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英雄 1级宝石:稿酬太低,中国文人总是穷酸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38:18

稿酬太低,中国文人总是穷酸样   

2011-11-18 11:02:58|  分类: 游思万千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稿酬太低,中国文人总是穷酸样

廖保平

 

  日前,中国青年报刊登的一篇署名魏雅华的文章《低稿费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该文作者介绍了国外发达国家的稿费情况:在美国,全国发行的刊物的稿费在每字0.75至2.00美元之间,地方刊物则为每字0.10美元左右。也就是说,每千字的稿费在750到2000美元之间,折合成人民币,每千字的稿费为4800元到12800元。。像《纽约时报》这样的报纸,一篇千字文章的稿费是2000多美元。欧洲的报刊,每千字稿酬大多为四五百欧元,折算成人民币为四五千元。
  在发达国家,自由撰稿人一般每月做一个调查采访,或每周一篇的专栏,即可生活无忧。而这些自由撰稿人的稿件成本,仅为专业记者成本的1/10,但仍然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我记得前几年,王朔牛哄哄地说,他的标准是每个字五块钱,这与国外的作家比起来,仍然显得可怜兮兮,更不要说无名无气的自由撰稿人。
  所以,作者调侃说“低稿费制度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后的盲区”。确实,中国的稿费标准是国家规定的,而且长期以来变化不大,1980年,大多数报刊所执行的稿费标准是每千字10元。1990年国家版权局的出台的稿酬标准,每千字30~50元。而在此期间,国民生产总值上涨了100多倍,普通稿费标准上调很有限。很多文化人一辈子卖文,一辈子富不起来,只好以“君子固穷”聊以自慰。
  这种情况在出版界也一样,版税或稿费都低得出奇。以我自身经历为例,今年我出版了《辛亥百年:铁屋里的大国突围》一书,版税率为9%,不算高也不算低,首印一万五千册,收入不到四万五千元,扣除近五千元的税后,到手四万元。我简直跳河的心都有了,自己花两年时间研读,写了20多万字的书,还不抵人家在《纽约时报》写一篇数千字的稿子的收入。
  更有大量的网站,转载或收录作者的稿子,一分钱不付;前些时中国作家反击百度文库不经授权使用作家的作品,最后好像不了了之。有个朋友打算办一个讨要稿费的公司,我很欣喜地跟他签了协议,就是支持他为作者维权的行为。
  吴怀尧老弟这些年一直在做中国作家富豪榜,中国最流行最红火的作家都有上榜,最高的一年2000多万的版税,多数上榜作家几百万的年收入,这在其他领域的富豪看来,区区小钱不足挂齿。在圈子里作横向比较,我们看看凯瑟林·罗琳,她的《哈利波特》七部小说在全球就累计卖出4亿本,还不算电影版权以及其他衍生品的收入。几本书赚的钱几辈子都用不完,这才叫“知识就是力量”,让文化人挺起胸堂做人。
  魏雅华说,低稿费给中国带来的后果,是中国靠稿酬生存的自由撰稿人己濒临灭绝。而另一事实是,低稿费带来的是低质量。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成本账,要是用“两句三年得”的时间精力去写每千字30~50元的作品,这个创作者不饿死才怪。稿费上不去,就得靠速度、靠数量来赚钱,粗制滥造很难避免,把短篇写成长篇,写得像懒婆娘的裹脚布也很难避免。
  再有一个后果是,有潜力的创作人才,都想方设法往财政供养的文化事业单位挤,以解决生存之困。毕竟,倘若创作的回报率太低,不足以养家糊口,除了极少数单凭兴趣和理想的人坚守,多数人会选择跑路。可是有所得必又有所失,进了单位容易磨掉太多的活力和锐气,反过来变成“文阀”,以权力垄断的方式打压真正的文化创造。
  文化强国已成战略,如何文化强国有很多办法,文化强人可以算上一条。即文化创作要让人能有体面的收入,有从容的心态,能够潜下心来,才能创作生产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从打破低稿费做起,改一改这个盲区,合理提高文人稿费标准,虽然看似一件小事,也算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一件具体的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