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茶卡盐湖门票多少:中国通货膨胀率及其波动关系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20:15:43
无忧会计网 www.51kj.com.cn
作者:周宏山 李琪     来源:《经济问题》发表评论查看评论
        
摘   要:有关通货膨胀率和通货膨胀率波动影响关系,存在Friedman—Ball和Cukierman—Meltzer两种假说,即存在通货膨胀率及其波动 的相互影响关系。使用GARCH和TGARCH模型,选择中国1993~2004年月度通货膨胀率数据,检验结果表明Friedman—Ball假说成 立,稳健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通货膨胀率;波动;GARCH模型
一、通货膨胀的波动规律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回顾
长期以来,通货膨胀及其所引起的社会成本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剧烈的通货膨胀会给宏观经济造成极大的冲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货膨胀钉 住(Inflation Targeting)的货币政策,相继被多数工业化国家以及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如巴西、泰国、韩国、菲律宾等)采用,在这种政策 的指导下,通货膨胀率维持在相对平稳的水平且很少发生大的波动。有关通货膨胀的波动规律及相关因素,众多学者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通货膨胀及其波动关系的研究有两种思路,一种考虑当期通货膨胀率水平对未来通货膨胀率波动的影响;另外一种则考虑历史通货膨胀率波动对未来通货膨胀率水 平的影响。诺贝尔奖获得者Friedman 1977年指出通货膨胀率水平及其波动间的正向相关关系,Friedman认为当期高的通货膨胀率水平会引起 未来发生更大的通货膨胀波动并由此导致更低的产出增长和经济的非效率。Ball(1992)从不对称信息博弈论的角度进一步论证Friedman的观点, 假设有两种类型的政策制定者(policy—maker),其中一种希望承担降低通货膨胀所带来的经济成本,而另外一种则相反。当期通货膨胀率较低时,两 种类型的政策制定者会保持现状,而当期通货膨胀率较高时,只有强硬的政策制定者会选择降低通货膨胀。假定两种类型的政策制定者随机交替执政,当期高的通货 膨胀率水平会引起未来通货膨胀的波动(不确定),因为公众不知道强硬的政策制定者何时会执政并实施降低通货膨胀的政策。Friedman与Ball的观点 被称为Friedman—Ball假说。 Cukierman和Meltzer(1986)及Cuklerman(1992)则研究通货膨胀波动对未来通 货膨胀率水平的影响,基于Barro—Gordon分析思路指出,高的通货膨胀波动会引起通货膨胀率平均水平的提高。Barro—Gordon (1983)认为政策制定者厌恶通货膨胀,Cukierman和Meltzer进一步指出,政策制定者虽然不喜欢通货膨胀,但有通过提高通货膨胀率刺激经 济增长的激励。政策制定者最大化其政策目标函数,一方面通过扩张性张货币政策引起通货膨胀,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另—方面有要防止货币增长过快,这样 最终达到一种最优的通货膨胀率。与Friedman、Ball的观点相对应,Cukierman和 Meltzer的观点,称为Cukierman— Meltzer假说。
众多实证研究表明上述假说是成立的。Stilianos Fountas(2001)对英国1885— 1998年间100多年的长时间通货膨胀水平考察,以及Stilianos Fountas等(2002),Coporale和 Markiernan (1997),Grier&erry(1998,2000),Nicholas Apergis(2004)等的研究也证实了Friedman的 结论。相反的结论来自Ungar和Zilberfarb(1993),他们指出,在某种情况下,如未来出现高投资水平时,存在通货膨胀率水平及其波动间的 反向相关关系。Hwang(2001)对美国1929~1992年月度通货膨胀率资料研究发现,通货膨胀对波动的影响微弱,Friedman-Ball假 说并不成立。
Bailtie等(1996)发现Cukierman和Meltzer的结论只是在高通货膨胀率的国家才成立。 而Holland(1995)从货币监管当局的目标出发,认为出于经济增长稳定的动机,通货膨胀波动反而会降低通货膨胀率平均水平。Grier和 Perry (1998)对西方7国1948~1993年的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日本、法国的情况支持Cukierman—Meltzer假说;而美国、英 国、德国的情况则支持Holland的结论。Hakan Berumen和N.Nergiz Dineer(2005)对7国1957—2001年数据研 究发现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情况支持Holland的结论,而日本数据支持Cukierman—Mehzer假说。Conrad,C., Karanasos, M.(2005)使用1962~2001年数据同样发现日本数据支持 Cukierman—Meltzer假说,而英国数据支持 Holland的结论。
上述实证研究大多是在一些发达国家进行的,有关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很少。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改 革开放 20年的实践中,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同时也经历了1994~1995年高通货膨胀时期,也有自1998年以后长达4年的通货紧缩。本文通过对 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检验上述假说的适用性。
二、通货膨胀率研究模型
1.通货膨胀波动的度量。通货膨胀波动的度量可以使用通货膨胀率的标准差,如Hafer(1986)、Davis和Kanago (1996)。但是用 的最多的是Engle(1982)提出的自回归条件方差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cedasticity:ARCH)模型。ARCH为研究经济现象中的波动的集 群性(Volatility Cluster)提供了研究方法,在ARCH模型基础上,Bollerslev (1986)提出了广义自回归条件方差 (GARCH),Zakoian (1994)提出了TARCH(Threshold ARCH),Nelson(1991)提出了EGARCH (Exponential GARCH),这些模型,统称为 GARCH族模型。通货膨胀率的波动度量如StilianosFountas  (2001),StilianosFountas等(2002),Grier和Perry(1998),叶阿忠、李子奈(2000),刘金全、崔畅 (2004)等所论述的。
假设通货膨胀率nI服从AR(p)过程并带有时变(Time— Varying)随机扰动项2t,GARCH(1,1)模型如下:

其中:αi,β>0,i=0,1,φ>0,j=1,…,p,约束条件α1β1< 1。
方程(1)为均值方程,代表通货膨胀率服从p阶自回归过程。方程(2)为方差方程,σ2t是随机扰动项εt的条件方差,代表t时刻通货膨胀率的波动,p为滞后项数。Ωt-1为t-1时刻的信息集合。
TARCH用于描述存在波动的不对称性。TARCH模型的方差方程为:

dt=1当εt<0时,其他情况dt为0,参数φ值反映了不同的信息条件(好消息与坏消息)下,正向和负向随机冲击对波动的影响。
2.通货膨胀率及其波动关系的检验。我们使用Granger检验来度量通货膨胀率及其波动的双向影响关系。Granger检验可以检验变量的滞后项,并且具有较少参数,适合多方程模型。很多学者把Granger检验用于通货膨胀率及其波动关系的衡量(Stilianos Fountas等,2002;Grier,K.,Perry, M.,2000),根据Granger提出的检验方法,对于如下两序列和构成的二元VAR模型:

假设检验:H0:φπy,i=0,i=1,2,…n,如果拒绝原假设,yt是πtGranger原因,yt的滞后项有助于解释和预测πt,如果Ho:φvv,i=0,I=1,2,…,p被拒绝,则πt是ytGranger原因,πt的滞后项有助于解释和预测yt。
三、通货膨胀率的实证分析
1.相关数据。通货膨胀率序列πt采用消费价格指数 (CPI)对数的一阶差分表示,πt=logcpit-logcpit-1,研究样本为1993年4月到2004年12月的月度CPI数据,来自香港资讯行数(www.bjinfobank.com)。
我们要保证数据序列是平稳的,以便序列残差是白噪声,只含有时变随机扰动项。我们使用Phillips Perron(PP)和Augmented Dickey Fuller(ADF)两种方法检验序列是否含有单位根,从而判断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1。

从检验结果看,两种单位根检验统计量均小于相应的 MacKinnon临界值,在1%的水平拒绝序列含有单位根的零假设,由此可以判定序列是平稳的。
2.通货膨胀序列的GARCH族模型。表2显示了模型检验结果,均值方程的滞后阶数p根据AIC准则(Akaike info criterion), 得到最小AIC值的滞后阶数为l阶。从实证结果看,GARCH(1,1)模型的ARCH项和GARCH项分别在1%和5%水平上统计检验显著,而且两项和 α1+β1=0.864574,小于1,符合参数约束条件,同时也反映了波动的持续较长。TGARCH(1,1)模型ARCH项在5%水平上显著,参数为 负且在5%水平上显著,说明正向冲击效果明显,存在波动的非对称性。从两个模型诊断结果看,残差均不再存在条件异方差和自相关,AIC值显示TGARCH (1,1)模型拟和得更好。

Grangerr因果检验如表3示,考虑到使用月度价格数据,我们进行滞后4、8和12期的检验。结果显示,通货膨胀率不是通货膨胀率波动的 Granger原因的零假设在滞后各期被拒绝,对GARCH(1,1)和TGARCH(1,1)模型都是如此,而通货膨胀率波动不是通货膨胀率的 Granger原因的假设不能拒绝,说明Friedman—Ball假说成立,而Cukierman—Meltzer假说不成立。
四、结论与政策含义
从1993—2004年通货膨胀率的实证结果看,关于通货膨胀率与通货膨胀率波动Friedman-Ball假说成立,即高通货膨胀率会引起未来通货膨 胀率的波动,得到的结论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实证结果相同(Perry,1998,2000;Nicholas Apergis,2004)。与一些学者的研 究不同,我们的实证结果并未发现Cukierman—Meltzer假说成立,即通货膨胀率波动影响通货膨胀率并未得到证实。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里,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一直伴随着经济发展的进程。当经济高速发展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时,货币政策往往由“松”变“紧”, 出现紧缩银根的现象。自1980年代中期开始政府为刺激增长而采取了过于宽松的信贷货币政策;同时,多数消费品价格被放开,这引起了过高的通胀率。于是, 政府开始执行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政府从1988年第四季度开始大幅提高银行存款利率、削减基本建设投资。高利率和严格的信贷限额造成了乡镇企业大量倒闭 以及国有企业严重亏损。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抑制了通货膨胀,物价水平下降,但同时也抑制了经济增长。1989~1991年物价水平分别为17.8%、 2.1%和2.9%,而同期的GDP增长仅为4.1%、3.8%和9.2%。1992年以后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经济改革和经济高速增长。经济过热带来严重的 通货膨胀,1994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值21.7%,面对严重的通货膨胀形势,1993年开始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并在1996年 成功实现经济的“软着陆”。1997应对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后出现的投资下降、出口减少的局面,中国政府推出了稳健的货币政策,此后4年物价持续走低,通货 膨胀波动较小。从以上经济的实践中,我们看到高的通货膨胀率伴随高的通货膨胀率波动,如1994~1996年的3年的通货膨胀率波动是最高的,也说明 Friedman—Ball假说是成立的。
由于高的通货膨胀率引起高的通货膨胀率波动,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在现阶段经济稳步增长时期,保持价格运行平稳,执行稳定的、公开的、持续的货币政策有积极作用,通货膨胀钉住的货币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保持经济健康协调地发展。
作者:周宏山,李琪 来源:《经济问题》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