瑶族人口25.7万,占总人口的57.1%,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瑶族自治县,被誉为“神州第一瑶城”。
目录
·                                 ?基本概况
·                                 ?行政区划
·                                 ?历史沿革
·                                 ?自然地理
·                                 ?自然资源
·?基本概况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自然地理
·?自然资源
·?相关词条
·?参考资料
[显示全部]
江华瑶族自治县-基本概况

江华是一块历史悠久、地灵人杰的宝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县,迄今已历两千多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生息繁衍于此的瑶族先民与其他兄弟民族一道开发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瑶族文明。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与钟灵毓秀的奇山秀水交相辉映,瑶山英才辈出。唐广明元年,农民领袖蔡结,扎寨深山,同唐王朝抗争达19年之久。清朝时期,瑶民领袖赵金龙率部起义,震撼朝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涌现了一大批英才俊杰,如中共早期党员、中共三大代表、曾任满洲省委书记、中央文库主要负责人的陈为人烈士,中共早期党员、省港大罢工发起人之一的李启汉烈士,曾任湘南特委书记、湖南省委组织部长的王涛烈士,以及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顾委常委的江华同志。
江华是一座物产富饶、琳琅满目的宝藏。丰富的森林资源、充沛的水能资源、富庶的农产资源、量大品高的矿产资源、引人入胜的旅游资源,积聚了瑶山雄厚的发展底蕴。这里林海茫茫,林产丰茂。2630平方公里林地郁郁葱葱,森林覆盖率达64%,活立木蓄积量达681万立方米。14万立方米商品材、80万根竹材、名贵的厚朴、杜仲药

江华瑶族自治县
材,每年沿着美丽的潇水河源源不断地运往山外,抢占一方市场。这里银川盈帘,在千山万壑间徘徊萦绕,蓄积了37.87万千瓦的可开发量。高山蕴好水,好水养良田,良田产奇珍。敢与美国加州烟媲美的“涛白优烟”,堪称世界一绝的珍珠椒,饮之令人神清气爽的大叶苦茶,风味不让桂林腐乳的瑶家腐乳,满口余香、回味无穷的瑶家腊味,名闻遐迩,盛誉不竭。这里地下藏珍,富聚百宝。32种现已探明的矿产如星罗棋布,缀满了瑶山的每一个角落。锡和稀土品位高,储量大,稀土储量较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稍逊一筹,质量冠全国同类产品之首。
这里人文荟萃,古迹甚多。有新石器、商周、战国时期的珍贵文物,有秦始皇开疆之时的屯兵遗址,有世界瑶族的朝圣之地盘王殿,有历代文人墨客元结、柳宗元、徐霞客等游览题咏过的“江华八景”,有古朴浓郁的民风民俗,有天然狩猎场,风景如画,美不胜收。这里群峰竞秀,生态优良。662座千米以上的高峰巍然耸立,5万亩原始次森林莽莽苍苍,38种国家保护植物根深叶茂,20余种珍稀动物怡然自得,充满着天人合一的宁静与和谐,展现了一幅“山水生态一体,人文自然相融”的旅游画卷,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这里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山肥水美,风光绮丽,是旅游、避暑、度假的理想胜地。
江华是一片前景广阔、贤才驰骋的“疆场”。改革开放的春风带来了大发展的先机,唤醒了大瑶山的沉静。江华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在不断地探索中确立了“做山水文章,兴特色产业,下效益功夫,求重点突破”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发扬“只争朝夕,万众一心,实干拼搏,开拓进取”的“江华精神”,劈山开路,扬帆出征,古老的瑶山发生了震古烁今的巨变,呈现出一派千帆竞发、百业兴旺的繁荣景象。农村畜禽成群,瓜果飘香,蔬菜、烤烟、生猪、松脂、山苍籽、药材等外向型商品生产基地如雨后春笋,欣欣向荣。农副产品加工业如火如荼,前景灿烂,风味独特的瑶家腐乳、瑶家腊味,唯我独尊的绿色无公害食品珍珠椒、香菇、山珍野菜,倍受消费者青睐,令瑶山名闻天下。利用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发展起来的卷烟、建材、竹木制品、林化产品加工和矿产品开采,不仅是地方财政的强劲支撑,而且有力地推动着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的进程。
小城镇建设方兴未艾,商贸流通车水马龙,码市、大圩、白芒营、涛圩等边贸市场红红火火,商贾云集;县城建设一日千变,新颜纷呈,现已跻身省级文明县城行列。水电开发势头强劲,新增装机容量4万千瓦,一头挑起了振兴民族经济的大梁。县乡村道四通八达,千里瑶山村村通电,程控电话、无线寻呼和移动通讯全面开通,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农村供水和环境卫生条件大为改善,为栖凰引凤培育了一片片苍劲茂密的树林。科教文卫事业蒸蒸日上,民族教育跨入全省、全国先进县行列,医疗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谱写了“两个文明”齐飞的崭新篇章
江华瑶族自治县-行政区划


江华瑶族自治县
江华瑶族自治县辖11个镇、10个乡、1个民族乡:沱江镇、桥头铺镇、东田镇、大路铺镇、白芒营镇、涛圩镇、河路口镇、小圩镇、大圩镇、水口镇、码市镇、界牌乡、桥市乡、大石桥乡、清塘壮族乡、两岔河乡、务江乡、花江乡、湘江乡、贝江乡、未竹口乡、大锡乡。
江华瑶族自治县-历史沿革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置冯乘县,属苍梧郡,县治在深平城(今江华瑶族自治县涛圩镇连山脚村);是为江华建之始。隋开皇九年(589),冯乘县改属永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621),析冯乘县置江华县,属营州(道州)。因其治所设在寒亭(今江华沱江镇老县村)之北、阳华岩之南,故名。睿宗文明元年(684),改江华县为云溪县。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江华县。从明代开始,江华隶属永州府。

江华瑶族自治县
1955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改名江华瑶族自治县。
2000年,江华瑶族自治县辖11个镇、11个乡:沱江镇、桥头铺镇、东田镇、大路铺镇、白芒营镇、涛圩镇、河路口镇、小圩镇、大圩镇、水口镇、码市镇、界牌乡、桥市乡、大石桥乡、清塘壮族乡、两岔河乡、务江乡、花江乡、湘江乡、贝江乡、未竹口乡、大锡乡。总人口437835人,各乡镇人口:沱江镇70039桥头铺镇29045东田镇18273大路铺镇30141白茫营镇46365涛圩镇28898河路口镇20579小圩镇22341大圩镇29741水口镇8979码市镇30652界牌乡17308桥市乡12638大石桥乡20309清塘乡6527两岔河乡4643务江乡5684花江乡7268湘江乡5728贝江乡9547未竹口乡8461大锡乡4669(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1年末,全县辖11镇、11乡,529村(居)委会,总人口45.16万,其中瑶族26万人。
2004年,江华瑶族自治县辖11个镇、10个乡、1个民族乡。
江华瑶族自治县-自然地理

江华县位于湖南省南端,萌渚岭北麓。东接蓝山县,南界广东连州市、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瑶族自治县和广西钟山、贺州、富川瑶族自治县,西邻江永县,北枕道县、宁远县。地理坐标在东经110°25′~112°10′和北纬24°38′~25°15′之间,南北长77.92千米,东西宽72.5千米。

江华瑶族自治县
江华境内山、丘、岗、平地貌类型齐全,以山地为主,占69.1%,平地占7.2%,地势由东向西倾斜,五岭山脉萌渚岭山系所盘亘,其支脉贯穿全县,地形南、北、东三面较高(海拨高度一般在600米以上),西面较低(海拨高度一般在200-400米之间),自南向北以八仙界、勾挂岭、天子岭、蕨背岭、八石弓等峰为界,分为东西两部,东部通称岭东,即林区,区内群山密集,山峦重叠,森林及水资源极为丰富,西部通称岭西,即农区,丘岗地带。
江华境内有3座海拔1500米以上的大山,南连广西的萌渚岭山系的姑婆山马塘顶,海拔1787.3米,东接广东的大龙山,海拔1577米,横卧东北面的九嶷山系的黄龙山,海拔1823.9米,三峰呈三足鼎立之势。众多支脉纵横交错贯穿全县,由南向北延伸的姑婆山、八仙界、勾挂岭、天子岭一线群山脉脊,天然地将境内分为东西两部分(俗称岭东、岭西),岭东属大山区,岭西地势低平,岗丘大部分在海拔400米以下。
江华瑶族自治县-自然资源

江华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1.8%,森林蓄积量1154万立方米,是全国南方重点产林县和湖南省重点林区县,素有"杉木之乡"、"绿色宝库"之称。境内树种繁多,其中有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稀有珍贵树种50多种,如水杉、银杏、红豆树、东方古柯等等;还有省内唯独江华县所有的特有树种,如天料科的天料木、山榄科的铁榄、五亚科的大花五桠果等等。

江华瑶族自治县
江华县已探明储量的矿产36种,矿产地156处,其中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7处,已探明的主要矿产有金、银、铜、铁、锡、钨等。居全国前10名的有稀土矿、锡砂矿。主要矿产探明的储量:铁0.5亿吨、石灰岩100亿吨、花岗石5亿立方米。具有重大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有稀土、花岗岩、铁、金、白钨、高岭土等。
全县地表水资源为44.06亿立方米,人均水量9578立方米。河流长度在2公里或流域面积8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流达293条。江华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达1700多毫米。水能理论蕴藏量达38.6万千瓦,实际可供开发量19.87万千瓦。可装机容量1000千瓦以上的电站41处。水能资源利用潜力相当大。县内有大型水库1座,即涔天河水利枢纽工程;至2005年,全县共开发电源点达215处,装机27.9万千瓦,已建成投产81处,装机9.34万千瓦。
县内有重点风景名胜区阳华胜览、寒亭秋色、暖谷春容、浪石清流、迥溪寿域、奇兽虚明、秦岩深处、梧岭南屏、豸山凌云、川岩通幽、溪江晓雾、平头岩、文庙、秦代兵营址等14处,其中省级的有豸山凌云塔、阳华石刻2处。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和瑶族民俗文化。我县瑶族文化积淀丰厚,民俗民风特色浓郁,其中瑶族盘王殿,该殿建筑风格独特,古朴典雅,金碧辉煌,堪称中国瑶族第一殿。
永州赋
永州市是湖南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即有人类在此栖息劳作。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史记·五帝本纪》)零陵自此得名。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零陵郡;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废零陵、营阳二郡置永州总管府,从此永州、零陵一地二名交替使用。唐宋时期,永州分置零陵郡和道州江华郡。元代改零陵、道州二郡为永州路、道州路。明代合永州路、道州路为永州府。清代省下设道,永州府属衡永郴桂道。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设永州专区,翌年改零陵专区。1952年,零陵与衡阳、郴州合并为湘南行政区。1954年撤销湘南行政区,零陵各县区属衡阳专区。1962年恢复零陵专区。1995年11月,撤销零陵专区,设立地级永州市。
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端,北依衡阳、邵阳,东邻郴州,南接广东连州,西与广西桂林接壤。全市辖2区9县,总面积2.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80万。
“百城赋”下期刊出《秦皇岛赋》,敬请关注。
源远流长谓之永,集众聚处称之州。永州之文明开化,悠深古远,物阜民丰,屡辉史册。循名责实,斯可信然。
史载汉初置郡,始称零陵;二水交汇,雅号潇湘。究其文明发轫,远涉上古,封邑开埠,近逼中州。昔我先民,穴居而野处,存原始石棚于市郊黄家山①;稼作而农兴,遗远古稻粒于道县玉蟾岩②。帝舜巡边,歌南风以抚苍梧之民,播崇德以开盛世;皇英踪圣,文泪竹以铭重华之功,启万山以朝九疑。自兹以降,历朝历代,名贤辈出,高行卓识,各领风骚。蒋公琰佐诸葛奠蜀汉三分③,黄公复抗曹瞒纵赤壁一炬④。柳宗元尚革新遭贬永州之野,作八记以抒孤愤,文名与德泽并重青简;释怀素迷书艺独恋绿天古庵⑤,,偏一隅而雄千秋,狂墨偕蕉影共舞翰苑。周敦颐居月岩而悟太极,启理学后儒,颂“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何绍基仿古碑而开佳境⑥,率书艺新秀,逐“大江东去”,岂止“湘水余波”。至若近世英才,更椽笔惊世,当代俊彦,巨栋擎天。中共建党十二元勋,李达之英名赫赫,盗天火以传圣音,史誉为马列哲学泰斗;“文革”抗逆中流砥柱,陶铸之铁骨铮铮,斥权奸而护国脉,民称之当今至烈直臣。浴血抗倭,旃蒙战昆仑一役⑦,威震东亚半壁;拨乱反正,江华审“文革”四枭⑧,义薄古国云天。
人文永州,诚名贤荟萃;山水永州,更美不胜收。其山之雄,水之秀,奇岩幽洞之华美,刊刻工建之瑰丽,既得鬼斧神工、自然天成之妙,又透奇思巧慧、人工玉琢之精,实乃人间难得之胜景,天下罕见之奇观。欧阳修誉之画境难及,陆放翁称其诗赋必踪。
其山也,崛起于漓湘之源,蜿蜒于粤楚之交。其雄奇峻逸,令无数高人雅士心驰神往,众多墨客骚人诗咏画描。域之内,越城岭延舜峰、四明二麓屏其北,萌渚岭耸大龙、九疑诸峰宇其南。都庞岭西界黔桂,展阳明、紫金一脉亘乎其中。观此群山,晴空丽日之下,翠峰嵯峨,苍峦参天,逶迤腾跃,犹天马竞驰于霄汉;雨笼雾锁之中,高峰隐逸,低山潜形,变姿幻态,似群仙会聚于瑶池。更有茂林修竹,摇碧滴翠;异果奇花,溢馥流芳。春呈万紫千红,间以萋萋绿叶;秋献丹桔黄柚,缀以离离硕果。冬寒而不彻骨,霜花染得山花艳;夏暑而不燥心,梅雨洗出青梅鲜。山阿峡峪之中,多奇岩幽洞,其掌故传闻,民俗民风可考;峭岩绝壁之上,有名碑佳刻,其抑扬褒贬,正史野史难稽。临此之境,仰观俯察,神通三界、心骛八极,宁不感慨万千乎。
其水也,源起于苍梧之巅,分归于扬珠之汇。潇水自东南涓涓而来,清深其质;湘水自西南涛涛而至,磅礴其气。际会兴频洲之风,奔涌接洞庭之浪。称四水则居其首,号三湘更占其二。屈子卜以招帝子之魂,贾生临而赋名贤之怨。赢秦藉以凿漓湘灵渠,惠及百粤;光武依其劈伏波故道,利披三苗。其涓涓细流,难以胜记。唯其垂仁者之青,乐智者之赏,赐雅号以垂千古、载名篇而播九州者,其溪有三。周子以濂溪自号,寓清纯于弱水,启后学以“出污泥而不染”;柳子命愚溪自嘲,赋耿介于涓流,伸民困其抨苛政而无畏。元公旷达⑨,三顾浯溪,结庐而居,勒石以草“中兴”之颂,名颂实讥,道尽历代废兴;寻胜而赐“三吾”之名,假私申公,点化天下童蒙。临此之境,抚古思今,咀英嚼华,辨是识非,定当心胸豁然也。
斗转星移,神州迎盛世;改革开放,古郡开新篇。“梯度”战略生辉,昔日蛮荒僻地渐成交通枢纽;市场取向见效,历史文化名城顿作商贸要津。鹏翼初振,航空港联通中外,瞬时越千里;豹首重昂,高速路畅捷南北,天涯成咫尺。多层次开发,数十亿投入强基础,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一座工业新城崛起;全方位搞活,近百万农工赴边城,打工潮催生创业潮,大批民营名企称雄。信息化助推工业化,传统产业推陈出新,“潇湘”纸业、“熙可”食品名重湘粤;区域化链接全球化,新兴产业后来居上,“建华”仪器、“跃进”电机进军欧美。免赋惠农,稻作发祥地优质米远销南亚;重科兴工,机电新兴区数控机驰誉中东。“猎豹”有幸⑩,载文明威武之师首登港岛,见证国人洗雪百年奇耻;“科力”何奇,伴海尔康佳诸强远征欧洲,襄助华企抢占全球商机。得天时,新星辈出,科技前沿崭露头角;拥地利,百业生辉,市场高端频传佳音。旧友重临,星夜泛舟,百里平湖依高峡同揽月,惊潇湘八景平添异彩;新朋乍到,旭晓登顶,千年古塔偕广厦共摩天,品永州九记再赋新辞。
噫吁兮,放眼当今之零陵,雄关古道初夭矫,正精彩纷呈;翘首明日之永州,舜日尧天重抖擞,更活力无限。永州之永,繁华永续;永州斯州,和谐绿洲!
注释
①黄家山原始石棚:2005年湖南考古研究所发现于湖南省永州市郊黄田铺镇黄家山,经考证为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文化遗存。
②玉蟾岩远古稻粒:在湖南省道县寿雁镇玉蟾岩,考古人员从1.8米厚的文物堆积层中,发现了8颗人工栽培的稻谷谷种,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的谷物标本。此项发现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列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考古10项重大发现之一。
③蒋公琰(?~246年):姓蒋名琬,字公琰。三国时零陵人。曾任蜀国尚书令。
④黄公覆:即黄盖,字公覆。汉末零陵人。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随周瑜在赤壁抗曹,献火功之策,大破曹兵。
⑤释怀素(公元725~785年):俗姓钱,字藏真,法号怀素,唐代零陵人。其狂草与张旭齐名,史称“癫张狂素”。
⑥何绍基(179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晚年自号蝯叟。晚清湖南道洲人,其书法家学渊深,精磨苦练,卓然自成一家。行草尤得天越之妙。
⑦旃蒙(1905—1944年):姓吕,名旃蒙,号伯民,湖南省永州市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九期。1939年12月参与组织昆仑关战役。1942年12月在桂林保卫战中以身殉国。
⑧江华(1907—1999年):姓虞,名上聪,江华为其革命年代的化名,湖南省江华县人。1980年11月,担任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庭长,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十名主犯进行公审和宣判。
⑨元公(779~831年):姓元,名结,字徽之。唐代河南洛阳人。两度任道州刺史。期间三次造访浯溪,在此结庐而居三年。有感于“安史之乱”,撰《大唐中兴颂》,由颜真卿亲笔书于浯溪入湘交汇处一面十丈见方的石壁上,因文绝、书绝、石绝而称为“三绝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⑩“猎豹”:永州著名上市公司长丰集团制造的一种自有品牌的越野汽车。1997年被驻港部队选定为入港仪式的前导车。
“科力”:永州一著名民营企业生产的一种自有品牌的微型电机。该产品除直接出口中东各国,还是国内众多家电企业出口产品的配套厂家。
作者简介
曾昭薰,男,1944年生于湖南省祁阳县。先后就读于湖南师大中文系、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曾任永州市委副书记。

▲永州城貌   高波摄

频洲   蒋贤哲作
悠悠华夏百城娇,
生聚黎元功业昭。
八府星繁千物畅,
九州云曼万商招。
酒旗招客宾朋醉,
宅舍安居寒暑调。
旧镇新城今古赋,
光明日报妙词抄。
——福建农业大学柳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