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欧罗家具有限公司:有效教学讲座四之九(中小学有效教学评价的策略与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5:31:54

有效教学讲座四之九(中小学有效教学评价的策略与方法)

1、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原作者:周浦镇小学 沈金娟  宋志权

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新的课程标准十分关注评价方法的改革,特别强调构建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手段多样化,既关心结果,又关心过程的新的评价体系。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课堂教学评价就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价值判断。我们认为,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表现等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在恰当的时机,运用恰如其分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动精神和保持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1.1、评价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评价是学习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学习评价活动的客体,更是评价活动的主体。我们评价策略的基本出发点是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潜能开发,注重其发展性与创造性,并以学生个人特征为参照评价其进步与否及其快慢程度,鼓励学生超越自己的昨天,并以此为出发点建立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数学课堂学习的评价策略,把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注重评价的机能,运用评价的各种方法,优化教学的内部过程,以有利于学生及时明确努力方向,体验成功,建立自信,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知、情、意等诸方面能够和谐地发展。

⑴激励性评价策略。

①有研究资料表明:一般学生只需发挥其自身能力的20%-30%,即能保证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受到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可见,激励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在教学中学生每一次成功都会产生自我激励,然而未必人人都获成功。对于未获成功者,教师决不能简单地给予批评责备。学生解题的错误中往往有正确的成份,教师应该尽量发现其错误中的正确成份予以肯定,在一定的场合,教师的激励可以产生巨大的“现场效应”,能够激发学生自己发现、纠正错误。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时,教师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满意的点头、会意的微笑、亲热的手势,都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快乐、巨大的信心、更多的投入。

②操作要点:ⅰ激励性评价,重在激发积极思维,教师要设置检测和激发思维品质的目标。ⅱ通过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敢于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怀疑与质问。ⅲ激励性评价,关键在于内在(学习情绪、求知欲、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等)激发,让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⑵差异性评价策略。

①指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注意到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各个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仅以“一把尺”(基础性的人人必须达到的要求)来横向评价学生,更要以“多把尺”(针对学生个体的发展性要求)来纵向评价学生,可以“随”学生表现之“机”而“应”评价尺度之“变”,从而鼓励学生超越自己的昨天。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能在不同层次上提高数学水平,体现“人人都能学好数学”和“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

②操作要点:ⅰ教师要十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思维品质、学习态度、性格特征等。ⅱ因材施“评”、因材施教,根据差异提供针对性的学习指导。ⅲ利用学生的差异性,如思维品质的多样性,以个体促进群体思维能力的提高,锤炼学生全面的思维品质,并有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

⑶即时评价策略。

①即时评价主要是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目标的达成度随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练习进行,结果可以及时地反馈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教师可以借助评价结果较准确地掌握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这类评价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即时评价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加强其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②操作要点:ⅰ评价的内容紧扣学习内容最基本、最关键的重点与难点。ⅱ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态度、主动性方面作出适当的评价,增强学习的自信心。ⅲ即时评价,及时补救。在课堂上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即时评价。教法上,教师应尽可能地铺路架桥,引导学生完成好评价。

⑷自我评价策略。

①自我评价的理论基础是教学论与学习论,学生只有真正的掌握自己,驾驭自己,才能提高自己。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对学习态度、兴趣、毅力、方法以及思维能力等进行价值判断,同时获取成功的体验。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评价,既提高学生自己的评价能力,也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使学习更加有效的持久。这种评价既包括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安排的一些显性评价活动,更大程度上是指学生根据最近的学习目标自我内省,从而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参与学习活动的隐性的思维活动。

②操作要点:ⅰ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ⅱ学会正视自己,既看到成绩,树立信心,又看不足,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ⅲ通过自我评价使学生不断确定新的努力目标。

⑸发展性评价策略。

①由于学生发展的不平衡和智能上的差异,试图用一个共同的目标、统一的要求、唯一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不现实的。这样做只能导致对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的抹杀,使学生的发展停留在平均线上。我们的评价不仅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特别是“两头”(尖子生、中下生)学生的发展,激励大家发挥自己的特长,鼓励个性的发展,也要激励大家发挥自己的特长,鼓励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②操作要点:ⅰ有知识掌握水平的测定,制定合理的鼓励和适当的定位。ⅱ对于个体发展的描述尽可能的以个性特征为参照。ⅲ扩展发展空间,结合学生自我定位,侧重于评价学生在发展性领域的表现,使全体学生都有发展。

⑹开放性评价策略。

①评价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因而无论是教师的描述性评价还是学生的自我评价,都应该是动态评价,是开放式的。学生从这类开放式的评价中,易于明了自己具体的发展情况,而不是某一个枯燥的分数,从而摆脱分数的束缚,使学生有时间空间运用一系列思考策略,进行探索活动。

②操作要点:ⅰ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参与、交往和探索过程的评价,挖掘学生由模仿走向创新的因素。ⅱ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启发学生独立运用数学知识思考与创新的意识,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ⅲ在形式上采用书面考查、课堂作业和合作活动等形式,内容上大力开发数学问题,对于促进学生主动活动,培养创造才能的功能。

1.2、评价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维目标。

⑴对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评价。

①新课程的课堂评价提倡的是强化激励和反馈的功能,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发展多方面的潜能,认识自己、拥有自信。因此,教师要学会“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意见”,走到学生中间,走到学生的心中,以我们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为我们的学生构建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②如二年级庄婕老师在教学《小企鹅和妈妈》时就有这样的一个片断:师:小企鹅是怎样赞美这世界的,读读课文3~9节,划出有关句子。生1:“哦,这天,这天多好看!”小企鹅惊奇的赞美着。生2:“哦,这地,这地的颜色真美丽!”小脑袋摇晃着。师:此刻,小企鹅的心情是怎样,它们在想什么?(学生交流)师:小朋友,现在你就是一只小企鹅,试着说说这两句话。(生3读得有气无力。) 师:哦,这只小企鹅生病了,它一定是冻坏了。其它四十五只小企鹅有没有冻坏呢?(学生纷纷举手,生2读得很响亮。)师:你真是一只健康的小企鹅,还有哪只小企鹅没有被冻坏?(课堂气氛活跃。)课后,庄老师在反思中写道:我发现这样的评价既保护了那位读得不够好的学生的自尊,又很清楚的点明了朗读的不足之处,而别的孩子又在欢笑之中自然的融入了课文角色。

⑵对过程、方法和能力的评价 。

①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评价不应成为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应成为教学的必要手段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的发展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②如钱伟文老师在让学生交流50×3.7的计算方法时就进行了这样的评价尝试。生1:我是这样想的,因数中有一位小数,积末尾的零去掉,积中也有一位小数。师:好像很有道理,你们觉得怎样?生2:因数中共有一位小数,而积中有两位小数,所以我认为错了。生3:我也认为错了。因数中有整十数的,应在积中先落0,再数出小数位数,点上小数点,最后把小数部分末尾的“0”去掉。生4:哦,我明白了,末尾一个零和一位小数抵消了。师:为什么能抵消呢?说说理由。生5:50×3.7=5×10×37÷10。师:果真如此吗?那我们来尝试一些口算. 0.3×20   0.03×200   0.003×2000   0.06×300   0.08×4000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生5:整数中末尾有零和小数位数可以抵消。生6:这样简便多了,而且还不容易错呢?学生在这个纠错的过程中,不止是经历着认知的发展,他的整个身心都在经历一次全新的发展。这种发展应该是一种主动的发展,是在课堂互动、教学交往、评价中的发展。学生提出或暴露的具体问题成为有效资源,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⑶对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①对于小学课堂教学来说,每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依然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教师对知识点的巧妙设计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同样的,恰当、到位的课堂评价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的知识和技能上的错误就应及时加以点拨、评价,否则将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

②如黄佳老师在教学“狮子图”是就有过此类感受。出示狮子图。师:你能看图编故事吗?生1:有一天,一只公狮子带着5只母狮子出来玩,一只山羊远远看见了狮子,吓得赶紧跑掉了,问现在有几只狮子?1+5=6师:你真会编故事。生2:老师,我也会。一天,有一只羚羊带它们的孩子出来散步,啊呀,什么味道,是一头大狮子,后面还跟着5只小狮子,合起来一共有几头狮子?1+5=6师:小朋友的想象力可真丰富。毫无疑问,在这样的状态下,本课的教学最终是失败的。正如黄老师反思的:刚入学四周的小孩子听见“编故事”,故事模型马上在他的头脑中起作用,因此,学生编的题目都带有故事情节,减弱了数学语言交流意识。再加上我不好意思打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仅没有及时评价引导,反而表扬他们想象力真丰富,“你真会编故事”这一具有导向、激励功能的评价,使得数学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更显困难。而“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这一评价对于数学交流来讲是无效的。看来对于知识点、技能上的缺陷和错误,教师在评价时就应“该出手时就出手”。

1.3、评价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两种时机。

教师把握课堂评价的时机是实施成功评价的关键。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评价时机适时到位,才能真正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

⑴即时评价。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给予的倾向性意见。

①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回答、演示、表现与反应,对答案明确的学习问题可采用即时评价。例如在读课文时,学生把生字读错时,教师应该立即作出评价,请学生再读一读,到读正确为止,让学生马上就有一次实实在在的提高。如读完后纠正,就会延误了最佳评价时间,学生对"从错误到正确"这个过程的体验不够深刻,可能以后不特别留心时又会错。

②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必要的、合理的鼓励性和指导性的评价。对学困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发现,都应采用即时评价,及时加以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励他们主动学习并为调节教学活动提供信息。

⑵延迟评价。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过早地对学生的设想进行评价,以便能够在从容自由的氛围中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出更多的设想。

①如在学生回答、演示、表现中出现的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可采用延迟评价。如,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添一个"的",或漏一个"的"而不使句子意思变化,或由于学生心理紧张而造成的读音失真,并不影响学生对句子意思的理解的读错,则在读完后评价比较妥当。如果中途打断进行评价,会破坏在原来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情感,学生朗读的激情也给冲击掉了,不利于学生对朗读情感的把握,更无从谈起情感的共鸣了。

②当一个开放性问题或答案不明确的问题提出后,学生有可能会说出许多答案和设想。这时教师应认真倾听,不要过早作出评价,应采用延迟评价的方法,鼓励其他学生说出更多想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学会倾听、学会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如学生在解答下面这道应用题时,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可采用延迟评价的方法。“一个数经四舍五入凑整到万位后是230000,这个可能是几?” 平时较为急性的学生破口而出,“225600”、“2346023”、“230100”……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又显得杂乱无章。此时教师不宜马上给予评价,而应该加以引导:“这样的数你能一下子全举出来吗?”、“要得到这个数,它的尾数的最高位共有几种情况?”、“现在你能找到符合要求的最小数和最大数了吗?”……在一连串的引导下,将学生繁杂的思路引向逻辑性、条理性的深处,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回答后,教师立即给予评价,其他学生就觉得没有必要再回答了,那么一个开放性问题必然导向了封闭性结果,失去开放性问题应有的价值,导致众人一法,不利创新。

1.4、评价评价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四个重点。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导向功能,如何激发起学生长久的、内在的积极性?这不仅需要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去不断发现探究,也需要研究评价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有效的激励应体现以下特点:

⑴注重情感投入。“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感到有勉强应付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你发自内心的赞赏。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内在的动机力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注意情感投入,即用简短、恰当的措辞,热情地给予褒奖。如“确实有头脑”、“很有自己的见解”等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⑵注重内容翔实。能激发内驱力的评价,不仅要注重情感因素,而且应注重内容翔实,有根有据,防止激励性语言苍白无力。也就是说,激励要以事实说话。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可比性材料:学生过去的有关情况(纵向可比)和学生在班级或更广范围内所处位置情况(横向可比),并艺术性地加以运用,进行有效的激励。

⑶注重语言机智。充满机智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①如上《林海》一课,当研究大兴安岭为什么美得不空洞时,有位模样英俊的男孩讲得头头是道,最后他说:“所以大兴安岭美得不空洞。”教师马上接口道:“你也美得并不空洞呀,不光人帅,也肯动脑筋,你的名字是不是叫小兴安岭?”顿时课堂里一片笑声,这个学生也高兴地笑了。这样的评价是根据特定的教学进程随机引发的,不仅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而且巧妙地把“空洞”一词的含义由课内扩展到课外,使评价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评价并不是一味追求肯定,而是提倡否定时应讲究语言艺术,更多地给予鼓励,即寓“贬”于“褒”,创设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

②如上《五彩池》一课时,张老师就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对“漫山遍野的水池”的理解。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张老师说:“你读得这么响,我却只看到十几个池呢。”第二个读得有进步了,张老师就说:“哦,你让我看到几百个了。”第三个情感到位了,张老师评道:“呀,这下真看到了三千多个池啦!”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下,每个学生都趣味盎然,参与热情十分高涨。原因就在于指出学生不足时,采用委婉、幽默的措辞加以表达,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使教学评价的调控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⑷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在课堂教学中,不管采用哪种评价方式,不管是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还是针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都要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每一次评价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调动所有的学生关注评价、参与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才能在评价中得到进步,共同提高,全面发展。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初中科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评价

原作者:余姚市子陵中学  王利军时间:2008-8-17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旨是减负增效,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但在传统课堂向新理念下的课堂转轨的过程中,多种课堂形态并存,教师的教学行为摇摆不定,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评价研究,旨在明确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及促进有效策略的实施。

2.1、对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评价的理性思考。

⑴有效课堂教学从本质上是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的。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生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在以学论教和关注动态生成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需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时间内以较少的投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情意,促成学生积极体验、有效活动、主动思考、学会学习及创造新知识,促成全体学生的最优发展。

⑵直接决定“好课”有效的教学策略应具有的特点。很多名家都对“好课”的标准进行过研究,我们认为直接决定“好课”的有效的教学策略应具有如下特点:

①各种教学策略符合教学规律。教学序、知识序、学生认知序三者统一,既有利于学生当前的发展,又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坚持教学的结构性原则,针对华师大版教材重“主题综合”的编写特点,在充分理解编者的意图后,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的不是“一堆”知识,而是经组装的系统知识,在引导、教学小结、板书中凸显“有机联系”。能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提供的材料丰富、生活化、有时代感。分析学生现有的“经验”,确定学生的现有水平,关注学生差异,重视因材施教。

②各种教学策略有效果。促使教学行为符合教学任务和要求,STSE(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结合好,不仅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而且发展学生高层次的思维与情意。

③各种教学策略有效率。师生投入小产出大,各种教学行为能指向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的时间与资源少,教学节奏合理,学生的课堂实用时间多,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用于巩固和延伸学习的时间尽可能少。

④ 各种教学策略有魅力。教学带给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善于激励,学生学得愉快,并乐于继续学习、拓宽加深; 课堂具开放性,学生参与积极,教学资源动态生成多。

2.2、有效教学策略的评价体系。

⑴依据对有效教学策略的评价的理性思考及课堂环境要素的认识,将有效教学策略的评价体系分成两个一级指标,即环境创设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又指向为合规律等四个二级指标。主要观察对话互动等8 个教学策略,而后综合评价最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策略建议。

⑵由于课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不同,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会有所侧重,不是每个教学策略都必须在任何一堂课中出现,也并不是说某一个教学策略使用不佳的课就不是好课。我们制订评价表的目的是更深入探求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一般特征,研究并寻找适合教师群体与个体的最佳教学策略,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及改进作用。

2.3、评价表的有关描述。

⑴环境创设环。

境创设包括氛围创设、情境创设、时间安排、组织形式等二级指标,涵盖了课堂环境要素中的心理环境、物理环境、时间环境、空间组织形式。

①合适的氛围、情境创设与教学媒体能激活学生的经验,诱发和激起学生提问与求知的欲望,引发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创生问题,使学生敢于提问与思考。

②给学生必要的自主学习时间,是落实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自学、小组合作、课堂交流、讨论、辩论等多种组织形式,能发展学生的情意,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实用时间。

③良好的环境创设能支持开发学生经验、支持学生思考与再创造,支持学生参与活动,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

⑵八个教学策略的内涵及支持的主要二级指标。

①对话互动。师生、生生间互动、交流、对话,能促进学生已有经验的提取,促进经验资源的不断开发,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课堂的态度、广度与深度。对话、互动要指向教学目标,对话具有生成性,对话体现严密思维,促进心智成长。在课堂中重点观察教师是否能承担起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教师有高超的语言艺术,支持、激励、引导点拨得法,调控对话互动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主要支持6、7、8、9、10、11、12 等二级指标。

② 教学反馈。反馈发生在师生、生生间,形式多样,主要有师生个别交流、小组内交流评价、观察、质疑、倾听、训练等。通过观察来了解学生学习情绪的变化,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有效引导。采用积极评价,提高互动质量、效率。教师精讲,留有时间当堂作业和训练,重视变式练习与分层作业,运用联想、迁移训练,开阔视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主要支持5、6、7、8、9、10、11、12 等二级指标。

③意义言语传授。传授包括言语和物质两种基本形式,其中讲授法以言语形式为主,探究、发现法以物质(如借助实验、实践)形式为主,就中小学教学来说,讲授法仍然占主要地位。讲授法要克服“满堂灌”现象,应用意义言语传授,教学方式包括上文所述的对话互动、教学反馈等。本教学策略特指区别于死记硬背的有助于学生意义学习的言语传授方式,它们能满足学生需要,吸引学生参与,如扣人心弦、幽默风趣、饱满有激情的语言艺术,严密精致的逻辑推理等。教师能精讲,注重差异性。主要支持5、6、7、8、9、10、11、12 等二级指标。

④问题教学。开展问题教学是促进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有效途径,其环节一般有发现问题、建立假说、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在创设引入、问题解决、总结评估等各阶段,持续促进学生不懈的“ 思考”。提问题是教师组织、引领、实施教学的不可或缺的行为与策略,其中的有效中心问题目的明确、具开放性、能统领教学。教师设问适时,学生能有效提问。教师还要善于给学生示范运用问题教学的思维策略。主要支持5、6、7、8、9、10、11、12 等二级指标。

⑤实验教学。实验是科学学科的最鲜明特征和学科基础。重视实验过程教学,实验准备、实验实施、实验分析各个环节活动到位,实验现象明显,充分发挥实验功能,尤其注重发挥实验的探究型功能。能改编或补充实验,丰富教学内容。主要支持5、7、8、11、12 等二级指标。

⑥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增加学生的实用学习时间,可以说是大班额下促进全体学生自主主动学习的有效形式。合作形式多样,注重组员的自主思考,各组员参与积极,教师能做好指导者的角色。合作学习时机适当,评价得当。合作的适当时机有: 在实验、活动探究中的合作; 为解决一定难度或较高层次的学习认知任务时的合作;分享经验,调节气氛时的合作; 学生课后合作。主要支持6、7、8、10、11、12 等二级指标。

⑦学法指导。开展信息选择技术、复述策略、组织策略等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提问、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会探究,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学会评价,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监控,敏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主要支持5、6、7、8、9 等二级指标。

⑧思维能力的培养。理科教学不能仅停留在体验、感受等低层面,需要通过培养与发展以思维为核心的智力来提升学生参与的深度。注重对所学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对照、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过程的组织,注重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主要支持5、7、8、9、11等二级指标。

3、有效的学习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原作者:陈鑫  韩…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07期

有效的评价是新课程背景下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五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之一。有效的历史学习评价对改进历史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历史学习评价往往以历史知识的掌握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这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使他们成为应试教育下潜在的牺牲品。有效的评价应该起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相协调的作用。《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指出:“学习评价的对象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如历史知识、技能、能力、思考方法与品质等,更要充分考虑到学习的其他效果,如对内容的情感倾向、对学习方式的效果领悟和对学习氛围的人格体验,以及与相关学科的迁移情况,直至对学生的道德情操、价值取向、思想政治等方面的影响[2]。”为此,笔者在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实施了如下的学习评价方法。

3.1、从评价主体来看,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价之外,宜增加学生自评、互评法。

历史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给学生的历史学习评定等级,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然也应成为评价的主体。传统的历史学习评价中,历史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而作为历史学习主体的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被评价地位。历史教师对学生单一、单向的评价模式,容易出现片面、主观等问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一些消极抵触的心理,使学生接受评价结果的程度降低,不利于评价应有的教育功能的发挥。因此,教师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 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双方都处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成为学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参与评价,也可以使评价信息更可靠,评价结果更客观,更符合学生实际,从而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其评价方法应有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

⑴学生自评。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历史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评价应有的激励、教育功能,就必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过程。学生参与对自己学习的评价,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 提高自我肯定的程度,激起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还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就会对过去的学习进行总结,思考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调整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并将其付诸学习实践,从而在不断的调整中取得进步。

⑵同学互评。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学生与自己的同班同学朝夕相处,相互之间比较了解,对同学的优点和缺点往往看得比历史教师更清楚。因此,学生的相互评价是获得评价信息的重要渠道 [4]。同学互评,不仅可以增强评价结果的真实性,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同学心目中具有的优点和缺点,激励自己改进,可以看到同学的长处,发现他人的优点,从而促使自己向同学学习,不断进步。

学生的自评、互评及教师的评价应贯穿于历史学习评价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方面,本文会在以下篇章中加以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3.2、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来看,宜采用活动法。

历史学习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如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即学生在进行历史学习过程中是怎样积累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的,其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通过哪些途径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自己的努力程度如何等等,像这些问题,都应当属于评价的内容。根据以上精神,笔者在历史学习评价的实践过程,利用了活动法。活动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需求和教学条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进行活动的一种方法。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可以考查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并可以通过历史活动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学习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习内容、初中学生特点、需求和教学条件等,以学生自主活动、直接体验为基本形式进行活动。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取了如制作历史小报、制作历史专题探究课件在课堂进行交流、历史短剧表演等几种活动法。

⑴历史小报制作活动。历史小报制作活动是指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当前形势布置学生做的一种动手动脑活动。它可以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收集、筛选能力和版面设计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笔者就做过这样的尝试,如根据世界需要和平的大形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学内容,教师布置学生以5~6人为一个小组做“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小报。接下来各小组的同学们分工协作,有的同学收集、筛选资料,有的同学精心设计小报版面,有的同学进行电脑文字输入工作,还有的同学专门负责打印。小报制作完成后,教师把每个小组的作品张贴在班级橱窗内,根据内容组织、版面设计、图文一致等几个方面进行小组的自评、小组间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⑵历史专题探究课件制作交流活动。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现有的硬件条件,几年来笔者在一直学生中进行“中国古代历史之谜”为探究主题的课件制作交流活动。开学初布置任务,学生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利用多种途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国古代历史之谜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然后在期中考试后利用上课的时间让学生在全班同学和教师前进行演示。教师设计了一张评价表,主要根据内容组织、版面设计、图文一致、交流中的语言、语态等几个方面也进行学生的自评、学生间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⑶历史短剧表演活动。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历史短剧表演活动。例如在《五四爱国运动》这一课中,笔者就让学生分成4个小组,并把五四运动分解成“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五四大游行”、“六五罢工”和“五四运动胜利”四个篇章,每个小组承担一个篇章的表演。学生为了表演好他们各自的历史短剧,课前精心准备,课上的表演小组成员相互协作、支持,每个小组的表演都博得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特别是表演被爱国学生痛打的章宗祥的同学的表演更让同学们忍俊不禁。表演结束后,再根据内容组织、剧情连贯、表演自然逼真、表演总体效果为内容的小组自评和小组间互评。整节课同学们沉浸在无比的兴奋喜悦之中,最后这节课在同学们的欢笑声中顺利结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以上这些活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历史的直观认识,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审美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能力。活动法当然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历史学习评价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了。

3.3、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来看,宜采用互动测验法。

评价不等于测验,但决不能否认测验是重要的评价手段。这里所说的互动测验法,主要是在期中、期末团体测验中的师生、生生互动测验法。《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评价意见”中明确指出“团体测验是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提高其信度和效度 。”

⑴主要操作方法。

①在每学期的期中、期末测验中,采取师生共同命题、批阅的方法。在复习课上,教师先用一节课的时间,对阶段学习内容作一个全面系统的复习,再把学生按班级的座位情况分为四个小组,选出命题小组的组长,然后向每个小组的学生布置命题任务。每个小组分别承担若干个不同章节的命题任务。而测验的形式(主要是开卷或闭卷形式)、题型基本由学生讨论、商议,最后由师生共同确定。

②各组的学生在接受任务后,在组长的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讨论、拟定各自小组分管章节的测验题目,然后由教师最后确定此次团体测验的试卷。测验卷分值基本为每个小组的命题分值占二十分,小计八十分,教师的命题分值占二十分,满分合计为一百分。

③利用上课时间进行期中、期末测验。

④测验结束后,教师再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对测验卷进行互动式讲评、批改。其操作方法是:ⅰ把学生的测验卷发还给学生,让他们相互批改(本组学生不相互批改,而是小组之间的学生相互批改)。在讲评、批改的过程中,主角是学生,而非教师。ⅱ由命题小组组长(或由小组成员推选的组员)对被教师选中的题目进行讲评,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提出疑问,命题小组组长(或组员)进行答辩,最终由教师进行裁决。ⅲ在得到一致的结论后,全班学生对此题进行打分。以上面的操作方法评出学生此次测验的最后得分。

⑵在团体测验中的互动法学习评价方法,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良好效果。

①提升了历史学习过程的宽度,挖掘了历史学习过程的深度。所谓提升宽度,就是学业评价由于学生也全程主动参与其中,所以整个评价的过程也就成了学生学习的又一个重要而又让学生感到兴奋、刺激的过程,学习的历史学习过程由此而增加了宽度。所谓挖掘深度,每一位学习都要负责测验卷中20%的命题任务,这也就意味着他对某一学习阶段20%的知识更加深了思考、挖掘和进一步的理解,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深度由此而加深。

② 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把“会合作”作为普通中小学的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6]。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学生对测验形式要合作讨论、题目要合作拟定,测验后讲评、批改都需要合作完成,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无不闪耀着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和特别是合作的火花。

③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作为学习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的团体测验,学生也有了话语权、参与权,他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意识就会大为增强。为了争做历史学习的主人,为了出一道让老师、同学都刮目相看的题目而潜心研究,学生可能会请教家长、上网查询、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历史书籍等。最后在得到老师、同学的一致肯定后,学生在得到极大的满足感之余,还会由此而对历史学习产生较为持久、强烈的兴趣。而这不正是我们这些历史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所孜孜追求的“润物细无声”的绝佳境界吗。

3.4、 进一步的思考。

⑴评价主体的范围可否进一步扩大。根据笔者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学校完全有可能让家长也参与到评价中来。因为我们学校是大学的附属学校,学生家长大多是高级知识分子,完全有热情、也有能力对自己孩子的历史学习作出相对客观的评价。家长参与学生的历史学习评价,可以使评价的主体更趋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层次感更强,而评价的结果可能也会更全面、更客观。

⑵在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中的消极因素如何避免。学生自评和互评中较容易出现这两方面的消极因素:一是学生的自评容易过于夸大自己的优点,二是在互评中学生可能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而导致学生的互评变味为利用这个评价工具进行同学间的相互攻击,而这两个消极因素都会导致评价结果的失真和学生思想行为的偏差。如何避免这两个消极因素的出现,这是在今后的历史学习评价工作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⑶活动法如何做到更为切实可行和常态化。实践证明,活动法是学生较为接受、欢迎并乐于实践的历史学习评价方法,但在笔者的实践过程中,却发现备受学生推崇的活动法往往会遭到学生家长和其他科目任课教师的反对。因为无论是制作历史小报、制作历史专题探究课件还是历史短剧表演等,客观上占用了一些学生的课余时间,这会对其他科目学习造成时间上的冲击,自然会造成其他科目任课教师甚至是家长不安情绪的产生,由此而产生出反对和抵制的做法也就不难理解了。因此如何在学生推崇和其他其他任课教师和家长反对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也是在活动法学习评价工作中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做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3.5 、结语。

二期课改是一个过程,学习评价也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历史学习评价是历史二期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学习评价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需要我们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