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可不可以吃蜂蛹:耶稣所行的神迹之--1--10-医治伯赛大的瞎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00:19

耶稣所行的神迹之-1-10-医治伯赛大的瞎子-(完全的医治)

 

圣经经文:

 

马可福音8章22-26节:

 8:22他们来到伯赛大,有人带一个瞎子来,求耶稣摸他。8:23耶稣拉着瞎子的手,领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问他说:“你看见甚么了? ” 8:24他就抬头一看,说:“我看见人了,他们好像树木,并且行走。” 8:25随后又按手在他眼睛上,他定睛一看,就复了原,样样都看得清楚了。8:26耶稣打发他回家,说:“连这村子你也不要进去。”

 

一.前言:

 

  今天我们要查考马可福音的另外一个神迹:耶稣医治伯赛大的一个瞎子。这个神迹非常特别,怎么说呢?第一,这个神迹只有马可福音记载,其它福音书都没有记载;第二,这个神迹当中有很多颇具争议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我们读圣经时遇到有疑问的地方,通常就是上帝要对我们说话的地方,我们要求圣灵帮助我们读懂上帝的心意。)
  第一类问题跟耶稣这次的服事场所有关。耶稣这次是私下医治这位瞎眼的人,而不是公开医治他。我们之前所查考的神迹中,耶稣通常都是公开进行医治:耶稣医治瘫子的时候,四个朋友把他从天花板缒下来,耶稣在许多人面前医治他;耶稣在安息日医治那位手枯干的病人,有许多人在周围观看,包括法利赛人;耶稣医治血漏妇人的时候,也是在众人聚集的场合(以上分别见马可福音二:1-12、三:1-5、五:21-34)。为甚么耶稣以前都是在公开场合行医治,这里却把这位瞎眼的人带到村外,私下单独医治他?耶稣好像不太愿意公开服事,为甚么?是不是因为耶稣认为瞎眼的病比较难医,万一没医好,会很不好意思,所以不想给大家看到?还有,为甚么耶稣医治他之后,要他直接回家,不要回村子去宣扬?为甚么祂那么不愿意让人知道这次的医治事奉?
  第二类疑问跟耶稣的医治方式有关。耶稣这次的医治方式很奇怪,祂是分两阶段完成的。第一次医治之后,那人只看见人好像树木行走;第二次医治之后,那人的眼睛才完全看得清楚。耶稣之前医治人的时候,都是医一次就好了,为甚么这次要医两次?是不是耶稣的医治功力不足,比较不会医瞎眼的问题,所以需要分两次进行?还有,耶稣的医治方式好像很奇怪,怎么是透过抹唾沫在那人的眼睛上,这样不是很不卫生吗? 

 

二.特别的意义:

1.这个神迹的特别之处:

 

    可8:22-26节将焦点从瞎眼转向了对瞎眼的医治。虽然只有马可记载了这个神迹,但它与耶稣所施行的其它神迹的不同之处却在于它是分阶段施行的。而且这个神迹在马可福音的这个地方出现也并非偶然。这个神迹被放在了这里有特别的意义。

 

2.两个阶段医治的特别教训:

 

    虽然这个瞎子分两个阶段的医治首先适用于门徒,但这也突出了一个更为普遍的道理。

    ★我们在刚成为基督徒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能完全看得清楚。我们虽然对人生有一种全新的视角,但作为新信徒,我们还在部分地透过老镜片来看事物。所以说,信仰是一种成长的经验。而其中的一部分就包括学会更清楚地看待及认识上帝。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也将对我们的自我以及对我们的缺点和需要有更清楚的认识。清晰的视觉来自于对圣经的学习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真理的人生。圣经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观察问题的视角,也为我们提供了回馈信息——其它了解圣经的基督徒也会在此过程中帮助我们。

    ★现在的问题是:许多基督徒的真实悲剧之一就是他们满足于一种部分的医治。他们的医治出于各种原因而被抑制住了,他们再也没有允许耶稣来完成祂的工作。教会中的许多教友对于祂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只有一种模糊不清的认识。他们既看不出他们自己的问题,也看不出这个世界所有的问题。没有耶稣的第二次触摸,他们还是看“人像树木在行走”(第24节)。

    今天的福音就是——只要我们愿意,祂就能够而且也愿意完成祂对我们完全的医治!

 

三.主耶稣服侍人看重每一个人的感受:

 

    耶稣并不是对自己的医治能力没有把握,所以不敢公开医治。我们在所有福音书里面都可以看见,耶稣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权柄和能力。祂这次不在众人面前服事,动机并不是因为担心自己的能力,而是因为祂很在意这位瞎子可能会有的感受。事实上,耶稣在地上服事人的时候,始终都非常看重每一个人的独特性以及他内心的感受。例如,耶稣医治那位长大痲疯的人的时候,其实,祂可以只说一句话就医好他,可是祂伸出手来碰触他,圣经告诉我们:「祂动了慈心。」(见马可福音一:40-45)动慈心,是祂每一次医治人的时候都有的态度,祂对人充满了爱和关怀。耶稣医治血漏妇人的过程中,把她从众人中间挑出来,因为祂不只要医治她的身体,还要医治她里面破碎的心(而不是要当众羞辱她);这位妇人只向耶稣求一杯水,耶稣却给了她一条活水的江河,祂要她得到完全的平安、全人的医治(见马可福音五:21-34)。我们在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到,耶稣非常关心每一位祂所医治的对象,祂不只医治人们的这个病或那个病,祂迫切地想使人得着全人的医治、完全的爱。
  一位医生不只医术重要,他对人的爱和关心也很重要,这是好医师的必要条件。有一位弟兄很不喜欢看医生,小时候不喜欢,长大了还是不喜欢。他小时候不喜欢看医生,是因为怕打针,这很容易了解,很多小朋友都会这样;那么,他长大以后,为甚么还是怕看医生呢?他说:「最主要是因为,我很怕看医生那张脸。有时候医生都不太甩人,短短五分钟就看好一个病人。有些时候,低着头,根本连看我一眼都不看,就开处方了。」大家是不是也碰过这样的医生呢?

   「把人当人看」是一位好医生必备的条件,而耶稣就是这样一位好医生,祂知道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按着每个人独特的需要关心我们。马可福音八章记载,耶稣医治这个伯赛大的瞎子的时候,牵着他的手,很温柔地把他带到村子外面,单独服事他。我想这是因为,这个瞎子应该满内向的;大家想一想,一个很内向的人,视力恢复之后,如果一张开眼就看见有一大群人在看他,岂不是会吓坏了!耶稣很注意他的感受,所以私下医治他。

 

四.主耶稣服侍人却不求自己的益处:
  
  耶稣医治人的时候,始终都存着关怀、温和、谦卑的态度。马太福音十二章19节引用以赛亚书说,耶稣服事的态度是这样的:「……不争竞、不喧嚷、街上也没有人听见祂的声音。」耶稣医治这位瞎子,医治就是祂的目的,祂并不是把医治当作手段,用来宣扬自己的名声。
  很多时候,我们为别人做医治祷告之后,对方若得了医治,我们都巴不得全世界都知道自己有多了不起;或是赶快把这当作「卖点」,到处宣传。人容易吹嘘自己、宣扬自己,可是耶稣不是这样。耶稣把这个人当人看,「医治他」就是耶稣的目的,而不是借着医治来宣扬自己的名。哥林多前书十三章4-5节:「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求自己的益处。」耶稣就是爱,祂不自夸、不张狂、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求被医治者的益处。
  耶稣来到世界上,祂的事奉就是以赛亚书所说的「仆人式的事奉」。祂来地上作仆人,不只作上帝的仆人,也作我们的仆人服事我们。祂服事人的时候,非常注意自己的态度,祂不夸耀自己,而且祂对人的爱非常单纯,就像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二章4-8节讲的:「……不是要讨人喜欢,乃是要讨那察验我们心的上帝喜欢」「……从来没有用过谄媚的话……也没有藏着贪心……虽然可以叫人尊重,却没有……向别人求荣耀;只……存心温柔,如同母亲乳养自己的孩子……不但愿意将上帝的福音给你们,连自己的性命也愿意给你们,因你们是我们所疼爱的。」妈妈爱孩子的爱通常都很单纯,耶稣的爱也是这样,祂在人身上行医治,单单就是为了爱对方;为了医治对方,而不是把它当作宣传自己名声的手段。
  耶稣是以赛亚书所预言的那位愿意受苦服事人的仆人,我们要从耶稣的服事态度,学习怎么服事人:注意对方的感受,单纯地爱他、服事他、温和地对待他,把人当人。当人经过我们的服事得医治之后,如果没有上帝的许可、人的许可,不要去宣传;甚至有些时候,我们还必须积极地要对方不可宣传(为了爱的缘故、为了保护对方的缘故,有些疾病或捆绑,最好不要讲出去)。

 

五.耶稣医治的方式经常是一个过程:

 

  紧接着,我们要思想第二类问题,也就是:耶稣为甚么要分两次医治他,而且是用吐唾沫的方式?耶稣透过阶段性的医治,传达一个很重要的信息给我们:很多时候,上帝在我们生命中的工作,都不是马上就完成的,而是需要时间、需要过程-包括医治我们、解决我们的难题、回应我们的祷告。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有信心的祷告就是:祷告一次就好,祷告很多次代表没有信心;一次到位才完美,按手两次代表功力不够。耶稣在客西马尼园里祷告了三次,三次的内容都一样:「我父啊,倘若可行,求祢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见马太福音廿六:36-44)」耶稣祷告一次、祷告两次、祷告三次,用的都是一样的话,难道耶稣没有信心吗?耶稣当然不是没有信心。我们在为人作医治祷告的时候,常常期待低头祷告之后,抬头就可以看见神迹,巴不得祷告一次就完全得医治;如果祷告之后没有马上看见神迹,就会怀疑可能是自己功力不足,或者对方没有信心,要不然就是上帝有问题。感谢上帝,马可福音把这个神迹记载下来,让我们看见耶稣没有一次就医好这位瞎子,而是分两次;这让我们知道:医治如果没有即刻发生,并不代表我们自己有问题,不代表被服事者没有信心,更不代表上帝不肯。

    既然医治有时候不是马上实现,而是一个过程,那么,在为别人求医治的时候,我们在过程中应该做甚么?我们应该继续陪伴他,不放弃。耶稣医治伯赛大这位瞎子的时候,第一次按手,他好了百分之五十,可以看到人,但是他眼中的人看起来像树木,耶稣于是第二次为他按手,他就百分之百好了。耶稣按手,代表继续跟他连结,继续陪伴他。我们服事人的时候,不只要有作仆人的态度,也要有陪伴、不放弃的态度。耶稣基督,上帝的儿子,祂来到这个世界,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当中,是要清楚地对我们表明上帝的同在和陪伴。耶稣一次、两次按手在这位瞎子身上,是在向他传递一个讯息:「上帝没有离开你。」既然医治是一个过程,我们当注意:要坚持到底,不要放弃。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我们的上帝是「既肯,也能」的上帝,我们要做的是不放弃、持续陪伴。

 

六.耶稣医治倚靠圣灵,不套公式:

 

  我们在进行医治事奉的时候,不只要注意对方的感受,还要体贴上帝的心。耶稣曾经引用以赛亚书,说明祂在地上的服事:「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祂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路加福音四:18)耶稣在地上医病的时候,不是用祂的神性,而是倚靠圣灵。祂放下上帝的形像,在地上成为人,倚靠圣灵来工作。祂随时和圣灵保持亲密的关系,圣灵要祂做甚么,祂就做甚么;祂不只注意人,祂也注意圣灵。
  耶稣出来传道、医病赶鬼的时候,医治过很多瞎子,但是祂每一次的医治方式都不一样。祂医治巴底买的时候,立时就医好了他(见马可福音十:46-52)。巴底买比较「猛」一点,所以耶稣就用比较「猛」的方法医治他。可是耶稣医治这位伯赛大的瞎子的时候,用的是很温和的方式—--在祂眼睛上抹唾沫,分两次医治他。(我们觉得抹唾沫的医治方式很奇怪,可是在两千年前,这是医生常用的方式,对当时候的人来说,很正常。)还有,有一个生来瞎眼的,耶稣怎么医治他?吐唾沫、抹泥巴,而且还叫他去西罗亚的池子洗一洗(见约翰福音九:1-7)。
  同样是医治瞎子,但是耶稣每一次用的方法都不一样,这告诉我们一件事:耶稣是倚靠圣灵作医治事奉,而不是倚靠固定的程序,照本宣科。人很喜欢套公式,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简单不费事。可是,我们不要倚靠公式,乃要倚靠那真正可以让我们倚靠的上帝。当然,我们需要透过研习会,学习医治事奉的原则和技巧,可是实际服事的时候,不能套公式。我们要倚靠圣灵,了解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面对眼前这个独特的人,我们要如何服事他。我们要倚靠圣灵,而不是倚靠公式。耶稣医治人的时候,不只关心人,也注意圣灵的带领。

  

(本文系本人在研读众位主内先进著作之基础上进行整理成稿, 所以不能算是原创, 欢迎主内先进多多善言, 谢谢阅读与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