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象牙山风景区时间:打假,先从鉴定师开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0:15:57
文物收藏市场鱼龙混杂,赝品横行。如何鉴定真伪?为什么专家总是“看走眼”?为什么10个鉴定家会冒出七八种意见,普通收藏者该何去何从?   文/唐骋华
“确实,现在有些鉴定家水平有问题。”上海市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心文博研究所所长刘超在接受生活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他还举了个业内最近流传的一件糗事:前不久,南京某位考古副教授去台湾访问,就餐时在圆山饭店的厕所里“发现“了一幅明朝的名画,如获至宝,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此事,还估价1万美圆。惹得台北故宫博物院赶紧声明:这只是印刷品,原作好好地保存在博物院内!
一个收藏爱好者在古董市场鉴定古钱币
鉴定者眼光不如造假者
这些频频看走眼的专家,刘超分析他们学养深厚、理论基础扎实,一般收藏者绝对没法“搭脉”,但他们多集中在博物馆、研究所、高校等机构,平常过目的主要是真品。于是问题来了。“这样的鉴定者很少去古玩市场、地摊上逛,没看过多少赝品。所以鉴赏真品很在行,识别赝品就缺少实践经验了。”
比起拥有过硬的学识,缺实践经验的鉴定师,当下活跃的一些所谓“鉴定师”,就连学识都难以过关了。刘超介绍,随着近些年的“收藏热”,冒出了很多“文物培训班”,学几个月出来就是四级、五级“文物鉴定师”。
刘超就遇见过。今年5月,他在上海某古玩城和藏友交流心得,其间一名姓冯的先生忽然插进来,想看看他们正把玩的古董。刘超请他坐下,拿出一只花瓶,礼貌地说:“请赐教。”只见冯先生掏出放大镜和手电筒,左看右看、横看竖看,过了5分钟得出结论:赝品。理由?“花瓶底部有个小气泡,明显是新仿的。”说着他从包里拿出4件青花瓷,宣称“这才是真古董”,要卖给刘超等人。刘超哈哈大笑:“你这几件才是赝品啊!”随后仔细剖析,把冯先生说懵了。
经询问,原来冯先生三十出头,只学了4个月文物鉴定,就以“鉴定专家”的身份混迹收藏界了。“侬记牢,凡是拿着放大镜、手电筒看个没完的,肯定是大兴的。”刘超很不屑地说,这些人只会按照书里的内容、照片去鉴定,“可造假者就是按照这些照片仿冒的,你怎么可能认得出来?”这类“鉴定师”严重降低了文物鉴定的水准,难怪玥宝斋郭庆祥对记者说:“假货泛滥,因为鉴定者的学问还不如造假者!”
砸钱买经验
但也并非没有合格的鉴定师,这些人往往是市场里摸爬滚打出来的,最大特征是一看、一摸便心中有数,“古董像老熟人,一眼就能认出。”两年前,赫先生花了4万元买了一只宋代“官窑”瓷香炉,经名师“掌眼”确定为真货。宋代有汝、官、定、哥、钧五大名窑,“官窑”价格在7位数以上,这令赫先生喜不自禁。
次日,赫先生邀刘超赏玩这个宝贝。“新的。”才瞄了一眼,刘超就脱口而出。赫先生急了:“乱讲,我请过名家掌眼,是真的。”其实刘超也后悔了,倒不是因为真的看错了,而是说得太直接,朋友下不了台阶。原来按业内惯例,给人掌眼时如说“看不好”“蛮好”,就意味着赝品,懂经的人不会再多问;如说“嗲的”,那才算真品。
吃一堑长一智,刘超为他分析原委。这只瓷香炉的釉色不均匀,一边很浓,另一边里面的胎都露了出来;还有,瓷香炉的三只脚之间距离不等。“官窑瓷器是献给皇帝的,拿这种废品去进贡,不被杀头才怪呢!而且必须当场敲掉,别人不准用。”赫先生仍有疑惑:卖家说这是盗墓得来的。“这完全是外行话,官窑专供皇帝,代代相传,你要么扒了皇陵,否则绝对不可能流出来。”
“我也是练出来的。”刘超感叹,“都交过学费。”刘超1990年代初踏入收藏界,某回,他在福佑路古玩街的地摊上看中了几枚孙中山开国纪念币。当时市面上最高卖到200多元一枚,这里总共只要40元。“捡漏的机会来了。”刘超二话没说,全买了。不久之后他碰见了一位钱币收藏家,对方一看就断定是假的:“大兴得过头了,浇铸的模具太次。”刘超懵了:40元,一个月工资全打了水漂。
此后,刘超潜心研究古玩,他总结了“四多修行”:多买、多看、多听、多问。所谓多问、多听,即为提高眼力四处求教,淘宝时请行家掌眼、讲解。多看指读遍史书,搜集古玩鉴定书籍,撰写鉴赏文章。刘超特意强调多买,“这是很重要的,只有真舍得砸钱,才能‘买’到经验啊。”
断代,鉴定的关键
一名合格的鉴定专家,应该如何呢?刘超认为最重要的是“断代”——确定一件文物的真伪、朝代、年份。
以瓷器为例,首先是看颜色,每个朝代颜色不同,如宋、元、明均有差异。即便同一个朝代,不同时期也会有差异,“康熙和光绪就完全不同。”接着看釉色。真品因年代久远,不够光泽,赝品是新出的,就有“贼光”。仿制者可以用硝酸等把“贼光”洗掉,以假乱真,但这骗不了行家——虽然洗掉了,但釉色很干涩,不是自然流露的。“自然的东西你是永远伪造不了的!”刘超说,这也是为什么高科技制作的仿品能骗过仪器,却仍然瞒不过专家的火眼金睛。最后是看胎骨,“有一定年代的比较干,新仿的比较滋润。”“断代”极其重要,刘超强调,而且不仅仅是断到哪个朝代就够了。例如清朝有268年历史,“你鉴定,起码得搞清楚是康熙的还是乾隆的?如果是康熙的,康熙朝有61年,那么是康熙早期的、中期的还是晚期的?”刘超指出,这并非抬杠,“要知道鉴定错了就是钱。”在市场上,古玩的年龄相差200年,就是一两千万元的出入。鉴定家怎能不慎之又慎?
可惜,当下的收藏界良莠不齐,有些“鉴定师”只是“半瓶醋”,就敢到处冒充专家。更有甚者,一些真正的鉴定专家受利益驱使,在“鉴宝”节目中给赝品贴上“防伪标签”。“太丢人了。”刘超气愤地说。经常有人来找他,请求帮忙鉴定所谓古青铜器。“我不看都知道,肯定是南石山村仿制的。”这些高仿品售价动辄一两百万,如果刘超予以“认证”,能捞到不少好处费。但他一概回绝,“我在行里混了二三十年,靠的就是信誉。我可不想让人家戳着脊梁骨骂:喏,他就是刘超,卖赝品的!”
面对机关重重的古玩市场,普通收藏者该如何应对呢?刘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第一要请师傅,称为“借眼光”。可托熟人介绍,要舍得出鉴定费。“老法师出马,一两万总要的,不是贪你的钱,就是这个身价。”第二多读书,了解古玩的来龙去脉、现实情况。第三也不能迷信书本,要多参加活动,听听资深藏友的经验之谈。最后就是要放平心态,“收藏是一种投资,但又不只是投资。为收藏而收藏,只是个保管者,真正的玩家会通过研究藏品的价值和内涵,提升自己文化品位。”