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爱心符号大全:河南支柱产业感受冷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8:49:21
河南支柱产业感受冷暖 2009-01-06 11:12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文章类型:转载  内容分类:新闻

 

  □本报记者  程 梁  王广伟

  2008年是世界经济的一个拐点。这一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发酵,演变成为全球的经济衰退。

  这一年,河南经济经历着一次严峻的考验。风险集中在哪里?未来机遇在哪里?企业家如何应对?时值岁末年初,本报记者以“2008经济拐点下的河南民生”为切入点,围绕我省的支柱产业、房地产、理财、消费以及食品安全、全民创业等,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扫描和探寻。希望报道中这些企业家们的真切感受和专家学者的理性思考,能为人们应对危机和探寻机遇,带来一些有益的启发。

  钢铁能否挺过严冬

  “粗钢的日产水平降低了1/3,利润已从上半年每月平均7000多万元转变为10月份亏损9000多万元,职工有1/10在休假,休假期间只能领取生活费。”2008年的冬天还没有过去,济钢总工程师马智明这样叙说眼前的日子。

  回想2007年,济源钢铁公司尚实现利润4.14亿元,同比增长57.39%。和2007年相比,济钢2008年的际遇可谓冰火两重天。

  2008年上半年,经过历时4个月的价格谈判,中国钢铁企业苦苦等来的消息是:一半需要依赖国外的铁矿石,继上年上涨81.83%后,2008年更上涨了85%以上!

  到了2008年下半年,各类产品的价格急剧下降:建筑钢材、中厚板和冷轧、热轧、线材产品不同程度地下降了30%至40%!

  主要原料价格直线飙升,产品价格一路狂泻,钢铁行业进入多年难见的“高成本、低价格”时代。

  世界钢铁行业大范围遭遇“严冬”:国际上,欧洲、北美地区减产10%至20%;在国内,近年来一直高调的宝钢开始限产。在我省,最大的钢铁企业安钢10月份和河北钢铁集团、山东钢铁集团、首钢联合发出声明,减产20%;济钢减产的幅度更大,达20%~30%。

  大企业纷纷“减产保价”,众多中小企业则在“无利可图”后选择停产歇业。据省钢铁工业协会高级工程师陈顺成介绍,省内中小企业停产或限产的比例达40%以上。

  钢铁行业怎样挺过严冬?

  面对全行业与常理相悖的亏损,2008年12月12日,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宣布,国家将通过4项举措予以扶持:一是把出口退税率增加几个百分点,鼓励高端产品出口;二是贴息150亿元,支持钢铁等重点行业的技术改造;三是鼓励大的钢铁企业兼并小钢厂,淘汰落后产能;四是国家考虑收储一些高端产品,使产能不致放空,使产量继续保持,以度过目前的困难。

  在省内,按照省钢协2008年理事会的既定方针,是要继续推进钢企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或联合,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和管理工作,鼓励企业到国外以独自合资方式建立原料基地。

  据悉,省内多家企业还各自设想了自己的应对之策。济钢总工程师马智明说,立足于长远,他们一是要加速技改,使炼钢和轧钢工序向现代化的工序靠拢,使产品更适应市场需求;二是业已和巩义恒兴公司结成战略同盟,同时还在策划与特大型钢铁集团联合,以“抱团过冬”;三是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结成技术开发联合体,实现可持续创新。

  著名的民营企业河南龙成集团则在危机中高调出击,继2008年11月份新上两个项目后,准备实施低成本、产品差异化和先进性等一系列战略,确保“月盈利不低于5000万元,一个也不放假,一个也不减员”。

  有数字表明,房地产行业占用钢总量的1/3。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家一系列加大投资拉动的扶持政策的出台,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市场需求的“倒逼”机制,有可能激活处于“冰封期”的钢铁行业,帮助该行业挺过严冬。④6

  铝工业面对“底线”挑战

  进入2008年10月份,亏损、减产、裁员成为河南铝工业企业的“主题”:

  电解铝,万基每吨亏损1000多元;天元月亏损近2000多万元,部分裁员、放假;中孚一次性裁员1000多人……

  氧化铝,中州月亏损4000多万元,11月份减产30%;中铝河南分公司7月份便开始亏损,10月份7000多万元,“总公司要求我们把亏损限制在1.5亿元以下,看起来很难完成任务,这种情况堪称50年一遇。”该公司张总说。

  主要原料、主要市场“两头在外”的中国铝业遭到了世界金融危机的重创。在铝消费的结构中,建筑业占30%,交通运输业(以零配件为主)占23%,神火集团副总王东华预测:“当国际市场消费能力下降时,铝价还有进一步下跌的可能。”

  中国和河南铝业前所未有地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从成本和可承受的价格“底线”看,国内电解铝的吨成本为18000元,而现在,电解铝的吨价则急剧下滑到13000元左右,生产越多,赔得越多,铝业该何去何从?

  除限产和裁员外,很多企业和业内人士还想出了一系列积极的办法:

  ——继续抓技术改造、节能降耗。河南境内的在建、拟建项目大都停建或缓建,对此,中国有色金属协会铝业部主任胡长平建议,应当申请节能减排、高新技术和余热利用项目,以寻求政策和国家资金支持。河南省有色金属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森认为,越是危机来临,就越是我们“练好内功”的时机,应继续加大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力度,提高资源保障度。同时,积极推进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坚持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

  ——强化内部管理,深挖潜力。中州铝厂负责人认为,以后仍然会遇到市场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只有依靠加强内部管理、科技进步、降低成本才是出路。

  ——加强煤电铝合作,互利共赢。有数字表明,铝业是工业门类中的用电大户,2006年河南生产306万吨电解铝,耗电量占河南工业用电的24%,而煤电铝合作不仅是河南铝业崛起的法门,也是化解当前危机的有效办法。焦作万方近期准备再收购一家电厂,并准备向煤炭产业靠拢。不少铝厂希望,政府能够考虑铝业的利税贡献,在现行电价方面给予优惠。

  这次危机是不是产能过剩等深层次矛盾的借机爆发?河南省有色金属协会副会长刘立斌认为,由于前几年电解铝的价格一度高达每吨3万多元,各地投资趋之若鹜,的确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然而,他不完全同意把铝业定义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因为高耗能同时意味着在储能,而高污染经过近几年对落后产能的淘汰,目前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河南电解铝产能和产量目前占全国的22%。2008年11月20日,在河南省铝工业“坚定信心,应对挑战”座谈会上,多家与会企业尽管对春节前后的铝价深表忧虑,但同时坚信河南铝业决不会在这次挑战中倒下,他们纷纷表示:当前,“信心比黄金更可贵。” ④6

  食品行业“逆市”前行

  从2007年开始,猪肉涨价波及CPI上扬,不仅造成了延及2008年前半年的全国性通胀,而且也使食品工业本身遭遇困难。

  河南大肉制品“双巨头”之一的众品公司常务副总本保科说,大肉制品全行业的成本增加了50%至60%。2008年经济疲软,纵然对熟肉制品企业的冲击较大,但对我们这个以生鲜猪肉加工为主的企业来说,总体销量依然受到影响:2006年5197万吨,2007年下降到47万吨。

  2008年,臭名昭著的三聚氰胺案件不仅让多家乳品企业集体蒙羞,而且使乳品行业整体“倒退”。在河南,乳品产量一度下降了70%。花花牛作为与三鹿合作的企业,直接损失将近7000万元。

  2008年,正当人们对盘点全面经济和市场形势表示灰心时,作为河南第一大支柱产业的食品工业,却传出了“逆市而兴”的捷报。

  据省政府食品工业办公室主任陈振杰介绍,河南省现拥有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2576家,2008年前三季度产值2661亿元,居全国第二位;销售产值2614亿元,估计年底将超过3500亿元,增长幅度为38%。纵然受到国际市场、食品形象影响以及宏观调控等因素制约,但在面及面制品、肉及肉制品这两大类方面,河南仍居全国第一。根据省发改委的效益报告,我省食品行业(不含烟草)利润增幅达46.9%,居全省主要工业门类第一。

  近年来,我省粮食生产表现坚挺,食品工业和农业生产相互依存、相互推进。在食品工业的拉动下,全省优质小麦种植2007年为5600万亩,2008年超过6000万亩。食品工业作为“近农、强农、惠农”的产业,以种植业为第一车间,带动农业生产形成基地化、标准化、规模化的新格局。从拉动系数看,食品工业和农业之间达到1∶1.5,和第三产业之间达到1∶2.5。

  从食品工业的主要品类看,目前大肉及其制品企业的全国50强中,河南有3家,数目居全国第二。肉及肉制品企业河南有67家,家禽屠宰河南有156家,这两个数字也居全国第二。当乳业受到普遍质疑时,河南的奶、鸡蛋合格率为95%。

  陈振杰说,由于食品工业产业集群在河南太大,存在的缺点是资源分散、集中度不高。不过,一些骨干企业已有新的意识,例如众品在生猪收购方面的创新,双汇牧业开始进口种猪,产业链在不断延长。

  河南食品工业的另一个缺点是,缺乏国际知名品牌入驻。像雀巢、联合利华、旺旺、徐福记、康师傅等全资品牌,以及日韩企业,目前仍无一家落户。

  经营理念和模式的创新,成为河南食品企业“逆市”前行的新的动力。众品常务副总本保科说,能不能为大宗客户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对经营战略来说非常关键,西方国家的成熟模式值得借鉴。审视我们的产品供应链,从控制能力看,不是提“做大做强”,而是要转变为“精、专、优”。从新领域的开发看,农村市场很大,城市需要编大社区便利网络,目标是解决临门一脚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经过努力,众品作为“万村千乡工程”的承担单位,产品已覆盖我省80%的县份。

  众品2007年底完成上市后,通过智本来带动资本,通过资本来整合市场,资源和阵地扩张2008年表现强劲:在四川德阳的西南分厂恢复重建,在天津的工厂是天津市区内能力最强的。在省内,东西南北中四处建厂,生猪最大存栏量5000万头,占河南保有比重的12%,为河南区域内大肉生鲜产品数量最大者。本保科说,鲜肉过去是裸卖,现在通过包装,可以延长一周时间。果蔬与肉制品结合,成为出口外销的新卖点。④6

  纺织服装业化“危”为“机”

  2008年,当沿海纺织服装业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站立不稳时,河南的纺织服装业却在稳步前进。在河南,当不少行业风声鹤唳时,纺织服装业却绽放出新颜。

  从现有数据看,河南纺织业2008年1至10月份,生产纱245.47万吨,虽仍居全国第三,但比上年同期增长34.19%,远远高于全国9.24%的平均增长率。另据省服装行业协会的不完全统计,加入行业协会的数百家服装企业,2008年的生产量同比增长达25%左右。

  我省纺织业2007年底拥有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074家,其中一些企业的“个头”迅速长大。2008年10月公布的2007年全国纺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化纤纤维制造业纳税百强榜上,河南神马、郑纺机、新乡化纤等12家企业分别在列。

  能够在危机袭来时“偏安”中原,固然是因为我省的纺织服装产品的主销市场在国内,而不像沿海地区的来料加工和贴牌生产那样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另一方面,能够化“危”为“机”,还得益于近年来民资注入、结构调整、品牌战略等不懈努力。

  作为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纺织服装业在计划经济时期长期以纯棉为主。为适应市场需求,立足“适度发展棉纺,大力发展化纤”,产业结构趋于合理。2008年,以棉纺为主的纺织产业结构比重已由1978年的93.67%下降到75%以下,而化纤的比重则由2.93%上升到16.1%。

  2008年11月21日,郑州国棉一厂、国棉三厂、国棉四厂的产权被郑州翰园置业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以6.27亿元的总价买走,标志着郑州原有的六大国有棉企已悉数转为民营。近年来无论是新企业的组建,还是老国企的技术改造,外来资本、民间资金纷纷注入。仅2007年,全省纺织行业就完成投资249.5亿元,是1981年至1998年18年间的3.8倍。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使我省纺织业经历了脱胎换骨,爆发出新的张力。

  在郑州火车站商圈内,以银基商贸城为代表的10多个服装批发市场是中部地区的重要服装贸易集散地。然而,经销他人品牌的郑州,却让“中国女裤看郑州”成为业内广为流传的语言。“梦舒雅”、“娅丽达”、“逸阳”等驰名品牌的发家人,原先大多以批发和3万至8万元的自有资金起家,2004年以后开始尝试走自有品牌之路。经过不懈打造、倾力培育,2008年,郑州女裤已占领中国化纤女裤50%的市场份额。

  省服装行业协会常务会长李刚介绍说,自2006年提出服装在全国“突围”后,我省的服装企业目前大都完成了资金方面的原始积累,开始产业升级,正在向品牌规模化方向跟进,目前产值已跃居全国第6位,男裤是全国六大生产基地之一。

  目前,沿海地区的纺织业和投资,正在向湖南、湖北、安徽、河南等中部地区转移。交通枢纽优势、人力资源优势,还有中原工学院、郑纺机等配套专业教育、配套设备的优势,给河南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郑州市西郊的郑上公路北侧,占地446亩的郑州纺织产业园将于2009年建成。这个集纺纱、织造染整、纺织机械制造、制衣、科研、产品展示销售为一体的园区,有利于众多郑州市的服装企业从原来“100%靠租房”的短期行为,转变为产业高度集聚、产品紧密相关的产业集群。④6

  中小企业

  贷款难渐有转机

  中小企业对经济的贡献占据了半壁江山。在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占新增就业的3/4,产值占GDP的60%。

  中小企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瓶颈”,是贷款难。

  作为郑州一家从事磨料制造企业的负责人,李芬芳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贷款审批跑不过原料涨价。作为我这样的小企业,融资实在是太难了。”当她提前几天得知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信息,赶紧找银行贷款,但银行对“小字辈”企业的偿还能力持怀疑态度,放贷非常谨慎。即使费尽周折从银行贷出款,额度也小得可怜,且审批周期很长,待拿到钱时原料价格早已涨了一大截。

  在省会某肉类加工企业负责人冯振亚看来,银行对贷款审批非常苛刻,仅固定资产抵押就把多数中小企业挡在了门外。个人名下虽然有房产,但价值也不过几十万元,可谓杯水车薪。他苦笑着说:“为了弄到流动资金,你总不能把亲友的房产都拿去作抵押吧?”

  据省有关部门调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至今仍在延续。

  中小企业由于经营风险高、信用等级低,商业银行为规避风险,一般不愿意贷款给小企业。在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银行往往要企业提供担保。企业的不动产有限,而以往法律允许的可以用作担保的动产范围很窄,企业提供担保的能力非常有限,因而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其次,信息不对称,银企之间的协作容易“抓瞎”。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实现信息完全对接,将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从客观上说,中小企业在获取贷款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在此前提下,银行融资门槛高,小企业望而生畏。“贷款1000万元,评估手续费用就要10多万,都快相当于企业一个月的流动资金了!”一位小企业主如是说。

  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实质上又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一种表现,往往是因为企业经营困难导致资金紧张和融资困难,而不是因为融资困难才导致企业经营困难。而从大的背景来看,中小企业融资难又是宏观调控下的一种正常现象。

  近两年来,中小企业融资出现了新的渠道,这便是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

  2007年10月,河南省中小企业担保股份有限公司荣列年度全国十大最具影响力担保机构。当年,我省已注册开业130多家,注册资金达150亿元。经省政府批准并出资发起成立的河南省中小企业担保股份有限公司,4年多时间累计为3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各类担保及融资服务达36亿元,使受担保的公司增加销售收入110亿元,增加利税8亿元,增加就业近万人。短短几年中,担保已由最初的机构试点,迅速发展为一个新的行业。成为2007年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力量。

  民间担保机构悄然兴起。2001年成立的河南邦成投资担保有限公司通过积极探索,在全国金融界实现了“社会资金融资担保”、“社会资金投资担保”、“中小企业主综合授信融资担保”三个首创,从最初的办理二手房抵押贷款起步,已发展成为每年向银行和社会投资客户提供投融资担保服务数亿元的国内民间资本担保第一品牌。

  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小额贷款公司在河南各地破土而出。此外,继深圳市首创中小企业集合债后,河南省中小企业服务局拟由9家担保公司联合担保,为20余家企业发行10亿元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实行企业发债的主体过去基本上是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一直处于发债难的境地。如今,将一批中小企业捆绑起来,发债的可能性将变成现实。

  通过政府协调,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贷款时有新举。2008年10月29日,河南省中小企业银企洽谈会在郑州举行,会上共有15家银行和35家企业签订了贷款合同15.76亿元,省中小企业服务局与民生银行郑州分行签订了中小企业综合授信协议30亿元。

  (本版照片摄影:赵丹波 殷海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