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e strike 580:★安徽省示范高中2012届第二次大联考地理解析(校园内外:武汉一校长称“姐”发网贴收欢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3 23:32:16

☆2012届安徽省示范高中第二次大联考地理
第1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1年8月12日晚上8时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湾体育中心体育场开幕,至8月23日结束,历时12天。据此回答1-2题。
1.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8月12日晚上8时开幕时
  A.理论上全球都处于8月12日  B.伦敦正值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
  C.我国南极昆仑站(80。25 ’01”S,77。06'58”E)正值日落
  D.纽约(西五区)的中国留学生当地时间8月11日7时可收看到现场直播
【答案】1.A  【解析】北京时间为8月12日晚上8点时,地方时为0︰00的经线与180°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日期相同。
2.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期间不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逐渐南移 

  B.海口(20。N附近)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
  C.中低纬地区日出、日落时物体影子朝向与纬线夹角越来越小
 D.江淮地区受副高控制出现伏旱
【答案】2.B  【解析】8月12日至8月23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在20°N与赤道之间并且向南移,海口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日出、日落时的影子与纬线的夹角二至日最大,二分日最小为0。
   读“亚洲大陆与太平洋因热力作用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回答3 -4题

3.有关甲乙丙丁四地之间气压高低与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B.甲地气压高于丙地
  C.甲丙之间气流下沉    D.丙丁之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答案】3.A  【解析】甲地等压面向上凸起,乙地等压面向下凹陷,甲地气压高于乙地。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甲地气压低于丙地。此时陆地气温比同纬度海洋高,气流上升丙地形成低压,海洋上气流下沉丁地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4.下列地理现象与图示季节相符的是
  ①塔里木河出现断流②长江处在汛期  ③中纬大陆上等温线  北凸明显④中纬海洋上等温线都明显向高纬凸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4.B 【解析】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无论南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上等温线明显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南半球凸向高纬而北半球凸向低纬)。
    右图是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5 -6题。
5.在图中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A.甲风带与丁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B.常年受丁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C.受乙风带和丁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D.常年受丁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答案】5.B  【解析】图中丁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甲、乙分别是北半球的西风带和信风带。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6.当气压带的纬度位置如图所示时,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地中海周围地区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B.乙风带南移,澳大利亚北部盛行来自海洋的西北风
  C.赤道以北的非洲热带草 原一片葱绿
  D.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强盛
【答案】6.C  【解析】此时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N以北,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的夏季,赤道以北的非洲热带草原为湿季,一片葱绿。
    2011年第九号强台风“梅花”具有强度强;变化多(被人幽默地称作“梅花三弄”);移速慢的特点,这给预报和防御增加了难度。读图并据此回答7 -8题。

 美国宇航局公布的正在逼近中国的强台风梅花卫星照片

7.从甲一乙一丙一丁,各气象要素的变化正确的是
  A.气压由低到高    B.风力由大到小    C.降水由多到少    D.云层由厚到薄
【答案】7.A  【解析】图中甲为台风眼,气压最低,风和日丽,碧空无云;乙为漩涡风雨区是台风风速最大,暴雨最强的区域;再向外风力减小,云层变薄,降水强度减弱。
8.台风灾害主要是由狂风、暴雨及风暴潮带来的,台风雨与下面哪一图所示降水类型相同
 【答案】8.B  【解析】台风是热带气旋的强烈发展,台风雨就降水类型而言属于气旋雨。
   2010年9月4日和201 1年2月22日,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基督城)半年内两次遭
受强震袭击。读图,回答9 -10题
9.新西兰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是地震多发的国家,克赖斯特彻奇位于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9.D  【解析】新西兰是西半球、南半球国家,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10.下表甲乙丙丁中,与克赖斯特彻奇气候特点相吻合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0.B  【解析】克赖斯特彻奇为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安徽黄山山体主要由垂直节理发育的花岗岩构成。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黄山
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 根据图文回答11 - 13题。
11.构成黄山山体的花岗岩其成因类型是
  A.喷出型岩浆岩    B.沉积岩    C.侵入型岩浆岩    D.变质岩
【答案】11.C  【解析】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到地壳中缓慢冷却凝固而形成的,是侵入型岩浆岩。
12.形成“猴子观海”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形式是
  A.风化、侵蚀    B.搬运作用    C.沉积作用    D.岩浆活动
【答案】12.A  【解析】花岗岩垂直节理发育,容易受到风化、侵蚀,形成形态各异的石头。
13.黄山一年中云雾天气达200多天,特别是冬春季节,常出现大面积的云海。下列对黄山冬春季节多
  云雾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黄山山高谷深,植被茂密,空气湿度大    ②黄山温泉蒸发量大
  ③冬春季节黄山冷空气活动频繁    ④黄山地区空气中的凝结核多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13.D  【解析】黄山山高谷深,植被茂密,空气湿度大,冬春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低常形成大面积的云海。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其中①至④代表岩石年龄由新到老的不同岩层。据此回答14 - 15题。
14.有关该地地质作用的先 后顺序是
  A.沉积作用一地壳运动一岩浆活动一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一岩浆活动一沉积作用一变质作用
  C.岩浆活动一变质作用一沉积作用一地壳运动
  D.变质作用一沉积作用一地壳运动一岩浆活动
【答案】14.A  【解析】从地质剖面图中看,此地岩石主要是沉积岩,而且沉积岩形成的地质年代比侵入岩,变质岩要久远。故先有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接着沉积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再形成断层这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再往后岩浆侵入,在此过程中石灰岩受到岩浆的高温烘烤发生变质作用。
15.在图中甲处附近可能看到的地貌有
  ①块状山地或高地    ②大陡崖
  ③溶洞    ④谷地或低地    ⑤火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⑤
【答案】15.C  【解析】甲处是大断层,断层面形成大陡崖,断层中的上升岩块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下沉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成果显示,近30年来青藏高原冰川年均减少131.4平方公里,而且近年来有加速消减趋势,其中高原周边冰川面积消减最为明显,面积减小10%以上;高原腹地冰川面积减少近5%。调查监测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腹地现代湖泊和湿地出现明显扩张或新生,高原周边湖泊和湿地萎缩或消亡。据此回答16 - 17题。
16.青藏高原冰川面积减小 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腹地现代湖泊面积缩小而周边湖泊面积扩大
  B.珠穆朗玛峰地区风化作用减弱
  C.作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地区蓄水总量下降
  D.长远看青藏高原因冰川大量消融气候将变得湿润
【答案】16.C  【解析】由于青藏高原上的冰川大量融化,冰川面积减小,储水量减少,三江源地区以冰川形式存在的蓄水总量下降。

17.青藏高原冰川面积减少的原因及其减少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具有
  A.不稳定性    B.平衡功能    C.差异性    D.整体性
【答案】17.D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上冰川的大量融化,冰川面积减小,高原腹地现代湖泊和湿地出现明显扩张或新生,高原周边湖泊和湿地萎缩或消亡等体现了自然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下图是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A—F6个地区绘制而成的。读图完成18
- 19题。
18.推测绘制该图所依据的气候资料和Y轴的方向最有可能的是
  A.活动积温,我国北方白东向西
  B.活动积温,我国东部白南向北
  C.年日平均气温之和,我国西部白南向北
  D.年日平均气温之和,我国南方自东向西
【答案】18.B   【解析】由图中横坐标轴的数字和单位可推测该图是依据活动积温绘制的。由于我国南北跨纬度广,东部季风区自北向南的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五个温度带就是依据积温来划分的。
19.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D地区可能在江西境内
  B.E地区可能是华北平原
  C.此图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此图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1 9.D  【解析】我国东部地区自南向北的热量差异,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墨脱县位于西藏东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麓。西、北、东三面被喜马拉雅山和岗日嘎布山阻隔,之前进入墨脱必须翻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嘎隆拉等雪山,是我国大陆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右图)。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关键性工程——嘎隆拉隧道顺利贯通,2011年将全线通车,被称为“高原孤岛”的墨脱即将正式纳入全国公路交通版图。据此完成20 - 21题。
20.墨脱公路建设的最大障碍是
  A.高寒缺氧.冻土广布    B.降水丰富,气候潮湿
  C.高山阻隔,多地质灾害    D.人烟稀少,经济落后
【答案】20.C  【解析】由题中材料可知墨脱西、北、东三面被喜马拉雅山和岗日嘎布山阻隔,进入墨脱必须翻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嘎隆拉等雪山,并且此处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多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这成为墨脱公路建设的最大障碍。
21.墨脱县城及西藏主要城镇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其主要原因是
  A.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B.临近河流,航运发达
  C.纬度较低,气温较高    D.海拔较低,热量条件好
【答案】21.D  【解析】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高寒,而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西藏的农业、人口、城镇主要分布于此。
  下面两图分别为“中国人口年龄构成趋势”和“我国‘十一五’时期就业人员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
况”图,读图完成22 -23题。
中国人口年龄组成趋势
注:0 -14岁和65岁及以上人口数之和与15 - 64岁人口数之比称为人口抚养比。
22.有关我国人口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Z+X+X+K]
  A.我国现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短缺,沿海地区l现“用工荒”
  B.2022年前后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3. 87亿左右的顶峰,然后开始下降
  C.老年人口上升,少年儿童人口下降,人口抚养比没有变化
  D.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相等时,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顶峰
【答案】22.B  【解析】从总人口的变化曲线上,可以判断出我国人口总数将于2022年前后达到13.87亿左右的顶峰,然后开始下降。
23.“十一五”时期我国就业人员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农业基础地位衰落  ③城市化的带动  ④农村自然灾害频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23.C  【解析】“十一五”时期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上升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结果,同时也伴随着大量乡村人口向城镇迁移。
    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通过对英、美等国100 - 20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规律总结提出了
“诺瑟姆曲线”公理:世界各国城市发展过程的轨迹是一条被拉长的S形曲线。它将城市化进程大致分
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期,城市 化率在30%以下,城市化速度比较缓慢;第二阶段是中期,城市化率
在30% -70%,城市化加速发展;最后一个阶段是后期,城市化水平超过70%,城市人口增长速度下降。

我国现处在城市化的加速阶段,但城市化水平、速度区域差异巨大。读下面两幅图,回答24 - 25题。
24.最能体现我国当前城市化水平总体分布特征的是
  A.东高西低    B.南高北低    C.东南高西北低    D.北高南低
【答案】24.A  【解析】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一致的,我国自东向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故我国当前城市化水平总体分布特征是东高西低。
25. 1990 - 2006年下列省级行政区城市化速度及2006年所处的城市化阶段正确的是
  A.辽宁:城市化速度慢,后期阶段    B.新疆:城市化速度慢,初期阶段
  C.台湾:城市化速度快,中期阶段    D.北京:城市化速度慢,后期阶段
【答案】25.D  【解析】将我国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城市化率与1990年相比较,辽、京、新、藏和贵等上升较慢,台、苏、鲁、闽、琼、晋、鄂等上升很快。按诺瑟姆城市化进程三个阶段的划分,2006年,京、津、沪和台为后期阶段,藏、贵为初期阶段,其他省级行政区为中期加速阶段。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12分)白2010年11月1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登上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中的国后岛  以来,俄罗斯和日本两国围绕南千岛群岛的归属问题,你来我往展开了一系列外交争斗,双方关系跌  人了低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方四岛是指俄罗斯千岛群岛和日本北海道之间的国后、择捉、齿舞和色丹四个岛屿,俄罗斯称这四个岛屿为南千岛群岛。
1855年,日俄签署《和亲通好条约》,确认了日本对北方四岛的占有关系。1945年2月,美苏英签订《雅尔塔协定》,规定千岛群岛交予苏联。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政治遗产。
材料三  札幌是日本北海道首府和北海道第一大城市,冬季的札幌,白雪皑皑,一派北国风光。札幌市民每年二月初都要举行雪节,展出各种冰雪雕塑。下图为札幌与沈阳气温的年变化曲线图
(1)试述札幌冬季多大雪的原因。与沈阳相比札幌气温年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并分析其原因。(5分)
(2)四岛不仅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而且拥有丰富的资源,据统计四岛及大陆架资源总价值达458亿美
  元。结合相关知识回答四岛及周围大陆架有哪些资源?(3分)
(3)日本与俄罗斯人口密度比较(2006年)
日本与俄罗斯面临的共同人口问题是什么?日本环境人口容量巨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答案】26.(12分)
(1)札幌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西北季风从日本海带来大量水汽,受地形抬升,多大雪天气。(3分)札幌纬度与沈阳相当,但札幌夏季气温比沈阳偏低,冬季偏高,气温的年较差较小。北海道四面临海,气候的海洋性较强。(2分)
(2)附近海域,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海底石油、天然气丰富。四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温泉和地热资源。金、银、铁等金属和稀有金属矿产丰富。(3分,任答三点)
(3)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2分)地狭人稠,矿产资源贫乏的日本环境人口容量巨大主要取决于发达的科学技术和高度的对外开放。(2分)

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北极冰层逐渐融化,北极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北极航道具有的潜在经济和地缘战略价
  值,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大影响以及巨大的经济和科研价值,正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地区,
  并引发各国对北极资源的争夺。
  材料二    哀嚎的北极熊              材料三  2010年8月俄罗斯油轮取道北冰洋驶向中国

 (1)请概述北极冰层大量融化带来的影响。(3分)
(2)分析图示北极航道一旦开通对我国的积极意义。(4分)
(3)同在极圈以内,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比南极地区高。请从海陆热力差异、海拔、冰层面积、洋流
  和天文因素筹方面简析其原因。(5分)
【答案】27.(12分)
(1)北极航道通航时间延长。有利于开发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全球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某些生物种群数量减少乃至灭绝。极地高压减弱。(3分,任答三点)
(2)图示北极航道是联系东北亚和北欧、西欧最短航线,该航线一旦开通将大大节省海运成本和航行时间。将缓解长期以来我国外贸大部分途径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安全风险和苏伊士运河通行能力制约的困境。将带动我国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4分)
(3)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而南极地区主要为陆地,海洋热容量比陆地大。北极地区的海拔远低于南极地区。北极地区冰雪面积远小于南极地区。北大西洋暖流注入北冰洋,环绕南极大陆的南极环流是寒流。一年中同纬度北极地区极昼时间比南极地区要长。(5分)

28.(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钙华景观是喀斯特景观的一种类型。在喀斯特地  区,各种水体中溶解了大量碳酸钙,这种水被称为“喀斯特水”。从地壳深处涌出的“喀斯特水”,一出地表,随着压力、温度的变化,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溶解能力减弱,水中的碳酸钙开始结晶析出,钙华开始生成形成各种景观,叫做钙华景观。如随着泉水的流动、地形的变化,形成层层钙华池(右图)。
  材料二  一般地表喀斯特景观主要分在热带或者亚热带高温多雨的地方,因为温度高、降水多可以加快喀斯特反应的速度。如中国地表喀斯特景观最精彩的地方都集中地处亚热带的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中国最负盛名的钙华池景观非常巧合地在青藏高原东缘排成了一线:北起九寨沟以北的神仙池向西南到云南香格里拉的白水台(下图)。

  (1)从材料一中看,钙华景观是主要受____、____形式的外力作用形成的。(2分)
  (2)请根据材料和已学过的相关知识推测青藏高原东缘高寒高山地区钙华风景带的形成条件。  (8分)

【答案】28.(10分)
(1)流水的溶蚀和沉积作用。(2分)
(2)这一地带:①有大面积石灰岩分布 ②构造运动强烈,岩层中有大量断裂、裂隙分布,地下热泉在岩层裂隙中上升 ③泉水中富含二氧化碳 ④泉水出露地表,温度下降、气压降低,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碳酸钙析出沉积。(8分,每点2分)

29.(16分)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1年4月底,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安徽省统计局也于5月17日公布了我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阅读  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表1.第五次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的比较

  表2.安徽省第五次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比较
  材料二  城市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深刻的区域,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年入夏
以来,频繁的雷暴导致北京首都机场的航班大面积延误。5月底,在美国密苏里州乔普林市连续的
雷雨天气引发了美国近60年来单次致死人数最多的一次龙卷风。美国一位学者经过两年的研究得
出了造成城市雷暴天气增多的首要原因是“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人口越多,规模越大,热岛效应越
明显。据研究,1万人口城市的热岛强度达到0. 11℃,10万人口是0.32℃,100万人口的城市其热岛
强度可达到0. 91℃。
(1)请根据表1中的数据,说出我国现在人口增长特点、面临的人口问题。(4分)
(2)安徽每年都有大量人口流向外省,请说明其主要原因。(4分)
(3)简述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措施。(8分)

【答案】 29.(16分)
(1)我国现在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绝对数多。面临的人口问题除净增人口多外,还有人口老龄化、就业压力大等问题。(4分)
(2)主要是经济因素在起作用。安徽为中部经济欠发达省份,劳动力资源丰富,而沿海省份经济发达,就业机会较多,收入较高,吸引了大量的安徽人口。(4分)
(3)原因:城市化使绿地和水体等自然下垫面不断减少,热容量变小,升温快。城市人口、工厂、交通工具集中,释放出大量人为废热。城市交通、生产、生活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物质吸收环境中热辐射,使大气进一步升温。城市建筑物高大密集,通风不良,不利于热量向外散失。(4分)
措施:扩大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提高城市热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热量散失和释放。控制建筑物高度、高层楼房间留足间距。将城市建筑物表面颜色由深变浅,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控制大城市的规模等。(4分,每点1分,任答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