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原浆7天和28天:儒释道三教的矛盾与融合(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37:02
关于[儒释道三教的矛盾与融合(下)]的字幕:
  • 我们刚才讲,由于统治者的爱好,统治者站在自己的利益、立场,他对某些教有所偏袒、有所压抑,但是总起来讲,正是因为儒释道三教都能够互相的吸取长处,
  • 吐故纳新,儒释道三教的矛盾与融和所以儒释道虽然是之间有矛盾,但是终归能够融和、融洽、和睦,形成中国独特的民族精神。
  •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些人物,也产生了许多对于社会的改革的要求,对社会的改革要求当然是想进入到一个美满的,达到一个美满的人生目的,达到一个美满的社会目的,这是在中国古代,从孔子时代起,
  • 散见于各种儒家经典上面都有,都有这样一个。中国从统治者这个角度来讲,唐朝 儒释道三家鼎立 融洽和睦唐朝是儒释道三家鼎立的时代,也是三家都融和的时代,
  • 融洽和睦的时代。唐以后,统治者到了元朝的时候,元朝 崇道抑儒元朝的统治者不是太喜欢儒家,而且把儒家贬的太低,他把人分成好多等,
  • 儒家的知识分子他称为九儒十丐,比乞丐高一等是第九等,乞丐还是十等,他是九等,儒家。元朝的统治者对于道家,他认为道家是土生土长的,他还是要利用的,
  • 因为道教和中国的老百姓、人民发生了比较密切的关系,他为了稳固他自己的江山,稳固他的统治,所以对道家还是要拉拢的、利用的。张天师,住在龙虎山的张天师,他后来封他为正一教主,
  • 统率南方的许多的中、小道教的派别,由江西龙虎山张天师来统一,成为正一教主。北方就是邱长春,因为邱长春和成吉思汗是有过关系,而且对成吉思汗提出了很宝贵的建议,
  • 因为这个关系,所以对邱长春这一派,道教的这一派,(这一派称为全真派)也很尊重,全真派的邱长春一直后来就住在今天的白云观。他死了之后也埋在那里,
  • 很尊重,就是对儒家不是那么(尊重)。儒家虽然在在元朝的统治者那里受到一点不平的待遇、一点歧视,可是到宋代的时候宋代 儒家重新发展起来儒家势力又发展起来了,特别是儒家许多的学者
  • 采纳了道家的许多精华学说,像南面无为、清静无为这种学说,也采纳了许多佛教的一些哲理,哲学的道理,丰富了自己的学说,把儒家的经典更加丰富起来了,所以在宋代的时候,
  • 儒家其中出现了很著名的一个大师叫朱熹,特别是朱熹把五经四书这个“四书”加以注解,成为许多的读书人、知识分子
  • 广泛阅读的一个官方材料,所以儒家在这个时候又加上补充了许多哲学的内容在里面,所以非常的兴盛发达。一直到明清的时候后来定为官方的考试的一个制度了,那就更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然明清以后,
  • 定为官方的考试制度以后,它又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后果,那是后话,那是另外一回事情。从儒家来讲,它是用教化来教化人民的,法治 仁治不管是用法治也好,用仁治也好,
  • 这是说明儒家吸收了各家的精华,逐渐的不仅把经典的这些错误的地方改正了,把错误的版本都是考证清楚了,而且增加了许多哲学的内容,所以它有了发展,
  • 最大的发展是个什么发展呢?最完善的就是儒家的小康社会 大同社会这是儒家从理想的人生到理想的社会里面,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小康这倒是儒家经典里面
  • 都叙述到了,人民要想小康,要饱肚子,要有恒产,要有稳固的家庭,要不失业,然后有恒产,能够自己多少有一点点自由,有一个生产的自由,有自己生产的工具,有一个劳动的自由,
  • 有这种能够基本上遇到灾荒年代也好,不至于冻累而死。从小康社会到最理想的就是大同社会了。大同社会大同社会是个什么样子呢?这个没有说,说是说了,但是只是原则上的话,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理想,到达理想,至于怎么样到达理想这个途径没有,到达理想的途径没有,但是儒家在不断地努力,想达到这个目的。
  • 到了近代,清代时期出现了这么一个人,这就是康有为,《大同书》他写了一本书叫《大同书》,他把儒家的大同,他不仅是划出了细致的轮廓,而且提出了自己到达大同的这种方法、道路。这个表面上看,这应该是个很了不起的事情,
  • 但是大家仔细看一看这个《大同书》,规定的太细致了,正是因为太细致,所以说有些就是完全凭自己的推理、想象得出的结论,不是从历史的事实、从人民的角度,从各方面来考虑,
  • 而完全凭一个书生的这么一个见解来考虑。举一个例子,我们就举一个例子,大家就觉得很可笑,但是从某一方面来讲也有它一定的道理,他讲人世间之所以不平是由于财富不均,
  • 有的有钱,有的没有钱,一个是财富不均,另外一个,人的欲望不断的高涨,不断地随着历史的发展、历史的进步、物质的丰富(高涨),这是好事,但是人的欲望也越来越高,
  • 人类的欲望越来越高,反过来,又使得人类的差别、贫富越来越大,所以他就从这个角度来出发,凭着他自己的想象,他想私有财产的积累那是从家庭开始的,
  • 因为有了家庭他就考虑到很多了,攒钱,蓄备一点钱以备荒年,以备养老,以防备自己教育子弟,所以说物质越来越丰富,他所需要的欲望越高,他所产生起来的家庭财富他就越来越保护,
  • 如果把这样一个私有财产的这个堡垒把它摧毁,不要这个家庭那就行了,有钱你藏哪啊?有钱藏到社会,存社会去,那怎么样消灭家庭呢?怎么样把私有财产的最基本的家庭消灭?他采取了一个方法,“有限期的婚约制”
  • 叫“有限期的婚约制”,男女结婚有一定限期,到了时候自动解散,生了孩子怎么办呢?有了孩子交给社会来抚养。这个表面上看好像是还有一定道理,但是在那个时候,生产力水平那么低,
  • 一切都还不具备,你们生了孩子,由于想把家庭摧毁消灭私有财产,就采取有限期的婚约制,从人性上来讲,似乎有些不尽情理,他们两个相爱怎么办呢?不愿意拆散那怎么办呢?
  • 那你用强制命令非要他拆散不可,那你这样拆散了之后,就算他服从你了,他今天和这个结婚,明天(和那个)结婚,人口不断地扩张、不断地发展,将会产生许多后果,卫生、人口的增长,
  • 卫生的各种的疾病的流传,那就不可思议了,我们现在很多都不能想象。从这个角度来讲似乎是很可笑,但是他敢,就说他大胆,能够有这个想法我们说还是勇敢的。所以康有为那个时候他要改革,改革私有财产
  • 首先是改革,从社会上从消灭私有财产改革起,另外你从私有财产改革起,这不行,改革私有财产提高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提高,私有财产就是消灭了,大家都去劳动了,你这个人的素质不提高
  • 这怎么办啊?社会能安宁吗?社会的人他是不齐的,有的聪明,有的不聪明,有的很傻,有的很投机取巧,有的很诚实朴素,这人千千万万啊,各种的习惯、各种的嗜好、各种的心理那也是千千万万,
  • 你首先要保证每一个人他的素质到一个理想的程度,你一个人的素质不提高,不到一个理想的程度,你怎么能使社会到一个理想的程度呢?不可能。提高人的素质这个人的素质提高,
  • 怎么提高啊?人的素质你没办法量化,你怎么量化,别的东西你可以量化,我种了一亩地,我一亩地能够产生多少粮食,下多少肥料,辛勤耕耘,
  • 季节好能收多少,季节不好能收多少,它可以量化。那么你一个人的素质你怎么量化呢?你没办法量化,我们说怎么不能量化,也可以量化,比如说,我给社会做贡献,
  • 两小时贡献是多少,他做的贡献三小时产生的贡献是多少,但他三小时的贡献比我这两小时的贡献要多,从这个角度来讲似乎可以量化,但是你从具体到人的内心来讲,从人的人格来讲,
  • 从人的素质来讲,你怎么量化呢?我这两小时虽然没有他三小时时间那么长,劳动时间没有他长,产生的东西没有他多,但是我尽了我自己的力啊,我的能力比他高,
  • 那为什么他就比我得的报酬要多,我的报酬就要少?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你斤斤计较,你这个人的素质不高,没有觉悟,没有自我要求,你想到达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相当困难。
  • 在中国从儒家起小康社会有要求,大同社会也有要求,但是具体的道路没有,但是是一个要求不断地前进。固而从人的素质来讲,
  • 总体来讲,大多数来讲,特别是私有财产产生以后,人的素质就很难要求了,从总体来讲,还是有很多有素质很高的人,那都是靠自觉,靠自我修养,这在儒家里面自己是有的,自我修养、自我要求,
  • 孔门弟子就讲过“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三次反省我自己,检查自己我是不是尽到我自己应尽的责任,我是不是自己对社会应尽到我自己的义务,
  • 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严格地要求自己,能够做到这样的人有,但是不是太多的。特别是物质发展的时候,这个欲望增长的时候,
  • 能够不断地每天这样的严格地要求自己,反省自己,要求自己自尊自爱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当然我们也不能说绝对没有,有的,从中国古代来看,
  • 从中国儒家的经典来看,对于这个人的素质的要求,对个人素质的要求相反的是非常重视了。正因为人是地球的主人,儒家很早就慢慢地人的作用开始认识到人的作用,不管是产生物质财富也好,
  • 精神财富也好,都是人在产生,正是因为人能够产生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所以人才脱离动物,不完全是保全自己,延续后代。保全自己和延续后代,一般的动物都有这样一个本能,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
  • 他就是因为超过了其他的动物,所以才成为万物之灵。中国古时候不是说没有,有的,而且逐渐慢慢地认识到一个什么呢?人的素质高于其他的这种物质的享受、要求,也就说要求人的品格、
  • 要求人的素质很重要,排在很重要的地位。《古今人表》《汉书》上有一篇叫《古今人表》,《古今人表》上就把人分为好多等、很多级别,他是从人格上来分的,从人的素质来分的,它不是从地位的高低来分的,
  • 不是说我是皇帝,我是王,我是诸侯,这么排下来的,那是从人的地位的高低,是从他所职位的高低,那么排下来,不是。他是从人的素质排下来的,这个《古今人表》把人分为九等:
  • 上上 上中 上下中上 中中 中下下上 下中 下下分为九等,举例来讲,我们看看怎么排,比如在商代,就是古代商朝,有三个很著名的臣子,是商纣王的臣子,箕子 微子 比干 —— 上中
  • 箕子、微子、比干这是在历史上称为贤臣,他们排在哪里呢?排在上中,地位是很高的。商纣王 —— 下下他们的商纣王,他是商纣王的臣子,
  • 纣王从地位上来讲他是王,箕子、微子、比干是臣子,应该在下,可是相反,商纣排的名次排到哪呢?下下。从这个表来看的话,那就说从中国古代起,对人的素质的要求相当严格的,
  • 正是因为有了对人的素质的要求相当严格,所以人才能作为社会的主人,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才能真正地创造有益于社会的各种财富,这是中国儒家就有这样一个办法。至于说小康大同,
  • 我们刚才讲过的怎样到达大同,没有,有描绘,但是没有步骤。康有为要改革虽然有步骤,但是这些步骤实在说起来有些不近情理,也很难做到,儒家
  • 这是我们讲中国儒家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不断地前进,能够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的核心,正是因为它能够自成系统,而且能够容纳其他各种宗教,各种外来的文化的精华、
  • 新鲜的血液来补充自己、润养自己,所以说中国的中华文化能够成为一种独特的特有的优秀的文化,能够在社会上放出异彩。这就我们讲这个矛盾,
  • 儒释道三家的矛盾和它的融和这样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