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枸杞菜种植技术:公选考试,公开选拔党政领导考试教材之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54:51

第三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复习提示及命题预测

2004年新大纲增加了本章内容,这是新大纲的最大变化之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前各级领导干部政治学习的重.点,肯定会成为各地考试命题的热.毅,不仅会以选择题、判断题等题型考查,而且常常会结合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一些最新讲话,出一些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让考生就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作出阐述和分析,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考生应结合平时的政治学习,全面深入地复习好本章内容。

本章知识结构图

知识点详述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方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在科学分析我们党所处历史方位变化的基础上,着眼于新形势下如何走在时代前列,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领导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提出来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21世纪,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解决党的建设两大历史性课题,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战斗力和创造力的行动指南。

二、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的基本经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在8。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了正确道路;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全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锻造了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立起巩固的国防;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8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

(1)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2)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总结80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作了系统的总结,概括胜十条基本经验: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3)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6)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7)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8)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9)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10)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四、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要求我们“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三个规律”认识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对“三个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1)“三个代表”从根本上说明了我们党执政的基础、执政的法源、执政的内容、执政的任务和执政的要求。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深化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执政中遇到的各种新课题,使党的执政水平有新的更大的提高。

(2)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不断地进行探索,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人了新的境界。在新世纪、新阶段,只有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水平,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的成绩。

(3)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都是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之上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在一个更大的时空范围中起作用的,具有更为鲜明突出的普遍J胜、深刻性和长期性。它决定着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也决定着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盛衰兴亡。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根本上就在于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规律。面向未来,人类社会还有大量的、各个不同层次的规律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和研究。人类对于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和认识是没有尽头的。我们党要提高执政水平,领导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从根本上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坚持不懈地探索规律,认识规律,按规律的要求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实践的产物,是全党不懈探索的结果,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最重要的基础。全国人民、全党同志、党中央领导集体都在不同的程度上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作出了贡献。很多重要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都来自于群众,来自于实践,来自于全党的探索和思考,也包括来自于广大理论工作者的科学研究。正是集中了全党的智慧,集中了全党全国人民在实践中不懈探索的理论成果,才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同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站在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的高度,敏锐地把握国际国内局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进一步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胡锦涛同志的“七一”讲话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的关系:

(l)“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正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与发展结合起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所以,胡锦涛同志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从党的建设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联系起来,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因此,不仅对党的建设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党和国家的所有工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是十六大作出的历史性决定,也是十六大的历史性贡献。

十六大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论断,突出了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将要起长期的全局的指导作用。党的指导思想的长期性同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即实现共产主义的长期性是两位一体的。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追求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但是这个理想和目标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我们几代人、一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十六大作出的这个论断,有助于引导全党同志既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党的领导下,满怀信心地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意味着在我们党的旗帜上,继写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又写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表明我们党实现了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这样,我们党便获得了面向新世纪,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的新的强大理论武器。在当代中国,在新的世纪,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是指引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旗帜。

四、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个代表”要求提出以后,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l)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

我们党的一切活动、一切事业,甚至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都在于“三个代表”。什么时候坚持并做到了“三个代表”,我们党就兴旺发达,就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经得起任何风浪的冲击。新的世纪,我们面临着复杂的形势,既有难得的机遇,又有尖锐的挑战。党要固本强基,就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当好“三个代表”,在不断解决新课题、完成新任务中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2)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

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赋予的。我们党能够执政、并且能够执好政的基础,从根本上来说,就在于能够坚持“三个代表”。在新世纪,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任务更加艰巨,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更多、更复杂。只有坚持“三个代表”,当好“三个代表”,才能始终用好人民赋予的执政权力,无愧于历史赋予的执政地位;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3)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

我们党能够始终从根本上促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中国文化的进步,切切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这是我们党全部力量的源泉所在,也是我们党不断成功和发展的奥秘所在。在新世纪,我们要继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当好“三个代表”,把我们党的根牢牢扎在人民群众之中,扎在社会发展的本质之中,扎在时代进步的要求之中。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l)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党为人民谋利益的手段。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来逐步改善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发展状况的物质基础,因此,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便需要围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中心来展开,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手段。

(2)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敏锐地把握我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3)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不断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全党同志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和自觉性。

二、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按照江泽民的阐述,我们可以把“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归结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性”、“世界性”、“大众性”和“先进性”相统一的,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文化。

三、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四、“三个代表”的内在联系

“三个代表”之间是一个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每一个“代表”都不是孤立的。

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居于基础地位。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没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就没有相应的先进文化。就没有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就不能得到满足,人民群众利益就不能实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首要的是做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决定的,是由我们党的性质、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非常重要。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社会文化必然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同时通过经济基础对生产力产生巨大反作用。在当代中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从而不断地创造和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使社会全面进步,就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能更好地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到巨大促进作用,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样的先进文化,必然是和先进的生产力相联系的,也是和人民的利益相联系的。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脚点。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又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也必然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同时,只有真正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与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全党同志一定要坚持把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统一于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系统的科学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全面体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重要的创新,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因此,中共中央关于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强调指出:"‘兰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一、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面对世界范围内油趋激烈的竞争,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就能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落实,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

那么,应当如何去实践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呢:一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世界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二是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发展。三是发展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要集中集团公司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我们在整个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都必须牢牢把握和坚持的一个重要方针。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没有改革,就不可能超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顺利前进;没有发展,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不可能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没有稳定,改革和发展都无从进行。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三者关系,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才能够保持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富裕幸福。

三、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创举

党的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和基本框架。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和框架,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全面推进农村、国有企业、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外汇、投资、价格、社会保障、住房、科技、教育等各方面体制的改革,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健全和完善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建设。改革坚持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经过10多年的努力,顺利地突破了许多难关,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后劲也正在日益明显地显现出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重大进展,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四、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六大在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要把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五、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特别是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要求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人悬殊。实效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人。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人,取缔非法收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人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口同时,还强调要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六、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党的十六大报告特别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这一重大政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1)把四个“尊重”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这是十六大报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四个尊重”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保持旺盛生机和持久活力的重大理论和战略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道路的重大理论和战略问题,必须引起全党同志的高度重视,必须提高全党同志对这一重大理论命题和实践命题的认识。

(2)“四个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劳动。我们必须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更好地在全社会普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新形态、新特点的认识,克服和纠正种种在劳动问题上的不正确的认识,树立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观,制定适合今天实践需要的劳动政策的重大任务和时代课题。

(3)尊重劳动必然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不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是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也是劳动者。”他向全党全社会发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江泽民同志也一再提醒全党全社会注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提倡创新精神,提倡尊重、爱护、吸引、用好、留住各类人才。学习这些重要思想,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4)倡导“四个尊重”,就是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和国家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这其中就包括调动一切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积极因素,发挥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倡导各种新型劳动组合和劳动关系,从而使全社会、全民族的各种劳动形态、各类劳动者、各种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创造性都得到广泛而充分的发挥。要通过制度和体制约束,在全社会形成一个支持人干事业、鼓励人干事业,保护人干事业的社会氛围,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十六大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的新世纪新阶段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部署。按照十六大精神,对外开放要有新局面,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就是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人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l)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我们要以加人世贸组织为契机,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更加扎实的工作,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把优化资源配置扩展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效益,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继续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我国由贸易大国成长为贸易强国。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存在不小差距。加人世贸组织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是一项重要任务。要加快培育我国现代服务业,提高竞争力,促进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3)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开放20多年来,我国利用外资虽然取得明显成绩,但仍有不少问题和限制因素,如法规体系不健全,政策缺乏透明度,市场准入限制多,对外商投资有不少非国民待遇的做法,利用外交方式不够灵活多样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全面修改有关法规中与世贸组织规则不相适应的内容,对外商投资普遍实行国民待遇,取消或逐步减少产业、地域和持股比例等各方面限制,改革审批制度,增加法规和政策透明度等,从而为扩大利用外资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我国金融、贸易、旅游等服务领域正在逐步向外资开放,成为对外资极具吸引力的巨大市场。要积极探索通过收购、兼并和投资基金、证券投资等多种方式利用中长期国外资金,更多地吸引外商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西部开发方面的投资,选择更多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国有大企业到国际证券市场上市,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和方式。鼓励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来华投资兴办现代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我国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工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要努力把利用外资同提升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同开发西部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现代管理经验和各类专业人才结合起来,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结合起来。在“引进来”的同时,还要更积极地“走出去”,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开发国内短缺资源,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较强实力的我们自己的跨国企业和企业集团。

(4)深化外经贸体制改革,健全涉外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我国国情的外经贸管理体制。要加快外经贸企业改革,实行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增强外经贸企业活力和竞争能力。继续积极参与国际间经贸合作组织活动,并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利用双边和多边机制,发展经贸关系,加强互利合作,维护国家权益。加快建立和完善经济安全保障体系,特别是涉外经济预警系统,规范和加强商品进口管理机制,建立国家战略资源储备体系。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既要敢于和善于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加快发展;又要对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不利影响有足够认识,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加强防范,灵活应对,增强抵御冲击和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更好地发展壮大自己。

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使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病重和保障。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保证。

(l)从根本上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民主作为目的,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价值目标;民主作为手段,是有效配置社会资源特别是政治资源,充分调动广大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管理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方式。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本质在政治上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和价值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十六大根据我国国情,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规划和部署,特别强调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并对此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这既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标志,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特别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自我完善,必然会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随着我国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人,政治领域许多问题,都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形成制约。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与创新,要求政治体制与之相适应;另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需要政治体制的改革来基因和发展。这两个方面都迫切要求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治体制。继续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已经成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民主是大多数人享受的民主,是高于资本主义民主的新型民主。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是适合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在此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求我们借鉴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在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的同时,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民主的各种实现形式,包括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新形式,规范和完善党同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关系,加强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和自治制度,创造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具体形式,扩大人民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民主要求,完善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相适应、适合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使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民主原则,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主实践。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是适应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是对我国企业的严峻挑战,更是对我国政府机关以及立法、行政和司法体制的严峻挑战。我们对于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的承诺。进一步清理现行与国际贸易规则相抵触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和完善市场准人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质检、环保、安全等方面技术标准的法律法规,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归根到底是大力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伟大实践。

九、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江泽民同志在2002年“5·31”讲话和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我们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凭证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不坚持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把握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方向。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就要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是一致的。如果不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就不能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没有法律,不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民主就不可能实现,党的领导就会处于随意状态。所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党的十六大指出,党的环境和地位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把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作为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强调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党要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要正确处理和规范党与政权机关和人民团体的关系。党委要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抓好大事,同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并对他们进行监督;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职能,依法行政;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更好地成为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把党的执政方式进一步建立在法治的轨道上,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结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改进党的领导。把“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作为党委集体决策的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十一、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在2001年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以德治国”的概念,要求我们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要求,对整个社会结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辩证关系、对法制与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作用,作了全面的分析和定位。法制,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强制力量保证实施、用以调节人们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体系。而道德,也是一种规范体系。但它是基于对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光荣与耻辱等一系列价值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的一种规范体系。法制与道德,不能混淆和相互取代,但是也不能割裂和相互对立。法律规范必须有道德基础,建立在一定的价值标准之上;而道德规范,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能提升为法律制度,以强化其规范的力度。法制是硬约束,道德是软约束。许多社会领域,既需要有硬约束,也需要有软约束。硬约束用外部的强制力量规范行为,而软约束则侧重于解决人的思想观念问题。法律和道德共同调整,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还有一些领域,不适于用法制的办法来调整,或者,法制不可能去加以调整,这时候,就需要道德去解决问题。如果没有道德发挥作用,就会出现规范的真空,造成社会秩序和人们思想的混乱。因此,既要坚持依法治国,也要坚持以德治国。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偏废。

十二、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学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领导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

要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提高高新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适应世界军事变革的趋势,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加强质量建设。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位。深入开展科技练兵,加强军队院校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创新和发展军事理论。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要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军的特点和规律,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项改革。优化军队的编成和结构,调整和完善政策制度。坚持从严治军,健全军事法规体系,提高依法治军的水平。坚持勤俭建军,建立和完善三军一体、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联勤保障体制。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坚持寓军于民,建立健全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建设,发展高新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武装警察部队要加强全面建设,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十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社,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世界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

因此,在国标事务中,我们必须继续高举两面旗帜,一面是和平的旗帜,一面是发展的旗帜。高举这两面旗帜,顺乎民心、合乎情理。举这样的旗帜,就得人心;丢这样的旗帜,就失人心。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十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把新时期党的建设称之为“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六大强调,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深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深人开展反腐败斗争。

十五、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党的十六大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鲜活力。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两个变化,党的建设遇到了许多新的课题。党要适应时代变化,就必须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党顺应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坚持与时俱进,永葆先进性的关键所在。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党必须自觉地适应这些变化,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改进党的建设。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只有改进党的建设,才能更好地加强党的建设。这些年我们党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上,尽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但有些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因此,我们必须增强执政意识和忧患意识,在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的同时,以改革的精神改善党的领导、改进党的建设。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同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的关系,保证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职能作用。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不断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要改革和完善党的组织设置、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的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十六、党的建设的总方针

党的十六大指出:“总结党八十多年来的历史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就是党的建设的总方针。

1997年,党的十五大完整地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目标,这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十七、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正确理解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需要注意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1)由于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联系人民群众的广泛性,我们党从来就不仅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同时也代表中国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最大多数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我们党立党建党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党的力量源泉。

(2)在执政的条件下,党更应当始终代表全社会全民族的利益。我们党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党所代表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都空前增强和扩大了。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党的一切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所有工作,更应当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考虑并调动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能不能坚持做到这一点,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

(3)对我们党来说,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同全社会全民族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前者是出发点和归宿,后者是途径与手段,归根到底它们是两位一体的。因此,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4)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充分发挥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这既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又是一门很高的领导艺术。

第五节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十六大报告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根本要求,这就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三句话”,以简练的语言,科学概括了“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为我们正确把握“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一、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揭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我们党的理论和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党要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三个代表”,就必须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从这个意义上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又是指导党的工作、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武器,同时还是检验党的工作、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标准。因此,只有紧紧抓住与时俱进这个关键,才能深刻理解“三个代表”、自觉当好“三个代表”、坚定维护“三个代表”。再深一层看,与时俱进既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是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理论品质。把与时俱进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联系起来,使我们进一步懂得:只有与时俱进、不懈奋进,才能不断解放思想、始终实事求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又可以说,体现与时俱进的理论,才能万古长青;坚持与时俱进的政党,才能永葆青春;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才能生生不息;开拓与时俱进的事业,才能欣欣向荣。

二、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谛和精髓。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着眼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坚持党的先进性,从来就是党能不能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据,从来就是党能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一个政党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可以拥有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条件,但归根到底靠的是党本身的理论和实践的先进性。如果党失去了自身的先进性,不论你叫什么名称,也不论你拥有何等强大的手段,终归站不住,终归要失败。先进性不是一成不变和一劳永逸的。一个政党,特别是像我们这样一个有着80多年历史的大党,要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始终保持先进性,并非易事。这里的关键在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我们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首先就在于它是一种先进的执政理念,着重回答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什么是党的先进性、如何才能坚持这种先进性的问题,为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先进性,开幕词了新视野和思路。它告诉我们:先有“先进”,后有“代表”,才能“代表”;只要“先进”,就能“代表”。在新世纪、新阶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面前,党的先进性、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的内容、标准应当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如果不同先进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相联系,不同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联系,党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党的执政地位也就无从巩固。

三、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求党的全终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警示和告诫全党: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以权谋私、与民争利;最容易掉过去民心的行为是搞所谓“既得利益集团”,以至腐败堕落。不从根本上解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问题,就会影响民心向背,影响政权性质,危及执政地位,就有人亡政息的危险。

四、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是对与时俱进精神状态的科学表述和精辟概括。体现时代性,是与时俱进的最鲜明的标志;把握规律性,是与时俱进的最本质的要求;富于创造性,是与时俱进最生动的体现。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们党就能不断增强先进性,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党的队伍就能不断增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党的各项工作就能不断增强创造力;党的各级组织就能不断提高凝聚力、战斗力;党就能始终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领导核心。

为什么要强调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了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这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加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二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经验层出不穷。要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开创党和国家工作的新局面,全党同志必须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劲头,这对于我们党更好地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对于我们拓展发展的新思路,实现改革新突破,创造开放的新局面,采取各项工作的新举措,推动我国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再上一个新台阶,是至关重要的。

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最重要的是坚持理论上的与时俱进。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根据发展变化的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五、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是党中央为实现十六大确定的历史任务,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而采取的重大举措。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七一”讲话中要求全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的实践,并努力在实践中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做到三个结合:

(1)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定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要密切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要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抓紧研究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抓紧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迫切问题,抓紧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体现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行动中去,成为推动事业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

(2)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也是指导我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武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要对事也要对人。对事,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工作、推动社会实践。对人,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头脑、指导自我修养。要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加强道德品质修养,牢记“两个务必”,真正做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寓改造主观世界于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用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效来推进客观世界的改造。

(3)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保证,一定要倍加珍惜。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风险,都要坚定不移地作为行动指南。同时,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回答,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我们推动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又是我们深化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自觉做到“三个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讲。

标准化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B.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C.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D.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2.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艺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问题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

3.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 )。

A.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B.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D.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4.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 )。

A.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B.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D.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5.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为我们( )。

A.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B.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D.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6.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 )。

A.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B.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D.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7.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 )。

A.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B.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C.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D.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8.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 )。

A.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B.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C,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D.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9.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 )。

A.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B.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C.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D.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10.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 )。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

C.共产主义的宏伟蓝图

D.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二、多项选择题

1.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 )。

A.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 B.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

C.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D.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E.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2.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 )。

A,重要方针 B.立党之本 C.执政之基 D.力量之源 E.根本原则

3.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 )。

A.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C.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D.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

E.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最新成果

4.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 )。

A.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B.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C.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D.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E.在理论的自觉性和实践的主动性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5.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A.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

B.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C.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D.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E.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6.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表现在:( )。

A.既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赋予它们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

B.既鲜明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又为在锲而不舍的努力中不断朝着实现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和最终目标胜利前进指明了现实途径

C.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D.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不从书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刻总结实践创造的新鲜经验并上升到理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卓有成效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E.既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又不断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

7.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全面把握( )。

A.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特征

B.它在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的特征

C.它在继承前人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的特征

D.它的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特征

E.它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的特征

8.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E.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9.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的基础是( )。

A.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B.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

C.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

D.集中全党智慧

E.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

10.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意义,表现在:( )。

A.表明我们党在理论的自觉性和实践的主动性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B.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C.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

D.有力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仍然是我们正确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锐利思想武器

E.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新政策

11.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以兴国为己任、以富民为目标,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经过长时期的努力,不断( )。

A.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 B.使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C.使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E.向党的最终目标前进

12.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不断

A.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坚持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E.代表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3.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强调( )。

A.实践没有止境 B.创新也没有止境

C.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 D,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把握规律性

E.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富于创造性

14.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征程中,我们将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是( )。

A.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

B.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社会主要矛盾

C.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D.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正确应对世界经济的机遇和挑战

E.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文化发展的阶段,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文化发展问题

15.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经过不懈努力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是: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 )。

A.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把创新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E.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16.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真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 )。

A.心里装着群众 B.用实际行动感动群众

C.工作依靠群众 D.一切为了群众 E.凡事想着群众

17.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 )。

A.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B.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C.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武器

D.建国立国的政治基础

E.指引全党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指导思想

18.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 )。

A.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

B.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

C.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D,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去

E.经济发展的战略和策略中去

19.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务必在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两方面都取得新的成效。为此,要注重做到( )。

A.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

B.坚持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C.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

D.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

E.坚持一般和特殊相结合

20,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 )。

A.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B.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C.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D.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E.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问答题

1.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2.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3.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4.为什么说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6.为什么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7.为什么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8.试述党的建设与党的政治路线的关系。

9.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B 5.C 6.D 7.A 8.B 9.C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ACE 2.BCD 3.ABC 4.ABCDE 5.ABCD

6.ABCD 7.AC 8.ACD 9.ABCDE 10.ABCD

11.ABCDE 12.ABC 13.ABCDE 14.ABC 15.ABCDE

16.ACDE 17.AB 18.ABC 19.ACD 20.ABCDE

三、问答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