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vr眼镜怎么看电影:「两难」局面下的最佳抉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23:02:06
【避免最坏情况就是最好结果】
母亲、爱人同时有难,只能择一的情况下,你该救谁?影响政治、经济各层面的赛局理论(game theory)将告诉你,如何推演出对大家最有利益的方案。
你、你的母亲和配偶被几个疯狂科学家绑架,关在一个房间里,被綑在椅子上动弹不得。房子里有一架古怪的机器,而你正好可以触及上面的一个按钮。一支机关枪正对着你的配偶和母亲。墙上挂着一只钟,滴滴答答走着,在阴森森的空气中发出令人恐怖的声音。其中一个科学家宣称,如果你按动前面的按钮,那么机关枪将瞄准并击毙你的母亲;相反的,如果你在六十分钟内不按钮,那么机关枪将会瞄准你的配偶开火。你仔细端详这架残酷的机器,确信它真会执行科学家所说的杀人步骤。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在两难处境中 什么都不做也是一种作为
类似这样的两难问题有时会在大学的伦理学课程中进行讨论,当然永远难有令人满意的答案。如果你坚持认为在如此情况下只能什么也不做(不去按那个按钮,从而让机关枪击毙你的配偶),理由是什么也没做就不能被判为「有罪」,这显然是很牵强的推托之词。你唯一可以选择的是,确定你到底更爱你的配偶还是更爱母亲,从而确定要保住谁的性命。
在某些两难困境中,有另外一个人也同时进行选择,从而使决定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结局将取决于双方所做的选择。
在史塔克的《问题书》中,有一则类似但更具有挑战性的两难问题:「你和深爱的人被分别关在两个房间中,两人身边各有一个按钮,并且都知道,除非两人中有一个在规定的六十分钟内按下按钮,否则两个人都要被处死;而先按下按钮的人虽然会立刻被处死,却可以保住对方的性命。你想你应该怎么办呢?」
两个人都要估量他们所处的困境,并独立做出选择。不管谁按下按钮,都是生死攸关的决定。最棘手的在于做出牺牲的时间点。这个两难困境强迫你在自己和心上人的性命做出抉择。究竟谁应该活下来?
在许多情境下,有人可能选择牺牲自己去保护另一个人,例如,父母亲可能为保护孩子而慷慨赴死,因为孩子显然有更长的路要走。但不管应用什么准则(当然没有理由相信当事双方会应用同一个准则),这种性命攸关的抉择都存在以下三种可能结局。
情况一最不令人困扰:双方对谁应牺牲、谁应活下去的问题有共识。这时,该牺牲的人应该按下按钮,牺牲自己以挽救对方。
第二种可能性是双方都决定保护对方:母亲决定保护女儿,因为女儿会活得更久一些;而女儿决定保护母亲,因为母亲赐给她生命。在这种情况下,结局取决于谁先按下按钮。
最令人困扰的情形是:双方都认为自己应该活下去。因此,没有人愿意按下按钮,而时钟还在滴滴答答走下去……。
想象一下这第三种情景:时间已经过了五十九分钟,你没有按下按钮,希望你所爱的人会这么做,但她(或他)却没有按(我们假定当另一方按了按钮后,幸存者会立刻得到通知)。你曾有时间把各种可能性都仔细考虑一遍。有人也许会思考整整一个小时才能决定谁该活下来,或者干脆鼓起勇气去按钮。但整整五十九分钟过去了,却没有任何动静,那你就应该开始想想,是否你所爱的人认为应该由你牺牲。
即使到了最后一秒钟,发誓绝不去按钮也毫无意义。不管你怎么自我中心,你也没有能力拯救自己。总有人要死,是这个两难困境的必然结局。如果你所爱的人不愿意牺牲,你最好成全她(或他)。记住,你是真的爱着对方。
在理想情况下,到了最后关头你会愿意按下按钮。而你心爱的人可能也想这么做。这就是你拖延直到最后关头来临的全部理由。你想给对方在最后关头按下按钮的机会,但她(或他)却没有这么做,于是,仅仅在这种情况下,你才去按下按钮。当然,你心爱的人可能也有同样的打算。
还有两个因素使双方都企图拖到最后一秒才做决定的情况更加复杂,那就是反应时间和时钟精度。那架该死的机器是不会有一丝一毫同情心的,一到时间如果没有人按钮,两人就会立刻被击毙。因此,必须有人抢在发生这种结局之前,确实做出牺牲的决定并迅速按钮。此外,没有人清楚墙上的时钟是否与机器精确同步。
疯子科学家当然说是如此,但因为他是疯子,说的未必可信。为安全起见,为了确保你是在规定时限内按钮,实际上你必须提前一点点。因此,在采取「等到最后一刻才决定」的策略中,最棘手的一件事就是,你不能等待到最后一刻!
在古怪的房间里下绝望的决定,这类问题在哲学文献中比比皆是,从而赢得了「问题箱」的名称。这类两难问题为什么如此引起人们的兴趣?部分是因为这种异乎寻常的困境使人感到新奇、刺激。但是,如果它们只是一些智力测验的难题,与我们的个人经历没有共鸣,是不会引起这么大兴趣的。
寻求参赛者的利益平衡 理性推演出最佳结果
当然了,现实生活中的两难不是由发疯的科学家制造出来,而是由于我们个人的利益与其他人利益发生牴触,或者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因而以各式各样的方式形成两难问题。我们每天都面临着举棋不定的选择:有时候,做出选择的方式与我们期望的方式很不一样。两难的困境引发了一个简单却令人困惑的本质问题:是否在每一种情况下都存在合情合理的行动呢?
很多人都听过为两个孩子公平分蛋糕的故事。不管父母多么小心翼翼,其中一个孩子总觉得自己那一块比较小(甚至两个都这么觉得!)。解决这个问题的著名方法是让一个孩子分蛋糕,另一个孩子选蛋糕。这样一来,贪婪的动机保证了蛋糕有公平的分配。第一个孩子不能质疑两块蛋糕不一样大,因为那是他自己切的;第二个孩子也不可能抱怨,因为他拿的那一块是自己挑的。
在冯纽曼(John von Neumann)看来,这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不仅仅是一种「赛局」,还是「大中取小」原则的最简单说明:此原则正是赛局理论的基础。
蛋糕问题反映着利益的冲突。两个孩子想要的是一样的目标──尽可能多的蛋糕。蛋糕最后怎么分取决于两件事:一个孩子怎么切蛋糕,另一个孩子选哪一块。重要的是,每个孩子都在预测对方做什么。正是这一点使冯纽曼把它看作一种「赛局」。
赛局理论寻找赛局的答案──理性的结果。对第一个孩子来说,把蛋糕分成同样大小的两块是最佳策略,因为他预测另一个孩子的策略必定是挑大的那块。因此均分蛋糕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得出这个答案并不是因为孩子很慷慨大方或者有公平意识,而是由于两个孩子各自的利益使然。
赛局理论寻找的正是出于参与者利益所得出的答案。如果切蛋糕的孩子均分蛋糕,他知道结果是自己获得差不多半块的蛋糕;如果他切得一大一小,结果必定是自己只能拿到小的那半块。因此他只能在差不多半块和小于半块这两者之间做选择,也因此他只能选择尽量均分,以保证获得差不多半块蛋糕。这是横行最小值中的极大值,被称为「小中取大」(maximin)。
卡尔维诺在《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一书中写道:「你知道,你能期盼的最好结果是避免最坏情况。」这个警句充分说明了大中取小策略。这种策略的选择是个自然的结果,它不只是赛局理论所推荐的「合理」结果,也是两位游戏者追求各自利益而必然形成的真正平衡。游戏者偏离此最佳策略只会对自己不利(从而有利对方,因为这是一个零和赛局)。
理性的解决之道 不等于能让每个人接受
当小中取大和大中取小的结果相同时,该结果称为「鞍点」(saddle point)。冯纽曼和摩根斯坦(Oskar Morgenstern,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家)将之比喻为马鞍型山隘的中点──通过山隘的旅行者会达到的最大高度也是翻山越岭的山羊会碰到的最小高度。
当某个赛局有鞍点时,鞍点就是该赛局的解,是参赛者理性的玩这种赛局时的期望结果。注意,理性的解不一定意味着每个参赛者都乐于接受。切蛋糕孩子最后得到的那块比挑蛋糕孩子少那么一丁点儿,他不一定认为这是公平的。在这类事件中,两个人也许都会怨叹自己没有获得更大一些的蛋糕,都没有得到他们首选的结果。有什么可以防止他们另出奇招,做出不理性的选择呢?
答案是贪婪和不信任。比半块稍小一点点的蛋糕,是切蛋糕孩子不需要对手任何帮助就保证能获得的最大块,这也正是挑蛋糕孩子能留给他的最小块。孩子要获得好一点的结果,就需要求助于他的对手。但是对手没有理由帮他──帮助对手只会减少自己的蛋糕。一个零和赛局的鞍点解是由赛局本身自我执行的(self-enforcing)。这有点像中国式手铐:你为了好过一点而挣扎得越凶,手铐就勒得越紧而使你越惨。
大中取小定理证明了,每个有限的二人零和赛局都存在一个理性解,不是单纯策略,就是混合策略。冯纽曼之所以被尊为赛局理论的创始人,主要就在于他一九二六年就证明了这个定理。
冯纽曼认为它至关重要,他在一九五三年写道:「我认为,没有这个定理,就没有赛局理论……研究此课题的期间,在大中取小定理获得证明之前,我一直觉得没有什么值得发表。」
简单的说,大中取小定理告诉我们,当两个利益完全相反的人有定义精确的冲突,其中总存在一种理性的解。所谓理性的解,就是在既定的冲突本质下,双方都确信他们不可能有更好的结果了。
赛局理论的解是保守的。当理性的一方面对的另一方也很理性,赛局理论提供的解是他所能期望的最佳结果。当然,这个解并不保证是所有可能结果的最佳。一般来说,理性的参赛者在面对非理性的对手时可以得到更佳结果。有时候,甚至坚持赛局策略的理性参与者,其获利也比预期的多。但另一些情况下,要从非理性的对手中获利,理性参赛者必须适当偏离赛局理论的策略解。硬币配对游戏就是一个例子。你的策略是均等且随机的混合出正面或反面,但如果你注意到不够理性的对手不自觉的选择出正面的次数超过一半,那么你可以多多出正面。
有一次记者问冯纽曼:赛局理论能否帮人在股票市场赚大钱?冯纽曼老老实实回答不能。类似的问题屡见不鲜。赛局理论适用什么场合?如果不是为了游戏,那是为了什么?
大中取小定理 是经济科学的首要基础
冯纽曼把大中取小定理当作真正经济科学的首要基础。他和摩根斯坦的书中大部分讨论有三个人甚至更多人参与的赛局。在大多数情况下,经济领域中的参与者的数量非常大,不可能做很多简化的假设。
有任意数量参与者的赛局称为「N人赛局」,要对它们做全面分析,比对零和的二人赛局做分析复杂得多。在这种赛局中,利害冲突关系错综复杂。对参与者A是好的,对参与者B可能是坏的,而对参与者C又可能是好的,于是,A和C可能形成联盟。联盟关系彻底改变了赛局。
在三人赛局中,可能出现其中两个参与者合作以取胜。因此,两个人结盟会使第三者降低赢的机会。冯纽曼和摩根斯坦试图确定在什么时候以及由谁去形成这种联盟。是处于弱势的几个参与者联合起来对抗强势参与者吗?或者是弱势参与者试图结合强势参与者?他们获得的一个结论是:有许多不同的联盟都是稳定的,因此很难预测会发生什么,甚至不可能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