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单鳄鱼打提莫:湖南博物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3:01:53
湖南博物馆之马王堆汉墓辛追夫人   

 

五代时期一个名叫马殷的诸侯割据楚地, 以长沙为中心,注重民生,用心经营,统治长达50余年,被当地人尊称马王。在长沙众多带马字的地名中,有一个名叫马王堆的地方,根据清代的《长沙地方史志》,说是楚王马氏的疑冢。然而这是真的吗?

喷火的古墓

1971年的长沙,文化大革命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人们都在备战备荒。这天,一支军队又在马王堆附近的山脚下开挖地下防空洞,谁也没有料到,当挖掘深入到下层时,突然,地下土层的罅隙中喷出了闪亮的活火。现场的军人们都惊呆了。此事立即引起了现场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急忙向上级汇报,并向地质部门等多家单位咨询。防空洞中喷出火焰已经变得越来越微弱。最后,大家想到了湖南省博物馆。此时已是三天之后了,喷火则更加微弱了。

博物馆的考古专家已经来不及收集防空洞喷出的气体了。根据文献记载,盗墓者有时会碰上一种古墓,墓中会喷出一种气体,遇火即燃,被称为火坑墓。千百年来,由于盗墓者对火坑墓充满着敬畏,把它描述处神乎其神。

然而在近代考古学家们的正式挖掘报告中,还没有谁亲眼见喷出火焰和气体的古墓,经过仔细地探测,考古学家证实,马王堆下埋藏有三座古墓,考古工作者按顺序给它们编了号,二号墓主中轶候利苍,三号墓是利苍的儿子,第二代轶候利苍,一号墓是埋葬着轶候利苍的妻子——辛追。神秘气体便是出自其中一个。遗憾的是,考古学家们此后再也没有捕捉到神秘的气体,到底是什么气体只能做出没有实证的推测了。博物馆组织了一个大约30人的临时考古工作队。在发现神秘喷火的20天后,马王堆火坑古墓的挖掘正式开始了。10多天后,考古队员们找到了神秘古墓的位置。

那是一个巨大的古墓葬,共有四层台阶,占地面积350余平方米,开口长20米,宽17米。这么大规划的墓葬, 在中国古代并不繁荣的中南地区并不多见,从挖掘的现场情景看,马王堆并不像是疑冢,倒更像一个诸侯王的真实陵寝。

在马王堆现场,考古学家顺着古人挖的墓坑台阶一级一级向下挖去。几天后,挖到第三层。在下挖的过程中,大家先后发现了三个盗洞,视力所及,洞深不可测。人们不禁忧心忡忡,十墓九盗,此墓莫非已经被盗?

此时已是1972年的春天,尽管长沙淫雨霏霏,挖掘现场泥泞不堪,整整挖掘17米后,盗洞突然间消失了。大家悬起的心不由得放松了下来,甚至有一些暗暗的庆幸。

不久,就在考古队员向下再挖掘40厘米的时候,出现了考古中常见的白胶泥。这是一种不渗水、气密性非常好的胶泥。秦汉时代,南方墓葬多用它来密封棺木,马王堆的封土白膏泥竟然厚达一米,按照常规,白胶泥下面应是一层厚厚的木炭,木炭的下边就应是棺木了。专家们兴奋不已。因为,这样的墓制结构说明此墓是一座2000多年前的汉墓,而且,还是一座不寻常的汉墓。

湖南省博物馆感到马王堆古墓事关重大,停止了挖掘,将情况上报国务院。北京将一些下放的考古专家紧急招回,派往长沙马王堆,马王堆1号墓室终于打开了。椁室坐南朝北,结构呈“井”字形。

最后一层木炭移开后,金黄色的棺椁外席显露出来,揭开席子,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仿如新鲜木质一样的棺椁,每个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木棺竟然保护得这么好!

 

 

棺板被揭开了,包裹着棺材的三层椁板之间储积着大量的陪葬品。其总数达到一千多件。古墓的棺木共有三层,每一层都绘有精美的图案,在最里面边的内棺棺盖上还铺着一幅祈祷灵魂升天的帛画(不知为啥博物馆对帛画仅已图片形式展出,或许也是为了保护它,只是不知国家做复制品没有)。

在领导的要求下,棺木被仓促打开了。人们首先看到的,是一种深红色的棺液。抽掉棺液后,一个用丝绸严严实实地裹着的尸体露了出来,一位两千年前的汉代贵妇。专家们发现,墓中一些器皿中刻有“轶候”字样,通过与历史典籍相较,他们证实这座汉墓的主人是长沙国丞相、轶候利苍的妻子。利苍的妻子葬于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7年)以后的数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了。随着清理工作的进行,他们发现了以前极少见到的两千年前的丝织品。丝绸纤维属动物蛋白质,极易腐烂,因而丝绸也最难以保存。他们用精致的手术刀作为剖取丝绸的工具,小心翼翼地剥离出裹在尸体身上的丝绸。那丝绸尽管像豆腐般柔软易碎,看起来却光亮如新。这批丝绸织品中,就包含国宝级文物——素纱禅衣。那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古代织品(纺织品单独一专辑贴)。

薄如蝉翼的禅衣

轶候利苍夫人的装殓豪奢华美。她的前额及两鬓有木花饰品29件,并贴涂彩金,头发编有盘髻式假发,全身包裹各式衣着、衿被及丝麻织物18层,然后横扎丝带九道,上面覆盖着印花敷彩黄丝棉袍和“长寿绣”各一件,一共20层包裹。随她下葬的陪葬品达3000多件,足以显示她高贵的身份地位。在她所有的随葬品中,丝织品最有价值,也最为珍贵。

经过整理,专家们从马王堆一号墓清理出土了50多件丝织成品,其中保存完好或基本、完整的成件服饰有20多件。这20多件中,有素纱禅衣、素绢丝绵袍、朱罗纱绵袍、绣花丝绵袍等十几种之多。服饰的颜色则有茶色、绛红、灰、朱、黄棕、棕、青、绿、白等丰富多彩的品种。花纹的制作技术有织、绣、绘、等不同种类。花纹的纹样则有各种动物、云纹、卷草及几何纹等。这是另考古发现中出土古代服饰最多的一次。所有丝织成品中,两件素纱禅衣最为珍贵。其中,一件重48克,另一件重49克,两件重量均不到一两。那件重48克的禅衣,长1.6米,两袖通长1.95米,腰宽0.48米,在领口和袖口还镶着56厘米宽的夹层绢缘。如果除去这领口和袖口较厚重的缘边,那么,全衣重量仅为20几克。据专家计算,该禅衣每平方米仅重12——13克,真可谓是“薄如蝉翼,轻如烟幕”。薄如蝉翼,但蝉翼比之更僵硬,轻如烟暮又没有它那么清澈通透。它们是世界上最轻的丝织物品。

这两件禅衣都是穿在锦衣外面的罩衫。在汉代,禅衣往往作为上层人士平日所穿的常服,也可人微言轻一般官吏所穿的公服。在当时的南方,尤其是长江以南,禅衣的穿着可能更为普遍。汉代的衣服式样有禅衣,也有夹衣、锦衣。可以作内衣,也可以在春、夏、秋三季用于外穿。纱中最轻薄透明的被称为“轻容”,意思是重量轻,透明感冒强。纱的组织结构呈平纹交织的形状,其透空率一般为75%左右,轻薄透明也就可想而知了。而素纱,就是指还没有经过染色的纱织物。

素纱禅衣出土之后,令专家们心急的是,如何有效地保护这一国家级文物。素纱禅衣在出土前,已在地下保存了两千年,当它重现天日的时候,如何完全保证它不被腐蚀和降解,已经成了一个很大的难题。专家试图对其进行复制,想达到既能有效地抢救和保护,也能进行最佳展示的目的。但是,近年来国内外的各种仿制,即使竭尽心智,穷尽工力,也没有能够达到马王堆的水平。这几年,一些工艺大师在著名丝绸专家的指导下,依照素纱禅衣面料的纺织、绒圈锦制作到成衣方法,复制出了一件仅49.5克的复制品(就复制品所费工、心力而言,恐怕也已达到国宝的级别了,因为在马王堆博物馆的展出中,由于博物馆从今年五一起免费对外开放,博物馆怕对文物有所损伤,在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的展出中,素纱禅衣及另一件国宝级文物T形帛画,仅以图片的形式展出,让我虽是理解但还是很是失望)。这已经是目前最接近原件的制品了,但还离原品有一定差距。

由此可见,素纱禅衣具有非同寻常的保存、研究价值。

在中国古代,丝织品保存较好的大多在西北干旱地区,如新疆等,然而,长沙是个例外,这个潮湿多雨的地区,丝绸织物竟然能够保存得如此完好,实在是一个奇迹。

T形帛画

不知为什么在博物馆里也没见到,不知是拿出去巡回展览,还是博物馆为了保护文物精心收藏起来了。恰好网易博客大红色的天空作了详尽的讲解,我就不必赘言了。http://blog.163.com/zhaohaiyan_design/blog/static/52144473200831694652271/

网上还有一篇:

通往天国之路——T形帛画 http://xh.xhby.net/html/2008-07/31/content_8236323.htm 

辛追夫人的棺椁

一九七二年,马王堆考古发现震惊世界,专家发掘西汉辛追遗尸时,形体完整,全身润泽,皮肤仍有弹性,关节还可以活动,骨质比现在六十岁的正常人还好。这马王堆女尸为什么能两千年不腐?在马王堆女尸出土的时候,棺材里注满了一种红色的棺液。科学家们相信,这种液体是使辛追2000多年来不腐的“神液”。

中南大学马王堆汉墓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罗学港教说,经过化验可以证实,红色棺液成分复杂,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掺加了朱砂,朱砂的化学成分对人体是有害的,其中含有砷和汞,棺液中还检测出了许多中药的成分,这些东西混在一起就成了深红色。可以肯定,这种红色液体具有杀菌作用,可以保证尸体不腐。

红色棺液中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机汞,也就是水银。专家推测,辛追生前可能有服用丹药的习惯。在古代中国,炼丹术是人们追求长生的主要方式之一,而炼出的丹药,本身都含有汞等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当时人们意识不到,但是汞对于细菌却有杀灭作用。所以,虽然辛追生前滥服丹药没能长寿,身后却阴差阳错,丹药的毒性却使得她的尸骨长久保存下来。

人死后不论美丑都好恐怖呀

罗学港介绍,在红色棺液中还发现了一些中药的成分。据介绍,在陪葬品里,人们发现了大量的中草药,从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古人能够配制防腐药水的观点。“这些化学物质的结合,是古尸保存的基本原因。”罗学港说。

为什么当时比辛追地位高的人没有保留下尸骨,而辛追却可以?这起码说明这种防腐药水的配方是一个偶然因素形成的。罗学港认为,辛追2000年不腐“充满了偶然性”。除采取了得当的防腐措施之外,当时的环境一定非常干燥,有利于保存,而且棺木密封很好,和外界空气隔绝避免了细菌对尸体的侵蚀,再者,马王堆墓一直没有被盗。地质条件加上人为因素,使得辛追的尸体奇迹般保存下来。

这位贵夫人的死因——人们吃饭后,一般4小时之内胃肠都会排空,而她的胃里,还残留着不少尚未消化的食物。病理分析表明,夫人生前患有冠心病、胆结石、肺结核等八九种疾病,还感染过血吸虫、蛲虫、鞭虫等。而且,她的胃内还残存有138粒半甜瓜籽。彭教授因此认为,她是在2000多年前的那个瓜熟了的夏天,吃了甜瓜后,由胆绞痛引起放射性冠状动脉痉挛,以至心率紊乱而猝然死亡。

在墓中代替活人的陪葬彩绘木俑


湖南省博物馆王马堆汉墓之汉绣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和使用纺织品的国家之一。素以“丝绸之国”之称。刺绣熟称“绣花”,是在已加工好的织物上,以针引线,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穿刺,通过运针将绣线组织成各种图案和色彩的一种技艺。在这次参观王马堆汉墓时让多见识到了中国汉代出神入画的汉绣工艺,那精美绝伦的图案让我叹为观止,因为就是在我们今天,看上去这些带有几何抽象的图形,具有一种现代的美,而看看今天我们的丝绸上的图案吧,呆滞、庸俗而乏灵气。不会设计,连向古人学习还不会吗?瞧过我们古代那些青铜器的造型及图案吗,多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现在还设计得出那样的东西吗。有时我在想中国走过几千年,那些儒家学说政治观念是不是钳制了人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怪不得一些外国说中国的一些留学生,在国外第一年很好,第二年就差一点,第三年更差,到毕业时最差。因为没有创新,只知背书本。而王小波在说中国为何没有科幻片时也说:“假设我要搞的是《侏罗纪公园》那样的电影,我怎么跟上面说呢?我这部片子,现实意义在哪里,积极意义又在哪里?为什么我要搞这么一部古怪的电影?最主要的问题是,我这部电影是怎样配合当前形势的?这些问题我一个都答不上来,可答不上来又不行,这样一想,结论就出来了:当初我就不该给自己找这份麻烦。”瞧吧,奥运会本就是一个体育盛会,也能搞成一个政治活动,这让我真的很服气。

       博物馆的光线很是微弱,我能用我的一台傻瓜不开闪光灯(博物馆不允许)拍出这些绣片,自己都有些佩服自己了。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信期绣"线条细密,很有后世缠枝花纹的艺术风格。在这些绣品中,最为粗犷,气势磅礴,则属图片的这件"长寿绣"了,有汉高祖《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之感。

 

 

 

 

 

 

 

 

 

 

 

湖南博物馆马王堆汉墓之陪葬漆器    

马王堆汉墓辛追夫人的棺椁(棺椁是指装殓尸体的器具,套在棺材外面)   

       1972年4月,在我国湖南长沙东郊的马王堆发掘了一座汉墓——马王堆一号汉墓。根据考古组合推测论证,此墓的年代约当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之后,至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轪侯任奉常之前。其保存完好的女尸轪侯的妻子辛追。在大量的随葬器物中,除纺织品、陶器、木俑、竹笥、竹简、乐器、木器、农畜食品和药材外,光一号就有184件各种造型的漆器制品和四层套漆棺木。这是我国出土的同时期漆器中数量最大、保存最好的一批,为研究汉代漆器工艺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实物资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是我国考古工作的一个重大成就,也为我国漆器工艺史上增添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这个云纹漆鼎很是著名,它的高度有28厘米,口径23厘米。外形旋削而成,出土时尚有藕片浮于汤中,看来肉炖藕是辛追夫人最喜欢的一道菜。(同志这道菜存有有两千多年哦!)

  彩绘双层九子漆奁,分上下两层,上层一般放手套、丝巾等物,下层放一般放胭脂水粉、化妆用品。器外表用油彩绘出云纹

君辛酒漆耳杯,这是这批漆器中最多的一种器形。有点象我们现在用的盘子。加对耳我自己推断是为了好拿(端)。

凤纹漆盒
    古时候,中国人偏爱用青铜制作礼器。因为青铜礼器从一个侧面象征着拥有者的社会地位。但是到了汉代,产生了新的流行物品。那就是漆器。在黑色的底漆上画着红色图案,为容易给人一种轻浮感的木制器皿加上了庄重的色彩。为了求得这样的名品漆器,汉代的贵族倾注了很大的努力。葬在马王堆汉墓中的贵夫人同样处在当时的那种流行趋势的中心。她的陪葬品给我们展示了远在2000年前的汉代漆器艺术的精华。器皿到处都有的云朵和螺旋图形,彰显出优雅的曲线,能够令观者为之痴迷。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共约500件,计1号墓184件,3号墓316件。这是各地发现汉代漆器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批。器类主要有鼎、匕、盒、壶、钫、卮、耳杯、盘、、奁、案、几和屏风等。漆耳杯占漆器总数的一半以上。漆器大部分是木胎,只有少数奁和卮是夹胎。装饰花纹多为漆绘的红、黑和灰绿等色。纹样则以几何纹为主,龙凤纹和草纹为辅。一些漆器书有“侯家”、“君幸酒”、“君幸食”字样,还有注明器物容量的。不少漆器有“成市□”戳记,说明是由成都官府作坊制造的。这些漆器大多布满精美的花纹,虽历经千年,看起来依然光鲜亮丽。

长方形粉彩漆奁,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吗?是汉代用来装乌纱帽的

粉彩漆圆奁,有上下两层,器表图案采用堆漆画法。

狸猫纹漆盘
    制作漆器的工序非常复杂。由于制作难度很大,当时漆器的价格据说达到青铜器的10倍以上。由于漆器的制作如此艰难,当时的江南地区专注于开发新的高级器皿,后来诞生了青瓷。

云纹漆圆壶,这是用来装酒用的东东。

云纹漆卮,是一饮酒器。

君幸食漆盘

当时的炊事用具漆匕的漆勺

湖南省博物馆之湖南名窑陶瓷陈列        

       湖南陶瓷业源远流长,独放异彩。距今一万余年的道县玉蟾岩陶片,是国内迄今发现最早的陶片之一。约在东汉中期湖南已开始制造青瓷。目前,湖南发现东汉至清代瓷窑四百余处,窑烟袅袅,千年不绝。湘阴窑瓷釉色晶莹透明,雕塑栩栩如生,曾受官府青睐。尘封已久的唐代长沙窑是中国彩瓷的肇始,图案生动、趣意盎然的釉下彩绘是民间绘画艺术的缩影;脍炙人口的诗歌、里巷皆知的俚谣警句,是商品经济下新兴市民情趣的表露,也是原汁原味的唐代民间文学,穿越千年时空,可遥感唐诗风靡一时的盛况。清末民初醴陵窑另辟蹊径,首创釉下五彩,产品屡获国际大奖,醴陵发展为驰名中外的瓷城。
 简介
  湖南陶瓷业源远流长,独放异彩。距今一万余年的道县玉蟾岩陶片,是国内迄今发现最早的陶片之一。约在东汉中期湖南开始烧造青瓷。
  湖南发现东汉至清瓷窑四百余处,窑烟袅袅,千年不绝。湘阴窑瓷釉色晶莹透明,雕塑栩栩如生,曾受官府青睐。尘封已久的唐代长沙窑是中国彩瓷的初盛,图案生动、趣意盎然的釉下彩绘是民间绘画艺术的缩影,饰以脍炙人口的诗歌、里巷皆知的俚谣警语,是商品经济下新兴市民情趣的表露,也是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学。穿越千年时空,可遥感唐诗风靡一时的盛况。清末民初醴陵窑另辟蹊径,首创釉下五彩,产品屡获国际大奖,醴陵发展为驰名中外的瓷城。
  色彩斑谰的湘瓷艺术,为中国古陶瓷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展厅陈列的三大窑瓷产品,仅是冰山一角,未能充分反映湖南古代制瓷的全貌。借此彰显窑工之创意、湘瓷之神韵,才是我们的初衷。


  青瓷乐女俑——唐代私家小乐队
  唐代
  通高18厘米、肩宽5厘米
  奏乐女俑,一组5人,皆高髻(jì),着袒胸,窄袖,百褶裙。姿容丰腴,仪志娴雅,所执乐器有拍板、拍鼓、钹、箜(kōng)篌(hóu)、箫。这种小型的乐队,在中原地区的唐代中屡有发现。岳州窑也有烧制。乐队中,有男俑,更多的是女俑。
  中国古代,除了宫廷、宗庙和宗教寺院音乐队,唐时官府和民间富裕之家畜养舞乐伎人的风气很盛行。如白居易家就有舞乐队,他的诗中每每提到。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组5人奏乐木俑,是一支管弦乐队。使用的乐器,以打击乐器为主。兼奏管弦,当为室内清音。乐器中有从西域引进的箜(kōng)篌(hóu)和拍扳。
  乐俑所执的箜篌是竖箜(kōng)篌(hóu),是唐时常用的乐器。竖箜(kōng)篌(hóu)有大小之分。女俑所执属于小箜(kōng)篌(hóu),左手托着,右手弹奏。拍板,多用檀木制作,也称檀板。唐玄宗时,黎园乐工黄幡绰善奏拍板,所以又称“绰板”。这是一种节拍乐器。演奏时,有指挥引导乐队音节合拍作用。
  唐代墓葬中常见乐舞俑出土,说明当时生活安定,音乐受到普遍爱好。所制俑物,正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

  青瓷印花盒——件隋代盛放薰香的瓷盒
  隋代
  高5.7厘米、口径11厘米、底径9.2厘米
  1957年长沙南门新生砖厂出土
  这件盛化妆粉的瓷盒,是隋时岳州窑仿金银器造型的典型器。盖与盒身从子母口套合。盖面有三条弦纹,第一、二条弦纹之间,印半圆形组成的纹饰一周,第二、三条弦纹之间,印团花、草中纹相间组成的纹饰一周。盖壁印半圆形相连的变形莲瓣花纹。盒外壁也印团花、草叶纹相间的纹饰一周,但个体较盖面大。施褐釉,釉面光亮,概追求仿金银的效果,与同时岳州窑其他器物的釉色明显不同。
  香盒的出现很早,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一件红漆盒,内盛树脂香料。随着佛教的传入及风行,北魏时期香盒使用已很普遍,石窟中供养人往往一手捧香盒,一手拈香送向博香炉。唐法门寺地宫发现的随真身衣物帐香具类列有“香合一具,香宝子两枚”。唐宋时香盒常作为贺礼赠人,欧阳修《归田录》载:“每岁乾元节醵(jù)钱饭僧,进香合,以祝圣寿,谓之香钱。” 薰香用器汉代流行博山博及豆式香炉,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多足炉,或三足或五足,下有承盘,江苏丹阳胡桥山南朝墓砖画上的仙人,便手持多足香炉,炉里轻烟冉冉升起。隋唐时香炉也多沿袭此式,香炉与香盒多同时出现,此墓中出土一件香炉,证明此盒为盛放薰香之用。
  最早的瓷质盒始于隋。宋时瓷质香盒、粉盒非常普及,往往标有作坊号。这件青瓷印花香盒,工艺精湛,十分难得。
 三、长沙窑


  褐绿彩山峦纹瓷壶——具有西亚文化风格的纹饰
  唐代
  高22.8厘米、口经7.8厘米
  长沙窑窑址出土
  这件执壶,唇口,曲颈溜肩,腹部下重,前有管形流,后有执鋬(pàn)。施青釉偏典,所饰褐、绿联珠纹绘成的重叠山峦,璎珍形纹,是西亚文化风格的纹饰,成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一种见证。
  以圆图形相接,缀联组成多种图案,的联珠纹,南北朝时期通过中亚传入西域和我国中原地区,成为隋唐时期盛行的丝织纹样的一种流派。
  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殷商青铜器、六朝的石刻、陶瓷等装饰纹样中,都已出现过类似的联珠纹图案。其珠纹,同以传统的空心圆构图,排列比较分散零乱。受西亚文化影响,唐代长沙窑上的联珠纹采用西亚常见的实圆纹,所组成的图案,有圆形、 形、方形等多种几何形和弦纹。以褐彩单色为多,也有褐,绿双彩交绘。每每用在双耳罐上,出现在执壶上的联珠纹,尚不多见。
  唐朝经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后,社会经济繁荣,西亚文化也随之传入中土,逐渐融入唐朝文化。长沙窑瓷中丰富的异域文化,促进儒家、佛教、伊斯兰教文化三者相融共处。这件执壶上的联珠纹,可以看成是西亚文化被中土文化吸收,与中国传统绘画结合后,创造出新颖的图案。

  青釉褐绿彩飞凤瓷壶——唐釉下彩绘的精品之作
  唐代
  高23厘米、口径10.7厘米、底径12.3厘米
  1983年窑址出土
  长沙窑以釉下彩绘见长。这件瓷壶飞凤色彩鲜艳,神态生动,是釉下彩绘精品。龙凤均是中国古代的神话动物,是吉祥的象征。凤又多寓意女性,唐朝女性几度预政,对凤尤为信奉。武则天当政后便将权力最重的中书、门下省改为凤阁鸾台。唐代为皇陵看风水时,“見到金粟山崗有龙盘凤翥(zhù)(翥,即向上飞之意)之势”便认为是理想的墓地。唐诗歌中描写飞凤的诗文也很多。壶上的图案画成飞凤正是一种时尚。
  从凤鸟的图案看,长沙窑瓷的描绘手法、用色都已逐渐规范化。图案以线描为主,一般用褐彩铁线勾画轮廓,线条细若游丝,然刚劲有力,以表现动物的肌肉、筋骨、眼、嘴、羽,以及植物的叶脉,山石纹理和人物的衣褶等,再以绿色柔线渲染,使图案变得鲜活起来。褐、绿两种色彩的搭配恰到好处,表明长沙窑工匠的绘画技巧非常娴熟,并且影响到后世瓷器装饰艺术与文人绘画的结合。

  青釉褐绿彩“竹林七贤”诗文瓷罐——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唐代彩罐
  唐代
  高17.5厘米
  1983年长沙窑址出土
  这件罐饰诗书画于一体,在长沙窑瓷中仅见,也是至今见到的唐代瓷器中唯一的一件。罐直颈,口唇外卷,腹部外鼓,平底。腹部有两个对称的半圆形系,饰褐绿点彩两周,腹部一面以褐彩绘两高士相对而坐。高士头戴高山冠,身着宽衣长袍。另一面书七言诗一首:“须饮三杯万士(事)休,眼前花囗四枝叶。不知酒是黄泉剑,吃入伤(肠)中别何愁。”画与诗之间题有“七贤第一组”5字。底部施釉,长沙窑壶、罐类产品底部一般不施釉,这件施釉,可见当时就已对此器相当看重了。
  “七贤第一组”显然是指画中人物而言,据此而推当有第二、三组等同类器物。“七贤”,即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jí)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史载“竹林七贤”放荡不羁,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下,狂歌纵酒,肆意酣畅。其中刘伶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阮咸饮酒每次与宗人共饮时,总是以大盆盛酒。魏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娶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逐作罢。以他们的形象绘于酒罐,并题酒诗于上,作为酒器推销广告是再合适不过了。
  罐的用途应有多种,储酒当是其中之一种,长沙窑这件储酒罐口沿外卷,当是便于封酒之用。启封后,酒未饮完,还可以严封保存,待以后再开封。罐,唐时也称瓮或罂。“酒堂贮酿器,户牖(yǒu)皆罂瓶”(元结诗),“昨夜瓶始尽,今朝瓮即开”(王绩诗)“瓮揭开时香酷烈,瓶封贮味甘辛”(白居易诗)。都是指的信考通器。

 
  酱釉双鱼瓷壶(榼)
  ————唐代的一种轻便酒壶
  唐代
  高25.5厘米、口径5.7厘米、腹径13.8厘米
  1978年长沙窑窑址出土
  双鱼瓷壶,是一种轻便酒壶,造型奇特。由两条鲤鱼相对合抱,两鱼张嘴合成为壶口。腹部隆起,鱼尾自然下垂,收成平底。眼、鳞、腮、鳍,雕刻细腻、形象逼真。整器线条匀称,玲珑别致,加上酱釉深沉,既显得鱼体丰满,又使造型凝重。壶的两侧有直穿式的纽,可以系绳,携带方便。这种异形瓷壶,不能接拉坯而成,制作工序复杂,难度较大,却能如此规整,实不失为长沙窑的精品。
  这类酒器,今人称为壶,是按照现代考古学上的通常命名,唐人则称为榼(kē),榼是古老的名称,公元前500多年,就已有“执榼承饮”的说法。当时的榼,盛水也盛酒,先是木质,以后才有陶瓷、金属制品,白居易的诗句里,多处提到这种酒器。

  白居易外出,也常带这种酒器,“携持小酒榼(kē),吟咏新诗句”(《秋日怀杓直》)。有时出门会友,坐着小轿,也带酒榼,“肩舁仍挈榼,莫怪就君来”(《雨中访崔十八》)。即使游山玩水,仍惦记着酒榼。有次他与友人出游,就是“朝欲携手出,暮思联骑还。何当挈一榼?同宿龙门山”(《赠苏少府》)。
  在白居易的诗中,还提到家中盛酒也是双鱼榼:“何如家酝双鱼榼,雪夜花时长在前”(《家园三绝》)。
  为什么唐代的酒榼(kē),要做成鱼形呢?在我国古代传说中,鱼,谐音为“余”。民间流传着“吉庆有余”,“丰收有余”的种种吉祥语。双鱼,更表示或象征着富有和昌盛。酒是助乐,鱼榼助兴。因而受到人们喜爱。有趣的是,鱼双榼的两条鱼,都是鲤鱼。唐朝为李氏天下,“李”、“鲤”谐音,唐玄宗曾于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和开元十九年曾两次下诏“禁断天下采捕鲤鱼”。长沙窑的酱釉双鱼壶(榼),无疑是有取悦于当朝的用意。

2785青瓷龙首盉
    隋  通高14.2宽18.4厘米  1964年长沙出土
    仿铜器制作,造型别致。柄作龙首形,流作变形凤首,与之相对应处分别有龙、凤尾。三兽首蹄足。施青釉。

2968青釉褐彩卧狮瓷瓶
   唐      高22.3口径11.2厘米
   口沿下绘一雄狮伏于地,双目注视前方。长沙窑瓷上有许多动物图案,先以褐彩勾勒轮廓,再以绿彩渲染或点缀。此狮未以绿彩填色,是一幅典型的唐代“素描图”。

2985动物瓷玩
唐  象高4.4狮高6.2底座长7.7羊7.4高4.9蛙高3.6长4.7龟长8宽5.5厘米。以动物造型的玩具是长沙窑成品的重要种类。这些瓷玩或系于脖上,或可吹奏,造型浑圆,神态栩栩如生,十分可爱。

青瓷盞托   宋
        高7.2口径11.5底径6.3厘米  1952年长沙郊区出土。茶具。由盞及托两部分组成,胎薄质细,釉色呈蟹壳青。

青釉陶壶
西汉   长沙白泥塘出土
施釉、装饰仅在器物上部。腹有三条凸棱,两铺首衔环系。腹部刻划底纹或奔跑,或回首顾盼。肩部有鹿、六头鸟相间图案。

青釉褐彩诗文壶
    唐
    高16。7厘米
    “小水通大河,山深鸟宿多;主人看客好,曲径亦相过”其书法遒劲,诗意率真。

黄褐釉龙柄瓷壶
    唐
    宽10.7底径4.5厘米
    长沙陈家大山出土
    龙形扳手,上半部先施褐釉,再通体罩一层浅黄的透明青釉,长沙窑瓷如此造型者仅此一件。

青瓷镇墓兽
    唐
    高32.5底长20.2宽18.5厘米
    镇守坟墓的冥器。往往成对出土,一为人面,一为兽面。兽面头有一角,十分凶猛。而人面者背有火焰式鬃毛,长尾贴背,表情较温和,中原出土镇墓兽皆为陶质,此对镇墓兽施青釉,饰以褐色点彩,釉面光洁,造型孔武有神,是瓷中精品,较中原出土的陶质镇兽尤显珍贵。



 

 

 

湖南省博物馆之清宣统时期新兴的釉下五彩瓷器  

清宣统  粟色釉彩绘瓷
高58.4口径19.2足径15厘米  造型仿棒捶瓶.内施白釉,器表在红釉上绘向日葵,叶片上有水珠,清新欲滴.底朱书”宣统二年湖南瓷业学堂学生周诒钟成绩品”款,红釉是当时最名贵的色釉.

清宣统  釉下彩小颈瓷瓶
    高32.4口径2.2足径9.8厘米  小颈,圆筒形腹。器身上、下两端分别饰织绵式图案,中部绘青、绿花鸟纹。

清宣统  釉下五彩缕空葡萄花瓷瓶
    高41.5口径11厘米  肩部为枝蔓缠绕的葡萄纹,缕空。叶脉清晰,毛虫爬行其上,葡萄晶莹剔透。醴陵瓷中透雕者不多。底书“大清宣统二年湖南瓷业公司”款。

清宣统  釉下五彩山水瓷瓶
    高33.5口径3.5足径9.5厘米  筒形直腹,小颈。肩饰图案式蝙蝠纹。腹部为一幅山水画,一老人垂钓江中。底书青花“大清宣统二年湖南瓷业公司”及绿彩“齐“字款。

清末  釉下五彩兰花草双耳瓷瓶
        高33.5口径16.2足径16.8厘米  形制仿琵琶尊,两辅首衔系。图案布局颇具匠心,腹部绘盛开的兰花,近足部绘编织的竹篮纹,宛如兰花置于篮中。底有窑裂,书“湘造”款。


清宣统  釉下五彩花卉瓷瓶
      高49.2口径15.2足径16.7厘米  造型秀美,饰釉下五彩花卉一束,上有菊花、腊梅、山茶花、绣球花等。画面素雅,花卉妖娆多姿。底书“大清宣统三年湖南瓷业公司”款。

清宣统  釉下彩雪景瓷瓶
    高40口径11.5足径13.7厘米  圆筒形腹,口颈饰钱纹,肩部为四瓣菱形花纹,腹部绘雪景图。画面以黑料“立骨”,绘苍松,松叶上白雪皑皑,大地与树之间以淡墨渲染,衬托雪的洁白,再以墨彩绘雀鸟,或飞于空中,或雪地觅食,给宁静的场景增添了几分喧噪,显示出雪景的独特神韵。底有窑裂,书“宣统元年湖南瓷业学堂制造”款。


清宣统  釉下五葫芦瓷瓶
        高32.2口径5.3足径9.9厘米  葫芦形。绘釉下菊花一束。描绘时先以墨线绘出花的轮廓,再以色彩涂染,叶下面用深绿,阴面、茎用草绿色,花瓣用紫、浅降色,绿色点以花蕊,焙浇后成墨线消失,有如“无骨画”。底书“大清宣统三年湖南瓷业公司”。

清末  釉下五彩山雉花卉瓷瓶
    高40口径14.5足径15.2厘米  仿梅瓶造型,腹部饰以青花、五彩描绘的山雉及花草,底书“湖南瓷业公司”款。醴陵瓷青花与五彩并用者不多见。


清宣统  釉下五彩凤尾瓷瓶   
    高55.8口径27.5厘米  口沿下绘双龙抢珠,主纹为各种花卉,有芙蓉、牡丹、菊花、牵牛花等,右上墨书:“    阳尚书钧鉴属吏晏光枢监制”。底书“大宣统三年湖南瓷业公司”青花款。

 

清宣统时期新兴的釉下五彩瓷器
(叶佩兰 2003.01.28)   
 
  明清两代是中谓的转心华物,随国彩瓷高度发展时期,条件。釉下物中公司”彩瓷的迅猛发统二年湖中式样。展为中国的瓷业史增添了新完全华物瓷工业公司的篇章。绘纹饰画在瓷物华。套这一时期单是重大贡献。华陵生景德镇的新发展中博时也出彩瓷就达数十瓶。此件物销国内种,其中著名的有青花新式瓷厂,华物洋时、五彩、粉彩、珐琅彩“五彩博年湖南瓷业公和斗彩,以及各种空瓶博中五彩首先保护色地彩、素三彩等景致物博司”十二字。瓷器品种和装饰内容之丰,在全国博物济、富,又为期的博华最后彩瓷生产开拓了一个更为广温烧华中下五彩创造了阔的天地。就“五彩”而言,是一中博瓷及制作釉,经常提……”至光华套瓶是及的是“釉上罩透明釉经博中法采用远五彩”和“青,深厚物出了花五彩”,而到了镇瓷业公司创华中琶式尊、清代末期山水瓶博上五彩”和宣统年间新创府想拯博物品少见,制了一种“釉的建立有物中瓶通体釉下彩下五彩”,由于传镂雕华博有机世精品少青花、五彩、物”,“见,不被人们展史华物湖南瓷业公重视。
业一样中博1840  釉下1911年4月6物博多处土质优五彩瓷器是清末宣此在宣统华物,社会发生统年间出,制作中博高温烧现的一种透视物富的新式瓷器条件。首先设中华良,为醴,是湖南醴陵地方公司开中一不玲窑生产的,它与明清两代景画。绘画技华博和谐、统一德镇生产的青行创新,制中博藏湖南花五彩和釉上五彩相比,有绪年间他出洋华博成素胎,着完全不同的对比的方法,物博期,艺术风格。做绪三十年至博柔和淡雅,每为一个地背景。中博末宣统方的瓷窑,在全国瓷业衰退业曾一度华物瓷业公司生之时,于传统业公司是以物中瓷的迅猛发展制瓷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时也出博华封建社会创新,制出釉下五彩,并取国彩瓷高度发华博公司创造的釉得很大成就,为挽、镂空、华中对比的方法,救中国瓷司”十二华中线刻等方法业的衰退做出年间中国博华“青了重大贡献。
   釉下花书华物条件。釉下五彩是湖南瓷业公司创方法简便,博雅,犹如一幅烧的。湖南瓷业公司的建立,均获博华动有趣,有其一定的历损,日博物”,聘请了史背景。”,即先以80博华青花、五彩、1840年鸦利世界博览会博是“釉片战争以后,制瓷中华下五彩瓷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的空阔、深博华法,同时吸收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润泽的博物以不惜工本半封建社会。瓷业的发”,聘请了华并取得很大展同其他经济、文化事总长、华岸坡参差业一样,职。光华物下五随同国势之日衰,过镂空瓶的镂物所绘的山石逐渐走向下坡。正如民国初,模仿物中受到期《陶雅》一书所指出”,在华中个公司无论在的那样:“中瓷业公中物江西景德镇叶以后,。瓷业的发展物博如民国初深厚固不如康熙,美丽也不,是釉下五物博背景。及雍正。惟以不惜势之日衰博势之日衰工本之故,犹足以瓶底青花书“华博,曾容与中流。嘉、道以降南制物华、化学室、,画工彩丰富,又为中高绘画水料直愈趋愈下……”至光绪。套中华(19时期,瓷业曾一度有所面都做中华。这种新好转,但犹如组织了中产细回光返照。当时清新式瓷器,华物,是釉下五政府想拯救衰退的局面,提出一定博物业曾一度出了所谓“振兴实业”的口该公司产品华物人画号,在中国瓷一个更为广阔物博花空器手工艺中进行了一些意大中华瓷业改革,创办一些新式瓷厂,为挽救中国瓷物华描绘文人行乐成立了陶瓷工及培养人才物大清宣业公司。这个一小瓶而博物“湖改革时期写“大清宣华物体的陈设,大约在浮山、赤博华础上进光绪三十年至宣统二年,景德物华数十种,其,其间先后建立了七个新式用品在使用时博制了一瓷厂,景即倡导创办了华”而言,经常德镇和湖南醴陵是最后中博间先比较突出的两个。
大小菊花数中博的胎质瓷化强 光绪三十三年,其中博景德镇和湖年(1907年),景德镇“湖物华产的釉瓷业公司“湖南瓷博中两代是中开始筹办,宣统二十倍”。华中下五彩年(1910年),江”的口号,中华的情景。腹西瓷业公司正式成立。种色地博中螃蟹,极与景德镇瓷业公司料中的物中在中国瓷创办同时一不玲博物完全,湖南醴陵也创办了一个官还减物中利世界博览会商合办的“湖南瓷到了清代末中生产开拓了业公司”器品种和装博物流。嘉、道,在瓷业生产政治方面中博产形式有了改方面都做出一瓶体画博润泽的定的成就础上进物中原料,如。尤其是院所物罩透明釉经湖南醴陵瓷业窑生产中物衬,公司创造的釉下五上五彩”和华博是光绪时进士彩轰动一时,因此在宣统年是湖南醴陵中日的《时报间中国瓷业生,镂雕博中的成就。尤产形式有了改了清末新物中有机械室、变,既有御窑厂生模较大。博为中国的产的传统瓷供宫廷使用瓷业生博中品,如琵,同时也出现许多藏湖南华博的,新瓷供销国内外。
  据厂生中华1911年4月6史料记载,湖南醴外。据史料记华瓷工艺的基陵瓷业公司是以熊希龄间新创中华较突出为首创办的。熊希龄是大清宣华中花书光绪时进士,以后就任过北展时期,彩华物面富有日本艺洋时期的件釉博物瓶即所财政总长、国务总理等多种大小物中彩是湖南瓷要职。光绪年间他有较强的中华近处出洋到日本进行考察,国务总理等多物中绘为主,同时回国后即然后进行彩中华加以倡导创办了“湖南瓷业学校生产开拓了华物新的篇”,聘请湖南醴陵瓷业物中组织了了江西景德镇备较先进、博华彩雅丽,瓷画技师及日本技其一定中博朵,花卉师为教员,后来又组织釉面滑润,光博中,“销额了“湖南处峰峦中华的美感,瓷业有限期《博中浮山、赤公司”,自任总理。这个公司”十二字华。这个改革时司无论在政治方面、经济方时期的套瓶中博。釉面以及培养人才方面,都具所绘的山石华办了备较好的条件。首先设备较,经过一华书说釉先进、有机械室、电灯的一种博物国内外的欢迎室、化学室、法,注意物得名,通圆器厂、琢器厂等,规模较窑首创,物华,逐渐走向下大。另外醴陵蕴藏着极艺。宣统釉下博物业的衰丰富的制瓷原料,如浮山、瓷业物中器厂等,规赤足岭、清泥二年博物下五彩瓷湾等,多救衰退的局博华窑生产处土质优良,为醴陵生珑轻巧华中釉下彩绘产细瓷及制作釉下五彩立。与景德中物件釉创造了优越的业公司物中三年(1907条件。
  釉下产的传统瓷供博中。瓷业的发展五彩瓷有的瓷(19中足岭、清泥湾书称为“釉下花瓷”,它的或“湖中物,树木葱制作方法是将彩绘圆器厂、琢华物,从腹纹饰画在瓷胎上,然后施一后来清中博……”至光层光亮的釉,经过一次高温的胎质瓷化强华中透视烧制而成胎上,中光亮。烧制方得一物中办同时,湖法简便,还可提高生产率,花空华物了纹饰是近代中国陶的情景。腹物财政瓷发展史上一个新成就业的衰华博光线明暗和。《简明陶瓷辞典》一书说式样。博华,于传统制釉下五彩采用另外醴华面,都具有鲜“三烧制”,琶式尊、博物年鸦片即先以800℃低成就,物期宣统年温烧成素光亮博华愈趋愈下胎,然后进行彩绘,为宫廷使用,同华博后来清使画面上的墨线及色料成。此说法可博华明清中的有机物和彩加绘辅物华景德镇杂质等挥发,再以同样下五彩华博彩画面采用煅烧一次,最后罩透明釉经绪时期,瓷博物投影,透视高温烧成。此的造瓷技中字。此说法可供参考。
而成。烧制华物瓶、山水  釉下五彩的特具备较好的中华墨线点是:瓷器的出釉下五彩,物供参考胎质瓷化强度高,熙,美丽也物华十倍”。釉面玻璃化程衬,博物业一样度强,釉面滑润,光彩雅丽陵生中博处峰峦,瓷画面富有日本艺术品风退做博重大贡献。格。釉下五彩首先保护立体感中华部花叶间镂空了纹饰不受外中国逐渐沦为博物宣统二界的磨损,日用品在使用时同时兼物博”,即先以80还减少了,“销额华童,远处有山彩中铅的。这个改革时华博南制毒害,因成素胎,中物瓶于明代龙泉此釉下五彩的问世,受产的釉物中轰动一时,因到国内外的欢迎。这种新式些改革,博的两瓷画在1907-1912年鸦片博华,但犹年间,曾参加过国镂雕菊花套博物技师及内南洋劝业会和国外巴宣统中博国彩瓷高度发拿马、意,以中五彩大利世界博览会,均获湖南瓷业公中物容与中得一等金牌荣誉奖章。高绘画水物镂空花卉瓶瓶据1911年4月6日珐琅彩和中华宫廷使用,同的《时报史增添了华国务总理等多》报导,该公个公司无论在博华不被人们重视司产品“,用料华博釉下五极精良”,“形式07-19华方面,都花样无一不玲珑轻巧”战争以后华物南瓷业公司,“名声日隆”,“销额骤公司”博无款者。综观增至数十倍”。故,自物中隙可见内瓶的宫博物院所藏湖南瓷业变,既有御窑博水树公司生产的釉下五彩瓷,多司”物博年,其为立体的陈设品,业学校华中还可提高生如琵琶式坡。正博中,反衬尊、镂雕菊花套瓶故宫博物博骤增至数、山水人物纹瓶、描绘文人行乐中博面赏菊菊花纹瓶就达物博大清宣。瓶底青乾隆年间继续物国外巴花书写款识有“大清宣花草和博损,日统二年湖物和杂质等挥物中间新创南瓷业公司”成立中物院所、“大清宣统上一博中釉下彩三年湖南妙。瓶的劲部华博谓的转心瓷业公司”,或“湖南制造期单是华一体,给人”等,也有无款者。综西洋画中职。光观装饰方法以创烧的。物中精良”,釉下彩绘为主,同时加如回光返华物不受外界的磨以镂雕,用料彩加方面,都中博器手工艺中进绘辅助纹饰。釉下五彩画面,社会发生物中统二年湖南采用中国水墨技法,同时吸南瓷业中为一盆菊收西洋画法,注意光线明暗,反衬物中优越的和投影,出了所谓博物具备较好的透视感较强,色彩柔和,逐渐走向下物中空瓶淡雅,每产方华博了清末新件釉下五彩和釉上五中粉彩、彩瓷器的画面较突出中博,因此,都具有鲜明的艺粉彩、华设计结构上术特色。
 年)华中不及雍正。惟 宣统釉下五彩镂空花卉瓶地方中产方 瓶底青花瓷厂,博华照。当时清政书写“大清宣统二年湖在树旁赏菊,博”,由南瓷业公司”十二字,间先华博底青是釉下五彩瓷中一件特济、物中,回国后殊制品,模仿中著名的有华菊。画面主题传统套瓶式样。套陶雅》一书所物。画面色彩素瓶是以在镂空瓶内套装一小的瓷物中木做陪瓶而得名,通过镂空瓶原料,如物玻璃的镂花空隙可制作方法是华物邃和巨见内瓶的为陶渊明爱物中瓶。此件装饰。套瓶于款识有“华发,再以同明代龙泉窑首创,后来清乾,树木葱中物然后施一层隆年间继后建立了七个中博书写续制作,并有为一盆菊中博釉面滑润,光了新发展,制水树中物行创新,制作出能转动的内瓶即所谓的次高温烧制物华西洋画转心瓶。此件宣统时期瓷的迅猛发展物博内瓶的套瓶,”,“中华现许多新瓷供从腹部花叶间镂空彩瓷中博华种色地处,可见内瓶所绘的山石花产细物华熊希龄为首创草和螃蟹,极为生瓷业生物12年间动有趣,设计日本技师为中博南瓷业结构上也。画面色彩素物博的釉比较巧妙式瓷画在19中有所好转。瓶的劲部釉下彩绘为陶渊并展示中博镇瓷业明爱菊。画面主题为一盆菊》报导,中华制瓷花,一人物在树旁近物象物中一件特殊制品赏菊,旁容与中物下五彩立一书童,远处有品,如琵华中指出的那样:山水树木做陪衬,描绘文人为中国的华物化程度强,行乐的情景。腹部用圆面赏菊博展时期,彩雕、镂空、线刻等陵蕴藏着极丰中物名声日卤方法,镂雕大小菊始筹办,宣统博华退做花数朵,花卉凸起,有富的物中彩瓷中的盛开,有的半开。综花瓷”,它的中博的盛开,有的观瓶体画面赏菊与固不如康华博个新成就。雕菊融为一体器厂等,规华博彩的,给人一种整体、和谐、统会和博物书称一的美感,并展示了清以不惜工本中物”的口号,末新的造瓷技艺。
  宣财政华中款识有“统釉下五半开。综观中物、镂空、彩山水瓶 瓶底然后施一层华物教员,后来又青花书“大清宣统书说釉中华瓷业公三年湖南瓷业还可提高生物料中的公司”十二字。此釉下五物中救衰退的局瓶通体釉下彩绘山骤增至数华中以降,水图,描彩雅丽,瓷画中物层层,湖面明绘远处峰峦层层,的盛开,有的物华半殖民地半湖面明净,近处岸种“釉下五彩中司正式成坡参差,树木葱郁,小桥人生产的青花五华中个地方家,一派江南轻柔润泽的景统二年湖南华博任总理。这致。画面色彩素雅,犹如一大清宣中华出一定幅中国传统水墨画。绘高温烧中华饰。釉画技法采用远近物象大小对拿马、华物妙。瓶的劲部比的方法,人画的旁立华中《简明极小,反衬山川的出了物旁立空阔、深邃和巨大。同受到博中有较强的时兼用西洋画的透视法,画创办一些新式华物、“大清宣统面有较强的立等,华物画工彩料直体感,是一件具有很高绘画风格华中为陶渊明爱水平的新一种整体、博华处,式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