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休克的原因:[传媒学习]以受众为中心的网络新闻写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36:41

[传媒学习]以受众为中心的网络新闻写作

 来源:《网络传播》 

  要改变传统的新闻写作思维方式,变"宣传主导型"为"报道主导型",从"传者中心"转变为"受者中心",综合网络媒体的物理优势和传统媒体丰厚底蕴,使读者同时拥有速度和深度。

  社会发展程度变化和网络传播技术进步导致受众接受网络信息的心理预期逐渐由追求快速主动向探求深度异质转变;与此相适应,网络新闻的写作在保持原有特点之外,还应借鉴传统媒介新闻写作的优秀经验使网络新闻写作获得更大发展。

  传播环境的改变制约着新闻写作,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似乎囊括了以往所有大众媒介的形态和优点,同时具备它们所不具有的特点。网络传播包括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三种传播模式,从传统媒体的点对面传播变为点对点的传播,突出了个性化和交互性的特点,彻底摆脱了以往"枪弹论"所强调的中弹即倒的模式,可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以受众为中心

  在网络全新的传播模式的冲击下,受众的心理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受众开始拥有了对信息的选择权甚至发布权,不再满足与传统媒体所提供的信息。即主流媒体不予报道的事件他们也能从网上获得详尽的信息,读者不在处于信息受控状态。"多种媒介,一个声音"变为"一个媒介,多种声音",读者应该知道什么,应该什么时候知道不再完全由媒体控制。

  受众现实的心理状态是:对传统媒体既有对其权威性的需要,又有在知情权问题上的困惑;对网络传媒钟爱其自由互动,又对其真实性产生质疑;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新闻写作思维方式,变"宣传主导型"为"报道主导型",从"传者中心"转变为"受者中心",综合网络媒体的物理优势和传统媒体丰厚底蕴,使读者同时拥有速度和深度。

  网络媒体的兴盛不仅仅在于它具有无与伦比的信息空间,还在于它开启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言论空间,让读者充分体验信息充足的快感。但由此产生了一个信息失控的状况,色情,赌博,垃圾邮件扑面而来。要解决这种信息失控的问题,回到过去封闭的状态以不可能,只能顺势而动,在针对网络媒体制订完善有效的管理措施的同时,分析新媒介的传播特点,借鉴传统媒体中符合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因素,使网络媒体的新闻报道更适合社会、受众的需要。

  "受众中心"理念是一切新闻写作的出发点和切入点。作为一种新媒体,互联网否定了传统的"我传你受"的传播方式,传播者不再被视为全知全能的先知,而是处于一种和读者平行对等的状态,是一个具有真诚服务精神和开放思想空间的信息采集、制作、发布者。

  网络新闻写作基于传播环境的改变和受众心理的变化所展现出的新特点,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大有可为。

  解释性新闻

  在使用网络媒体的过程中,受众和媒介的关系发生根本变化,大众传媒作为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发布者的地位逐步下降,作为信息发布专业机构的特点更加突出,新闻工作者将失去传统的对新闻源的优先接近权。

  "对新闻事件第一手材料的获得,占有和解释将不再是新闻工作者的独家专权,而成为受众与媒介共享的资源,这意味着任何一个公民都可以依据全社会共享的第一手材料对新闻事件作出自己的报道、解释和评论"。在这种条件下,网络媒体作为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者的地位不占优势,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不可预知性,新闻记者往往不能出现在现场,而在场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把新闻事件发布出去,而传统大众传媒由于传播方式的时效性或丰富性的缺陷也难如人意,网络新闻报道在这方面正可以大显身手。

  据新浪网公布数字显示,在10月12日"神六"发射当天,该网站所制作的专题浏览量达到4.5亿人次,超过当天所有国内报纸读者总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新闻报道过程中,新浪网综合了几乎所有大众传媒信息传播手段,文字报道,视频,音频,手机短信,而不是像以前经常采用的单纯的文字滚动报道,进而大获成功。

  风格化写作

  网络受众一般具有重图片、轻文字、重直观、轻抽象的具象性思维方式,网络传媒的空前繁荣使得传播空间日益向公众化演变,受众呈现非群体化特征,选择性增强,个人趣味凸现,千篇一律、冗长乏味的新闻报道再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这就要求新闻写作要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生动别致,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个性特色,,创建"知名品牌",使读者被鲜明的风格所吸引。

  如搜狐的"日月谈"评论专栏,针对当下热点问题,社会、时政、财经、娱乐新闻等及时发表评论,语言质朴有力,没有故做姿态,没有不痛不痒的口号和高调,浓浓的关注之情跃然纸上。风格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熟悉读者的新闻信息需求和阅读心理期待的基础上,努力寻找新颖独特的角度,阐发与众不同的见解,精求讲述写作方法的结果。

  风格可以有多种多样,如自然流畅的叙述风格,风趣诙谐的幽默风格,精密严谨的论证风格等等。它们或传达浓郁的生活气息,或体现强烈的地域特点,或洋溢温馨的人文关怀,以各自不可替代的风格牢牢吸引读者,培养起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情感,和读者达成一种默契,这种默契一旦形成,新闻在它的固定读者群中就有了品牌效应。

  精确新闻

  精确新闻的概念来自于精确新闻学,"精确新闻学就是运用数学语言来报道,分析新闻事件的一种方法"。精确新闻学产生于美国60年代 ,其特点是用精确的数据、概念来分析新闻事件,尽可能避免主观的、人为的错误,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公正、令人信服。

  网络的出现方便了新闻数据的采集、归类和分析,为精确新闻的写作提供了方便条件,也使之成为互联网时代网络新闻写作的一种内在要求,"既强化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采用深度报道,调查报道,民间测验等更为精确的报道方式,来提高新闻的准确性和可读性"。如2005年10月1日搜狐刊载的《国庆到 花钱去》,2005年9月22日新浪刊载的《品牌机渐成北京家用PC消费时尚》,2005年3月4日网易刊载的《两会离我们有多近--公众对两会的认知与期待调查》等新闻报道,通过使用网络调查提出相关事实结论,列出详尽的调查数据和结果,使结论更加科学准确,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任何新闻媒介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谋的一席之地,归根结底是取决于内容而不是形式,"网上看新闻"的时代才刚刚开始,在新技术的催化下,网络新闻写作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网民的需求对网络新闻工作者思想水平、写作水平和新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媒体要发挥其基本的舆论功能和社会整合功能,都要立足于其报道内容是否真实可信,是否起到"船头守望者"的作用,是否能对社会成员的工作生活起到指导作用。在新闻表述过程中尽管可以极尽夸张煽情之能事,这在一些网络新闻中时常可见,但读者可以不看、不信、或迅速忘记。

  在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应该怎样给予读者以指导性,是硬绑绑的摆事实、讲道理,还是以色情暴力、低级趣味吸引眼球;二者皆不可取,一条新闻是否吸引读者,表面看来是写作技巧问题,实际上背后隐藏着作者的写作态度,是否从读者需要出发,把自己放在普通读者的位置,实现新闻的零距离关怀,实现通俗而不庸俗,体谅而不迎合,冷竣而不苛责,敢于实事求是而不是人云亦云,着眼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追求耸人听闻,从新闻的选择和表现形式上可以折射出一个媒体是否具有符合社会时代要求的新闻写作态度。(作者:何春雨/本文刊于《网络传播》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