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雄心4怎么空投:中国崛起没有直行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5:24:13
中国崛起没有直行道 郑磊         在经济学界,中国模式是否能成为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成熟和成功的模式,一直未能取得共识。这个问题已经不仅局限在经济领域,实际也是社会学和政治学的命题。中国宏观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现实,并没有自动地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中国的多面性表现在于,一面是快速发展和不断扩大的经济规模,另一面是过度透支的环境、资源窘境,第三面是因贫富差距过大且无可行解决之策而呈现出摇摇欲坠的社会结构。中国犹如一只桶,不断膨胀,同时桶壁、桶底千疮百孔。笔者和许多人有同样的担忧,这只桶是保持膨胀和渗漏的平衡呢,还是会因膨胀过快而崩裂。膨胀犹如经济发展,如果没有一个强健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引发社会性灾难。这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雷区“。很显然,中国处于骑虎难下的尴尬处境,环境、资源、社会矛盾造成的要么发展失速,要么发展失控,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严重不适应发展所需的制度困境。

  时寒冰先生这一次将视角扩大到了金融海啸后的国际大棋局,从美、欧、日、俄、中国的大国角度的博弈做出了预测。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命题,其中谈到了能源危机、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粮食、国际债务等诸多方面,给出了敏锐的判断。作者字里行间表露出对国家深切的忧患,指出在国际大棋局中,制约和威胁国家安全的根源在于制度缺陷,这个判断切中了要害。

  从国际大视野来看,中国处于崛起的机遇期,世界经济重心不断东移,未来数十年都将是环太平洋经济带的黄金发展期。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北边俄罗斯、日本,西边是美国,南边是澳洲,东边是中国,延伸到东南亚各国和印度,构成了环太平洋经济圈的四围。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衰落是难以阻止的,印度和俄罗斯的经济规模还无法担负起区域经济重任,中美两国分居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在未来10年中,美国、中国和欧共体,构成了世界经济的三个极。而它们各自都有相当严重的内部缺陷,这是一种弱势平衡。

  在这种境况下,唯一确定的是不确定的未来。竞争主要在中美两国之间展开,波动的原因除了外部冲击,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自身的稳定性。中美在经济结构方面都需要转型,但是,美国在软实力方面明显远远将中国抛在了后面。首先是制度优势,民主分权监督的制度保障了社会各阶层的相对稳定和通过博弈达成利益均衡的机制,而中央集权体制和欠缺制衡导致社会问题累积的压力难以有效释放;其次是市场经济结构,能较好地释放市场调节信号,使得宏观经济运行在较可预期的轨道上;第三是技术创新和人才优势,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减小了产业转移带来的经济滑坡风险。中国改革三十年,单从经济总量上看,成绩是巨大的。但是从损失和收益的对比上看,结论未必如此。我们通过粗放的发展模式换来了温饱,也同时削弱了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土地、粮食、能源、资源、人口、环境以及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住房、养老、教育、医疗,无论哪个方面都非常容易失控,并导致社会混乱。中国目前面对的最大隐患是缺乏社会稳定器,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和发展缺乏资金和公平的经营环境,中产阶层数量不够大,而且缺乏安全感和充分的社会保障。

  在全球经济中心转移的过程中,中国还没有做好承担更重的责任的准备。但已经成为国际博弈中下一个被狙击的目标。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内部稳定是外部博弈中取胜的必要条件。这并非只靠维稳就能做到,关键还在于纠正和弥补上述导致自身不稳定的各种因素。无论保护主义还是其他的经济战术,诸如粮食短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输入性通胀、金融动荡等等,都难以避免。只有自身强健,才有可能击退这些蓄意或偶然的冲击。奢求外部提供有利于中国发展的环境,这是徒劳的。如果不加快经济转型,不抓紧改变不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结构,那么,在崛起过程中打败自己的,很可能就是我们自己。另外,中国仍然没有接受普世价值,即便能够依靠强力保持自身稳定,仍会引起周边国家的猜疑,受到排挤打压,这些都是横亘在中国崛起道路上的障碍。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局面前,如何自持,如何跨过险关,实在是难言乐观。这本书四百页,作者写得很辛苦,读者读得很沉重,合上书页,不禁唏嘘长叹,不知中国能否走出历史的宿命的轨迹,在浴火中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