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的批发价格:第四十九章 为什么总想要回报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1 01:56:16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译文】圣人常常没有私心,他是以老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假如是善良的人,我是善良地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亦是善良地对待他;这样的规律就是善良的。假如是守信的人,我是守信地对待他;不守信的人,我也是很信任地对待他;这样的规律就是信任。圣人之在天下,收缩着自己,为了天下而归向浑朴之心,老百姓的视听都集中在圣人身上,圣人把他们当成应该养育的婴孩。

【说明】本章亦是紧接上一章而言,圣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因此而没有私心,他是以老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的,老百姓想什么,圣人也就想什么,善待和信任所有的人。这与孔子的“爱人”其实就是一回事。《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所谓“爱人”,就是尽自己的可能去爱护一切人。我们经常谈到伟大的母爱,一个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那个爱是深藏在她的心中的,没有人知道,她也不需要别人知道她的这种爱。所以,圣人、君子对人民之爱,也应该是这种伟大的母爱。这与佛教的“大慈悲心”亦是同理。与“上帝与我同在”也是一个道理。

那么老子为什么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呢?因为天和地没有说,啊,我这里条件很好,快来吧!也没有说,我不愿意你来,因为你会对我们构成威胁!万物在这个世界里出生、成长,完全是自由的,只不过要遵循这个宇宙最根本的原理和法则,即:生、老、病、死。因此,天和地对万物对人类没有什么仁爱不仁爱的思想,人类要生要灭,全在于人类自己。如果人类执意要破坏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天和地也不会阻拦。圣人的仁爱也不会表现在对某人的出生和死亡上,因为他知道这个宇宙的这一切,洞察并能理解这一切,知道万物生命的全过程,所以他不会对某个具体的人表示出仁爱。此生彼死,彼生此死,生生死死,生死流转,皆是人类的必然,因而圣人只会对全人类、对万物的存在表示出他的仁爱和信任。遵循这些善良和信任的规律,也就是圣人、君子的人生最高境界。

假如是善良的人,我是善良地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亦是善良地对待他;这样的规律就是善良的。假如是守信的人,我是守信地对待他;不守信的人,我也是很信任地对待他;这样的规律就是信任。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君子之所以是君子,就在于他们突破了人与人之间的“对等原则”。不是以怨报怨,以仇恨对待仇恨,而是以德报怨,以直报怨,以公平正直的行为来对待怨恨和恩德。这样的规律才是正确的!

圣人之在天下,收缩着自己,这与上一章所说的“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亦是同理。损,减少,也就是收缩,收缩自己,也就是为了天下而归向浑朴之心。

老百姓的视听都集中在圣人身上,圣人把他们当成应该养育的婴孩。这句话很明显的表明了圣人就是以“母爱”来对待所有老百姓的。而“母爱”,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是不求回报的。

所以老子提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就是提倡人们效法天地和圣人,少说点、少来点计算。我生育养育帮助了你,就要计算一下划得来划不来?那么天和地生育养育了人类和万物,人类应该怎样来回报天和地的恩德呢?如果人类不回报,又怎么对得起天和地呢?母亲生育和养育了儿女,是否也计算过划得来划不来呢?然而天和地并没有要求人类和万物的回报,母亲也没有要求儿女们必须回报,至于儿女们是否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全在于他们是否懂得人的规律,成长的规律,以及是否懂得人的责任及义务。那么我们在做事时,为什么总想要别人的回报呢?如果懂得规律的人,自然会知道回报,因为回报后会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而不懂得规律的人,也就不知道回报,不回报,从此也就得不到关爱和帮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