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之王 苏伊士:新皇登基头把火,首鼠两端不了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43:49

清嘉庆帝在承德驾崩后,道光帝于嘉庆25年(1820)8月12日扶同嘉庆灵枢回京。随即,一面主持处理乃父丧事,一面筹备登基亲政事宜。此时,道光帝召见了在军机大臣上行走的前朝重臣英和,询问有关治国大计。英和时任吏部尚书,他针对当时朝廷上下吏治腐败的现状,建议道光下诏,清查各省官场陋规,以整顿吏制。只是由于道光当时尚未登基,所以圣旨没有马上发出。

道光帝登基半个月后,即9月11日,清查陋规的谕旨终于发下来了。在这道谕旨中,道光先是分析了吏治的现状:

自雍正年间至今,已屈百年,各省上自督抚大员,下至府、厅、州、县等地方官吏,借口办公经费不足,纷纷私定名目繁多的陋规,如舟车费、行户费、火耗费、平余费、杂税、存脾费、盐当费、规礼费等等,不一而足,恣意苛求,借以肥私。督抚等各省上司,明知通省官吏,莫不如此,难以参奏纠劾,只好表面禁止,而私下放纵,听之任之,于是,巧取豪夺,敛财聚富之风,日甚一日、小民生计.屡经睃削,日见困顿。

那么.怎么办呢?道光采取了英和的建议。他在谕旨中指出:

与其私以取之,何如明以与之。也就是说,与其让各级贪官污吏,偷偷摸摸地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还不如公开设立一些项目,让他们“合法”的聚敛一些金钱。但又不能让地方官吏肆元忌惮地勒索百姓,以导致官逼民反的可怕结局,借以维持大清王朝的社会安定。道光又进一步提出:各省督抚要督率藩司,将所属机构的陋规,逐一清查,应该保留的就保留,应该革除的就革除,明定章程,立以限制,各省奏上,经批示确定以后,通行晓谕,—体遵守。

    皇帝以为,这样一来,既保留一部分陋规,为地方官吏提供—定的生财之道,以解决地方上的办公经费紧张的问题。又可以通过革除一部分陋规的办理,减少地方官对百姓的任意勒索苛派,以减轻百姓的一些负担,体现其爱民之意。

大概道光也觉得这个办法实行起来易出偏差,所以紧接着于16日又颁发一道上谕,提出一些注意事项:

1、清查陋规的旨意,主要目的是爱借民力,让百姓多得些好处,并不是为了让那些不法官员更多地勒索于民。

2、应保留的陋规项目,只是为了保证办公经费而已,不准滥收滥取,最后必须使原有陋规内容有所减少,不能加增。

3、自此以后,陋规项目不准任意增加。

新皇谕旨一下,各省官员自然喜出望外,总算皇帝开恩,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合法敛财的绝好机会。但清廷当中,毕竟还有一些头脑颇为清醒的朝臣,深知道光的这道谕旨,不仅解决不了吏治腐败的问题,反倒会加深吏治腐败,进而引起社会危机。于是,纷纷上奏,谏阻道光清查陋规的政策:

先是吏部侍郎汤金钊、山西学政陈官俊、礼部尚书汪廷珍等陈奏,以为此事不可行。

不久,直隶总督方受畴来京,向道光表示,此事格碍难行。

随后,两江总督蒋攸铦入对.更力陈其不可。

最后,四川总督孙玉庭的上奏,对道光的触动更大。孙玉庭认为:

各省的陋规,本来是大清律令所不准许的,怎么能明令准许呢?准许陋规,实在是有失政体,至于将来的结果如何,虽然看不出来,但目前的纷扰已经十分明显,百姓反对,事关国体。

道光帝到了这个时候方知此事不妥,遂于12月13日,向群臣解释说:

“我刚从热河回京时,召见英和,询问治国大计,英和提出此议。那时,我心绪烦乱,又值初临政事,对天下吏治民生情况不熟。英和又是一个精明之人,他当时说的也似乎有些道理,因此降旨令各省督抚清查陋规。”把主要责任推给了吏部尚书英和。

同时,道光也表示:

“我不是一个文过饰非的皇上,既然深知清查陋规之弊,自当改过迁善。特命各省督抚,停止查办。并要求各省大吏,督率所属,奖廉黜贪,对那些勒索、苛取百姓之事,立加废止,以使吏治日清,民生日富。”至于英和,虽有错误。但毕竞是为公起见,冒昧建议,命英和无庸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其余一切职务照旧。

第二天,即14日,道光觉得前一天的谕旨,言犹末尽。又发一谕,陈述了自己的感慨之情。他说:

通过清查陋规一事,深感为君之难倍增。刚愎白用,拒绝谏言,固执己见,当然不可取,但若不能辨别是非,一切听从谏言,势必朝纲紊乱,甚至朝令夕改,不知所从。如果日积月累,相沿成风,忠臣志士,闭口不言,国政将不可想象。此次虽是英和首先建议,实际是为君者不够谨慎造成的,假如能够三思博访之后再宣布谕旨,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了。英和受父皇深恩,任事有年,才力可取,办事认真,不避嫌怨,此次亦是为公,并无别故。幸亏朝中诸臣连章谏诤。才未铸成大错。命将汪廷珍、汤金钊、方受畴、蒋攸铦、陈官俊等交部议叙,孙玉庭交部从优议叙。最后,道光令将此事通谕中外知之。

新皇登基烧的头一把火——整顿吏治腐败的陋规问题就这样不了了之了。然而,最初英和的建议虽然算不上上策,而后来大臣的谏诤停止清查,仍复旧制,等于继续默认陋规,连中策也算不上,却个个受到表彰。故在道光以后执政的几十年中,虽对陋规问题,一再进行抨击,多次设法禁止,但始终无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