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原天气预报一个月:文化的内涵:中国的“心理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19:13

文化的内涵:中国的“心理学”  

      在我们汉语中,西方的“psychology”被称之为“心理学”,用了这样三个汉字“心”、“理”和“学”,其中“心”是本义所在,“心意”是根本。当我对中国文化中“心”的内涵进行探索的时候,发现了中国文化中所固有的心理学意义,以心为本的心理学的意义。当我们强调以心为本的时候,也包含了对心的概念与身体之密切联系的关注。这是一种注重体验、注重体现、注重身心整体意义的心理学取向。中国的心,与西方的mind,甚至是希腊哲学中的灵魂———nous都不尽相同,尽管人们常用西方的mind或nous来翻译中国的“心”。

      我曾从三个层面来阐释我们中文的“心”及其内涵。首先是心的生理学水平,它不仅是表示“心脏”的符号,而且是一种藏象,具有象征性的意义。中医经典《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称之为“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次是心的心理学水平,我们的“心”可以用来表示思想、情感、意识,乃至态度、性格和意志,正如《礼记.大学疏》所讲:“总包万虑谓之心。”《管子.心术》中也说:“心也者,灵之舍也。”再者,我们的心也可以为“道之本原”,或“天地之心”。《释文》中有注曰:“心,或作道。”《易经.复卦》中有:“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而中国哲学所强调的是一种整体观,犹如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主张,当个体组成整体的时候,便会涌现一种整体的意义。而我们中国的“心”,也就同时包含与整合了这三种水平,具有超越性的意义。
      当人们关注心理学的“心”的时候,对其中的“理”往往是“忽视”的,大多认为那只是一个附带的标示学术、学科或理论的说明与注解,没有任何特别的意义,因为“物理学”、“生理学”或“地理学”等,也都有这类似的“理”字。
      但是,不管在西文中,类似的“ology”是否有专门的心理学的注解或意义,那么至少是在汉字和汉语中,这“理”却意义非凡,包含着绝妙的心理分析的意义与作用,尤其是与“心”相联系的时候。
      我们的《说文解字》中将“理”注解为:“治玉也。从玉、里声。”同时,《说文》中称“玉”为石之美,赋予其“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洁之方也。”于是,“理”中含“玉”,也就包含了特有的玉之心性。
      “理”也可以表示“操行”、“仪表”。《礼记?祭义》:“故德辉动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乎外,而众莫不承顺。”郑玄注:“理,谓言行也。”又《乐记》:“理发乎外,而民莫不承顺。”郑玄注:“理,容貌之进止也。”于是,在这“理”中,心理与行为也是同一的。
      若是将“理”与“ology”相比较的话,那么其特色还在于其充满活力与动性,与西文ology的单纯词性有着不同的意味。在我们汉语中,“理”为“治玉者”,已经包含了徐徐动态。而“理”亦可为“操作”、“从事”,如《礼记?月令》中的描述:“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
      “理”亦可为“治理”、“管理”,《吕氏春秋.劝学》中称“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同时,“理”也可为“操习”、“温习”,《韩非子?忠孝》中有说:“世之所为烈士者……为恬淡之学,而理恍惚之言。”同时,我们“理”也含有“料理”和“医治”的内涵,《新唐书.柳公绰传》中更有“医之上者,理于未然”的美谈。
      《王国维文集.释理》中称“然则所谓‘理’者,不过谓吾心分析之作用,及物之可分析者而已矣”。由此可见,这“理”在与“心理学”相组合的时候,本身也已经具有特殊的心理内涵。“心理学”的“学”字及其意义,在英文是包含在了“ology”中,而汉字的“学”,则同样包含了十分特殊的意象。
      我们的“学”(學)字本来包含着与《易经》有关的意象,上面是双手持爻,呈现的恭敬与神性,下面是受保护的学习者,有启蒙自觉的含义。孔子说:“洁净精微,易之教也。”《易经.系辞》云:“圣人以此洗心。”这便是“学”中所包含的心象。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学”释为“觉悟”。段玉裁给出进一步的解释,认为“学所以自觉,下之效也;教人所以觉人,上之施也,故古统谓之学也”。
      方以智在其《通雅》中,对“学”字有这样的阐释,他认为学(學)、教、觉(覺)俱从“爻”,学字本于孝声,生于觉孝;并且认为学乃觉悟,“心外无物,物外无心”。觉中含悟,而“悟”字也从吾从心;皆属心学传统,也凸显学中之心。
      于是,我们的“心-理-学”,本来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并非仅仅是西方的舶来品或单纯的翻译。这种深刻的文化内涵,也将在整个心理学未来的发展中,呈现其固有的意义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