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桥的作用:高考作文审题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05:13

高考作文审题教案1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命题作文审题

(一)命题作文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处处是考场》《必须跨过这道坎》《创新需要坚持不懈》。

2.论题型命题作文

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如北京卷的《说“安”》《谈意气》《对春夜喜雨的不同评论》《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酸甜苦辣说高考》。

3.寓意型命题作文

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路》《考场》《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水》。

4.关系型命题作文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树木·森林·气候》《一步与一生》。

(二)命题作文的审题步骤

1、逐字逐词研究题目,初步了解题目的含义;

2、抓住题目中心词语,仔细推敲,并研究它的附加材料,进一步理解题目的含义;

3、思考题目所提示的文章体裁,选材范围,中心内容。

(三)审题策略

1、从标志性词语中辨明体裁

题目中有“谈”、“说”、“读”、“论”、“议”、“批”、“斥”、“驳”、“反对”、“评”、“感”等字眼,或涉及的是抽象的概念、道理、问题、主张等,大多要求写成议论文,如《谈理想》《反对自由主义》《读报有感》。题目中有“记”、“传”、“忆”“赞”、“颂”、“怀念”、“难忘”等字眼,或涉及到的是人、物、事、景、地点、时间或场面等,一般要求写记叙文,如《菜园小记》《白杨礼赞》《我的老师》等。题目上有“说明”、“注意”、“介绍”等字眼,或涉及的是事物的成因、功能、使用方法等内容的,则一般要求写说明文,如《电视机使用说明》《石灰岩的成因》。还有一些记叙文(特别是抒情散文)的题目,往往使用比喻(如《青春红似火》)、拟人(如《春天的脚步)、象征(如《海燕》)等修辞方法。此外,也有一些题目是跨文体的,如《时间》,既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手表》,既可以写成说明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

2、从语法结构中明确重点

(1)如果题目是一个字或一个词,要搞清它的含义及所涉及的范围。

如《说“安”》,“说”,要求写成议论文,“安”的范围很广,可以用增补法化大为小,选一个自己有话可说的词语作为作文内容。如安静、安分、安宁、平安、安逸、安乐、安全、安心、安于本分、安定团结、安享晚年、心安理得、安于现状、小富则安、国泰民安等等。

(2)如果题目是几个词构成的,要分析它们之间的语法关系。

1)主谓关系——着力点在谓语上。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写作重点是“打”,“鲁提辖”是主角,“镇关西”是被打的对象,“拳”是打的工具,围绕“打”这一重点,就可以写打的原因、打的准备、打的经过、打的情景、以及打的结果。

2)偏正关系——着力点在限制成分上。如《心灵的选择》,写作重点不在选择,而在于如何经过心理斗争,做出抉择,“心灵”才是重点;《双赢的智慧》,要抓住“双赢”做文章,写给别人以帮助,自己也受益,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

3)并列关系——着力点在于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a、各自独立,如《截肢与输血》,写白求恩替伤员截肢,为伤员输血两个故事。

b、相反相对,如《自卑与自强》《结束与开始》。

c、同中有异,重在不同。如《黄钟与瓦釜》——比喻革命力量和反动势力,文章既写了他们的相同之处——都可以敲出响声;又着重写不同之处——黄钟音律和谐,越敲越响,永世不绝,而瓦釜则声音刺耳,一敲即破,只能名噪一时。

d、辩证统一,如《位置与价值》,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价值,如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就很难实现自己的价值。再如《专与杂》《平凡与自豪》《目标与现实》等,也可作类似的分析。

e、因果关系,如《沟通与理解》。

4)动宾或动补关系——着力点在动词上。如《留给明天》,就要抓住“留”字做文章,把什么留给明天呢?是崇高的精神、美好的传统,是丰富的物质、充裕的资源,还是发达的科学、优良的环境?再如《今年花胜去年红》,可以抓住“胜”字,用对比的方法,写出生活的今胜昔,事物的新胜旧,人物的坏转好。

(3)如果题目是一个问句,要重视疑问词或疑问语气所包含的意义。

如《我是如何做读书笔记的》,就要写自己写读书笔记的过程和方法,介绍自己阅读的经验和体会,可写成说明文,也可用夹叙夹议的形式,边谈做法,边谈体会。再如《语文可以忽视吗?》反问的语气,决定它最好写成驳论文,而不应当作“谈语文的重要性”的立论文来作。同样,《历史岂容篡改》,“岂”告诉我们,对“篡改历史”应持坚决反对和彻底批判的态度。

(4)如果题目是一个不完整结构,着力点就在省略部分上。

如《假如给我……》,首先从“假如”来看,应是现实生活中还未实现,只是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是假设的现象;而省略的内容才是重点。是什么东西,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去填,如填“给我一双慧眼”,就可写用它来辨别真伪优劣,区分好坏敌友,以整治不法之徒,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3、从关键字眼中把握题目的指向性。如《我更喜欢漫画……》,要扣住“更”字做文章,两幅漫画不能都喜欢,也不能都不喜欢,只能“更喜欢”其中一幅,这就要用比较的方法,阐明更喜欢的理由。再如《惊人相似的一幕》,“惊人相似”,说明应有两个类似的场景,而“一幕”又告诉我们,应立足于现实的一幕,回忆以往的一个场景,虚实结合,触景生情。

4、从修辞手法中挖掘深层含义。如《白杨礼赞》是个带有比喻意义的题目,茅盾没有单纯的写自然界的白杨树,而是着眼于歌颂具有白杨品质的北方抗日军民。《凡人小事》用了反语,所写的人与事虽然一定得是普通身份的人,生活中常见的事,然而要反映的一定要是同伟大人物一样的崇高品质,要能小中见大,而不能只写琐屑的小事情。

(四)审题示例

1、2007年高考作文安徽卷作文题

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

审题示例:“提篮春光看妈妈”这一题目包含着三点人文思想。首先是“学会感恩”。“学会感恩”能够过滤浮躁的心态,消解日常的抱怨,融化心灵的壁垒。培养对万物的热爱,能够使我们以挺拔的生命姿态体味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意义。其次是“向谁感恩”。感恩妈妈生命的赐予,感恩良师点滴的教诲,感恩自然山水的灵动,感恩祖国母亲的伟大。第三是“我拿什么感恩”。“一篮春光”,这春光可以是满园的春色,可以是优异的成绩,可以是顽强的拼搏……譬如,提篮春光看妈妈,我愿在这篮子里放上一束淡香的康乃馨和母亲爱吃的巧克力,让她感到每一天都像过母亲节;提篮春光看妈妈,我愿在这篮子里装满花瓣、春泥、桃花和杏花酒,让祖国妈妈永远青山绿水,春意盎然。现在我们对“提篮春光看妈妈”这一短语作一些语义分析。“提篮春光看妈妈”重在“提”什么样的“春光”,但是又不偏废“看妈妈”这一目的。“一篮春光”实指春天的美好事物,虚指骄人的成绩、丰硕的成果、美好的情感等等。“看妈妈”的“妈妈”实指赐予生命的妈妈、谆谆教诲的良师、临危济困的路人,虚指山水灵动的自然、亲情弥漫的故乡、欣欣向荣的祖国。而题目中的“看”有“回报、感恩、反哺、报效”之意。另外“提篮春光看妈妈”的主语没有明确给出,可以说是虚位以待,“看妈妈”的主语可以是“我”,可以是“他”,也可以是“她”。

然而有许多考生却在审题时出了偏差,写出的作文可以说是离题万里。有写不谈回报的“母爱”的,有写不求感恩的“妈妈”的。至于“提篮春光”更是有多种理解,可谓别开生面,有的理解为“妈妈提着篮子在明媚的春光下”,有的理解为“提篮春这个人只去看妈妈”,把“提篮春”看作一个人的名字,把“光”理解为“只”的意思。这些问题充分暴露了我们语文教学不容乐观的现状,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深地反思。

2、2007年高考作文上海卷作文题

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审题示例:“必须跨过这道坎”,从短语形式和内容来看都充满了人性的关爱。形式上是一个动补短语式的命题作文,体现出一定的祈使指令;内容上,“跨”这一行动之前加上了一个起强调意味的副词“必须”二字,和“过”这个时态助词正好构成了行为动作和结果二者之间的“坚决性”与“必然性”。所以,在选材、立意时一定要认真审题,并注意读懂题目中的几点要义:

1.对“坎”的内涵理解与诠释。“坎”的本义指田野中自然形成的或人工修筑的像台阶形状的东西;或者指低洼的地方;坑。如果在口头语言上带上了“儿化音”——“坎儿”,那么,它也可以指抽象事物,如指最紧要的地方或时机;或事情正处在坎儿上(指关键的地方)。因此,文题中的“坎”是一个比喻。它既可以比喻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遭遇的艰难、挫折,也可以喻指一个家庭、社会乃至一个国家发展、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足等。所以,考生既可以小处入手,也可以大处着眼,从世界、国家、民族角度议这道坎。

2.对“必须”内涵的理解与诠释。“必须”有两层意义:其一,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的意思。其二,加强了命令语气,“不得不”的意思。例如,当我们学习中遇到知识难点就必须弄懂,套用一个电影名字“一个也不能少”;再如,当我们的个人家庭遇到突发事件,或个人命途多舛时,就不能消极,一定要振作精神,积极对待,等等。这些都属于“必须”跨过的写作范围。

3.探究为什么一定要跨过坎呢?先来理解“跨”。跨表示越过这道坎的行为举动,或战胜一切的物质和精神的内趋力。其中包含了超越一定数量、时间、地区等的界限。例如,①从数量上讲,坎就像刘翔110米跨栏一样,一定是有难度的障碍,而且是很多的。有人说过,人活着就是跨越一个一个坎的过程。这说明跨是艰难的,需要付出努力。②从时间上讲,跨有紧迫性。就拿高考来说,人生能有几回搏?时光不会倒流,青春的韶光也不会常在。因此,必须“跨”过。③从“坎”的区域界限来说,它包含了一定的哲学道理。从跨过黑夜到黎明;跨过关内到关外;跨过历史到现实;跨过死亡到生存,等等,都说明了对待“跨”,要有哲理思辨。

最后再强调一点,就是构思行文时一定得确定好该文题的表述对象。因为题目“必须跨过这道坎”是个无主句。主语的缺位,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较广阔的写作空间。从写作人称的角度,可以用第一人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和第二人称的写法。从写作的文体来看,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等。因此,考生一定要注意选择多种表达方式,做到有事可叙、有景可写,有理可说、有情可抒。

 

三、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作文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分:材料语+提示语+话题+要求。其中,“话题”是中心,是审题立意的主要对象;“背景材料”起引出话题,解释说明话题的作用;“提示语”主要用来启发审题立意,打开写作思路;“要求”则是写作时的注意事项。因此,话题作文的审读思路应该是:话题——材料——提示语——要求。

(一)话题作文类型

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和模拟试题,话题的类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概念类。即给出的话题是一个词或偏正短语。

桥、网、杂、生命、财富、风景、尊严、成熟、善良、诚信、包容、家庭教育、心灵的选择、大自然的魅力、水的联想等。

②判断类。为逻辑上的判断而非判断句。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战胜脆弱、生活是一本打开的书、给心灵美容、走出困境等。

③关系类。

本与末、利与弊、继承与创新、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的意见、语言与沟通、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自负•自信•自强、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等。

④疑问类。即话题是一个疑问句,或暗含了疑问在里面。

生活告诉我、高三意味着什么?

(二)审题策略

1、审话题

(1)增补词语,增加限制,将话题具体化。

忙——忙学习,忙工作,忙生活,忙游戏,忙娱乐,忙交际,忙应酬。 急急忙忙,不慌不忙,忙而不乱,忙里偷闲,忙得不亦乐乎,你忙我忙人人都忙。

守望——守望生命,守望家园,守望精神,守望理想与希望。

声音——心灵的声音,熟悉的声音,美妙的声音,难忘的声音,温暖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春天的声音,悠扬的笛声,小鸟的鸣叫声,夜来风雨声。心灵的呼唤,生活中的笑声,校园里的歌声,清脆的风铃声,此时无声胜有声,风声雨声读书声,倾听不同的声音。

(2)意义抽象的话题,要注意从本义到引伸义,从虚到实的联想,力求新颖独到。

热——申奥热,足球热,纳米热,考研热,减负热,购房热,上网热,旅游热,超女热。

明星出书热,名人官司热,冷思《还珠格格》热,热浪背后话环保,热线热什么。热情似火,热心快肠,热心公益事业,面冷心热。

2、审材料——寓言故事、名人轶事、古今趣闻、古今诗歌、哲理名言、漫画图表等

(1)审材料要全面:

①话题材料中的每一句话都不能放过。

话题材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的导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中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某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和立意的某些限制。审题时,通过文字要揣摩命题者的意图。

②弄清话题的内涵。

话题内涵就是指话题的限定性因素和非限定性因素。如“诚信”“成熟”“机遇”。

③弄清材料和话题的关系。

A.材料暗含主旨。

B.材料提示写作内容。

C.材料仅仅引出话题。

(2)审材料要准确:

①不能感觉粗浅。看到引号里面的文字就仓促动笔。

②不能用固有的作文套题目。考场做容易出现。如科幻小说。

3、审命题提示——要重视提示语的启发作用,引导作用。

如2003年高考作文提示语是这样的: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请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段解说规定写作内容的关键点是现实生活中与寓言类似或相反的事例,因此,既可以写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也可以写相反的情况;尤其要弄清楚提示语中“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的含义。只要辨明二者的关系,就找到了写作的关键点。

4、审命题要求——注意作文形式上的要求,如明确标题、立意、问题、字数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四)审题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南美洲的巴西,1956年,科学家从非洲引进了几十只杀人蜂,这些蜂被人不慎从蜂箱里放了出来,一场灾难降临到整个巴西。蜂群无可阻挡地飞进巴西的丛林,与当地的蜜蜂交配,生产出比非洲杀人蜂更凶猛的新一代蜂种,并迅速繁衍到十亿只。四十年来,杀人蜂制造的灾难仍频繁发生。

但是,后来人们发现杀人蜂在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巴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杀人蜂有惊人的产蜜能力,巴西的养蜂人因此而摆脱了贫困,巴西从而一跃成为世界四大产蜜大国之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由杀人蜂授粉的咖啡,格外的香浓可口。巴西咖啡的品质也随之大大的提升。

其实,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福祸相倚,利弊并存。请以“利与弊”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

审题示例:关系类的话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理性思维。利弊共存,互为依存,是一组矛盾。因此,谈清楚这点,必须用辩证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思考问题。这个话题,审题立意的关键不单纯是弄清楚话题内涵的事,而是要考虑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即关联性。

从所给材料看,非洲蜂的到来给巴西人带来灾难,当人们看到杀人蜂具有惊人的产蜜能力的时候,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又给巴西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样,“灾难”与“利益”共存,事物的“利”与“弊”共存,这样的结果让巴西人长久地处在幸福和不安之中。从人类生存的普遍景况来说,生活总处在变动之中,新的潘多拉魔盒在一个又一个地被打开,福祸相倚,如一把双刃剑。所给材料蕴含的观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弊”能够转化为“利”;二是“利”与“弊”共存。而提示语中将其引申到许多事物,这就为立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角度。

可以“趋利避害”为总论点,以“怎么办”为重点,阐发在生活中应当正视利弊,进而趋利避害的道理。

可以论述认清事物的利与弊,便于我们更全面地看待、分析事物,提高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的问题。

可以阐发我们在生活中处于“弊”而无法回避时,不必过于沮丧,我们应看到“庭前花开花落,天外云卷云舒”是一种平和的人生态度的问题。

可以记叙生活中正确处理“利与弊”的关系而受益的事件,或不能正确处理“利与弊”的关系而失败的事件。

针对话题作文的的特点,将话题“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是发散思维,有广阔的选择空间的最好的办法。如针对某一具体事物、事件阐发自己的观点。最简单的方式的就是“ⅩⅩ的利与弊”,如网络的利与弊、中学生出国的利与弊、高考的利与弊、科技的利与弊等。“科技的利与弊”还可分解成更小的方面,如塑料,自从它诞生到现在,确实给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但它深埋地下,不易降解,给土地资源、水资源造成巨大的污染;再如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它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巨大的便捷,但排出有毒气体,对人类以及大气层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正如提示语中所言: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福祸相倚,利弊并存。我们“化大为小”,选择的“小”一定是自己了解多,感受深,分析透的事物,自己了解不多的事物最好不要选择。

不管选择什么角度立意,都应将“利”与“弊”的辩证关系作为中心,都必须用辩证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