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不老酒公司董事长:选择测光模式1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6:46:34
一、目前相机所采取的测光方式根据测光元件对摄影范围内所测量的区域范围不同主要包括点测光、中央部分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平均测光模式、多区测光等。

  点测光模式:测光元件仅测量画面中心很小的范围。摄影时把照相机镜头多次 对准被摄主体的各部分,逐个测出其亮度,最后由摄影者根据测得的数据决定曝光参数。

采用点测光在室内对MM的眼睛进行测光的效果

  一般来说,在这种模式下测光元件仅会测量画面中心很小的范围。摄影时把照相机镜头多次对准被摄主体的各部分,逐个测出其亮度,最后由摄影者根据测得的数据决定曝光参数。这种测光模式大多应用于拍摄者希望将拍摄主体充分表现的情况下使用。例如在光线均匀的影室内拍摄人物,许多摄影师就会使用点测光模式对人物的重点部位,如眼睛、面部或具有特点的衣服、肢体进行测光,而着重表现其具有特点的部位,以达到突出主题的艺术效果来。

  中央部分测光模式:这种模式是对画面中心处约占画面12%的范围进行测光。

中央部分测光模式

  这种模式其实是对中央点测光模式的一种扩展,相机的测光元件会对画面中心处约占画面12%的范围进行测光并最终进行平均加权而得出测光数据,这种测光模式非常适合各种画面被拍摄主体在画面中心位置或环境光线反差不大的风景照片的拍摄时使用。例如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到,被摄的人物由于服装和面部的色彩反差较大,而其与环境色彩的光线反差较小,拍摄者就使用了中央部分测光模式,对处于画面中央的整个人进行测光,而避免了衣服和面部反差较大所可能造成的欠曝或过曝情况,而获得了一张曝光正确的照片。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这种模式的测光重点放在画面中央(约占画面的60%), 同时兼顾画面边缘。它可大大减少画面曝光不佳的现象,是目前单镜头反光照相 机主要的测光模式。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一般来说,当使用这种模式测光时,相机会把测光重点放在画面中央(约占画面的60%),同时并兼顾画面的边缘。目前,许多单反数码相机都会具备这种测光模式,使用这种测光模式的好处时,当画面出现高反差或色彩迥异的情况时,相机会对多个区域进行测光,并根据拍摄者的需要强调对某个区域进行重点测光,然后进行加权平均,这样,所获得的图像会很少有某个区域欠曝或过曝的问题出现,但对于一些重点主体部位,图像却能很清晰的进行反映,因此,非常适合于拍摄各种具有大反差光照的风景或运动照片。平均测光模式:它测量整个画面的平均光亮度,适合于画面光强差别不大的情况。

平均测光

  这种测光方式,也许是所有数码相机中最常见的一种了,它测量整个画面的平均光亮度,比较适合于画面光强差别不大的情况,可以满足大多数情况下的测光需要,但问题在于,当环境光线复杂或光线亮度反差过大时,其所获得的测光数据,仅仅是一个平均数值而已,很容易出现图片暗部过曝,而亮部却欠曝的情况,例如,在上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张照片的暗部不暗,亮部不亮,会出现一种灰蒙蒙的感觉,使人感觉非常失败。

  多区测光模式:它对画面分区域由独立的测光元件进行测光,由照相机内部的微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求得合适的曝光量,曝光正确率高。在逆光摄影或景物反差很大时都能得到合适的曝光,而无需人工校正。

多区测光

  这种测光方式的实质其实就是将整个画面划分成多个区域,然后各自使用独立的测光元件进行测光,再由照相机内部的微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以求得合适的曝光量的方式。

  一般来说,不同厂家生产的相机所使用的模式和名称都会有所不同,但事实上原理都是一样的,例如,尼康在其高端数码相机中,将这一测光模式称之为矩阵测光,而佳能则叫做256区多区评估测光,柯尼卡美能达的则被改为蜂窝式测光等等。而无论是那种多区测光,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们都能在逆光摄影或景物反差很大时都能得到合适的曝光,而无需人工校正,因而非常适合在各种复杂光线条件下使用。利用,图6中,蓝天与地面的反差相当大,但由于拍摄者使用了多区测光模式而设定了正确的光圈和快门组合,从而使其天空与地面的亮度都可以恰到好处的被表现出来。

  事实上,无论采用那种测光方式,都是需要根据拍摄者的实际需要来进行的。而在摄影中,无论何时,我们都应清楚的了解自己要拍摄的是什么,只要抓住了自己需要拍摄的是什么,也就是明确了所要拍摄的主体,我们的测光、构图以及最终如何设定光圈和快门组合也就变的简单起来了。

  在拍摄时,无论采用那种测光方式,测光的重点都应该是被拍摄的主体。而当主体比较单一时,我们就可以使用点以及中央部分测光方式来进行测光,而如被拍摄的是一些如景物类的分散的主体时,则可以使用多区测光或平均测光连进行。

  另一方面,如果想让测光作到相对的正确,我们也可以利用数码相机的优势,在一台数码相机上使用多种测光方式对其进行测光,或利用包围曝光的方式,对同样的被拍摄物体进行曝光补偿处理,而在最后选择出自己最满意的图片来。

  总体来说,要想真正的熟练使用数码相机的测光系统而对被摄物实现正确曝光,拍摄时就一定要多注意观察环境光线并估算被摄物体的色调与环境的反差之间的关系,最后,在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适当调整光圈和快门,对光线进行调整,以获得自己满意的图片。二、控制快门在摄影技术中,拍摄影像的最原始的质量来源于对曝光的控制。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一样,通过光圈和快门控制允许光线照射到感光元件或胶片上的量。其中,快门决定了拍摄影像的时间,其打开的时间就是根据设定的快门速度决定的。

  通常,相机的快门速度范围有4秒、2秒、1秒等多种。控制快门的技巧首先是要注意安全快门的时间,如果在快门打开期间,相机因不稳而产生晃动,则拍摄所得的影像就会变得模糊不清。这就是为什么在拍摄时要保持机身的稳定,也正是为什么快门速度过慢更容易使影像模糊的原因。因此,一般情况下,选择的快门速度要比安全快门速度快,安全快门=1/镜头的焦距。例如,镜头的焦距是50mm,安全快门就是1/50秒,即要选1/60秒以上的快门速度才可避免因拍摄时手部震动而造成影像模糊的问题。

  另外,在控制快门时,还需要特别注意快门的时滞问题。所谓快门时滞也就是按下快门和感光元件或胶片成像之间的时间,由于数码相机的快门时滞比传统相机长,只有顶级专业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的快门时滞与传统相机相当,而绝大多数数码相机的时滞都是普通传统相机的2-3倍。如果使用液晶屏取景的话,时滞更加严重,时滞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对于一个运动的物体来说,这便是很长的时间了,对于抓拍摄影,必然会错过最佳时机。而且不同相机的时滞都不同,您需要了解自己的相机,同时做大量的快速反应拍摄练习来避免时滞对您的影响。三、

如何正确曝光

什么是曝光,非常浅显的说,曝光是胶卷或者数码感光部件(CCD等)接受从镜头进光来形成影像。我们在照相的时候,如果照片中的景物过亮,而且亮的部分没有层次或细节,这就是曝光过度(过曝);反之,照片较黑暗,无法真实反映景物的色泽,就是曝光不足。


图1:曝光不足

  图1、由于没有考虑到画面以白色为主需要增加曝光量,这张片子把浅粉白色的蝴蝶兰拍摄成灰白色。是一张曝光不足的失败片子。在拍摄的时候,增加半档到1档曝光,将使这张照片得到正确的曝光量,表现出粉白色调的浪漫花语。


图2:曝光过度

  图2、这张片子虽然前景曝光基本正确,但是作为表现的主要部分,大面积天空的色彩和云彩细节因过曝而丢失。所以是一张曝光过度的失败片子。如果能以天空的曝光为基准,参考山脉和前景的曝光,就能得到一张朝阳斜照山脉、前景形成剪影、以紫蓝色天空和白云为主要表现的宁静清晨照片。


图3:曝光准确

  图3、这张人物肖像照片,人脸部分曝光正确,很好的抓住和表现了人物神态。背景的暗化更强调了人物,是一张曝光正确的照片。什么是曝光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了,那么什么是正确曝光呢?其实正确曝光是相对的,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物体的浅色部分和深色部分的反光度不同,要用胶片(或CCD等电子感光器件)正确的表现出物体,针对浅色和深色部分的曝光量也是不一致的。也就是说,在同一拍摄取景范围内,只要物体反光度不同,必然有部分区域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所以在这样情况下,只要我们能做到想要表现的主体曝光正确,这张照片就可以说是曝光正确了。现在的相机基本上都有自动测光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让我们拍摄到曝光合适的照片。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出现曝光让人不满意的片子。往往是我们人眼能够看到的景物,拍出照片后,差距会非常大。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还需要了解感光宽容度的知识。
   
  从最明亮到最黑暗,假设人眼能够看到以下范围(见图4),那么胶片(或CCD等电子感光器件)所能表现的远比人眼看到的范围小的多,而这个有限的范围就是感光宽容度。了解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就不难了解,为什么在逆光的条件下,人眼能看清背光的建筑物(暗)以及耀眼的天空云彩(明)。而一旦拍摄出来,要么就是云彩颜色绚烂而建筑物变成了黑糊糊的剪影,要么就是建筑物色彩细节清楚而原本美丽的云彩却成了白色的一片。


图4:感光宽容度(光线范围仅为说明问题,不代表真实数据范围)


图5:“曝光正确”

  图5、因为明暗反差过大,云层曝光正确的同时,建筑严重曝光不足,色彩细节全无,成了黑色的剪影。(但这正是这张图片想要表现的效果,所以尽管建筑严重曝光不足,这张图片仍然可以说是“曝光正确”的片子。)事实上,当时人眼范围是基本上能看清建筑的细节的。拍摄者利用了“感光宽容度”原理,正确的曝光云层,而让建筑成为剪影,使片子有一种神秘而又威严的感觉。如果需要将建筑色彩细节能够表现出来,那么天空就会全白的一片。


图6:曝光正确

  图6、考虑到感光宽容度问题,在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选择阴天拍摄,使得前后景的光线差别不大,因而拍摄出前景曝光正确,而后景也有细节反映的片子。如果在光线强的时间拍摄,可能前景曝光正确的同时,后景几乎全黑没有细节。

  可见,合理利用曝光和了解感光宽容度问题,能够创造出不同感觉的照片。 通过上面的拍摄实例我们了解“曝光”、“正确曝光”、“感光宽容度”的概念。要得到正确的曝光,必须通过评测来确定需要多少曝光量。下面让我们来了解如何测光,在不同情况下需要使用不同的测光方式,才能让我们得到正确的曝光。同时,掌握好测光,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发挥光影创意,在平常的场景中,拍摄到非凡的作品。
   
  首先我们来了解相机测光的模式。

  测光模式:现在地单反相机和数码相机基本上都有以下3种测光模式:

  1、平均测光:对整个取景区平均计算测光值。

  这是一般相机默认的基本测光模式,使用率最为普遍。在取景范围内光线比较均匀,明暗反差不大的情况下,几乎都能让你得到一张满意的照片。


图7:平均测光

  图7、仙人掌:当时的场景光线很平,取景区内的仙人掌色彩和光线都比较平均。使用平均测光模式,就能得到一张曝光正确的照片。

  2、中央平均测光:是以取景范围中部的30%左右的区域平均测光为主的测光模式。

  当需要表现的主体在取景范围中间部分,而环境明暗与主体有较大的差别时,选择中央平均测光,偏重对中央大部分区域测光,能使主体的曝光较为准确。


图8:中央平均测光

  图8、故宫:这张片子的构思是利用前景突出一种压迫感,表现故宫的尊威。拍摄的时候,主体城楼的和前景的光比差异较大。使用中央平均测光模式,整体测光以在取景大致处于中间部分的城楼为主,拍摄出主体曝光合适,前景成为剪影的照片。符合构思目标。如果使用平均测光模式,主体可能曝光稍过,而前景的阴影中留下太多细节,使画面显乱。

  3、点测光:又称重点测光,是对取景范围中的1%-5%区域内测光。

  点测光模式用的极少,也不易掌握。但在某些情况下,点测光却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了解在何种情况下应该使用点测光,并能正确使用点测光,一方面可使主体曝光精确,另一方面利用“感光宽容度”来创造出现实中无法看到的奇妙图片。
   
  运用点测光:以下,将对如何用好点测光模式作图例说明。

  点测光模式适用的情况:点测光方式在取景内光线分布不均而且反差很大的情况下适用。这种情况如果不用点测光,可能会造成需要表现的主体曝光不正确,太亮至白或者是太暗没有细节。

  曝光锁定:在使用点测光模式前,需要了解曝光锁定的使用。相机点测光的测光点在取景区的中心。使用点测光的时候,需要把取景区中心点(点测光的测光点)对准需要表现的主体来测光。如果在你想要表现的取景中,表现主体并不在中心点,可以先用点测光的测光点对准表现主体进行测光,并使用相机的曝光锁定功能锁定对主体测光的数据,最后根据自己的想法,重新构图,对焦后按下快门。大多数相机的曝光锁定都有专门的按钮,能够使我们得以轻松的在曝光锁定后重新考虑构图。但也有一些相机曝光锁定和对焦都是通过半按快门实现,假如测光点和对焦点并不一致,例如图2的测光点是太阳边的云彩,而对焦点是建筑物,就需要先对云彩点测光后曝光锁定,然后重新构图对建筑物对焦。有些相机不能提供单独的曝光锁定和对焦锁定,也可以先对主体点测光后记下曝光数据,然后把相机的拍摄模式设置为M档,按点测光的数据设定曝光数据,然后进行构图和对焦。


图9:点测光

  图9、从取景环境看,需要表现的主体荷花较亮,而荷叶等较暗,且茎杆参差影响构图。如果按照平均测光,那么平均测光值就会偏向较暗环境的光线强度,拍摄得到的结果是花叶、池塘曝光正确,而我们要表现的主体荷花确是惨白一片(曝光过度)。 拍摄这张片子的时候,因为荷花反光较多,荷叶和池塘反光少,利用相机的点测光功能,对主体荷花花瓣进行点测,就能对荷花正确曝光,突出荷花色彩好细节佳,而池塘曝光不足,黑暗掩盖了层次的茎杆,更好的强调了主体荷花。


图10:点测光

  图10、这是一部置于屋内的自行车。大概是下午的时候,屋里没有开灯,阳光从门外照进来。在取景范围中,光线分布极不均匀,反差比较大(肉眼能够清楚的看到自行车轮胎和车后面的背景)。拍摄的时候,点测亮部的钥匙,锁定曝光后,重新构图。因为前面的反光比较强,导致背景几乎纯黑一片,使画面相当地简洁,突出自行车局部的线条和弧度。事实上,这也是摄影的魅力所在。它反映的虽说是真实,但由于胶片(或CCD等)感光宽容度太窄,又与真实看到的不一样。可以说,如果不是用相机拍摄,肉眼是看不到这样的效果的。通过对感光宽容度的了解,预测拍摄的效果,利用点测光,从而在杂乱、平凡的景物中,提炼出这张有意思的片子。


图11:点测光

  图11、拍摄人物的时候也要注意测光,人像摄影最重要通常就是表现人的脸庞。这张图片利用自然光,拍摄时对面部进行点测光,使面部正确曝光,周边环境、衣物由于曝光不足变得黑暗。画面简洁人物突出,类似影室里用背景布的感觉。如果平均测光,就会造成周边环境清晰,人脸过曝显得惨白。


图12:点测光

  图12、这副作品拍摄于SRAS期间,地铁的入口处,阳光反射强烈,人影长拽,周围环境阴暗,给人一种未知而恐惧的感觉。其实,拍摄时肉眼看到的环境很亮,点测反射阳光的地面为曝光值,使周边环境暗化,突出反射的部分亮处和人影,从而营造出这种感觉。如果用平均测光,得到的是一种曝光正常,周边环境较亮的片子。


图13:点测光

  图13、拍摄的时候,先点测反光的亮部,曝光锁定后,对焦在螺钉上拍摄。点测在拍摄这张作品中起到的作用是,使亮处曝光正确,形成明暗对比,突出工业题材的线和面。

几种测光模式的标识:


图14:测光模式的标识

  读本文,将能帮助初学摄影者:

  1、了解平均测光模式、中央重点测光模式和点测光模式的适用情形。

  2、了解曝光锁定的使用方法;

  3、利用“点测光”方式,得到精确的主体曝光。
   
  通过对以上基础知识到了解和掌握,再经历实际的尝试和经验积累,相信初学摄影的朋友也能够拍摄出令人满意和惊喜的照片。
四、虚化背景工欲望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并非所有相机都能拍出很好虚化的照片,你的相机必须具备大光圈和大变焦,傻瓜机和一般的低端相机是很难实现的。

要想虚化背景,有如下三种方法:

(1)将变焦倍率设置成最大;

(2)背景尽可能设置较远;

(3)加大镜头光圈。

  如果同时使用这三个方法,能够得到更显著的背景虚化效果。

虚化不背景

  如果相机能够变焦,那么就将变焦倍率设置成最大,即是说以将图像扩大到的最大限度来拍摄就能够最大限度地虚化背景。如果增大变焦倍率后,拍摄主体溢出了画面,那么请摄影者往后退,离拍摄主体再远一些。

  变焦倍率越大,虚化效果也就越明显。有朋友问,我的相机开到了4倍变焦可是还是没达到虚化背景的效果,在这冷酷豪哥告诉你,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你的光圈不是恒定光圈,使用大变焦的同时你的光圈也在缩小,所以虚化效果欠佳。

  另外,利用数码变焦功能是不能达到变焦后的虚化效果的,用户需要有具备光学变焦功能的数码相机。五、闪光灯知识“闪光灯”这个名词,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但是对闪光灯能深入了解的人却是少之又少,本文将就闪光灯的原理、类型及常见的闪光模式给大家做一个简要性的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的进一步研究起一个向导性的作用。用好闪光灯是每个摄影爱好者的必备技能,也是走向专业的必经之道。

1、 闪光灯的定义

  闪光灯的英文名为FLASH LIGHT,中文全称为“电子闪光灯”,又称高速闪光灯。电子闪光灯通过电容器存储高压电,脉冲触发使闪光管放电,完成瞬间闪光。通常的电子闪光灯的色温约为5500K,接近白天阳光下的色温,发光性质属于冷光型,适合拍摄怕热的物体。

2、 闪光指数(GN)

  根据美国国家地理出版的摄影手册里的解释,闪光指数表示闪光灯制造商为每部闪光灯所设定的发光强度,通常是以ISO 100为基准来设定。闪光指数通常用GN来表示,为Guild No. 的缩写。其表示方式根据采用的单位是米或英尺而分为两种,GN的计算可以用“GN=光圈F值 * 拍摄距离”的公式来计算。一般135单反相机的内置闪光灯指数约为12(米制),如果用光圈F4来拍摄,也就是说有效闪光距离为12÷4=3米。在购买外置闪光灯的时候,除非在拍摄时多以ISO400 来拍摄,或大多拍特写照片,否则最好购买GN在25(以米作为单位,GN/M=25)或80(以英尺最为单位,GN/F=80)以上的闪光灯。如果经常要用到反射式闪光法来拍照,那么就需要强力的闪光灯,不妨购买GN值40(米制)或130(英尺制)左右的闪光灯。

3、 闪光灯的分类

   1)  内置闪光灯:一般的135单反相机、APS相机、傻瓜式相机都配有内置闪光灯,根据相机的不同GN有所不同,135单反的GN约为12左右。在一些顶级的135单反相机中则没有内置闪光灯,例如尼康的D2X,佳能的1DS MAKR 2等。内置闪光灯因为其指数较小,所以使用范围不是很广,笔者最常用到它的地方就是在人像拍摄的时候进行闪光补光。使用内置闪光灯必然会造成大量的电量消耗,所以经常使用它的用户应该常备备用电池。


内置闪光灯

   2)  外置闪光灯:一般是相机生产商为其相机产品所专门定制的闪光灯。这类闪光灯的特点是:a. 闪光指数大,通常在18-56之间,可以适用于更多的场景拍摄。B.使用灵活,操作性增强。通常这类闪光灯通过相机的热靴或专用闪光插座接入,没有热靴的则可以通过闪光同步接口接入。在操作方面灵活度更高,可以控制闪光量的输出,可以改变闪光灯的方向,甚至一些高级的闪光灯可以进行离机无线遥控操作。


外置闪光灯  3)  大型闪光灯:大型闪光灯一般在照相馆、影楼、摄影工作室等场合使用。这类闪光灯的特点是输出功率特别大,也不用闪光指数来计算闪光量,取而代之的是Ws(瓦特/秒),一般来说,400ws大约相当于闪光指数56。


大型闪光灯

   4)  特殊闪光灯:指非常规或非普遍使用的闪光灯,为一些专门的用途而设计,主要有以下两种:

  a. 环形闪光灯:用于近摄或微距摄影,广泛用于医学摄影。


环形闪光灯

  b. 水下闪光灯:顾名思义,用于水下摄影,有很好的密封性能和抗压能力。 


水下闪光灯

4、 闪光灯控制(测光)模式:

  目前主流的闪光灯控制模式为TTL模式,是利用通过镜头的实际光量来确定相应的闪光输出量的。TTL是(Through the lens)的缩写,可以翻译为“通过镜头的光”。这种测光实际上是在取景器见到的现场范围内确定闪光的输出量,失败几率极低。在TTL的基础上,各个厂商又开发了更为先进的TTL测光模式,本文主要介绍尼康的I-TTL和佳能的E-TTL。

  1)E-TTL:是佳能在1995年发布另一种形式的闪光控制技术,也就是“评价式透过镜头”闪光测光。E-TTL由主闪光泡发出一束已知亮度的低功率预闪,用以确定正确的闪光曝光。它通过预闪测量景物的反射率,然后基于这些数据计算出达到中间影调所需要的闪光输出功率。与TTL闪光测光表不同,E-TTL传感器不易被好奇者看到,它藏在五棱镜的外壳内。E-TTL较TTL和A-TTL优越之处是用于填充闪光。E-TTL在白天摄影时添加微妙和自然的填充闪光方面通常表现较好。E-TTL曝光同时也与当前对焦点相关,理论上更易取得出色的曝光。 


E-TTL原理图

  2)尼康的i-TTL和佳能的E-TTL有部分相似,先是预闪进行大略的闪光量估算,然后测合焦位置的主体的亮度。当闪光灯发光时,照在主体的光达到应有的亮度后,E-TTL就命令闪光灯停止闪光,而尼康的i-TTL还会把距离信息代入运算作为修正,然后再命令闪光灯停止闪光,当然更为精确。而这个距离信息的获得在对焦完成后也就完成了,所以根本不会耽误时间。尼康的I-TTL只有五个分区,但因为有了距离信息进一步修正,这个5分区就足够精确了。

5、 闪光灯照射角度:

  表示闪光灯发出的光束覆盖范围的宽广程度。这有点类似于镜头的视角,也用多少毫米的焦距来表示。在一些中高档次的闪光灯里配有变焦灯头,可以根据镜头的焦距变化而随之变化,达到准确有效地闪光照射。

6、 闪光灯回电时间

  电子闪光灯每次闪光之后,到电容器完成充电,为下一次闪光做好准备,所需要的时间就叫做“闪光灯回电时间” 。根据闪光灯的档次和类型不同,回电时间也有所不同,大致的范围在0.2~10秒之间。对于我们来说,时间当然越短越好,特别是在重要场合抓拍的时候。不同的电池类型影响回电的时间,通常来说,镍镉电池要比碱性电池回电时间快一些,外接电池组要比5号电池组快一些。当然,选择电池类型的前提是一定要符合说明书上规定的要求。

7、 防红眼功能

  在昏暗场合利用闪光灯拍摄的时候,或者当闪光灯距离人眼太近的时候,光束会经眼底的血管反射,在画面上留下了令人讨厌的红色瞳孔。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大部分闪光灯等具备了防红眼的功能,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红眼现象。


防红眼功能

 

 

8、 主要的几种闪光模式

   1)  快速频闪闪光:快速频闪闪光可以使运动的物体留下一系列的轨迹,也就是说闪光灯在一定的时间内连续发出多次闪光。拍摄的时候最好选择手动模式,快门时间设定在1秒以上,背景最好选择暗色,全黑的背景效果最好。


频闪闪光可以捕捉物体运动的轨迹

   2)  后帘同步闪光:是在快门后帘关闭前瞬间开始闪光,可避免夜间摄影时移动物体的幻影留在主体的前方。 


后帘同步闪光

   3)  慢速同步闪光:为了增强背景的亮度而采用低速快门,拍摄的主体由闪光灯来照明,背景的亮度则靠长时间的暴光来实现。使用慢速同步闪光的时候一定要配合三角架。

  慢速同步闪光可以获得主体和背景的暴光都不错的效果。(拍摄参数:F7.1,1/4秒,SB-800闪光灯)

  4)  高速同步闪光:高速闪光同步一般用来凝固高速运动的物体,或在逆光拍摄的时候进行闪光补光。有了高速同步就意味着可以使用大光圈闪光拍摄,可以获得背景虚化,主体突出的效果,在人像摄影中有广泛的应用。 

  高速同步可以使用大光圈拍摄,获得良好的背景虚化效果。(拍摄参数:F2.8,1/3200秒,SB-800闪光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