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牧蜂蜂蜜怎么样:中国公司走向全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19:53:50

中国公司走向全球


  中国的经济正迈出另一大步:其制造业的一部分正朝增值链的高端提升并走出国门。中国挑战如今已成为全球挑战。

  个中原因不难理解。中国沿海省份——中国大部分的制造业和服务生产及外国直接投资皆坐落于此——的生产成本(工资、办公室租金、土地、资本等)都在快速上升。单是去年,12个沿海省份(包括北京)的最低工资平均便上升了21%。

  与此同时,人民币也在升值,使国内出口导向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变得更昂贵。这绝非小事,对劳动密集型活动(从玩具制造到数据输入服务)来说尤其如此,不管是外国跨国公司的分公司(占超过中国出口的一半)还是国内公司,都正丧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各国须面对中国与日俱增的竞争

  为了维持其出口导向的生产基础,产出必须向增值链上端提升,转向更精密的产品。跨国公司可以在其综合的全球生产网络中做到这一点——它们的生产网络让它们能够进行公司内部的国际劳动分工。生产链的任何部分都可以部署在最有利于公司国际竞争力的地区。此外,这类公司拥有在全球寻找正确投资地点的经验。

  中国国内公司也必须对这些压力作出反应。在这方面,中国迅速深化的技能和技术基础帮了大忙。这部分反映了外国子公司的培训成果,但主要原因还是中国政府努力不懈地推动教育和培训,鼓励从外国公司向国内公司的技术转移,特别是建立自身的研发实力。

  简言之,发达和新兴市场国家更优质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商需要做好准备,面对来自中国的与日俱增竞争。

  与此同时,中国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将迅速向劳动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包括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相邻的越南(在越南,中国公司已经设立了大约1000家子公司)及众多非洲国家。这一过程已经开始了,并从本世纪初起就获得政府“走出去”政策的支持(鼓励中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从2007年的230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520亿美元,增加超过一倍。这个数目在2009年又更上一层楼(同年,由于西方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全球对外直接投资资本流暴跌50%),并于2010年达到680亿美元。这使中国在同年成为世界第五大对外投资国(不计香港)。

  这一发展趋势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创造了通过参与国际劳动分工攫取贸易收益的新机会。这些国家的投资促进机构——事实上是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应该日益将目标对准中国公司,吸引它们前来投资。它们不应把目标局限于大型的国有企业,也应该注意越来越多活跃于各经济领域的中小私人企业。

中国还在开发广袤内陆地区

  但有一点必须注意:中国有广袤的远不及沿海省份发达的内陆地区。中国政府正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框架下,推出特别措施开发这些地区,包括建设现代基础设施、提升高质量教育、支持科学技术发展(均为选择生产区位的关键因素)及鼓励投资。因此,需要迁移生产线的沿海省份公司(却又不觉得没有需要“走出去”),可以选择迁往中国内陆。

  这个趋势是显而易见的:当今的发达国家以前也经过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型的过程。总部设在欧洲、日本和美国的公司,将生产线迁往发展中国家。在亚洲,香港、韩国、新加坡和台湾便曾是受益者。

  当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在这些国家变得太高时,生产便转移到别处。随着制造业的迁移,还出现了信息密集部分变得可流通(tradable)的服务的离岸化。

  目前的开放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让公司可以把生产放在最有利于其国际竞争力的地方,中国也从中获益。现在,中国自身也开始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了。

  政府需要制定政策来适应生产的全球迁移。它们应该通过建立培训项目、刺激创新、在提供社会安全网的同时维持或营造鼓励“创造性破坏”的竞争性环境,来帮助本国公司适应一些生产商的离去。

  同样的,吸引从其他地方转来的生产线的政府,需要出台能让它们获得全球生产迁移最大好处的政策,从而进一步发展本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