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膏哪里买:我的父亲李少春(李宝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21:37:03

 

       1975年921日父亲去世了。二十年过去了,我从来没说过什么。前些天,一位热心的朋友要给父亲出本传记,兄与姐妹推选我在书中谈谈爸爸。我忽然发觉自己已经说不出许多,我好想爸爸,眼前经常出现他那愣愣痴痴的一脸的无辜与问天的表情,除了心里的酸痛,话与记亿似乎都已被残杀得支离破碎,连哽咽都是挖了好久好久断断续续地成不了一个声音……

看到一本名人录上父亲的履历,我努力地琢磨着:1919年农历9月12日父亲出生于上海,7岁启蒙幼功,10岁登台,后拜陈秀华先生习文戏,丁永利先生习武戏。19岁即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击鼓骂曹》、《两将军》与“猴戏”,一饱而红。随后拜了余叔岩先生为师,曾创建了“群庆社”、“起社”、“中国实验剧团”,后改编为“中国戏剧研究院”,就是“中国京剧院”的前身。36岁即参加“中国京剧院”,任团长职一直到文化大革命为止。1975921日去世。

看着这份履历表,一时间有些恍惚,这就是父亲的一生,也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位“人物”,两百个字交待完毕一生的“巅峰”、“荣华”与“浮沉哀恸”。这中间还有“文革”的冤屈,一切都在这两百个字里诉说完毕,而我是他的儿子居然想不起该怎么开口……

我的记忆中爸爸不爱多说话。即使是开完批斗会带着一堆莫须有的罪名及要交待的题目回来,除了发愣他仍不多分辩,即使传达江青的批示“李少春艺术上很有能力,要控制使用”他还是默默无语,在“要控制使用”的政策下,又得到了剧团主管的指示“你编出来的东西你觉得不像李少春了就对了”。我看得出他内心的苦痛,我们家人清楚爸爸对艺术是多么认真不苟。他勤奋好学,博采众长。他常讲“不怕练功苦,就怕苦练功,不能傻练要动脑子”。“不要只看名角戏,什么戏都要看,每个演员都有特点和长处,好的学过来,不好的引以为戒”。在艺术上爸爸一生都在追求、探索、创新。“每个人擅长的条件不同,要尽力发挥自己的条件才能创造出自己的风格,别人好的不能死学硬套,要学来我用”。这是他经常的教导。在《野猪林》“白虎堂”中一句“八十棍打得我冲天愤恨”就是借鉴周信芳先生常用的腔,唱出了“李少春风格”。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在《大闹天宫》中多加点“化学把子”即扔刀、扔枪、耍出手,更能博彩。他说,“我是上海滩出来的《金钱豹》的底子,化学把子难不住我,可得看用在什么地方,这就叫风格”。

爸爸的艺术成就是与他平时的“谦虚谨慎”、“追求上进”分不开的,他认真听取来自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与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一起探讨、切磋美声唱法与京剧唱法的结合;与舞蹈家资华筠、赵青共商京剧形体动作和技巧在舞蹈中的运用和效果。有人建议他演《白毛女》中杨白劳身藏卖女儿文书回家后,左手托着一碗饺子,右手拿着筷子,心情沉重地吃不下去,这时杨白劳手拿筷子的姿势与一般人一样,会显得太漂亮了,如整个手心向下,四指全在筷子上头,反而更能衬托出这位贫苦农民的朴实和他沉重压抑的心情,爸爸照这个建议改了。他认为“演员必须能折叠换胎,演什么像什么”。《击鼓骂曹》中祢衡小锣打上后一个甩袖,要甩出“祢衡”儒者的傲气;《三岔口》中任堂惠的“四击头”上场,他改成“回头”上更显出“三关上将”的气度。爸爸在事业上雄心勃勃,如果没有这场“文化大革命”,他原计划要把莎士比亚的《王子复仇记》、《奥赛罗》搬上京剧舞台的。

在我的记忆中每次他演戏赴剧场之前,不管是多熟的戏都看他坐在那里深思一阵,问他在想什么,他讲:“在‘过电影'把戏从头顺一遍,试着找出一些新鲜感,与深度理念……”。“演员没有轻松的时候,要看、要记、要想”,他常这么讲。在《野猪林》中林冲山神庙“大雪飘”一段唱,是他年轻时在家门外常听到一个要饭的这么喊着“行好的老爷太太呀,你们有那吃不了的剩粥剩饭哪,赏给俺一口吃吧……”他就根据这个调子编出了这段哀怨深沉的唱段。

爸爸不是专门做学问的,但是他书房里的书籍种类繁多,有哲学、历史学、导演学、表演艺术、中外文学名著等等。他的书法与国画也曾得到很多行家的赞赏,很有创意。他常提起齐白石先生所讲:“书画与舞台艺术一样,要让观众在众多表演者当中看到你的作品,或表演时停住仔细欣赏,留下印象,这就需要功力加与众不同的创意。”

1966年夏天,我们隐隐约约听到了些要搞“运动“的风声,那天爸爸回家说要到社会主义学院去学习,他在整理行装,行步之间似有些心思,临走时对母亲讲“你要小心身体……”从此近一个月没见到爸爸,再见时,是红卫兵抄家,他被押回来看着,传说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的故事。爸爸的头发被剃光了,长出薄薄的一层,胡子长长的,清清楚楚全白了。

过了几天,学校集合整队出发,去参加“中国京剧院批斗李少春大会”,我想了很久,实在是放心不下,也骑车来到了北池子大街中国京剧院院部小礼堂,我躲在最后面,紧张得喘不过气,一声“把反党、反社会主义、反革命分子、反动学术权威李少春押上来……”我已木在那儿,在一阵震耳的口号声中,爸爸被三个人押着急步走上了台。这时居然有人说:“嘿,脚底下真溜,看得出有功夫。”爸爸手上举着一块大木牌,上写“反革命分子李少春”好久好久纹丝不动,同一个舞台,爸爸演出了不同的戏码……我只有恐惧和心痛。

爸爸是十分内向的人,他很喜欢孩子们在他面前玩闹,或争执些问题,或讲些笑话,虽不插嘴,但会露出开心的笑容。另外他总是衣着整齐,即便是在家里,就连抽烟、闲聊天都不放松他那挺拔的气质。当我看到“文化大革命”中被“劳动改造”的他在太阳底下穿着被汗水湿透的短衫,登高梯砌墙,踩三轮平板车运砖,走路总是低头直视,恐其被人讲有不服气心态时,真是心痛。为了安慰家人,他常告诉我们在干活中找到了什么巧劲……我们提心他受过伤的腰能否撑得住,他深沉地说:“人只怕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苦”。一句白话而深切的言语,多少年来常在我脑中回响。

爸爸的心很细,又过于含蓄,他被关在“牛棚”时我们每天给他送饭,他捎信回来要多准备些饭菜,我们以为他由于干活饭量变大了,后来听范钧宏先生(剧作家)对我讲:“你爸爸是个好心人,为别人想却不说出口,他知道在‘牛棚'的时候我家情况很差,只能吃食堂领的饭,我的饭量又大,你爸爸每天都过来说:‘钧宏,帮帮忙,太多了。'我知道你爸爸的意思。”

爸爸从“牛棚”里被放出来回家的第一天,我记得他要亲自下厨,做个菜叫“鸡素烧”其实就是大杂烩,白菜、粉丝,加牛肉,不怎么好吃,可是这大概是我们记忆中头一次吃他做的菜,妈妈和我们又开心、又心酸。

爸爸真是变了好多,他的话更少了,他常常整个呆愣在那里,不知他在想什么,看得出他每天早上出门时那紧张不安的情绪,晚上回家后那无神无力的神情,也不知用什么话去安慰他。那么一个爱戏的人,一听到戏就躲开,我知道任何戏剧艺术上的考验都难不倒他,但是眼前这份“冤”他不知怎么讨回,他迷悯,困惑,我几次听他喃喃地说:“我想不通……”他想不通的事情一定太多了。“哀莫大于心死”爸爸后来安眠药吃得很多,我们劝阻,他讲:“我是多希望糊涂一点……都知道我是糊涂的也好了。”实际上,那也是他的一种逃避与解脱。

为了能分散他一些沉闷的心情,我曾刻意找些戏上的问题向他请教,甚至质疑,这时候他还能恢复些活力,还能看到些过去的自信心,那阴暗神情渐有消退,我深深体会到爸爸与艺术是分不开的。

电影《活着》里面那位孕妇被误诊而死,生活中又何常没有?那天傍晚,爸爸觉得头晕,半边感觉有些偏重,送到医院急诊室,诊断为脑溢血,打上了点滴,病势反而愈趋严重,直至昏迷不醒。我们请了位301医院的医生来看看,那医生小心地说:“我怀疑是‘脑血栓'请主治医生最好再确诊一下。”经过抽脊髓化验,确诊是“脑血栓”,两种相反的诊断,相反的治疗,立即换药………一切都太晚了。爸爸也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去了。临走前除了一句:“我不放心玉兰和孩子们……”再没有说什么。

爸爸不放心妈妈,妈妈又岂能放心爸爸呢?相隔一年妈妈也追随而去了。“少年夫妻老来伴”,他们曾共同度过“相亲相爱”“美好”“风光”的时代,又曾经历过了“相依为命”相护牵动着心弦的艰辛日子,可以讲“甜、酸、苦、痛”的生活他们都已尝尽。妈妈可算是爸爸在艺术创作上的顾问,爸爸总是把他创作出来的唱腔或想法唱、讲给她听,然而妈妈还总是有很多意见提出,并且常得到爸爸的赞赏:“不愧为四块玉之称”(妈妈侯玉兰是著名程派演员,早年毕业于“中华戏曲学校”,同李玉茹、李玉芝、白玉薇一起有“四块玉”之称)。

我想爸爸的一生到临终,他没能看开,看透,他的“南柯戏梦”成为他一生最大的憾恨。“他没有过错,却遭到这般折磨”,“他诚心待人,后来却如此待他”,“他凭才艺而拔尖,却被这样使用”……我是他的儿子,我能慰藉的也只就这几千字的追思?……我细细琢磨,如今我身在异国,求生计,再演戏竟有一些原因是为了父亲……只不过直到他死,我都没有告诉他我有多么崇拜他,敬服他,还有爱他。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爸爸真的看透一些,他会不会走得平静些?

谢谢这个机会让我好好回想这些,以表达我对父亲衷心的爱戴和怀念。

 

作于1995626日(摘自《博美精新——李少春传略》,北京出版社出版)

 

 

 

 

李少春生平简介

 

李少春原名宝琳,河北霸州人,1919114日(农历九月十二日)生于天津,长在上海,其父李桂春,艺名小达子,是位擅演梆子和京剧的著名演员,以京剧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走红上海。

李少春5岁入上海齐鲁公学读书,7岁因病而学艺,实施“运动疗法”。李桂春先生没有把儿子送进大红大紫的“富连成“科班和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学艺,而是根据自己的舞台实践经验,采取了另一套循序渐进的培训方法:从上学前后起,每天让李少春练功一小时。以后分阶段逐渐增加练功、吊嗓、学戏的时间,直到把学文化缩短为一小时,因此,让李少春自幼养成业余自学的良好习惯,始终不渝,而成为能自编、自导、自演的文武全才。

李少春10岁于上海大舞台演出《岳母刺字》之岳云,但他还是“愿意读书”。李桂春先生要求很严格,每天让儿子先练武功后练唱,为他打下扎实的幼功,以后演双出时,先演武戏后唱文戏也不会受任何影响,从而为李少春构筑了他未来艺术大厦的深厚根基。其艺术培训的原则也很独特:“想学什么就学什么,看什么好就学什么。”因此,李少春看到余叔岩的老生唱得好,就拜余叔岩为老师;看到杨小楼的武生演得精彩,就师从丁永利学杨派武生戏。甚至看到法华老法师的单式拳好,就随法师练拳;见街头卖艺人耍叉好,就请回家去教耍叉。因此,李少春自九岁起,先后受业于沈燕臣、贾德保、陈富寿、产保福、朱德芳、丁永利、陈秀华、余叔岩等名师,他凭借一双善于辨别精粗美丑的慧眼,和广纳百川的胸怀,学流派而不拘泥与流派,继承传统而又能突破传统。他吸纳各种艺术营养,经过自己的再审视、再创造,移步换形,超越前古。直到他享誉海内外之后,“看什么好就学什么”的信条仍始终如一,又拜周信芳、盖叫天为师,名师收高徒,也曾传为梨园佳话。

李少春13岁在天津北洋戏院试演,然后随父“跑码头”多年。193415岁的李少春在上海,由梅兰芳提携,合演《四郎探母》,深得梅先生赞许。由于他既不独宗一派,自然很少门户之见,从而开创了放眼各家,融会贯通的独特风范。比如余叔岩的演唱富于韵味,讲究四声,他在严守师训的同时,又虚心学习周信芳刻画人物细致逼真的表现方法,还大胆吸收马连良潇洒飘逸的特点。他演武戏则在杨派武生的基础上,融入盖(叫天)派表演艺术的优长。因为他演戏的明确宗旨,就是力求演出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通过视听艺术去感染观众,从不哗众取宠,单纯卖弄技巧;或以某派某家嫡传亲授为标榜。因此,他塑造的人物都有血有肉,耐人寻味。

  19387月,天津中国大戏院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夏季游艺会”,不仅有露天电影,还有露天杂耍,荣剑尘、小彩舞、小蘑菇参加演出,楼底下大戏院是京剧,李少春、袁世海、李宝奎、高维廉、阎世善、李幼春、于莲仙、新丽琴、艾世菊等参加演出。82日(农历戊寅年七月初七),李少春首演《新天河配》,自饰前喜鹊王、后牛郎,袁世海饰金牛星。是年107日,李少春首次赴北京演出,在新新大戏院打泡。门前有“欢迎上海新到文武老生李少春”字样。演出剧目为双出:

《两将军》(李少春饰马超,袁世海、张连庭分饰张飞,高维廉饰马岱,李宝奎饰刘备)

《击鼓骂曹》(李少春饰祢衡,袁世海饰曹操)

  19381019日,李少春在泰丰楼拜余叔岩为师,出席拜师仪式的有李桂春、高庆奎、李菊笙、王凤卿、谭小培、郝寿臣、李洪春、金仲仁、鲍吉祥、马德成、慈瑞泉、吴彦衡、王福山、叶龙章、袁世海、李宝奎、阎世善、高维廉等。李少春拜师后,余所教的第一出戏是《战太平》。是年123日,在新新大戏院首演,配演有袁世海、沈曼华、高维廉、慈瑞泉、陈富康、高富远。当日北京车水马龙,万人空巷,从北新华街的中央电影院,汽车一辆接一辆,一直排到西单。余叔岩也亲自到场观看。

  1939214日,北京同义会济贫演出义务戏,其中第二天李少春倒第三演出《战宛城》。演出剧目为:

  《战太平》(姚世茹)

  《岳家庄》(金仲仁)

  《演火棍》(宋德珠)

  《宝莲灯》(徐东明,徐东霞)

  《贺后骂殿》(王玉蓉,贯盛习)

  《战宛城》(小翠花,李少春,郝寿臣)

  《打棍出箱》(谭富英)

  《群英会》(马连良,姜妙香,萧长华,袁世海,李洪福,马春樵)

1940年,李少春赴上海,以文武双出甚至“一赶三”引起轰动。1941年,他结识石挥、李丽华等话剧、电影界友人,视野大开。1942年,李少春奉父命与王次君结婚。

1943年,改“群庆社”为“起社”,继续在上海演出。是年519日余叔岩逝世,李少春由上海返回北平奔丧。61日,举行余叔岩丧礼。晚7时,各经坛法事功德圆满,举行送圣仪式。由余氏女公子慧龄等捧圣;余夫人及弟子孟小冬、李少春等数十人均着孝服相送,送圣行列一片缟素,真可谓满街白矣。在虎坊桥焚库时,围观者千余人,交通几乎中断。 

梅兰芳挽曰:“缔交三世,远武同绳,灯火华堂,赞乐独怀黄幡绰;阔别七年,赴书骤报,风烟旧阙,新声竟失李延年”。

孟小冬挽曰:“清才承世业,上苑知名,自从艺术寝衰,耳食孰能传曲学;弱质感飘零,程门执辔,独惜薪传未了,心丧无以报恩师”。

李少春挽曰:“教艺术心必期忠,品必期高,业必期传,每含深恩痛无地;论孝道疾不能侍,衾不能承,志不能继,空负厚望恨终天”。

半老书生的挽联嵌入孟小冬、李少春的姓名:“久病亘秋冬,小部衣冠传优孟;及门著桃李,少年湖海吊残春”。

南皮葭翁则在《哭叔岩兼示小冬》中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及对继承者的期盼:“白雪阳春绝妙词,高山流水系人思。万方崇拜余夫子,唯向冬皇索态仪”。

晚间,余宅孝属正举行“辞灵”祭时,忽闻余氏老岳父姚文卿大夫病危。余夫人急忙派人探视,时已“易箦”(换吉祥床)矣。盖姚氏因姑爷去世,痛心之至,以至旧病发作,不可救药。次日(62日)上午9时逝世,恰恰是余氏灵柩出堂之时,可谓巧哉。结果,余夫人两头落了丧事:婆家死了丈夫,丧礼未竣,娘家又死了父亲,真是丧上加丧。

1944年,李少春首演新戏《文天祥》。1945年,李少春通过自由恋爱,与侯玉兰结婚。是年1031日,在上海天蟾舞台举行庆祝蒋主席六秩华诞国剧大公演。由上海戏剧联合会主办,会长梁一鸣。演出剧目:

  《蟠桃盛会》(周菊舫饰猪龙婆)

  《九龙杯》(程少余饰黄三太,杨盛春饰计全,叶盛章饰杨香武,高盛虹饰邹应龙)

  《双姣奇缘》(言慧珠饰孙玉姣,姜妙香饰傅朋,孙盛武饰前刘媒婆,马富禄饰贾桂,袁世海饰刘瑾,何润初饰国太,顾正秋饰宋巧姣,张盛利饰宋国士,杨宝森饰赵廉,刘斌昆饰刘公道,赵桐珊饰后刘媒婆,马世啸饰刘彪)

  《龙凤呈祥》(李少春饰赵云,谭富英饰刘备,周信芳饰乔玄,韩金奎饰乔福,李盛泉饰吴国太,林树森饰鲁肃,刘连荣饰孙权,孙兰亭饰贾华,梅兰芳饰孙尚香,李世霖饰诸葛亮,赵如泉饰张飞,叶盛兰饰周瑜)

  其中《法门寺》赵廉一角,本拟请马连良,但因被卷入所谓“汉奸”官司,一时不便登台,改请杨宝森。

1946年,李少春首演《百战兴中唐》,在剧中“一赶三”。本年秋至次年夏,程砚秋先应宋庆龄儿童福利基金会邀,率秋声社赴沪演于中国大戏院。演毕,又应王准臣先生之请续演营业戏两期共六十六天于天蟾大舞台,第一期与谭富英先生合作,加入叶盛兰、袁世海、高盛麟;第二期与李少春、俞振飞、芙蓉草合作,阵容齐整,名角云集。程把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创演的全部本戏如《赚文娟》《花舫缘》等,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新排的全部本戏《费宫人》《锁麟囊》《女儿心》等一一展示于舞台,甚至连多年未曾露演的别具风格的传统老戏如《玉堂春》《骂殿》《桑园会》《御碑亭》《弓砚缘》《汾河湾》等都演了,可以说是程派艺术的一次总检阅和总结性质的演出,获得空前的成功。

  194611月底,李少春赴武汉演出,单独挂头牌,接替张云溪。他的武戏有《水帘洞》《闹地府》《智激美猴王》《铁公鸡》《洗浮山》《两将军》等,文戏有《乌盆计》《击鼓骂曹》《琼林宴》《打渔杀家》《洪羊洞》《打金砖》等,每晚常演文武双出。共演了十余天。

  1947912日,杜月笙六十华诞南北名伶义演共十天。是日为最后一天,演于上海中国大戏院。演出剧目为:

  《搜孤救孤》(孟小冬饰程婴,赵培鑫饰公孙杵臼,裘盛戎饰屠岸贾,魏莲芳饰程妻)

《四郎探母》(梅兰芳饰铁镜公主,李少春[坐宫]、周信芳[交令、过关、巡营]、谭富英[见弟、见娘]、马连良[见妻、哭堂、回令]分饰杨四郎,芙蓉草饰萧太后,姜妙香饰杨宗保,马富禄饰佘太君,马盛龙饰杨六郎,高玉倩饰四夫人,刘斌昆饰大国舅,韩金奎饰二国舅)

19481214日,经李少春等到处奔走,花钱无数,袁世海“抗交兵役费、妨碍兵役工作”一案先被保释,并在127日和1212日两次出庭受审,于本日被宣判无罪。是年,李少春、袁世海首演自编的《野猪林》,唱红大江南北,攀登了又一个艺术高峰。这原本是杨小楼,郝寿臣合演的上、下本拿手好戏,李少春在翁偶虹先生的协助下,呕心沥血重新修改,压缩成一次演完的剧目,思想性艺术性更臻完美,充分体现了他移步换形,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1962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将此剧拍成彩色戏曲艺术片前,李少春又进行了一次修润,增添了“问苍天”这个唱段,更充分地抒发了林冲受辱蒙冤满怀压抑的心境,形象生动的展示了“逼上梁山”这一无辜者被“逼”得走投无路,而不得不上梁山的主题。

194972日,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戏曲界梅兰芳、周信芳、李少春、程砚秋、李和曾等参加。

  周信芳为主席团成员,曾作有关旧剧艺人翻身的发言。会上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会上成立了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周信芳当选为常务委员,李少春当选为全国委员会委员。又成立了中华全国戏曲改进会筹备委员会,李少春、叶盛章当选为常务委员会委员,周信芳当选为委员暨指导部负责人。

194910月,李少春在上海演出《野猪林》,创造了“满堂双弥月”的奇迹。

  195061日,在戏曲改进局领导的支持下,马彦祥等反复动员在戏曲界思想先进的京剧演员李少春、叶盛章、袁世海,按照民主方式,组织阵容坚强的新型剧团。经过两个多月的说服动员工作,促成了李少春的“起社”与叶盛章的“金升社”合并,随即组成以李少春、袁世海、叶盛章为主的新中国实验剧团。

  团大会选出团务委员:李少春、叶盛章、袁世海、孙盛武、翁偶虹、骆洪年、李世霖。推孙盛武为主任委员,李少春、骆洪年副主任委员。团中根据具体需要,设立演出委员会及学习委员会。演出委员会负责解决一切有关艺术创造、业务学习等问题,解决每出戏的导演、演员、舞台设计者,并拟定演出节目。演出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少春,委员叶盛章、袁世海、骆洪年、李世霖、翁偶虹、苏富宪。学习委员会负责考核政治学习的成绩,检查思想情况,进行思想教育并总结思想工作。学习委员会主任委员耿世忠,委员李少春、叶盛章、袁世海、孙盛武、骆洪年、李世霖。对外代表正团长李少春,副团长叶盛章、袁世海。具体领导学习委员会工作及进行全团政治思想领导为辅导员,团中特聘戏曲改进局干部盛强担任,秘书孙盛武的指责是领导业务组、总务组工作。

  业务组组长李金泉,组分七股。音乐股:干事李铁三、王德元灯光股:干事李幼春道具股:干事吴金宝布景股:干事赵寿洪服装股:干事玉秀林化妆股:干事宋兴成剧务股:干事苏富宪、张盛禄;

  总务组组长叶盛章,组分七股事务股:干事阎续春会计股:干事苏宝荣,出纳股:干事苏宝荣文书股:干事翁偶虹保管股:干事李少春宣传股:干事袁世海福利股:干事李世霖、李幼春。

团员共84人,团中经费来源是演出收入,团员待遇均为薪金制,按团员文化水准及技术高低民主按份评定。不久即参加了戏曲改进局所属的京剧研究院、成为北京市第一个由民营转为国营的戏曲剧团。

改组为新中国实验京剧团后,他们上演的《云罗山》、《野猪林》等优秀剧目,都获得了好评。1950年,在天津首演《将相和》,是王颉竹、翁偶虹根据传统戏《完璧归赵》、《渑池会》等重新改编,他们的演出,再次以多方位的创新博得赞誉。

1951年,新中国京剧团加入中国戏曲研究院,李少春任京剧实验工作第三团团长。195210月,以《宋景诗》一剧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1953年,赴西德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节”,以《闹天宫》荣获集体表演一等奖。

1954年,京剧上海武生大会举行,并有媒体评出“四大武生”:高盛麟、李少春、厉慧良、王金璐。是年,李少春赴大西南慰问人民解放军,并随中国文化代表团赴印度、缅甸访问演出,获缅甸总理吴努授予的金质奖章,被誉为“中国猴王”。

  1955年初,怀仁堂演出京剧《龙凤呈祥》,梅兰芳、程砚秋分饰孙尚香,马连良饰乔玄,谭富英饰刘备,李少春饰赵云,裘盛戎饰孙权,李多奎饰国太,叶盛兰饰周瑜,萧长华饰乔福,郝寿臣饰张飞。

  1955110日,中国京剧院在北京成立。文化部决定:中国京剧院是京剧改革的示范性剧院。院长梅兰芳,副院长马少波,总导演阿甲;第一团团长叶盛兰,副团长叶盛章;第二团团长张云溪,副团长夏虎臣;第三团团长李少春,副团长袁世海、李和曾。马彦祥等出席成立大会。此后便形成了以李、袁、叶、杜为领衔主演的剧院表演艺术家群体,开始了兼容并蓄各艺术流派,善于继承,勇于革新,精于塑造人物形象的独特艺术风范,推动了民族戏曲演剧学派的发展。同年5月,李少春出访载誉归来后,在向周恩来总理汇报情况时,周总理说,既然《闹天宫》这样深受外国观众欢迎,何不扩大篇幅重新编排一部《大闹天宫》。剧院完成编写提纲后,周总理又在紫光阁召见李少春等主创人员,并对改编作了指示。李少春演猴戏,从脸谱到表演都别具一格,他塑造的孙悟空既有活泼机敏,轻捷灵巧的猴气,又是威力无穷,沉稳潇洒的美猴王,更不乏齐天大圣的风度与威仪。

  1956530日,中国京剧院组建的访日京剧代表团在东京歌舞伎座进行首场演出。演出剧目为:《将相和》(袁世海饰廉颇,李和曾饰蔺相如)《拾玉镯》(江新蓉饰孙玉姣,江世玉饰傅朋),《三岔口》(李少春饰任堂惠,谷春章饰刘利华),《贵妃醉酒》(梅兰芳饰杨玉环,姜妙香饰裴力士,孙盛武饰高力士)

  1956712日,中国京剧院组建的访日京剧代表团在广岛与朝日新闻社联合举办救济日本广岛原子弹受难者及战争中的孤儿义演。在日本最大剧场国际剧场上演,日夜两场,两场观众达一万一千多人,因剧场只有四千多个座位,每场都有一千多人买站票,影响很大。演出剧目为:

[日场]《闹天宫》(李少春),

     《秋江》(侯玉兰,孙盛武),

     《霸王别姬》(梅兰芳,袁世海)。

[夜场]《除三害》(李和曾,袁世海)

         《三岔口》(李少春,谷春章)

         《拾玉镯》(江新蓉,江世玉)

         《雁荡山》(王鸣仲)

         《贵妃醉酒》(梅兰芳,姜妙香,孙盛武)。

1958年,李少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3月初《白毛女》公演,820日,中国京剧院赴上海,在人民大舞台公演。主要演员有李少春、叶盛兰、袁世海、杜近芳。除了演出传统戏之外,还演出现代戏《白毛女》、《林海雪原》等。李少春在现代京剧《白毛女》中饰杨白劳,在《林海雪原》中饰少剑波,在《柯山红日》中饰杨帆。农民、解放军政委等崭新人物的创造,都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白毛女》堪称中国京剧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李少春在表演艺术上探索创新的一大转折。他对京剧排演现代戏充满信心。赢得了观众的热情盛赞,全国报刊都发表了评介文章。

       1959年,李少春首演《响马传》,扮演秦琼,在表演方面化用了传统戏《洗浮山》等剧目的诸多技巧。此剧在中和剧院演出结束后,周恩来总理来到后台连称“好戏”,肯定了结义反隋的主题,并指示剧团休息一天后到中南海去演出,请毛泽东主席和其他领导观看。在中南海演出休息时,周总理提议《响马传》作为国庆献礼节目。

是年,作为建国十周年大庆的献礼演出,中国京剧院与北京京剧团联合首演《赤壁之战》,谭富英主动将剧中主要角色鲁肃(谭早年即有“活鲁肃”之称)让与李少春扮演,自己则演一个分量很轻的角色刘备。

1960年,李少春访问智利、哥伦比亚、古巴和加拿大。回国后排演《宝莲灯》。1961年,相继拜盖叫天、周信芳为师。

19611216日,在中国戏剧家协会组织的拜师会上,周信芳在北京收了四名徒弟,他们是:中国京剧院一团的李少春、中国京剧院二团的李和曾、云南京剧院的徐敏初和江苏常州京剧团的明毓琨。他们都是当时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演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按照京剧传承的说法,周信芳当时收下的这四名弟子早已是各有门派的。因此,周信芳的这次收徒在梨园行就更有不同以往的意义。

1962年,四团的青年演员们排演了《满江红》,李少春、袁世海等看了此剧,认为还大有可为,便决定重排。他们吸纳了多种流派塑造岳飞的艺术营养,重新塑造了岳飞形象。他这个新型岳飞,不仅是一个具有军事家气魄,政治家风度与诗人气质的大将,而是与南宋江山安危与共的民族英雄,也是与当时的民族斗争成败悠关的历史人物。四团演员因此获得了加工提高的范本和参照,艺术质量大幅度提高,两台《满江红》的演出并行不悖而各具风采。

1962年,李少春、杜近芳、袁世海等拍摄电影艺术片《野猪林》。1963年,彩排《战渭南》。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会演中,李少春推出新戏《红灯记》,获得成功。由于后来被当成高、大、全的“样板”加以误导,他的许多贡献被移花接木,他在创作中的业绩和艰辛,至今鲜为人知。其实正是他首先把铁骨铮铮的李玉和——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树立在舞台上。那一段又一段老幼皆知,传唱不绝的精彩唱腔,“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临行喝妈一碗酒”等等,都是李少春的精心设计;铁梅听罢奶奶“痛说革命家史”之后,李少春根据导演的要求,为她设计了手托红灯,在[望家乡]的旋律中,走碎步圆场的一系列动作掀起的戏剧高潮,也是他的创造;“赴宴斗鸠山”一场,原剧本是李玉和被拉下去就不再上场了,但李少春建议改成现在这样演法,受刑之后再推上场,踉跄挺立,转动椅背,倾泻出满腔愤怒,唱一段[快板]斥骂鸠山,痛快淋漓高昂有力。这样,就形象地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英勇无畏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遗憾的是,“文革”中断了李少春的舞台生涯,摧折了他艺术创作理想的翅膀。他像许许多多杰出的英才那样被大扫荡。批斗、抄家、劳动改造,他都无一幸免。“横扫一切”的狂潮稍减,他又被指派参加《平原作战》《红色娘子军》导演组,可是身心交悴病魔缠身的他,在所谓“革命群众专政”下控制使用,工作极为艰难。1971年后,又被调到中央五七艺术大学戏曲学校任教,承受着更加沉重的政治压力。这时“四人帮”已内定,“选”他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但必须劝其退党。他的承受能力终于崩溃,于1975921日带着深深的遗憾和无限的惆怅与世长辞,也带着他聪颖的才华,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和无法以黄金比价的创新精神离开了人世。新中国京剧舞台上的一科巨星就这样匆匆地陨落,李少春竟没能等到他期盼已久的大地春回!终年仅56岁!

 李少春的艺术传承     李少春的艺术的影响相当深远,除了弟子外,还有许多仿效者和追随者。    其弟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正式磕头拜师的有:董文华、谭元寿、孙震霖;    另一类是由于组织推荐或家属安排以弟子身份向少春先生学习的有:李小春、钱浩梁、裴艳玲、马少良、俞大陆、祝元昆、王鸣仲、茹元俊、卢英麟等及其子李浩天、李宝春。其中,李小春被公认为最佳继承人,可惜英年早逝。    以允文允武为艺术特色,学习演出《野猪林》、《上天台》、《将相和》、《响马传》等的仿效者更是众多,其中较有成就的首推李光,他不仅能继承文武老生戏,还能演《闹天宫》、《三岔口》等武生戏。    现今活跃在舞台上学习李少春表演艺术的中青年演员比较多,但主要都以几出常见的老生或文武老生戏为主。真正全面继承的几乎没有。 空前绝后的全才——李少春

(摘自《博美精新——李少春传略》第十二章)

 

李少春一生,在近三十年并不算太长的舞台艺术生涯中,演出近200个剧目,饰演和创造了100多个舞台艺术形象。更难能可贵的是,李少春跨越新旧两个不同的社会,却始终能够顺应京剧艺术发展改革的潮流,在继承京剧传统艺术的前提下,大胆地创新、改进,一生都在不懈地追求、努力。他跨文武老生、武生、猴戏、红生等多种行当,在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的表演创新上,推动京剧艺术的发展上,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他塑造的艺术形象,如蔺相如、刘秀、花云、秦琼、岳飞、孙悟空、杨白劳、少剑波、李玉和等等,各具风采,有血有肉。这些生动的艺术典型不仅深刻地留在观众的心里,亦可以从中寻找出李少春表演艺术成熟、发展、进步的轨迹。现将他一生所演过的剧目和创造的角色,粗略统计如下:

 

文武老生戏

 

《搜孤救孤》程婴

《战樊城》《文昭关》伍子胥

《黄金台》田单

《大劈棺》庄周

《上天台》《打金砖》刘秀

《捉放曹》陈宫

《战宛城》张绣

《战宛城》贾诩

《击鼓骂曹》祢衡

《白门楼》吕布

《群英会》鲁肃

《群英会》周瑜

《借东风》孔明

《甘露寺》乔玄

《回荆州》刘备

《隔江斗智》孔明

《三气周瑜》鲁肃

《战长沙》黄忠

《定军山》黄忠

《阳平关》黄忠

《连营寨》刘备

《连营寨》赵云

《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孔明

《六出祁山》孔明

《当锏卖马》秦琼

《南阳关》伍云召

《三家店》秦琼

《汾河湾》薛仁贵

《法场换子》徐策

《打金枝》郭子仪

《武家坡》薛平贵

《珠帘寨》李克用

《杨家将》《李陵碑》杨继业

《辕门斩子》杨延昭

《洪羊洞》杨延昭

《打棍出箱》范仲禹

《秦香莲》韩琪

《乌盆计》刘世昌

《乌龙院》《坐楼杀惜》宋江

《黑旋风》王林

《七星聚义》宋江

《大名府》卢俊义

《打渔杀家》萧恩

《潞安州》陆登

《雄州关》韩世忠

《岳母刺字》岳飞

《镇潭州》岳飞

《断臂说书》王佐

《宝莲灯》刘彦昌

《文天祥》文天祥

《百凉楼》常遇春

《战太平》花云

《阴阳河》张茂深

《梅龙镇》朱厚照

《法门寺》赵廉

《审头刺汤》陆炳

《三娘教子》薛保

《蝴蝶杯》田云山

《御碑亭》王有道

《玉堂春》刘秉义

《二进宫》杨波

《宁武关》周遇吉

《新杀子报》正林

《拾黄金》范陶

《白蛇传》许仙

 

武生戏

 

《飞杈阵》(《闹昆阳》)马援             《神亭岭》孙策

《长坂坡》赵云                                               《冀州城》马超

《两将军》马超                           《三气周瑜》周瑜

《回荆州》赵云                           《阳平关》赵云

《铁笼山》姜维                           《罗成》罗成

《跨海东征》薛仁贵                                        《嘉兴府》陈殿勇

《嘉兴府》《四杰村》骆宏勋               《三岔口》任堂惠

《天门阵》杨宗保                         《大破铜网阵》白玉堂

《藏珍楼》(1—8本)晏飞                 《藏珍楼》(9—12本)沈明杰

《夜奔》林冲                             《火并王伦》林冲

《武松打虎》《挑帘裁衣》《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鸳鸯楼》《蜈蚣岭》武松

《七星聚义》杨志                         《浔阳楼》李立

《翠屏山》石秀                           《一箭仇》史文恭

《收董平》杨志                           《收董平》董平

《艳阳楼》高登                           《八大锤》陆文龙

《挑滑车》高宠                           《盗银壶》杨元玉

《盗仙草》鹤童                           《白水滩》穆玉玑

《酒丐》王正成                           《武文华》万君兆

《九龙杯》计全                           《九花娘》徐盛

《溪皇庄》褚彪                           《溪皇庄》尹亮

《恶虎村》黄天霸                         《洗浮山》贺天保

《霸王庄》黄天霸                         《殷家堡》褚彪

《落马湖》黄天霸                         《叭蜡庙》褚彪

《连环套》黄天霸                         《铁公鸡》张嘉祥

《铁公鸡》向荣                           《青石山》关平

《美人鱼》伦贵福                         《金钱豹》金钱豹

 

猴戏(饰孙悟空)

                                                         

 《水帘洞》       《闹天宫》      《闹地府》      《十八罗汉斗悟空》   

 《五百年后孙悟空》     《智激美猴王》           《孙悟空擒魔荡寇》     

 

红生戏(饰关羽)

 

 《灞陵桥》     《古城会》        《汉津口》      《华容道》          《水淹七军》   

 

新编历史剧

 

 《百战兴唐》前雷海青、中南霁云、后郭子仪     《文天祥》文天祥

 《血泪城》前田寿、后吴三桂                   《将相和》蔺相如       

 《虎符救赵》信陵君                           《宋景诗》宋景诗

 《云罗山》白士永                             《野猪林》林 

 《雁荡山》孟海公                             《探府记》寇准

 《穆桂英挂帅》寇准                           《响马传》 秦琼

 《赤壁之战》鲁肃                             《满江红》岳飞

 

 现代戏

 

 《白毛女》杨白劳                                      《林海雪原》少剑波

 《柯山红日》杨帆                      《红灯记》李玉和

 

 反串和即兴演出剧目

 

 《新天河配》牛郎、喜鹊王              《天官赐福》男加官

 《杀狗劝妻》曹庆妻                    《盗魂铃》猪八戒

 《五花洞》潘金莲                      《探母回令》佘太君

 《大登殿》王夫人                      《法门寺》贾桂

 《叭蜡庙》朱光祖                      《叭蜡庙》张桂兰

 


【小宝对作者的简介】京剧演员李宝春


2006-10-10 14:27:34         华夏经纬网

 

河北霸县人,出身戏剧世家,著名京剧演员李少春之子。祖父李桂春、父亲李少春、母亲侯玉兰,都是戏曲名家。九岁由祖父指导练功,十岁进北京戏剧学校,承袭父亲风格,专攻文武老生。坐科八年,曾受校长马连良及王少楼、杨菊芬、徐沅珊、钱元顺、茹元俊、马长礼等名师教导,打下文武技艺功底。经历过一段人生磨炼的李宝春自1990年加入台湾「辜公亮文教基金会」京剧推展小组,迄今十多年。他铭记父亲在艺术上严格精益求精的指点、与人生中深刻至情的叮咛,自励创新、勤练不辍。每年二档以上的制作,至今已累积演出新戏、老戏计44出,近200场。辗转的经历并未使他松懈、或放弃继承父业的意念。1997年成立「台北新剧团」。

 

一九八三年荣获意大利北方戏剧学院荣誉博士。一九八七年荣获美国纽约林肯中心亚洲杰出艺人。一九九五年受邀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戏剧协会」年会专题演讲。现任“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戏剧学系专任副教授、台湾大学戏剧戏兼任教师、「台北新剧团」团长。不独积极推创新戏,更致力传统剧目之整理、移植、与演出,并多次率团赴欧、美、日等地展演,弘扬国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