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花粉过敏怎么办:学生合作力(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9:45:19
学生合作力(一)来源:中国教师报

      编者按:评价新课堂学生的学习效率有3点参照:学生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与探究深度。继推出“学生自主力”策划后,本期,我们锁定新课堂的合作环节,广泛征集一线中存在的困惑,以问题导引、嘉宾答疑的方式,从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形式、合作效度、合作评价以及教师在合作中的作用这5个维度入手,问道课堂。

 

【问题导引】    合作“假热闹”
    作为学校的教务主任,我的印象中,课改的最大瓶颈就是合作学习。我们的课堂往往出现这样的合作场景:老师合作指令发出后,学生首先是一脸迷茫,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接着是一阵“假热闹”。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个人发言,其他人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机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

【嘉宾解答】
    学生“合而不作”的现象,透露出他们不具备合作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呢?下面的寓言或许会给我们以启示:一个瞎子和一个瘸子,两个人要到达同一个地方,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好在瞎子是强壮的,瘸子的眼睛是好的,所以瞎子和瘸子一拍即合,瞎子背起瘸子,瘸子指引着瞎子,两个人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共同的目标是产生合作意识的基础。寓言里的瞎子和瘸子想要快速安全到达同一个地方,这是他们的共同目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每个小组的学习目标、每个小组中每类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目标明确,学生才知道需要做什么。
    彼此的互补性是达成合作意向的强烈需要。瞎子和瘸子都清楚自己的缺陷,一个看不见,一个走路有障碍,但也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势,一个能看,一个健走。想要快速安全到达目的地,只有进行优势互补,这使得他们的合作意向比正常人要强很多。我们在合作学习中要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同时也要能看到他人的长处,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具体的小组学习合作中,擅长书写的就多书写,擅长朗诵的就多朗诵,擅长绘画的就多绘画,小组内成员各发挥所长,合作学习就能产生最佳效果。
    合理分工和正确的方法指导使合作意识变为有效现实行为。瞎子和瘸子的合作,如果让瘸子背着瞎子跑,结果大相径庭。所以有了共同的目标和明白彼此的长短后,还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和方法指导。在具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组长和组内的科代表都具备这种分工和学法指导意识,才能使合作学习由意识变成有效的行为方式,并最终实现学习目标,同时目标的实现又会使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合作的价值是共享和互补,学生因共同目标而产生合作意识,因互补需要而强化合作意识,因合理分工和正确方法指导而使合作意识变为有效行动。
(作者系广东省海丰县德成中英文学校 汤宪友)

 

【问题导引】     分组随意
    曾见到教师这样组织合作学习:“下面分小组学习,你们可以随意组合,你想跟谁在一组,就与谁在一组。”学生自由组合,有的小组十几人,有的小组两三人。这时有一个小女孩,看上去腼腆内向,走到老师面前,委屈得要哭出来:“哪个小组都不要我……”经过老师的劝导,终于有一个小组很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个女生。

【嘉宾解答】
    这个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是分组过于随意,似乎体现了把选择学习伙伴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这一现代教育思想,但违背了合作学习相互尊重、互补互助、共同提高的原则,使某些智力、性格、交际行为有缺陷的学生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要使合作形式为学习内容服务,解决“伪合作”的问题,就要做到恰当分工,合理分配任务,并且遵循异质互补原则。我们必须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小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4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因为,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小组成员间能否建立起积极的互动关系,每个人能否明确并积极承担在共同完成任务中个人的责任,都有赖于教师对班级学生的合理分组。在实践操作中可以施行双向选择,即组长选组员,组员也可选组长,只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即可。
    一般说来,科学的分工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因人因事设岗——分组时可以进行这样的搭配:男女学生搭配,学习基础好、中、差学生搭配,能力不同者搭配,不同特长者搭配,不同家庭环境者搭配。合作学习中,老师对每个学生的特长要心中有数,因事定人,确保个人发挥最大优势,而成员间又优势互补。在角色自愿挑选无法进行的情况下,老师一定要及时进行引导和干预。责任目标明确——小组组成后,各小组内产生组长、记录员、发言人、资料员等,在明确各人职责的基础上分工合作,确保人人有事干,一定要杜绝像上例中的无事干现象。一次合作中角色要固定,多次合作中角色可轮换。关注极端情况——学困生要安排专人指导,老师要给予关注,以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优生必须有明确帮扶对象,谨防优生一言堂、一枝秀。
(作者系安徽省固镇县新马桥中学 刘邦庆)

【问题导引】     无效合作
    一位老师教学生学唱《小青蛙找家》(一年级音乐)后,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舞蹈创编活动。“在小朋友热情的帮助下,小青蛙终于找到了家,让我们用动作来表现小青蛙找家吧!”孩子们在这位老师的激发下,跃跃欲试,可不一会儿,抱怨声四起:“老师,他们让我演荷花,可是我喜欢演青蛙。”“老师,我不知道怎么演!”“老师,王某某只顾自己玩。”“老师,我们演草丛的同学太少了。”同学们的埋怨声、吵闹声此起彼伏,加上音乐声,真是乱成了一锅粥,老师只能无奈地将“合作预想”草草了结。

【嘉宾解答】
    这是一个典型的无效合作案例,只有合作欲望,没有合作本质,白白浪费时间。首先,“创编”舞蹈超出了小朋友的能力,合作内容选择不科学;其次,“埋怨和吵闹”说明学生合作意识不强,最终导致合作流产。
    合作效度,是合作学习的生命。不是什么内容、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展合作学习的。精心选择内容、准确把握时机是合作学习有效的前提保证。一般说来,合作的时机有:
    遇到开放式问题情境时——即同一现象有多种解释,同一问题有多种解法的问题情境。合作可以拓展思维广度,延伸思维深度,找到问题解决的多重途径,达成殊途同归之效。
    问题逐步深入需要归纳总结时——即从众多具体例子和材料中归纳总结规律、提炼本质的问题。此时合作讨论,比较鉴别,去伪存真,有益于迅速抓住问题的本质或规律,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学生产生疑惑时——当学生在学习中碰到似曾相识,但又无从下手,不能立即解答的问题时,既有解决问题的欲望,又希望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和验证,渴望交流。这时再开展合作学习,效果自然不差。
    学习任务大,个人无法完成时——实验操作、剧情表演、研究性学习都需要多人分工合作才能完成。
    学生产生较大意见分歧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较大的意见分歧。这时的思维矛盾和认知冲突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在合作过程中,有了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敏捷性,及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都将得到很大提高。
(作者系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 杨华)

【问题导引】     评价失衡
    在很多公开课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小组开展活动,然后在班内汇报交流,当汇报结果与教师预案相一致时,教师就认为万事大吉,一个“好”字了结;而当学生“跑题”时,教师就采取回避的方法,或阻止学生继续展示。有的教师在评价合作学习时,只重视结果,忽视了对合作过程的评价;有的老师针对个人的发言有评价,而忽略了对合作团队的评价。

【嘉宾解答】
    评价是合作的导航仪、矫正器,没有合理的评价,合作就很难开展。这则案例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侧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是侧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团队的评价。这些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影响了“评价促进发展”功能的发挥。所以,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激励方式。
    力争评价多元化。评价形式上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别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等。内容上包括参与情况、合作效果、创新精神、质疑探究以及平时表现、检测成绩等。
    融入比赛激励法。注重课堂即时性评价,合作学习融入竞赛,通常采用课前自学、课堂开展小组交流比赛、“互问互答”挑战赛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
    强调形成性评价。描画神奇曲线,公平地呈现学生的发展过程,营造比赛氛围。我实行周周清,每周算出小组平均分,并用坐标图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种方法能直观地反映小组的学习情况,增强小组凝聚力,促进组内互相帮助,营造组间良性竞争,让合作学习延续到课外。
    捆绑评价强团队。对各小组采取“捆绑”评价,这种方式我尝试了5年多,效果一直不错。小组成员之间能团结互助,组长成了督促组员学习的得力干将,组员的优势也能弥补组长的不足。
    自评互评突主体。合作效果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可以从合作的内容、态度、创新、探究、效果等方面设计学生小组自评和互评的表格,定期进行评价,让他们在自评和互评中总结成长。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 杨巧英)

【问题导引】
学生合作,教师不知干什么

    有些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有的教师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等到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而且有时还不作评价,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不知道要做什么,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嘉宾解答】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我们所说的自主合作学习的“合作”,必须是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而进行的合作学习,我们对学生是“放手”,而不是“放羊”。课堂上,没有教师引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就没有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体现。合作学习就是一场交响乐演出,大家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在乐队指挥的导引下,演奏出一曲曲和谐美妙的音乐。老师,就是交响乐团的指挥,虽然没有直接演出,但却是乐队的核心。
    教师在课堂合作上应发挥好“导向、导趣、导思、导法、导疑、导问”的作用。“导向”即方向上的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导趣”即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发情感。“导思”既是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思维受到阻塞的情况下进行的施“导”;同时又是针对不同学科特点进行的思维方式的引导。“导法”既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又是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规律和技能,培养学生在社会发展中所必需的基本素养。“导疑”即要求教师在学生“有疑”时“顺疑而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点拨”;在学生无疑时“设疑而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追问”。“导问”即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问题,一方面是围绕学习目标实现对课堂学习效果的检测,另一方面引发学生生成新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升华。总之,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自身定位要准确,既是引导者、合作者、服务者、开发者,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同伴。
    引导作用发挥到位,就像主持人毕福剑一样,既能举重若轻,又能举轻若重,善于引导学生明确目标并产生兴趣,引发情感;善于引导学生与教师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材对话;还善于巧妙地点拨和适时地追问,让学生获得深入探讨问题的能力;又能以合作者的平等身份对学习内容进行必需的补充和深化,对学习效果作出客观评价,而绝不仅仅只是学生意见的欣赏者和所学知识的简单总结者。
(作者系山西省阳泉市第十二中学 原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